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是一本由[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著 / [俄]伊·茨冈诺夫/绘著作,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1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一):密林中的温柔
老康的文字从前我只看过散文和小说,有人说他的小说像优美的诗,散文像委婉的歌。
第一次看到他的童话。他写的童话原来是这样啊。
就不说具体让我感动喜欢的细节了。
就说说看书时候的感觉吧。嗯,就像你走在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北半球,心怀畅阔又满怀温柔。
看一本书就像一次旅行。
记得老康在《金蔷薇》里说:童真和傻气是天才的标志。
那么,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一次童真而傻气的温柔旅行。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二):常存敬畏,便为有福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这是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一书中的第一章《珍贵的尘土》中的某一句话,最早读《金蔷薇》是高中时语文老师推荐的,用来提高写作的。仍记得当时阅读时的怦然心动,而现在想起书中的内容仍有点意犹未尽,这大概就是老康的魅力吧。
《大自然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是第一次看老康的童话故事,他用浪漫的文字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写的很温暖,通过九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动物的友好。所有的文字读起来是那么的浪漫而美丽,如冬日里的阳光照拂在身上,温暖而美好。
在老康温暖而浪漫的文字中,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的光线、气味、声音,即使是无形的生命,在老康的笔下仍能呈现出一派栩栩如生的景象。也可以感受到故事中的动物、植物、人物的温暖、善良、美好,他们之间总是充满着极大的善意,他们在互相关照。他用浪漫的文字,带着我们走进一个温暖而美好的世界。
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现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到人类的活动对自然会造成的影响,而大自然所反馈给我们相应的回报。如果我们能善待自然,那么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会更加的和谐;相反,如果我们为一己私欲而肆意破坏自然,那么我们也必将会承受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性报复。自然是万物的本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遵循万物的规律,这样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双赢。
人类应该对大自然、对动物常怀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命,认识到这世间万物的奇妙之处。大自然不是万能的,它的能量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懂得取舍,要做到适可而止,发自内心的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善待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相处模式。
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一次又一次的疫情,在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可以包容我们的无知与慵懒,同时也会惩罚我们的贪婪和欲望。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雪融时,没有一片雪花可以幸免于难。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善待生命,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我们在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馈赠时应该要学会感恩,对待动物、对待生命亦是如此。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三):大自然让我们学会爱与友谊
在孩子们眼中,世界的一切仿佛都是新的。走进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美妙,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大自然里的故事 洞穴里的狼》,是一本讲述人与大自然的俄罗斯自然文学绘本集。本书的作者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大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他是世界名著《金蔷薇》的作者,也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作家的文学导师。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一个个小的故事,连贯的讲述了人与大自然的感人故事。在这本文绘本里,共同的主题就是互相尊重、团结友爱,都是朴素的道理。比如,在绘本的第一篇里《温热的面包》,主角小男孩菲尔卡由于没有帮助一只受伤的马,而导致了可怕的事情——天气变冷,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磨坊的磨冻住了,不能磨面粉,就不能够做面包。最后,解铃还须系铃人,小男孩菲尔卡勇敢地站了出来,连同他的小伙伴,终于把磨坊流槽上的冰剁了,引来了水流,挽回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最后与黑马和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人为善,包括与动物为善,就能够迎来纯粹的友谊。
在《密林中的熊》里,那头贪婪的老熊,想越过森林与牧场之间的河流,然后把牧人主人公彼娃的牛吃掉。但是,老熊虽然凶猛,但是没能抵挡住森林里纯洁的友谊的巨大力量——老熊遭遇到了鲈鱼、河狸、熊蜂等伙伴们的攻击,终于狼狈而逃。这也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正如本书袁敏老师所作的序言里说的那样: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浪漫的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植物……他故事中的人物,温暖、善良、美好,大自然的美和人类情感的和谐交融,是他一生追组的理想。而这本绘本,也确实传递出了爱与友谊,让人感到温暖。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四):温暖治愈的故事
《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是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创作的一本童话故事集。本书选取了九篇故事,每一篇都讲述了一个温暖治愈的故事。在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们被故事中的人物或动物的命运吸引,无论是《温热的面包》中的那匹受伤的黑马,还是《密林中的熊》中的那只有些暴躁的熊,还是《獾的鼻子》中那只独自疗伤的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兔的脚掌》一文,给我们讲述的是爷爷与一只野兔的故事。在开始读故事时,我们的脑中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作为猎人的爷爷为什么要克服困难,去给受伤的野兔治病,甚至在腿脚不好的情况下,抱着野兔去看病?在传统的意义上,野兔与猎人是处于对立的位置。当猎人与猎物相遇,必定会展开一次逃跑与追捕的角逐。而在这篇童话中,爷爷居然会为一只受伤的野兔去看病。当最后答案揭晓时,我们的内心不禁涌起了暖意。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不得不说,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在讲述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住了故事的节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产生了一口气读下去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字里行间,作者向读者传递着关于美与爱的思想。通过读这个故事,我们似乎也被爷爷身上的善良所感染。
作者的文字是细腻的,生动形象的,同时具有画面感。通过文字,可以想象到他所描述的对象的样子与特点。例如在《老房子里的居民》这篇童话中,作者写道:“同所有的猫一样,斯捷潘也有固定的习惯。它喜欢清晨在长满白屈菜的园子里溜圈儿,驱赶老苹果树上的麻雀,捕捉黄色的菜粉蝶,并在腐朽的长凳上磨爪子。但现在它在绕原子溜圈儿的时候,不能再沿着地面,而只能沿着高高的栅栏走。”这样的一只猫,与我们生活中家里养的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它是活泼开朗的,但是同时它又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习惯。这样的一只猫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它和新伙伴是否能够和平相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吧!
善用比喻是作者的语言风格中,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也许是作者考虑到了童话的读者,大部分都是儿童有关。如“但比公鸡恐怖得多得是一只黑瘦的母鸡。它脖子上的毛,像一条杂色的披肩,整个儿看起来像个吉卜赛女郎。”“细长的银色柳叶像欧白鱼一样在水流中摆动着。”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作者在写作中,重视对风景的描写。优美的风景,可以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对于故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秋日在阳光和雾气中绵延。透过草木凋零的树林,可以看到远处的白云和浓浓的蓝雾。夜晚,低垂的星星在我们周围的灌木丛中闪烁。”“这个夏天,空前的炎热笼罩着整片森林。早上才飘来一串白色的云朵,但到了中午,云朵急速地冲向天顶,很快就消散而去,消失在天边的某个地方。酷热的风已经毫不停歇地刮了两个星期,松树树干上流下来的树脂凝固成了琥珀。”风景的描写,很融洽地穿插在故事中,具有一种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一本书,每个故事都引人入胜,同时又具有温暖的力量。在冬日的漫漫长夜,昏黄的台灯下,读这样的一本书,能带给我们一种久违的温暖与感动。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五):《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所有生命的故事都是大自然的回音
“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大自然是什么?是森林、是海洋、是田野、是河流、是绿树、是鲜花、是明媚的清晨、是坠落的夕阳,是飞翔的鸟儿、是吃草的羊群……大自然,是这个世界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理解生活最简单、最纯粹的途径。一朵白云、一滴雨滴、一片树叶、一声鸟鸣都可能是一个故事,都寄托着我们的思想,所有生命的故事都是大自然的回音。
《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就是这样一本自然文学大师的典范之作,在动人的、美丽如画的景色中,我们将和孩子们随着书中的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的脚步,一起去经历、一起去冒险,从一个个温暖而又有趣的故事里感受自然的美和力量。
《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书中包含了9个故事,在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这位大师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植物之间的相处与相爱。一个小男孩,冷酷地对待养伤的战马,恶行引起了暴风雪,使全村陷入了危险,后来他改正错误、弥补过失,最终获得了谅解,变成一个纯洁而快乐的孩子;小男孩每天在河边的草地上放牛,植物们和动物们因为他的不调皮爱上了他,当河对岸的老熊游过岸来抓捕小牛的时,老柳树、啄木鸟、鲈鱼、河狸们齐心合力帮助男孩赶跑了老熊;一个猎人被自己射伤的野兔救出了熊熊火海后,想法设法去救治它……
我们跟随大师的脚步,或跋涉于森林,或漫步于田园,去欣赏亮丽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去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我们用心灵去感受这自然之美,就能体悟出他们对于自然注入的情感,是那样深沉而美好。
这是一场美妙的阅读之旅,也是一次心旷神怡的审美之旅,更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求知之旅。它触动我们对自然万物深深的热爱,相信在这些大自然故事的滋养下,我们的孩子们会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感悟,也会变得更聪明、更活泼、更善良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六):大自然真美妙
很多时候,人们回归自然:去林中散步,去山坡放风筝,去山上看日出,去小溪里捉螃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回馈给我们的,这么多的美好的好玩的也非常有意义的事儿都是发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的。 大自然里的有很多的故事,很多非常美妙的故事!这里不仅仅绿树成阴,风景秀丽,甚至奇山异石,让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而我们在俄罗斯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笔下发现,美丽的风景即便不是出类拔萃的,也是有自己最独特的一面。各种动物,人类即便展示最朴实最原始的一面,也如盛开的鲜花一般,透着芳香,引人入胜。
这就是《大自然里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序作袁敏很亲切称呼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为老康,其实从中俄的历史渊源,“老康”这一朴实简短的称呼中可以看出,我们内心里对俄文化的深层次的喜爱。不仅仅是过去的那个年代,在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深挖掘,也一样值得我们尊敬的。
《大自然的故事》里有很多个的小故事,这一个一个的故事,展现出了大自然无限的包容性,彼此之间团结性,善恶是非分明等等。比如《温热的面包》里的, 小男孩菲尔卡,态度非常恶劣的对着平时非常帮助大家的马,并将面世扔在了雪地里。菲而卡这做的结果是导致整个村庄遭受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灾,并且整个村庄都将面临断粮的危机。好在小男孩也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也愿意积极地为此努力想办法,最后带领村里人一起把磨坊附近溜槽上的冰凿开。有了水打磨机就能动,全村人就有了粮食。后面,菲而卡非常诚恳的向马道歉,并取得了马的谅解。虽然这是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故事,但是好与坏,善与恶,世间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像小男孩一样,做错了事就会为此买单。但是大自然也是包容的,幡然醒悟,知错能改,这也是值得原谅的。相信经此一事,小男孩更加的会警醒自己。 《密林中的熊》让我看到了大自然里最纯粹的美好。老康笔下的大自然多么美好,一派欣欣向荣,可是就有那么一只从密林里来的熊,想要来打破这种宁静。但是,生活在这儿的动物植物们可又怎的会答应呢?柳树,啄木鸟,熊蜂,鲈鱼,河狸们轮番上阵,搅和着这只熊不得安宁,最后不战而败,狼狈逃跑。场面非常热闹,精彩纷呈,让人回味久久。
大自然始于宁静,归于宁静。好似什么都没发现,但是其实什么都发现了。这就是大自然的故事。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七):美到窒息的自然文学绘本
对于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来说,读一本语言优美,配图美艳的自然文学绘本是一种近乎奢侈的享受。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就是这样一本漂亮的自然文学绘本,不仅孩子爱读,大人也可以读的如痴如醉。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以下简称老康)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是《金蔷薇》,不为人知的是,他也写过不少和自然相关的文学作品。
《密林中的熊》里收录了老康的9篇短篇小说,在书中,田野金黄、森林葱郁、植物茂盛、小溪清澈、四季分明。各种各样的动物都被拟人化了,黑马忠实而高贵、喜鹊聒噪而好大喜功、河狸勇猛而激进、棕熊狡猾而贪婪、麻雀看似弱小但团结一致、青蛙心地善良、猫咪和小狗是一对冤家。
《密林中的熊》还是一本极富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温热的面包》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学会无私、学会分享,《密林中的熊》教育孩子们要学会保护大自然,《雨蛙》教育孩子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当然,孩子能教给大人的也有不少呢。《獾的鼻子》这个故事是从儿童视角切入的,9岁孩子眼中的大自然非常具有灵性:鱼儿在窃窃私语、蚂蚁在用松树皮和蜘蛛网造小船、獾会自己治疗自己受伤的鼻子。而在大人的眼中,这些细节早就被忽略掉了,这说明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得冷漠又功利。有时候大人们应该跟随孩子的眼睛,带着一丝好奇重新认识一下这个自以为很熟悉的世界,然后从中得到一丝新鲜的感受。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这套《世界自然文学大师作品·美绘本》首次引进中国,翻译流畅自然,铜版纸全彩印刷,大开本大字号易于阅读,很值得买回家来收藏。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八):为何不建议孩子读《格林童话》,更应该读俄罗斯自然童话
童话几乎是儿童接触文学的第一座桥梁,因此选择给孩子阅读怎样的童话书,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是要知道很多国外童话都是来自于民间故事,其中有许多成人世界价值观的投射,而且很多童话年代久远,其中所表现的人物特质,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公民素养的要求。
就以举世闻名的《格林童话》为例子,它起源于德国民间故事,自带“黑暗森林”属性,再经过中世纪教会的改编,就算格林兄弟将其改的足够现代了,也是有许多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地方。
《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几乎是一个傻白甜,和王后陷于一场美貌的战争,猎人也好、王子也好都是因为其美貌才愿意伸出援手,女性歧视几乎贯彻于整个故事之中,很难想象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在读到这样的故事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自己的社会角色之中。
比《白雪公主》更为可怕的是一篇名为《强盗与新娘》的格林童话,说有个姑娘被一个青年求婚,姑娘很害怕,就跑到森林里去,正好碰到了一位老奶奶据说是森林的守护神,她告诉姑娘那个青年是一伙强盗的头领,他们会吃人肉,果然一会儿,那些人带着一个年轻姑娘,不一回会就分吃起来。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童话?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认知冲击?
最近看俄罗斯文学大师,世界名著《金蔷薇》的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所编著的富有俄罗斯风情和浓郁人文色彩的自然童话集《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
田野、落叶、熊、麻雀、乌鸦、烈日、暴风雪,这些俄罗斯大地上的动植物、自然景观,在康大师笔下成为流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别于“森林”系童话的“草原”童话世界。
小男孩菲尔卡总爱说一句去你的,对所有人都不友善。村子路有一匹老马,村里人都非常喜欢它,热情的照顾它,因为它在战争年代立过功。有一次,老马来到菲尔卡家的院子里,菲尔卡没好气的扔给它一块黑面包,并恶语相向,去你的去吃吧。
结果老马留着眼泪离开了,村子也迎来了可怕的暴风雪,人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奶奶告诉菲尔卡是因为人性的冷漠,带来了可怕的暴风雪,只有温暖的人心才能克服它。于是菲尔卡带着新鲜的面包和盐,在村民们的簇拥下喂食老马。最终,善良的老马原谅了他,暴风雪也停止了。
一个故事下来,起承转合,节奏明快而有力,有草原上万物生长又归于宁静的感觉,比草原上的自然环境更恶劣的是冷漠的人性,只有大家不再冷漠,就算有暴风雪这般的困难,也会顺利度过灾难。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故事,值得亲子阅读,让我们领略独特的俄罗斯风情,知晓那些自然之美,人性之丽。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九):诗意地理解自然万物,是童年时代可贵的礼物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我第一次给孩子读俄国的儿童绘本。 中学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大学》、《在人间》、《战争与和平》……这些俄国文坛巨作就已让我沉醉。 令人疑惑的是,在成为宝妈开始给孩子们挑选绘本后,发现来自俄罗斯的儿童作品微乎其微,国外的绘本大多来自欧美。到底是俄罗斯儿童作品不出彩,还是国内市场错失了俄罗斯儿童文学这一明珠? 我相信是后者。
在我看了《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这本俄国文学巨匠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自然文学作品集之后,更是坚信了这一点。作为和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齐名的国际一流文学大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自然文学作品,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青少年们。 《大自然里的故事》这本作品集中,收录了九个故事,每一则故事都生动、浪漫的再现了人与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大自然的美和人类情感和谐交融,现实和奇幻交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处处洋溢着温暖、善良、美好。 《密林中的熊》是其中的一则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彼佳,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集体农庄放小牛了。这是小彼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那弯弯的河流、茂密的老柳树、年轻的白杨树、河狸、啄木鸟、蜜蜂、蝴蝶……他们都成为了小彼佳的好朋友。 有一天,河对面的老熊想要冲过来,怎么办?伙伴们立刻总动员起来,齐心协力阻挡老熊的前进!老柳树抽打老熊,蜜蜂钻进了老熊的鼻孔,鲈鱼用牙齿咬住老熊的尾巴,河狸设计在河流中阻击老熊……终于!他们战胜了老熊,老熊灰溜溜的逃跑了,回到了他的老窝,再也不敢过来了。
“人们说的可真对,可以没有100卢布,但是要有100个朋友”。小彼佳奶奶的这句话,放在故事总结处,是如此的自然、温馨。 《羽毛凌乱的麻雀》是另一则意味隽永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小女孩玛莎,她的爸爸远赴战场,妈妈是一名舞蹈家。她的爸爸曾送给妈妈一束玻璃花,让她第一次表演《灰姑娘》时,结束后将玻璃花别在裙子上,这样爸爸就能感受到妈妈的思念。
玛莎收养了一只小麻雀,并精心照料它。妈妈终于要第一次上台表演灰姑娘了,但是,玻璃花被乌鸦偷走了,妈妈非常伤心。表演在即,小麻雀们对乌鸦发起了一场进攻,一场实打实的肉搏后,小麻雀成功抢回玻璃花,并赶在表演结束时,送到了妈妈的手上。 妈妈开心地留下了眼泪——“人们为了小的快乐而笑,为了巨大的快乐而哭。”字里行间洋溢的真情,让读者也不禁动容。 阅读《大自然里的故事》,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仿佛你就在亲吻泥土的芬芳、辨别百草的奇异、探寻密林的馥郁、倾听溪流的吟唱……洋溢着的温暖,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只有对自然万物爱得深沉,才能写出这么具有美和力量的自然文学故事。
《大自然里的故事 密林中的熊》读后感(十):读故事,品文字之美
都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家有儿女,前前后后也入手了相当一部分关于大自然的科普读物、童话故事,跟着孩子们一起,我也算长大后又重新感受了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阳光雨露皆是大自然的恩惠,吾当感恩”,这是我反复给孩子们交流的理念。但是,大自然的美,到底美在哪里呢?大自然,到底包含了哪些对象呢?这些,孩子们没有提问我,也庆幸他们没有提问我,否则,我真不知如何回答。似乎,怎样描述,都不够具体,都不够形容。直到遇到世界自然文学大师作品——《大自然里的故事》美绘本。 这本书先是由我那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阅读的。他是夜晚趴在我的床头,看到床头柜上躺着这本封面就充满故事的书,他非常惊奇》“妈妈,你又带给我什么好书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便迫不及待读了起来。我在一边做我的事情,打量他首先是约莫用了半分钟时间“读”了一下封面,然后翻开书默默看起来,我便有一眼没一眼地看他怎么个读法,估摸他看完前两页了,我问他好不好看,他说“嗯,好看。”我不知道其他家长有没有我这样的,给孩子选了一本好书,又怕孩子不喜欢,每次看他开始翻阅,都会有些忐忑。果然没一会他便说:“图片好看,但是书不好看。”于是,我停下手里的事情,让他先找些其他的书来看,我先来看看这本书如何,我相信只有自己了解、体会,才能指导孩子的困惑在哪里,才能去引导。 说了这么多,来讲讲这本书吧。我承认,我还没有能够仔细读完。但是,我已经入迷了,非常。入迷的起始,是序言。我向来是非常喜欢散文的,老师评价我的文笔说情感特别细腻(虽然我现在已经写不出细腻的感触来),但是序言里的文字之细腻,已经突破了我的想象,佩服得我五体投地。我逐字阅读,又反复吟诵、标记出来尚觉不够,索性找来纸笔逐字摘抄。我们都说我们热爱大自然风光,爱她的一草一木,真正要用语言来形容,大致也就是这些空口感慨了吧。描写来描写去,总免不了几分生硬与疏离感。我没有正儿八经接触过俄罗斯文学,仅有的蜻蜓点水也就课本里学过的一些俄罗斯名家的作品节选,可惜的是当时的我无法感受他们笔下的情感。我相信,就像刚才我儿子在阅读这本书时一样,故事是好故事,但是他的阅历与情感,尚不足以深刻体会到作者笔下的美,以及背后作者满含深情的热爱——我先后三次赴俄罗斯,从莫斯科郊外那一片片树干上睁着无数只“眼睛”的白桦林,到伏尔加河两岸滚动着金黄色麦穗的旷野;从索罗恰乡间无边无际的草原、黄豆地、草垛子,到梅拉尔伸出洇染着墨绿色的丛林……一路照着老康的创作轨迹,也一路走读着俄罗斯大自然如油画一般的美丽风光。——这是袁敏老师所作序言里的原句,你细品!就整个序言而言,全篇都是美好的文字,轻轻地触动着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处,那般温柔、温柔…… 《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由9个独立小故事合成。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充满了惊奇与刺激,有冲突、有化解,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故事情节本身比作是一棵百年大树的树干,那么美妙的大自然的每一个元素都像是这个百年大树的树皮、枝丫、叶片,甚至是叶片中的叶脉,在阳光下、在微风中,跟我们述说百年故事…… 因篇幅问题,这里就讲开篇的一则故事吧——《温热的面包》,讲述的是磨坊里的小男孩跟一匹马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片面包引发的一个惊人的故事,如果没有处理好,将会遭受大自然最残酷的、毁灭性的惩罚。小男孩最后想到了补救措施,诚恳道歉并且通过实际行动逆转了冰封的世界。最后,他也得到了原谅。读完这个故事,我在故事标题旁留下了如此总结:尊重、忏悔、补救。人与动物、人与自然,都是要互相尊重的,你不尊重它们,那么必将遭到反噬。故事主题是非常深刻的,在感受情节的同时,我又一次被文字给打动了——“今年的冬天很暖和,烟雾弥漫在空中,雪刚落下来就融化了。被雪水淋湿羽毛的乌鸦们坐在烟囱上烘干身体,它们互相挤来挤去,哇哇地叫着。” 除了故事的情节、美妙的段落,还有精准的动词描写,完全可以作为孩子们的教科书参考。——“周围已经风雪飞旋,拍打着他的双眼,狂风将冻硬了的干草从房顶上掀起,摔坏了椋鸟窝,刮得隔离窗板啪啪作响。附近田地里雪尘柱的呼啸声越来越响亮,它们互相追赶着飞向村庄,旋转着,沙沙作响。”,飞旋、拍打、掀、摔、刮、飞,一连串的动作,暴风雪肆虐、严寒刺骨的感觉,让人在读的同时不禁感动深受、顿觉寒冷起来。 故事里这样的描述还有好多好多。大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大自然抱有无比的崇敬、热爱的人,才可以写出这么细腻的笔触啊!不管是四季还是风霜雪雨,在作者的笔下,均可如诗如画一般。正如序言中如此总结:“他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描绘出光线、气味、声音这样无形的生命。他笔下的自然文学,是现实和奇幻的交织……”读了这本书,你还敢说你热爱大自然了吗?反正,我是不敢。自惭形秽! 《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我已入迷,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