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漫长的那一夜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04 03:18: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漫长的那一夜的读后感大全

  《最漫长的那一夜》是一本由蔡骏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37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漫长的那一夜》读后感(一):透过故事看人性

  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看书的人来说,喜欢的内容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改变,小的时候喜欢言情、武侠,而有了一定的阅历以后,再看书时更加看重作者对于人性的刻画和把握,而《最漫长的那一夜》里面通过十几个短篇故事所展露出来的温情,以及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喜欢透过故事去探索、了解人性,既享受了故事的趣味性,又能从中有所领悟,一举两得^_^

  《最漫长的那一夜》读后感(二):发现生活过的意义

  

《最漫长的那一夜》收录了作者蔡骏很多的中短篇故事。或许因为和他本人出生在同一个时代,成长在同一个城市,共存在一个记忆,诸如《李毅大帝》、《男孩与兵人》、《黄浦江上的白雪公主》、《长寿公园的梵高与卡门》、《舌尖》这些故事都让我在如今这个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时代中,回顾和发现我在这个城市、在这个时代、在身边这些人和事中自己曾经温暖过。

你会因为这些故事,想起很多你曾经疏忽过的记忆,你也会因为这些故事,重拾你曾经放下的冲动和激情。我会因为这些故事回到曾经的自己,回到那个任凭“荷尔蒙”战栗自己的那一夜。

  《最漫长的那一夜》读后感(三):精选集自序

  

《最漫长的那一夜》精选集自序

看过一部电影,说到原始人坐在黑夜荒野,围着篝火取暖,四周有狂风呼号,有野兽的绿色眼珠子,潜伏在草丛中,随时可能拖走我们当中某一个。这时候,人们就需要故事,一个接一个故事,让自己不害怕,度过漫长的黑夜,这是我们祖先少有的高于野兽的能力,并有幸一代代遗传下来。

去年秋天,我的书在法国出版,又去巴黎签售,住在蒙帕纳斯,酒店一墙之隔,便是公墓。某天早上,天气尚且晴朗,我走到蒙帕纳斯公墓,寻到萨特与波伏瓦的合葬墓,又寻到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墓,两座坟冢并无装饰,安静地躺在巴黎闹市中心,只有太阳泼洒,以及后人敬赠之花,多数已经枯萎。他们笔下的故事,有的来自动荡残酷的战争,来自湄公河的雨季,来自红色风暴的岁月,却从来不会枯萎,至今郁郁葱葱,无边蔓延。

五年前的春天,一次广州之行,撞上暴雨之夜,我脑中刻下“最漫长的那一夜”七个字。彼时,我正在写《北京一夜》,缘起于我在北京打车的几次经历,以及我少年时遇到的一桩事件。然后是《男孩与兵人》,第一次发在微博上,再是《舌尖上的一夜》,这些都是上海故事。从广州到北京再到上海,但又不止于北上广,还有《白茅岭之狼一夜》《喀什一夜》《香港一夜》,几乎可以说是中国一夜。再然后,还有《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一夜》,从上海思南路出发,直到六十年前遥远的莫斯科,甚至《与神同行的一夜》,居然是个飞机上的印度故事,这也是最漫长的那一夜。

从2014年到2017年,漫长的三年里,我写了大约四十个故事,其中33个收录在《最漫长的那一夜1》与《最漫长的那一夜2》两本书中。今年,我整理修订了所有故事,进行了增补与删改,从四十篇中挑选出十九篇。其中十篇首发在各类文学期刊,总共得过五个文学奖,还有若干故事正在筹备电影与电视剧。感谢参与过这些图书和小说的所有编辑。我想这些故事,不仅可以伴你坐一次飞机,独自夜宿一次旅店,还能在多年以后,让你重新从书架上取出,打开,拂去灰尘,看看字里行间,或者发呆,想起今夜此刻。

  《最漫长的那一夜》读后感(四):这就是所谓的修订了所有故事、进行了增补与删改?

  

先说明,以下评论基本不涉及故事内容,仅针对这本所谓的《最漫长的那一夜》精选集的书籍本身进行点评。

《最漫长的那一夜》原本是蔡骏在博客上不定期连载的系列故事,曾经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出版了第一季和第二季,收录了33个故事。而本书则是选取了这33个故事中的18个重新编辑出版的所谓精选集。再具体一点,是从第一季和第二季中分别选了9篇重新编辑。

书腰、外封、书签和本体。在我看来内封的设计比外封要好看。

读者打开这本书,读者就会看到蔡骏的一篇新版自序。说实话,这篇自序的水平比以前出版的第一季的序以及第二季的后记差了不止一点点,基本上属于什么都没说。当然了,对于我来说,这篇自序中最重要的是蔡骏大言不惭地说的 “我整理修订了所有故事,进行了增补与删改”这一句话,我就特别想看看这位大师究竟改了什么内容。也因此特意把以前的两本《最漫长的那一夜》和这一本精选集中的故事对比了一下。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全书18个故事,只有三个故事有修订,其中两个故事修订的内容不痛不痒,甚至可说无关紧要。以下是修改的地方,各位看官可自行斟酌。

《舌尖上的一夜》中主角姓名从老版的杜俊被改为了杜超。何必呢?反正这两名字对于读者来说都是同样的,又不是含有隐喻的姓名,需要好好地斟酌。

《珂赛特的眼泪石一夜》中删去了开篇引用的《悲惨世界》中的第一段话,并且把后面本来在正文中的《悲惨世界》的原文挪到了引文的位置上。这对于故事来说没有变化,但总算把原来的正文中超长的原文照搬问题给置换掉了。

《香港一夜》中最后小马哥的MSN留言从老版张国荣的《我》这首歌改成了新版中对“我”的独白,告知了“我”这些年他的真实生活。这部分的更改我觉得有其必要,把小马哥在内心中真正把“我”当成唯一朋友才会这样告白,也更把“我”对于小马哥的关心只是流于表面表达了出来。

好了,修订完了,蔡骏你说的修订了所有故事,其他的故事到底修订在哪里?是标点符号或者错别字的修订吗?增补呢?我还想看到新的故事内容呢,这就没了?既然蔡骏先生找不到自己文字方面和精选集中需要修订的地方,我作为读者就试着为蔡骏先生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整本书中,在文本方面,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问题:为什么在偏文学的小说中一定要用一些“为毛”、“魂淡”等网络用语呢?说极端一点,就算是在对话中可以出现“为毛”这样的词,但“魂淡”在对话中不应该用“混蛋”来表述吗?这个问题的直接形成原因应该是作品首发在博客上的关系。再者说,用就用吧,后面直接加括号解释是啥意思?既然要这样多此一举的解释,那一开始别用不就好了?!特别是《珂赛特的眼泪石一夜》中都把城市背景自行置换成十九世纪的巴黎了,还出现这种词语,太掉档次了。蔡骏先生你说要修订,怎么这部分垃圾文字不修订一下?

问题二,蔡骏先生太喜欢在这些个短篇中加入自己喜欢的电影片段,大部分都是直接引用电影的台词。例如《英雄本色》中周润发和狄龙的台词,在《香港一夜》中出现,紧接着在《蜡像馆的一夜》中又出现相同的内容,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本来引用并不是问题,老版这两篇故事是分别收录在1和2里,读者不会有太多重复的感觉。这次精选集直接把这两篇放在了前后,读者马上就会发觉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已经影响了我对作品的观感。在这方面,不应该按照篇章分布好好对这些细节方面进行一下修订完善一下吗?

第三在排版方面,新版完败老版。最突出的让我很难容忍的一点是,老版中一个故事中会分成几个小节,用1、2、3……等来区分间隔,或者在段落之间有很明显的空行分隔。这样的好处是章节条理非常顺畅。而新版里为了在一本书中塞入18个故事,造成一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超小,二是直接取消了小节或空行分隔。这样的排版直接导致某些故事中文章结构显得乱七八糟。特别明显的是《埃米莉逃亡一夜》,老版每次说到埃米莉xx岁,就是一个新的小节,新版中直接连着上文,连空白行都不给一个,读者会被弄得很懵逼。

我觉得出版新版或者精选集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出版方和作者都需要新书来刺激销量,但出新版至少应该比老版更好吧?要能让读者看到更多的诚意吧?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关于对待融梗这件事上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的区别对待的事情。本书中《杀手李昂和玛蒂尔达》这一篇的主要情节不就是融梗了《买凶拍人》和《这个杀手不太冷》吗?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粗暴地两者简单叠加,都没有进行细节上的自我组织,这怎么就没有人来说了呢?难道说小说融梗电影就没关系?有一说一,那两部电影比这一篇小说高明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反观《少年的你》,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它融梗《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的程度要少得多,而且电影中真的已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重点,还要被那么多观众谩骂,真的有够双标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漫长的那一夜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