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04 00:01: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摘抄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是一本由管家琪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0元,页数:10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一):管姐姐讲故事——《西游记》

  

80后人群的童年,肯定都少不了电视剧六小龄童版《西游记》,一心向佛的唐僧、一身本领的孙悟空、贪吃怕累的猪八戒,寡言老实的沙僧,还有不惧辛劳的白龙马,一行师徒四人斩妖除魔、西天取经的故事深深地扎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主题曲也是脍炙人口,几乎人人都会哼唱。

西游记更是每年寒暑假必放剧目之一,每次一想到这部剧,就仿佛回到小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手里再拿一根绿豆冰棍消暑,诶呀,真是爽歪歪啊。有时甚至还生气,为什么唐僧那么傻总是不相信孙悟空,换做是我的话,孙悟空说啥我都听,说啥我都信,因为孙悟空肯定不会坑害师傅的呀。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小孩子对《西游记》不太感冒,家中小儿就属于这一类的孩子,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对他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以为他对《西游记》本身就不感兴趣,没想到管家琪老师的《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西游记》这本书,他一下子就看进去了,遇到有趣的地方还指给我看,完全沉浸到故事中去了,真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呀!

首先,作者在开篇先对《西游记》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情况等待,让孩子对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

正文中讲述了《西游记》中最为经典的22则故事,例如大闹天宫、高老庄收猪八戒、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中间还有有趣的插画,满足孩子们爱看图画的心理。

其次,在每一篇故事的结尾都有一段原著链接,让孩子们阅读原文,对白话文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有的故事末尾,还有问题提问,让孩子思考,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低年级的小朋友完全能够自主阅读,不需要家长的陪伴,非常适合作为《西游记》的阅读启蒙图书。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二):听故事,学文化,管姐姐的话真管用

  

中国传统文化如一座宝山,对于孩子而言,云深不知处的感觉不仅来自于文字的陌生,而且源于文化的碰撞。在管姐姐的操DAO下,古典文学故事以孩子看得懂、记得住、内心喜欢的形式出现。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之镜花缘》是一部白话传奇小说,主要以秀才唐敖、林之洋及多九公的游历为主线,描绘异国他乡的种种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为小读者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作者李汝珍所创造的众生相,足以表达其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与不满,同时也表达了改造社会的愿望与设想,如同书名《镜花缘》一样,如同一面镜子照耀着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自我与他人。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之镜花缘》保留了原著《镜花缘》的精华,而无糟粕,非常符合小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避免了将书中描述的虚构世界当作真实,远离成为堂吉诃德式英雄的可能性。 君子国是唐敖所到达的第一个国家,这里“好让不争”,城门上写着“唯善为宝”,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国的肯定与赞誉,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形式,如同桃花源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劳民国人终日忙忙碌碌、举止不宁、操劳过度,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毫无留情的鞭挞,剥削、欺骗、狡诈以及人性中的阴暗面都是以这种屈笔的形式映入了小读者的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女儿国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这里只不过是男女地位的“错位”与“反转”,男子居于内室之中,失去了权力,女子则抛头露面,极尽生活的尊贵。当林之洋贩卖货物被女儿国国王所看中,强抢进宫当妃子,是不是已经是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呢。作者借女儿国的所见所闻,怀疑了封建礼教的合理性,原本男女平等,才能构成和谐,而远离其教义的只能造成社会动荡。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之镜花缘》有效锻炼了小读者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每一章节后所附的题目,既有简单的名词记忆,也有基于情节的推断。小读者只有将自己融入故事中,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无继国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如何理解‘人不可貌相’”。全书终局《原著猜猜猜》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更是对原文精神的提炼,通过知识点的提示,让小读者从已有的记忆及其理解中对号入座,找出最恰当的答案。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三):适合孩子的文学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先辈们总是最简的语言表达出非常深刻的寓意,比如咱们的唐诗宋词,也有经久不衰流长至今中国古典文化作品诸如四大名著等。但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却发现,如果不是有很深的阅读功底来阅读原版本的书籍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不说小孩子,连大人都一样,里面的字词句理解起来很不容易。

  我曾经在高中阶段读过《水浒传》,只不过是白话版本的,生硬的文字看得我直接想睡觉。最开始阅读的时候也是无聊了打发时间,但讲真的,个中意思只能半知半解,具体到某一句就真的困难了。从而导致这么多年过去了,留在记忆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没有了。 现在的大语文时代,又不得不给孩子阅读这样的名著。怎么阅读怎么选择又是一个大问题。由华文世界享有盛誉的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所著的《管姐姐讲文学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改编了中国古典文学,这一套书中共收录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影响比较大的十本书,其中就包括四大名著。

  每一本书都有管姐姐写的总序,针对不同的书有不同的“作者的话”,看一本书,我喜欢去看序言看作者的话,总是能在这里找到一些共鸣,了解到作者当时的一些想法和心情之内的东西,从而拉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水浒传》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08位好汉,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特点,作者根据这些发生在其身上的故事每个人都人一个外号,比如“九纹龙”史进,“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等等。我觉得这些是作者施耐庵比较厉害的地方,管姐姐在改编的时候也保留人物们的这些特色。当然,书中不可能将所有的108位好汉的事迹都收录进来,管姐姐只是选择了颇具代表性的几个人物。其中很多都被拍成了电视剧或是电影,看的时候不妨视觉与文字相结合,体会文字带来的效果。

  《拍案惊奇》则是从明代文学家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挑选了十四个故事改编而成的。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这一类型的故事,这类故事篇幅小,内容独立,居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特别是在故事限定的时代里。很多涉及到善与恶,勤奋与懒惰,诚实首信,邪恶等等道理,基本上都是从这里来的。内心里最希望的是大团圆结局,或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管姐姐改编的时候保留了凌濛初一些诗文,并将它们放在故事的开篇。每个故事结束后的“说一说”内容,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文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个非常好的,可以发散思维,让孩子们一边看一边思考,也达到我们阅读的目的。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四):难得6岁+能看的经典名著版本,管姐姐讲中国古典文学

  

读一本好书,仿佛每回都有一种新鲜感。

确实,正是如此,我们推荐读书的时候,优先选择经典的书籍,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洗涤,经过读者的鉴读,经受了岁月的考验。

对于儿童的影响,经典文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这种经典的书籍,往往存在于一个问题,好就是非常好,但是却不适合儿童阅读。

今天推荐这套《管姐姐讲文学故事》,就是适合6岁以上儿童自主阅读的经典故事。

全套共10册,分别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拍案惊奇》。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开本:16开 620mm*889mm

因为目标读者是6岁以上的儿童,这个时候,正是从绘本阅读到纯文字书籍阅读的过渡时期。而由管家琪改编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恰好把适合成人的故事改编的适合儿童阅读,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

众所周知,东周列国志讲得就是五百多年间列国的历史故事,是大众了解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最好的读本。那就以这本《管姐姐讲文学故事:东周列国志》为例,来看看这套书的闪光点。

一是既有经典的完整性,又适合儿童理解。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更适合成人阅读。管家琪编写的这本《管姐姐讲文学故事:东周列国志》,就把故事性给强化,内容偏故事性,这样阅读起来难度降低,孩子会提高阅读兴趣。

同时,书中把原来的最精彩的片段给呈现,这样让孩子能最大化的了解原著中的经典片段。毕竟很多故事都已经成为典故了。

像是《卧薪尝胆的勾践》《蔺相如完壁归赵》都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通过阅读可以让孩子提前对课本内容有一个了解,相当于提前预习。

二是字体合适。

整本书的字体不小,行间距也大,儿童自主阅读起来不累眼睛。字体并不影响美观,阅读的时候,特别清晰。

其中有些难度高的字,还加上了拼音,可以根据拼音,自行拼读。

其中某些难懂的词,孩子不易读懂读透的,如地名,时间,还加了注释,直接从括号内就可以理解。

三是装帧特别。

封面既有经典味,又有儿童感。书中彩色的插图,充满了儿童趣味,但是阅读时,却可一目了然懂得内容。

像烽火戏诸侯,吕不韦传奇等等。

整本书共计十四个故事,在每一个故事最后,都有标明改编自哪几个故事。同时故事的最后,还有小互动,既可以看看儿童阅读时,是否真正理解故事内容,也可以通过讲读,加深理解。

在书的最后,还有一个小游戏,就是原著猜猜猜,很有趣。当然书上也有答案。

这本《管姐姐讲文学故事:东周列国志》,可以让孩子快速理解春秋战国时的主要历史事件,让孩子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更可以引导孩子爱上中国古典文学,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五):武亦姝军训总结文章获教育部点赞: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培养孩子这个习惯

  

武艺姝又火了!

武艺姝是谁?2017年,她在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成为总冠军。大众自此对“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明确的认识。

今年,又因为高考成绩613(上海满分660),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上了热搜。人们发现这个上海姑娘,不仅会诗词歌赋,数理化也样样精通。

时间不过数月,武艺姝就再一次上了热搜。原因无他,只因武艺姝的一篇军训总结文章被教育部点了赞。

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却又能从微小处见到写作者心中的喜悦,这点天赋是很多人练习多年都无法拥有的。尤其末尾“慢慢舒展开大学生活的五味,从一只小草环带来的惊喜开始”一句,就很有灵气。

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武艺姝这样的孩子呢?

据武艺姝妈妈透露:“从一岁半就开始培养她阅读,从神话故事到唐诗三百首,从不间歇。”

可见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是不无道理的。

仔细想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同样是五六岁的孩子,有的跟人说话对答如流,出口成章;有的呢则半天讲不到重点,急人。

也许你会说,孩子性格就是这样没办法。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在写作文、做数学题上也半天抓不住重点,该多愁人啊。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习惯了。如果你现在才忽然发现,原来熟读诗词,多读经典的作用这么大,别慌,其实大部分家长和你一样,都没注意到。现在抓紧,来得及!

0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理科比文科更容易找到工作”几乎成了每个家长的共识,所以他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引导,殊不知,语文才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学习中90%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这么说?

钟南山院士的这句话就能解释,“学好了语文,才能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和综合”。

举个例子,相信大家在考完试之后都有过因为“没有仔细审题”,或者“没弄懂出题人意图”而答错题的经历吧。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别的学科,都会有这样的现象。是态度问题吗?也不见得全是。

所以早早让孩子打好基础,掌握阅读这一习惯,今后才不会在细微处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啊。

那在作文上,孩子阅不阅读,差距就更大了。

在中国语文教育界,历来流行这样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

一起来看:小学语文中作文的分数是30分,初中是60分,高中是70分。想想,在高考成绩面前,差一分,孩子的未来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样,更何况是几十分。

而且,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写作文是件要命事,90%的小学生都有“写作困难症”。

难道就放任孩子白白丢掉这几十分作文分?丢掉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

02.孩子阅读黄金期,千万不要耗费在低层次书籍上

我常常和朋友感叹,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绘本、故事书,去一趟书店,什么样的都能找到。但是书太多,也导致了不少问题,比如孩子会不会因为看书太多性格内向,会不会早早就近视。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父母太贪心了,总想把最好的都送给孩子,于是,今天看到一个大号推荐了套世界级绘本,买它!明天某个平台卖爆了某本书,买它!最终反而会挫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其实啊,在孩子0~8岁的阅读黄金期,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能贪多,而是要贪精。什么是“精”呢?简单来说,就是看读完这本书,对孩子未来十年,乃至一生都会有帮助。比如四大名著。

不信你看,你身边那些几十岁的人是不是依然还在读这些书。

不过或许也有家长抗议: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怎么能让孩子过早地接触这些打打杀杀和心机权谋呢?

这个不用担心,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不少专门为孩子们改编的少儿版“四大名著”。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套“管姐姐讲文学故事”。

这套书共有十本,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另外六本分别是《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儒林外史》《镜花缘》《拍案惊奇》《东周列国志》。本本都是国学经典,但很少有人全都读过。

所谓“举一反三”“万变不起其宗”,这个“一”和“宗”,在阅读上来讲,就是经典。

03.“童书皇后”管家琪写给中国孩子的文学故事

为什么要选这套书?想必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

①华文世界重要的少儿文学作家、童书皇后管家琪改写经典

管家琪,1960年代人,早年做过记者,后来专职写作,主攻儿童文学。截至今天,在这个领域已经耕耘了整整30年。

很显然,她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童书写作者。

她的作品,也受到很多国际大奖的认可。比如中华儿童文学奖、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香港书展百大好书奖。也因此,她的作品版权被卖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传播度也非常广。

除此之外,管家琪并不是一位闭门造车的作者,她远赴一线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书中解决问题。

②十本经典小书,帮助5~7岁孩子打好阅读基础

5岁能听懂,7岁自己读,170个故事读遍中国文学经典。

这是这本书打出的广告语。那内文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一窥其中奥妙。

以《三国演义》为例。

原著中的人物复杂,故事线索千丝万缕,管姐姐改编的这一版则侧重每个人物的优点。

刘关张桃园结义,表现人物的兄弟情;曹操向董卓献刀,表现他临危不乱的智慧一面;赵子龙单骑救主,表现他英雄神武以及忠心主上的特点。

而像吕不韦一而再,再而三认他人为父,曹操以“宁愿我付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为由杀死熟人、气走陈宫,这样不那么正面的事例就被弱化掉了。

每一个故事结尾,管姐姐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帮助孩子们回顾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些无疑都会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此外,如果你仔细看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就会发现,这个系列中不少书籍都位列其中。

阅读,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这种习惯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是由内而外的自然、自发行为。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才是父母送给孩子可以受益终生的礼物。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也许,我们都该好好领会其中深意。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六):文学名著原文十八禁?这里有一套专为孩子改写的中国文学经典读本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读过的书大多都会忘记,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有个答案非常发人深省,“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吃的是什么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我的骨和肉,读书也是如此。”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读书,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

而文学名著,作为文学史上经过历史积淀和考验的经典之作,更是被许多人视为阅读的首选。

阅读文学名著,就像是与许多大师在进行对话。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年纪还比较小时,就给孩子购买文学名著,希望能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但各位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文学名著虽好,可原版书并不一定适合年幼的孩子阅读,一方面是因为文学名著大多用文言文写成,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书中有些内容少儿不宜,小孩子不仅读不懂,也不宜过早接触。

该如何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著作,成了一个令广大家长头疼不已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套专为孩子改写的文学经典——《管姐姐讲文学故事》。

作者管家琪是华文世界享有盛誉的儿童文学作家,大力向儿童推广中国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目前已出版作品300余种。她的儿童文学作品荣获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金鼎奖、中华儿童文学奖等众多大奖。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日文、德文及韩文,畅销海内外。童话作品《从现在开始》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系列图书由全国多所名校语文特级教师联袂推荐,为儿童提供了打开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这套书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又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1、部编版教材推荐阅读中国传统小说完全收录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系列图书是儿童文学名家管家琪专门为孩子编选、导读、讲述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一共10册,分别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拍案惊奇》。

前面四本四大名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不用我多说,后面的几部作品也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后半部则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创作手法诙谐有趣,勾画出了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一经问世,就风行天下。不仅在中国国内影响深远,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被写进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大百科全书,成为了享有很高声誉的世界名著。

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不少根据该小说原本改编的影视剧,如《倩女幽魂》《辛十四娘》《画皮》《捉妖记》等,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封神演义》大家应该就更熟悉了,是明代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回,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最近正在影院热映的《姜子牙》以及去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内核其实都取材于《封神演义》。

总之,这套书中的十本书目可不是随便选的,而是管家琪在研究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专门挑选的,囊括了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指定阅读及推荐阅读的中国传统小说书目,涵盖神话小说、历史小说、英雄传奇等多种类型,每一部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2、专为孩子改写的中国古典名著读本

前面说到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文学名著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挑不出适合孩子阅读的版本。

以四大名著为例,四大名著虽然有名,但原著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一些十八禁的内容,并不适合孩子。

如果说《红楼梦》中对于贾宝玉与袭人等人的描写还比较委婉,那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中,对妖魔鬼怪的描写就比较直接了,书中的妖魔鬼怪(包括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吃过人的,只不过影视剧将他们凶残的这一面抹掉了,因此前几年电影《西游降魔篇》中展现出的沙和尚猪八戒吃人的一幕还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然,这并不是说四大名著不好,只是不适合年幼的孩子阅读。就比如莫言在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有位中学生听了老师的推荐,阅读莫言老师的作品,结果发现书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于是疑惑莫言的书到底适不适合中学生看。 

莫言知道了这位中学生的疑惑后,当场表示“坐不住”,随后解释道,他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感觉到文学作品里面有关爱情、性的描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性的描述和刻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要塑造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那多少要涉及到这样一些描写。

但当时自己写作的时候没考虑到自己的书会被中学生和小学生来阅读,莫言认为自己的书“基本没有适合少年儿童读的”,并给出了自己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

同样道理,文学名著中为了表现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使人物塑造更为丰满,或多或少也都会涉及到一些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十八禁内容。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系列图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推出的,作者管家琪在充分理解古典文学原著内容和精神的基础上,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对原著的内容进行了取舍。

一方面化繁为简,只保留原著中具有代表性、故事性强的内容,而略去那些不重要或是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语言上也下了功夫,将原著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语言,转换成了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的白话文,让孩子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吸收原著的精华,奠定传统文化底蕴,汲取中华智慧。

3、 插件丰富,儿童适读的大部头名著桥梁书

除了内容方面专为孩子设计外,这套书在装帧以及一些细节方面也很用心。

先来看装帧,这套书采用别致函套包装,适合家庭收藏。

封面为特种纸,触感光滑,内页采用绿色环保印刷,篇幅适中、版式舒朗,让孩子能有一种良好的阅读体验。

内容方面,这套书蕴含了上百个阅读插件。

名师导读、原著链接,帮助孩子理解原著的内涵。

难字注音、随文注释,方便孩子无障碍自主阅读。

还邀请了资深插画师绘制书中近百幅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卡通风格内文彩插。

我们常说,名著就是常读常新,而这套书,作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大部头名著桥梁读本,就像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何秀华评价的那样,“从名著中来,向名著而去,为儿童走向‘高高在上’的名著,搭设了‘扶梯’”。

此外,由于作者的历史学背景,这套书还将很多经典故事不自觉地被放在了历史的时光轴里。等孩子长大后再次遇到,必会有一种熟悉感,能通过阅读更上一层楼。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七):2020年只剩两个月,5~12岁孩子这样过最超值!

  

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童年,都有“四大名著”陪伴。

《红楼梦》里唱: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水浒传》里写:不到梁山非好汉。

《西游记》里八戒对孙悟空说: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三国演义》里叹:既生瑜何生亮。

在小孩子眼中,四大名著是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后来听人说:

读红楼,过情关。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

读水浒,过利关。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的仗义去哪了?

读西游,过欲关。始于慈悲,终于觉悟。

读三国,过争关。心机,天机,契机,人到底争个什么?

在成年人眼中,四大名著是一部部饱含人生哲理的奇书。

读懂四大名著,才能真正读懂中国人的文化底气。怪不得很多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读。即使目前还不懂其中深意,只将这些名著当故事读,相信将来某一天其中的智慧必然会帮到孩子。

其实除了四大名著,还有很多古典文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人的古老智慧。值得一读。

比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镜花缘》《东周列国志》《拍案惊奇》,每一部都堪称中国古典文化最耀眼的明珠。那可能有家长就问了,文学经典那么多,光是选书就要选花了眼。别急,“管姐姐讲文学故事”系列,已经为您选好了。这个系列的故事书囊括了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十本文学经典。

作者管家琪,是华文世界重要的少儿文学作家,也是法兰克福童书奖获得者,多年来,她为孩子们写了很多故事书。这套《管姐姐讲文学故事》则是她专门为孩子编选、导读、讲述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

5岁能听懂,7岁自己读,170个故事读遍中国文学经典,一套书了解10部文学名著大部头。觉得孩子今年没怎么看书的家长注意了,接下来两个多月时间,一定要让孩子积累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量了。

那为什么要选择这套书呢?

这些古典文学名著中,集结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

毛主席曾评价四大名著:“生子当如孙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他更是读了70年。

鲁迅夸《红楼梦》:“《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胡适甚至还为《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写了评传,“《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在今天,仍然有不少名家苦心孤诣地解读这些名著,娓娓道来地向读者传达这些书中的智慧。

如果你关注传统文化,就一定会知道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课程仅在一个平台就收获了2.8亿次收听,而它的定价高达199元。

其他经典某平台单个专辑播放量大致为:“易中天品三国”为1.8亿,《儒林外史》1000万+,“封神演义”1000万+……

这些数据表明,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很多人也不遗余力地在终生研究,学以致用。

经典的魅力正是在此,它不仅仅故事好看,哲理超凡,最重要的是,其中的道理是能真切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而且,不同年龄段阅读,总能得到不一样的启发。这也是这些经典为什么能够一直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些名著,我们了解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历史知识,积淀为我们的文学素养。那些饱含中国特色的为人处世之道,又形成我们外露的气质。

这些名著经典,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每一个读者。

童书皇后管姐姐专门写给孩子们的经典故事书

管姐姐原名管家琪,1960年生人。大学毕业后,她先是做了几年记者,后来干脆专职写少儿文学。目前已经出版、翻译以及改写作品超过300册。

最近几年的作品中,《管家琪幽默童话精选》《管家琪奇幻童话系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在国内市场的反响都很不错,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喜欢。

她的作品曾入选过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台湾金鼎奖、台湾“中华儿童文学奖”等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介成英文、日文、德文及韩文等,影响力很大。

管家琪

除了写作,管姐姐日常也会参与到与孩子们的互动中,与各地中小学与小朋友交流阅读与写作心得。

权威、专业、真正懂孩子,在管姐姐身上,这三大要素全都齐了,难怪她写出的作品能那么受欢迎呢。

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孩子作文思维

对于孩子们来说,读什么样的书,对未来有什么帮助他们是不管的,好看就完事了。但家长不能不操心。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从长远来看,读文学经典故事可以让孩子从小潜移默化拥有比同龄人更高的格局,更开阔的思维;那从近处讲,读这些经典,又可以让孩子尽早积累素材,不用在作文写作时才抓耳挠腮憋不出话来。

作文写作中,有些有一定的套路,比如写美德,“谦虚”“勤奋”“逆袭”“自律”等等,这些美德在古代成功人士身上大多都有体现。

刘备能够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因为他谦虚,他爱才,他才能真的弯下腰诚心去请,最终成为三国中的一国,自然与他这点美德密不可分;

姜子牙七十岁才成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勤奋。姜子牙生在一个败落的底层家庭中,为了生存,他卖过肉,宰过牛。但他从没忘过振兴家族的使命,空闲时间他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这才有了后来的传奇故事。

与名人传记不同,这类经典故事是有脉络的,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因为故事精彩而记住人物,继而记住人物身上的属性特点。

现如今,作文其实也在改革,高年级学生还需要发散思维写出观点类文章,相对于干巴巴的素材,这些文学经典作品的思想能启发孩子们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在作文中才能灵活运用,下笔如有神。

这个作文主题,用诸葛亮的例子论述未尝不可刘关张的例子正好切题

我从拿到这套书到现在,大概用了半个月时间,其实也只看完了其中几本,之所以迫不及待想推荐给大家这套书,是因为它实在太好了。从前不懂经典的好,如今怎么看怎么觉得是捡了宝。

查了一下电商的价格,一套十本,售价才149元,平均一本书才14.9元,这简直太超值了!这是省了今后孩子买多少作文素材书的钱啊。

当然最重要还是那句话,这些书是真的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早读早拥有。那可能还有其他平台售价更低,各位感兴趣的家长们可以自行去淘一淘。Ps.千万不要去拼夕夕和淘宝买很便宜的盗版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管姐姐讲文学故事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