文章吧手机版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2-04 03:2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精选

  《科学家列传 壹》是一本由杨义先 / 钮心忻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一):一本有趣的科学普及书,适合给孩子读

  你认为科学一定都是深奥难懂的吗?

  非也!

  你认为浅显易懂的科学就不严谨吗?

  非也!

  读罢《科学家列传》,你才会觉得科学是如何有趣。这是一本适合全龄人读的科学读物。如果你觉得自己知识不够,认为自己孩子需要科学普及,这都是一本不能错过的书。

  曾经以为科学读物都是晦涩难懂,今天才发现不是科学难,而且没有选对书!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二):相见恨晚

  遇见一本好书乃人生一大乐事。读过许多好书,但几乎没有一本书能让我生出相见恨晚之感。直到拿起一本平平无奇的《科学家列传》。

  从小读过的科学家故事不算少,印象中总是不外乎以科学家做学问的历程劝诫青少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年幼的我无端生出一种惆怅:科学家的伟大,是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无数的失败成就的,科学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和无趣。然而一本《科学家列传》,以诙谐幽默的写作方式打破了我对科学家传记作品的刻板影响。此乃相见恨晚的原因之一。

  科学家是人,科学家的生活除了研究科学,也有其他的经历。例如泰勒斯经商,赚了很多钱;毕达哥拉斯组织的学派,有许多荒诞的规定,其中包括不得摸白公鸡,不得撕开面包……在《科学家列传》以章回小说体演说的故事中,科学家走下了历史名人的神坛,走出了科研严肃古板的大门,成为了时代背景中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一位位科学家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激起的浪花,永恒地影响了文明的书写,是最能吸引读者的故事,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过去忽略科学家负面信息的传记,让科学家传记成了英雄史书,这样的作法,让青少年一位科学家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让年轻科学家不思进取;让普通人对科学家加深了行为怪诞、不可理喻的刻板印象。因此,在本书中还原史实所塑造的有血有肉的科学家形象,丝毫不避讳科学家的负面信息,而是更加客观地引导读者在时代背景中理解科学家的作为,理解科学发展演变的轨迹,理解科学家当其时的局限。

  大言不惭说一句,如若在年少时有幸读到这本书,恐怕高考成绩会更好。此乃对本书相见恨晚的原因之二。细读书中的故事,思绪不由得回到年少时代学过的一个个经典定律、原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小孔成像、阿基米德原理……犹记得当年学习生物、物理、化学知识时,对这些理论的理解非常吃力,如果当时能有这样的书籍将同一时空的科学家成就融会贯通讲解,相信彼时的我一定倍加理解,说不定平平无奇的刷题小能手成绩可以屡创新高呢。

  一本科学家列传,同时是一部百科全书,除了从小耳熟能详的那些科学家,这里甚至还能看到宋慈的《洗冤录》如何问世;可以了解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甚至可以读到修仙行家葛洪的故事……何其精彩!

  本书的确是一本精彩的好书,语言诙谐幽默,相当贴近当代青少年的口语用词,比如说蔡伦是东汉“宫廷剧”的主角,比如说某位有怪癖的科学家“很奇葩”,比如把科学家的地位用演员的”男一号“、”男二号“来形容等等。但我私信以为,这样的措辞可以少一点,早少一点,可以让这本书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读起来的时候,不至于有落伍之感,毕竟,书中的真知灼见值得一直流传下去,使一代代青少年受益一生。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三):凡人科学家

百度百科解释科学家含义是这么说的,科学家: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看完这个解释我们心里踏实啦,科学家果然不是凡人。一般我们所言的科学家有毕达哥拉斯,爱因斯坦,牛顿,孙思邈等等。这些伟人和我们的距离就是一本教科书的距离,十万八千里。你总能听说他们儿时就有不同于一般同龄儿童的行为举止,或者他们的父母有异他人教育孩子方式,还有特别宽广的胸怀和眼界,长大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异于他人的行为方式和性格。 总之他们和我们普罗大众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同处一个地球,但是他们好像天时地利人和的就是当科学家的料,有科学家的命,还有科学家的环境。这一切和我们人间凡人是不一样的。小时候我们还有当科学家的梦想,长大后只能听听他们的故事。但是当你翻开《科学家列传》这本书,你笑了,本书作者将“神”拉下了圣坛,好像这些伟人就在你家隔壁,也有爱恨情仇,也有迷糊犯错,也有家长里短,也有辛勤劳作,他们变成了正常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主义者。听过太多的“伟人伟事”却还是不会学习啊,这本书就深入的分析了科学家是“如何干的”,有哪些研究方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有什么成功的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还有哪些失败的教训需要我们吸取。

这本书它以时间为轴,介绍了古今中外多位科学家,最有趣的是它并没有一板一眼的像政教处主任一般给你叙事,那就有些冗长而呆板,本书是叙事方式采用的是章回小说的方式,把许多评书,相声和喜剧元素都融入其中,文风俏皮,这本书有让人“嬉笑怒骂”的地方,科学的科研原始动力,天文学来自占星术,化学来自炼丹术,让科学不在有神秘的面纱,在阅读时脑袋里就像有一个说评书的频道很轻松的带你读完。读完本书不仅重新回忆了一遍初中,高中学过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里面介绍了这么多古今中外,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让我们对历史脉络多了一份了解,更加赋予我们宏大的视野。本书让我们看到这些科学家最初的理论,经过世世代代科学家的求证推理和修改,最终改变了人类社会,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列传,更是伟大成果的诞生记录。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触动的点在于看到了这些大师在他们现实生活中处理问题时的方法和想法,影响最深刻的是泰勒斯说“认识自己最难,给他人提建议最易,成功最快乐”幸福的指标就是“身体健康,头脑机智,天性善良”。不在少年更能理解这些话,它会给我一些力量和提点。

梁启超曾经说过“能够永久的流传于世的,除了伟大的著作,就是思想的光辉”。读起这本书让我们和科学家离得更近一些。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四):邮电教授幽默演绎科学家的故事

  

很多科学知识是非常复杂深奥的,研究科学知识的人未必是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一定是在某一科学领域有着自己的专长,并且所掌握的知识和研究的课题是非常专业的,这些都让科学家自带光环,在普通人看来有一种神秘感。

其实大家对科学家有颇多的误解,很多科学家还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但是很多介绍科学家的书都非常严肃,很少有用幽默搞笑、亦正亦邪的语气介绍他们。但是今天我们看到这本《科学家列传.壹》却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作者模仿史记里的系列文章给书命名,叫什么什么列传,模仿章回小说的方式每一章叫第几回,每一回的标题是两句合辙押韵的七言对联,而且以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方式介绍科学家、科学故事。没想到科学家还能用这么有意思的方法讲述科学家的故事,非常出乎大家的意料。

本书作者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两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位叫杨义先,国家特级名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对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颇有研究,著有《黑客心理学》、《安全简史》等,非常受大家的欢迎。一位叫钮心忻,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对网络技术有很深的造诣,支持完成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并且获得过多项科学项目大奖。这本书是两位教授、科普作家合作完成的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关于科学家故事的好书。

全书讲述了多位科学家的故事,整个系列以时间为轴线推进故事的进行,不但能看到生动的关于科学、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还让大家理清科学发展的轨迹,让人们在有意思的故事中了解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当然很难对各项科学熟悉太深,那是专业科学家的事,读者朋友只需要了解科学知识的大致原理和科学家钻研科学的精神、学习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创新、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就可以了。本书只是《科学家列传》的第一部,从春秋战国时说起,讲到16XX年,后面还要第二册,也许可能会有第三册,本书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科学家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如果写得太死板,可能会阻碍很多人阅读兴趣,时间宝贵,也许人家翻两眼就扔一边不看了,这本书力求让每一个喜欢看故事的人看到这本书都会耐心看下去,会深深被里面精彩的故事所吸引。讲故事的方式讲求多样性,两位教授别出心裁,采用章回体的小说的形式讲述故事,而且还融入了评书、相声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幽默风趣,让大家在欢笑中了解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科学知识,科学家门钻研科学技术的精神也鼓舞了很多人。

这本书对普及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家故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但可以作为一本科普故事书来看,也可以把这本书作为给小伙伴们讲故事的蓝本,甚至很多地方都不用改编即可起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五):用一种轻松的方式了解科学家们——《科学家列传 壹》

  古往今来,为推动社会进步而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历代的著书者写成了圣人、偶像。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力和成就,是最完美的榜样,也与普通人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但是,这本《科学家列传 壹》却试图告诉我们,他们并不完美,人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可能。

封面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有两位,分别是杨义先和钮心忻两位教授。两位教授都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都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也是科普工作者。 杨义先教授曾经写过科普类著作《安全简史》,引起广泛关注。钮心忻教授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虽然两位作者都是做学术研究的教授,但是,这本传记并没有局限于学术科普,也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体现科学家的“高大上”,反而是用古代说书人最常用的俚俗口语,用聊天的语气,讲述著名科学家们的故事。 关于内容 墨子、华佗、蔡伦、沈拓、孙思邈、祖冲之、张衡、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哥白尼……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出现在了这本书里。但是,这一次,我们可以用一种更亲近的方式,去了解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墨子

  阿基米德的大名如雷贯耳,但是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原意,是“大思想家”。他的父亲是贵族,也是科学家,因为家里不缺权,也不缺钱,只缺思想家,于是给他起名“大思想家”。 阿基米德最为著名的,是解决了皇冠成色鉴定的问题。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认为地球是圆的,围绕着太阳旋转,这要比哥白尼的“日心说”早一千八百年。另一方面,他利用渊博的知识,曾经多次对敌作战。其中一次,罗马大军从海岸偷袭叙拉古城,青壮年都在战场上,只剩下老弱幼儿。他让大家把家里的镜子都拿到海边,用镜子反射的光点燃了船帆,敌军只得逃跑。 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是铁匠的儿子,也是个太监。造纸术是他名流千古的伟大发明,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在宫中当差的时候,也曾经威震朝野,是个生前身后都享有盛名的人。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他失意的时候,不得不服毒自尽,所有关于他的史料全都被毁掉了。直到三十多年后,他又被平反了。如此戏剧性的一生,甚至死后仍是余波不断的传奇,实在是令人感慨。 本书毫不避讳一个中国古代科学史的事实:科学家中,太监和出家人占的比例非常高。比如刚才提到的蔡伦,是太监科学家的代表,也是四大发明之一的创造者。出家人,尤其是修仙的道士,发明了许多重要的事物,其中就包括四大发明的另外三项。发明印刷术的毕昇本意是要印经书;发明火药的是个道士,火药只是炼丹的产物;指南针更不用说,本来就是道士为了探测风水而发明的。 科学其实离我们很近,科学家也都是普通人。希望大家能够对科学产生亲近感,也许,你的一个想法,就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发明。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六):特立独行的大学问家墨子,还是一位科学领域的多面手?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学者,他原本是殷商王室后裔,但因祖上越混越差,到他这一辈就成了一个平民百姓,但他特别爱学习、钻研,从学习儒学到抛弃,自己开创了墨家学派,成了儒家学派的对头。

墨子及其弟子热衷于周游列国,反对暴政和兼并战争,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少数人的抵抗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在这过程中,墨子创造出了很多惊人的创见和卓识。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和钮心忻在《科学家列传 壹》一书中,刻画了一个中国科学始祖墨子,这是一个以往我们比较少见的称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

墨子是一个宇宙学家,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整体,把时间叫做“久”,把空间叫做“宇”,时间和空间也都是连续不断的;时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从整体上看是无限的,从局部看又是有限的;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组成,时空元包括“始”和“端”,“始”是不可再分割的时间最小单位,“端”是不可再分割的空间最小单位。墨子的这一量子思想,领先人类2000多年。

墨子是一个数学家,他给出了“倍”的定义,即原数加一次,这意味着他发现了乘法,虽然只是简单的2乘;他给出了正方形的定义,即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墨子是一个力学家,他给出了“力”的定义,“力者形之所以奋也”,即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或使物体运动的作用;他还比阿基米德早200年,发现了杠杆定律。

墨子是一位光学家,是首位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墨子探讨了光和影的关系,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

墨子是一位声学家,他发现井和缸都有放大声音的作用,并把这个理论用在了战争中。

墨子是一位机械制造专家,他精通多种工艺技巧,发明了风筝、大车、汲水工具等,还在《墨子》一书中详细介绍城门的悬吊原理,水道和地道的建筑技术等。

墨子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并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培训,但他却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成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他在哲学方面的成就,还要更高一些。

《科学家列传 壹》中类似墨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只要心中有科学,每个人都可以研究科学知识,成为科学家,这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更需要有对科学和实践的把握。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七):混血富二代不求钱财只爱科研,随便一出手就能让土豪折腰

  

最近两年,直播火了,看着或俏丽或俊朗的男女主播,很多人都放不下手机,主播们的一笑一颦,似乎都能牵动人心,以至于直播带货都成了一种需要秒杀的活动。

网络直播也就成了一种职业,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也被不少年轻人作为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

说起来,理想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有些渺茫,多年的理想不一定能实现;但如果问一个孩子,他们的理想是充满憧憬的,而其中最理想的职业,当然是离不开科学家的。

无论是孩子的视角,还是成年人的记忆中,科学家都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存在,似乎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心扑在科研。

笔者最近有幸阅读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钮心忻两位老师所著的《科学家列传 壹》,彻底颠覆了内心对科学家的想象,书中对人类有史以来各个时期顶级科学家们的描述,真的能够走进人心。

这本书采用的是喜剧评书方式展开,完全迥异于之前我们看到的、可能有些乏味的“科学家故事”等,第一回出场的就是科学始祖泰勒斯,给他的注脚是“混血光棍天地知”,非常吸引人。

泰勒斯公元前624年生于希腊城邦米利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各城邦也是一片繁荣,各国商人、求学者往来不止,泰勒斯也是腓尼基人和犹太人的混血儿。

泰勒斯是一位富二代,他没有成为纨绔子弟,而是四处求学,只要感兴趣就一直钻研,这也是他后来成为人类第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的原因,而且还创立了第一个科学学派——米利都学派。

也因为泰勒斯执着于科学研究,很多富商都觉得他丢弃祖业,是一个不会经商的笨蛋,但他们太小看人了,泰勒斯利用科学知识,就能轻易赚大钱,一个小故事就能说明问题:泰勒斯运用天文、数学等知识,发现第二年是橄榄丰收年,就把橄榄榨油机全租下来,橄榄大丰收后,所有人都得向他租橄榄榨油机,就靠着丰厚的租金,他就赚了很多钱。

泰勒斯取得了很多科学成就,比如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严格证明了若干平面几何定理、应用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原理、预测日食、各种哲学问题等等,都很耐人寻味。

泰勒斯一生无子女,但他创立的米利都学派流传至今,改变了人类历史,也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团体。

《科学家列传 壹》里的每一个科学家故事,都跟泰勒斯老先生一样,不是单纯讨论他们的科学成就,而是涵盖了他们生活、经历的方方面面,可谓妙趣横生。

更可喜的是,这本书真正站在了人类的角度,从泰勒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盖伦、哥白尼等西方科学家,再到中国的墨子、蔡伦、张衡、华佗、孙思邈等古代科学家,东西方的科学发展,可以一览无余。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说过:“你无法教会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科学家列传 壹》正是这样一本可以帮我们发现科学家奥秘的好书,激发潜藏在心底的科学梦,就从这本书的阅读来开始吧!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八):《科学家列传》:一本幽默诙谐的科学类“奇书”

  

最近收到一本奇书,为什么叫奇书呢?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叫《科学家列传》。学过历史的应该都知道,一般来说列传都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比如说这个传记就有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部分。简单来说:

本纪: 记载帝王事迹的传记;

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 记载诸侯和名门望族的传记;

列传: 除帝王世家外各类历史人物的传记。

搞清楚了区别后,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书和一般的传记有什么不同。

01,在内容上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介绍科学家的书籍

一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是按照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展开,讲述了40多位大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科学史,走近科学家,‍‍见识了科学上很多有意思的事儿。‍

当然呢,除了讲科学家做科学的故事,让你感受到科学家的成长史之外啊,还讲了很多他们生活中逗逼的趣事,这让我们了解到科学家不过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为功名所累,也会贪慕世间财富,也有着五花八门的个性和经历。

02,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的诙谐幽默

我记得小时候买的第一套科技类图书是《十万个为什么》,书写得很专业,可惜对于小朋友而言太晦涩难懂了,对孩子而言缺乏吸引力和乐趣。

而这本书虽然讲的是科学方面的事,但是语言有点说唱评书的味道,读起来幽默风趣,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03,叙事方式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家图书

从小就非常崇拜科学家,印象中的他们,总是那么完美无瑕,难以超越的金字塔顶端的人。尤其是科学史上那些最为璀璨耀眼、光耀千古的伟大灵魂,是不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永远“仰望星空”的特殊人?

然而,真正的科学家是什么样的?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高深玄妙吗?

本书作者杨先义教授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的时候,就用了与以往大家熟悉的“科学家故事”或“科学家传”不同的方式。没有做简单机械的素材堆积,而是以时间为轴线,通过科学家们的历史轨迹,展现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和全球科学家成长的生态环境。

另外因为涉及到科学和生活,作者特别注意把握严肃与活泼之间的分寸:科学内容,务必严谨;生平事迹等方面,则尽量活泼,让读者充分享受其中的快乐。正如伽利略所言:“你无法教会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因此,本书的目的是想“帮助你发现一些东西”,一些“科研成功的共性”以及个人的成长。

结束语:

本书相较于之前类似的书而言,无论在内容、语言,还是叙事房事上都做了改进,从全新视角,重现了人类有史以来各个时期科学家们的风貌。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全面了解真实的科学家,而是想激励相关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立志成为科学家。

所以励志向科研领域发展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本好书,让你少走弯路,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帮助孩子指明未来的成才之路。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九):我是一个科学家

  

提到科学家,首先在你脑子里想到的是谁?爱因斯坦?牛顿?

在我小的时候,会有老师或者父母总会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相信也有很多小伙伴和我的答案是一样的,那就是做个科学家。其实,那时候我连科学家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那是我想成为的目标。

毕竟那时候不像现在一样有各种娱乐明星,更多的是国家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科学家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和我这样的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也很少接触的到,和明星一样,但比明星更伟大。

但是科学家也有不一样的解释,从我看了这本书,我的想法就变了。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科学家列传 壹》,科学家不仅仅是教科书上写那样的高冷、严肃;他们也有翘气可爱的一面。

本书的主要以时间为主线,描写了中外各国的科学家和他们相关的事迹、重要研究成果,囊括了多数科学家,范围比较广泛;广泛之余又有科学家具体的的分析研究以及,不失平常性和趣味性。

比如我们熟知的阿基米德,上过高中课程的同学都认识这位“力学之父”。但只知道这个人,觉得他就是课本上那样的描述:一本正经的“老头子”。那你肯定想象不到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突有灵感会从澡堂“裸奔”出来那样狂喜。

科学,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阿基米德也真正的把科学研究用到了生活以及保家卫国中,阿基米德所在的国家受到了其他强大国家侵略;古稀之年的阿基米德还是勇于去保家卫国,虽不能金戈铁马,但是他发明各种武器,将敌人挡在城墙外面,科学家不仅仅只需做科研,还要利用科研保家卫国,建设祖国!

科学如同树上花朵,各表一支。科学在外国枝繁叶茂的发展。在我们国家也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

南北朝时代,我国出了一个如明星般璀璨的科学家,他也在我们的课本上经常出没,他就是祖冲之。

说到这里就有人抢着发言说:我知道我知道,算出圆周率的那一个……

说的没错,不过祖冲之的成就不仅仅是精确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7位数。虽然南北朝战乱不断,不过祖冲之还算不错,生于官宦之家,又跟着广读经典诗书,还有一位业余天文学家的爷爷带着玩,想像我都没这么好的运气,有一个这么优秀的爷爷。

优秀的基因都是会遗传的,长大后的祖冲之对研究特别仔细,搜查到的文献资料都要对其确认,亲自测量试验,不疏忽任何误差。

祖冲之还有一个大成就就是推算出《大明历》,他并不是大明朝的历法,而是推演年月日,并与相关天象对应的方法,比如地球自转一圈就是现在我们过了一天,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就是一个月,但是在古代是没有这么精确的算法,祖冲之的《大明历》也是为今日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科学家不分国籍时间身份,一个国家的强弱兴衰都跟科学技术发展有密切关系,了解学习科学家,知道科学家并不是每天待在实验室里捣鼓烧杯试管,促进我们对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深究,你也可以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科学家的潜力,毕竟本书中介绍的大部分都不知道他们会成为我们口中的科学家;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说不定千百年以后我也会成长他人口中的科学家!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十):《科学家列传》刷新认知,祖冲之圆周率,竟然可以用诗来记忆

  

文/梦晴空微蓝

当我第一次听说《科学家列传》这本书的时候,我嗤之以鼻。在我的观念里,这类书籍是相当枯燥乏味的,典型的“翻开就想睡觉”的书。

可是,当我看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我陷入了固定思维模式的误区,差点错过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机会。

由杨义先和钮心忻所著的《科学家列传》,并不同于以往那些写科学家故事的书,因为它是以喜剧评书方式来为我们呈现科学家们的故事的。本书共四十回,以时间为轴,文风诙谐幽默,甚是有趣,让人忍俊不禁。

01科学始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却测不准自己的婚姻大事

莎士比亚曾说:“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可是,话是这样说,科学始祖泰勒斯还是把自己给“坑了”。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在遥远的时代就能预测日食,可却一生未娶。

你以为是他不想娶吗?No,是他错过了时间。他母亲第一次催他赶紧找媳妇时,他掐指一算,超级自信地说:“太早了!”

等到母亲第二次催他时,他才猛然反应过来:“妈呀,太晚了!”这不,最后他一辈子都没结婚,也没个一儿半女的,让人既觉心酸又觉好笑。终归,泰勒斯还是没有躲过时间这把镰刀的伤害。

可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泰勒斯和弟子们创立的米利都学派,却延续至今。米利都学派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破除了“神创万物”的迷信,让人们燃起了探索世界本源的兴趣,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02扁鹊的真名,你一定没听说过

提起中国医圣,很多人会说是神农,毕竟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可其实,神农只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而已,当不得真。而扁鹊,才是中国真正的医圣。

他医术了得,几乎一生都在云游列国,济世救人。各种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都是小儿科。书中就曾讲到一个他把“死人看活”的故事。

那时,他游医到了虢国,听说这儿的太子刚暴厥而死,于是,赶紧去瞧了下,发现太子只是休克而已,并没有真的死了,便用针砭急救把太子给救活了,足见扁鹊医术十分了得。

话说回来,其实扁鹊的真名是秦缓,而扁鹊只是他的绰号而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绰号呢?因为老百姓觉得他就像扁鹊一样,飞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安康,所以就给他起了这样的一个绰号。

03祖冲之圆周率,竟然可以用诗来记忆

只要学过数学的,想必都知道圆周率,π=3.1415926……也曾感慨圆周率无穷无尽的数字有多难记。也正因为这些数字常人很难记忆,所以有些综艺节目里,甚至专门有小孩子表演背圆周率。

就比如说综艺节目《星光大道》里,就有一个小孩说自己可以背到小数点后600位,让人非常惊讶,而且他当场就背了小数点后200位左右,让人瞠目结舌,佩服不已。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小孩就这样干瘪的背数字,其实听的人难免会觉得挺无趣的。可在《科学家列传》这本书中,提到了一种记忆圆周率的方式,特别有趣。比如:

π=3.1415926…,你可以记忆成π=“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你可以记忆成π=“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有没有觉得,这样确实很有趣呢?

而这只是《科学家列传》这本书里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故事,等待着你去开启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科学家列传 壹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