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阿门》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1-02-03 23:4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阿门》经典影评1000字

  《阿门》是一部由金基德执导,金基德 / 金惠娜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门》影评(一):人机合一

  不刻意的估计才是最好的,无时无刻不电影。内容到了老金这儿反向蜕变为有意味的形式。戴面具的家伙就是老金本人,寻找一个载体,可能是一个女人也可能是一部摄像机,或者二者一体,因为女人也一直在找寻什么,就像摄像机寻找内容,最后女人比出取景框的自反更让我这么觉得。于是老金终于找到了一个方式,让ta把自己的孩子即电影带回故乡。考虑到两人在陌生又熟悉的异国相互追逐尾随,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再合适不过,尽管随意揣测别人的作品用意是不对的。

  《阿门》影评(二):比较金基德

  金基德是个怪咖,他也很满足自己的怪咖定位,自从上次看的《悲梦》把我看伤了之后,很久都不愿意再接纳他老顾影自怜的叨逼叨长片。不过这部电影还是很纯粹,影像,构图,用光,该讲究的的地方,老金一个都没放过。

  只是个人觉得,大量的自然声放在这么一部应该成为默片的电影中,现在很突兀,也很自然——这种冲突的说法,既想表达自然声作为电影纯熟表达的一部分,也很大程度上地消解了默片在形式上的含义。

  英文名叫Amen,拆解开来,是A men。一个男子,女人来到欧洲,孤独寂寥地徘徊,只为了找到一个人而已——这部片子流传不广,能有幸看到,也仅仅在于观众对金基德内心世界的窥视,而金基德作为一个私人化严重的导演,也在于用女子寻爱的故事,来反省自己内心的焦躁不安与渴求突破

  教堂背景中的歌声,很奇怪,并没有突出宗教的庄严肃穆与大气沉稳——所谓宝相庄严,相反,在开始用了很亲近的旋律。影片结尾处的悲伤,与继续的失语,似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前方,不过又将一切重归孤独。

  影片本身并没什么特别值得一提之处,不过是导演的一次玩技而已,对于观众而言是一种折磨,对于导演而言是一种反省,对于电影而言,则是一段历史,曾经有这样纯粹为电影而生的人在世过。

  《阿门》影评(三):后现代文本尽量做得晦涩

  原始人把胡言乱语当成神喻,把草药迷幻当成通神。胡言乱语的疯癫,据说圣女贞德和济公都是。区别是,一个坚信幻觉和幻听,一个反世俗。 因为人有好奇心,所以胡言乱语流行。古代人偏重于生存,现代人偏重高于生存的生活追求。古代人对物质世界无力,他们的【工具理性】还没有达到【太管用】的有效性,生存需要信心,信心和积极行动比科学论证更高效些。 在后现代的当代,一个文本,尽量做得晦涩难懂,就会有吃饱饭的一群人去解读,以此作为满足生存后的生活消遣,并作为PK智力和品味的游戏。 【人们曾说他们神灵附体,鬼怪上身,或者就是一种亚人类的动物。但我们认为,对疯癫所持的其他观点如果不是恶意的,那就是无知的体现;在现代人发现疯癫是精神疾病后,疯癫者再也得不到任何对其智性的尊重了。 标准的精神病史把这种观点奉为经典。在法国革命期间,菲利普·皮内尔反对把疯人像动物一样戴上锁链,他去了庇塞特的疯人院释放他们。在那里,他遭遇了共和政府的狂热分子库通的反对。福柯引用了这件轶事,明显带有讽刺的语气: (库通)转向皮内尔,说道:“现在,公民,你是不是自己也疯了,要来释放这些野兽?”皮内尔镇定地答道:“公民,我相信这些疯人之所以这么不听话,只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呼吸空气和享受自由的权利。”“嗯,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但我担心你会成为自己妄断的受害者。”接着,库通上了马车……每个人都又自由呼吸了;这位伟大的慈善家立即着手工作了。 (引自《疯癫与文明》,第242页)】

  《阿门》影评(四):看再多金基德,也未必能认识他

  在我有限的阅片经历中,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位导演比金基德更加私人话。金基德是一位真正为电影而生的人。

  想要看懂金基德的影片其实并不需要去揣摩叙事及结构,更多的是需要先去了解金基德这个人。

  影片《阿门》是继《阿里郎》之后,金基德短暂停留欧洲所拍摄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位来自韩国的少女,前往欧洲寻找爱人的故事。

  其实,通过《阿里郎》就可以从中看到,金基德在遭遇事业瓶颈期时,内心的苦痛,困惑、孤独,以及他的自省、自虐、重生。

  影片《阿门》,在电影的风格上,继承了此前金式风格的符号性:寥寥话语和诸多意象。只不过近些年来金基德所拍摄的影片,越来越多的是在探讨自身。整部影片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在向我们展现一个金基德的内心世界。

  关于本片意象解读:

  少女寓意的是年轻时的金基德,面具男则是现在的金基德;

  镜头不断从少女脸部的特写切换至雷雨交加的远处,寓意着少女在欧洲的曲折经历,也是金基德曾在欧洲求学的经历;

  少女在广场跳芭蕾舞那段,说的是人们只会为同情买单,不会为艺术买单;

  影片中不断出现的火车镜头,寓意的是人生这趟旅程。有人来,有人去。可终究这些人都是匆匆过客;

  少女在火车上遭遇强奸,则是表现金基德本人遭遇世俗的强奸,却连一丝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面具男(金基德本人饰)其实就是少女最初一直在寻找的爱人,面具男的出现基本上是以一种偷窥的视角出现,面具男通过各种方式让少女留下孩子,也是在让金基德本人不要放弃自己的电影梦想。

  电影的最后,以一个取景框的手势结束,它提醒观众影片结束了,对于我们来说,结束的只是一部电影,而对于金基德,他真的能走出内心的困境吗?阿门!

  《阿门》影评(五):寻找金民秀的漂游记没有终点

  一开始是被纤弱修长的小姐姐吸引的。迷离眼神小雀斑皮肤天鹅颈,有种别致的美。看着看着看完了,感觉是老金同志玩意象最让人似懂非懂的一部。 一反赤裸直进,仍然是足够特别,足够让人印象深刻。当语言变得不再重要,影像的确能降低交流的成本。窃以为一定程度上这也是金基德被欧洲电影节所接受和喜爱的原因之一,因为沟通门槛被降低了。 芭蕾少女要找的爱人似乎是叫“민수”,遍寻不着,自己反成了被窥探的猎物。从欧洲到韩国,从异国到故乡,从被尾随到成为面具人,这场“寻找金民秀”的漂游记,承载着金导的求索。最终孕育的结晶,是文化碰撞下的电影亦或是其它?留学欧洲的经历最终对金基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可惜一切随着导演戏剧性的离场,都停留在那里了。 总是说不清为什么,对金导随意的手持风和纪实感,有种由衷的喜欢。看他的作品常有豁然之感,可惜到现在为止,也只能前有故人,后无来者了。

  有一段翻来覆去看了两遍仍然感觉糊涂,少女跟面具男在公园里怎么就跑着追着,从追逐变成了反追逐。明明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突然就成了隔着铁栅栏抓不住的彼此。总觉得有点意思,又朦朦胧胧。

  说不定这种稀里糊涂跳开了人潮汹涌规律流水线生活的肆意与匪夷所思,正是我着迷于金更深层的心理原因呢。

  两个小时一段迷梦,也挺好。可惜以后只有重温,无法期待了。小小的遗憾。

  要说世事多无常,还是有些矫情。2020年的遗憾多多的,但还是得努力去生活。野兽一般展现着本能的金导,也有这样多的迷惘和思索不是么。

  即将告别本年度的最后一天,熬了一个大夜,晕乎乎以第20部不知会不会获得金导徽章的电影作结。像是有种小小的仪式感。

  就,还挺好。

  是以为记。阿门。

  《阿门》影评(六):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片子,没人看得懂?

  很遗憾,金德基的又一部片子我都看懂了。不知道这是好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

  这是一部5分的微电影。

  一个陌生的韩国女子来到异国他乡,只为寻一个人-------那是她爱的却不爱她的人,全剧就一个台词,她爱的人的名字。

  然后在火车上,被人用毒气麻醉,然后被强jian,背包钱财全都拿走,连鞋也没有放过,清晨醒来后,女子看到被人脱掉的裤子,若无其事,继续寻找她的爱人,然后陆续被还了鞋子,露宿在凳子上,被人悄悄盖上了衣服,然后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突然她就意识到有人跟踪,并且知道这个人就是强jian她的人,差不多剧情是这样。

  好,现在来说为什么和这样的意义。

  1,猥琐的小偷,偷了她的东西还顺便强奸了她,这是令人可恶的,可以证明这个小偷并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只是街头败类,混饭吃,骗吃骗喝,过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根本没想过生活和理想,过一天算一天的那种,或许比这种还差,甚至是流浪汉,找不到不愿找工作,明天死在哪里他们都不关心。

  2,而韩国女孩,从画廊里,从她在街头祈祷跳的芭蕾舞,就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人,出身高贵,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性格极其坚毅,对爱坚定无比。她只身前来寻找她的爱人,满怀希望。仅凭一个模糊的地址,一家一家的询问,操着并不流利的英语还是法语。

  3,她要找的爱人,也是抛弃她的人。没有告诉她详细地址,或许他们曾经很相爱,对她说了很多甜言蜜语,然后分别时,许下诺言,告诉她去了法国,以后回来找她,可是等了很久很久,她都没有等到,于是就只身前来寻找,其实根本就是一个谎言,她爱的人已经不爱她了。她永远也寻找不到了。

  故事的矛盾冲突是这样的:

  世人都会觉得女孩是对的,很专一,认为女孩爱的人也是对的,只是电话不通而已。只有小偷是错的,是他玷污了女孩,令她在异国他乡受尽折磨,令她找不到她爱的人。

  但小偷为什么要强bao那女孩,本来是劫财的,惯偷,手法很熟练,但是看着女孩的面孔,漂亮清纯,就硬了,然后强bao了她。可不可以从侧面说明,这是小偷短暂的被这个女孩的吸引了,不管是外表还是直觉,是男人就一定知道,对着一个不喜欢的人是硬不起来的,80岁的老太太你能强bao的了吗?好吧,至少不讨厌这个女孩。xing需求交配需求是合理的吧,如果这是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无关道德,所以仅仅是初次的好感,小偷做了,就走了,连鞋子都不留给她,十分敬业,他们并没有相爱,短暂的单爱,他们没有感情。第二天醒来,女孩一切都知道了。但是若无其事,心如死灰。遇到这种事情,怪自己倒霉也好,不该来也好,反正她不后悔,一如既往的坚定,继续寻找她的爱人。穿着袜子四处奔走,晚上继续在火车上睡觉,一无所有,一无所惧。可不可以从侧面证明,这爱才是她的勇气所在。。

  好了,寓言就在这里,小偷强暴女孩是爱,是勉强的畸形的爱,是没有经过女孩允许的单方面的爱,这一切都是猥琐的。但是,那个抛弃女孩的男人不负责任的爱,就是值得女孩歌颂舞蹈寻找的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值得你寻找的爱?

  那个小偷事后默默的关注女孩,送钱和衣服,远远的看着她,守护她,当她拿刀在他面前刺下去的事后,他没有害怕。但是当女孩要摘下他的面具的时候,他害怕了,拼命的挣脱,小偷惭愧了,卑微了,他没有勇气面对这个女孩,知道她怀孕后,很高兴的买了婴儿的鞋子,他只是在衣服上写了我爱你。

  女孩最后被感动了,收下了婴儿的鞋子,她虽然没有接受小偷。

  而那个抛弃女孩的男人,是一个表面上信誓旦旦的伪君子,却始终音讯全无,相比而言,不见得比小偷的爱高贵多少。

  最后的最后,在教堂里,小偷把女孩的护照还给了她。爱是放手。

  爱是祝福,爱是不一定要长相厮守。小偷终于想明白了,女孩追出去的时候,对他挥手,唤她爱的人的名字,小偷在马路上回头,放下了毒气面罩,留下了对她的爱,这毒气面罩是她们爱的见证,他用它强bao了她。然后女孩带着他的面罩,穿梭在人群中,地铁上,火车里,带着毒气面罩看世界。

  可不可以从侧面证明这是她和他在相爱呢?

  在这个充满毒气的世界里,带着面罩,是为了保护自己。什么是伤害和被伤害?什么是爱和被爱?你以为爱的死心塌地的那个人,不见得就是爱你的。你以为不爱你的那个人,也不见得就是不爱你的。

  爱是平等的。

  不要觉得自己的爱,就是对的。别人的爱就是错的。

  其实自己的偏执的寻求,也是一种精神强抱。别人强抱你的肉体,你强抱别人的精神。

  爱,从来都不应该勉强,而是要尊重。

  影片的结尾,恰到好处,或许女孩回去会生下孩子,或许不会,但是她已经不会再寻找那个早已不存在的人了,那份不属于自己的爱了。

  她懂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阿门》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