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03 04:08: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1000字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是一本由理查德•迈耶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元,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一):建筑美学中的“白色巨塔”

  

理查德•迈耶坚持了 50年的设计事业和不变的设计方向,标示着一种持续积累、完善逻辑、非碎片化、非暂时消费的建筑师发展之路; 50年的岁月刻度,提示着我们中国建筑师,那还未曾被深刻浸润就已随时代匆匆流逝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理查德·迈耶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他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在建筑内部,理查德·迈耶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二):简约的白色,却不简单

  

书中对迈耶2013至2017年的新作品做了详尽解析,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包含从草图手稿、平立剖、效果表现和实景照片等全套项目资料,是学习大师作品,感受白色派建筑的经典之作。

迈耶的建筑秉承了他一贯的白色派建筑风格,因时因地的打造出了一座座“恰如其分”的建筑——不落俗套,精致顺畅,打动人心,堪称经典。

作为收藏者,这本书的确是不错的选择,有能力的话整个系列也可以收下。我就先从这本书开始。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三):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迈耶

  

迈耶是我大一开始学习建筑学时第一个了解和第一个去模仿的建筑师,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刻意成分的建筑,我模仿了那么多回还是没有一次模仿到精髓,总感觉自己永远做不到他的所达到的纯净与协调。

时隔这么多年,我看过了那么多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我仍然忘不了曾经的我第一次欣赏他那些明亮的白墙与玻璃时内心所获得的安宁与享受。

如今的我做出来的建筑,仍然有几分迈耶的影子挥之不去。

(引自知乎一位网友)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四):永不过时风格

  

阿尔诺德·盖伦提出,后现代性的话语权已经获得了准确的合法称呼:“后历史时代”。

在后历史时代,进步成为了常态,现代主义建筑身处复杂社会中,呈现出持续的分裂。而迈耶所创建的白色风格却能毫不停滞的自我传承,不动声色的悄然演进,延续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可能,实在是令人赞叹。

迈耶认为:建筑本身是一种救赎的美感,尤其是位于原生态自然景观之中的建筑。这种对纯白形式救赎能力的信念,是迈耶建筑理念的核心。

● 建筑形式纯净,细部处理干净利落,整体布局条理清晰;

● 在现代主义风格看似规整的结构体系中,通过蒙太奇似的建筑体块凹凸处理,赋予空间活泼跳跃又耐人寻味的气息,呈现出雕塑感和超现实主义高科技感;

● 强调功能分区,尤其是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严格区分;

● 在基地处理上重视人工与自然的对比,纯净的白色建筑与多彩的自然相互映衬,和谐又超越。

理查德·迈耶一生荣誉等身:“纽约五人组”之一,普利兹克奖得主,柯布西耶风格的继承者,现代主义建筑中白色风格的代表建筑师,创造了全新的现代化建筑构造模式。

这本书是对这个系列书籍的再次延伸,很值得仔细品味。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五):白色建筑圆舞曲

  

白色,充满了光线感:明亮、干净、健康、畅快、直接。

白色,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朴素、单纯、雅致、贞洁。

白色,是冰和雪的颜色:寒冷、严峻、公正、科技感十足。

白色,有很强的个性,但并不聒噪,它既不是暖色,也不是冷色,没有明确的倾向性,可以跟任何其它颜色完美的并置与融合。

在西方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白色的正面意象:白魔法、白袍巫师、新娘的白色婚纱、白象、白色羽毛、白宫、原本被认为是白色而给人们带来巨大心灵震撼的古希腊雕塑……

有趣的是,在喜爱红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多为不祥的颜色。

原研哉心里的“白”,是一种设计理念,是一种具有丰富意蕴的容纳性,如同中国绘画中的留白技法,引发了“静”和“空”。“白”所包含的“无”和“零”的概念,可以作为支撑美学的客体,它规避色彩,并且强烈地呼唤物质性,是材料和虚空的边缘。原研哉引入“熵”的概念,认为白是负熵的极端,包含着信息和生命的原项。“白”起于混沌,并被驱赶着干净得脱离每一种混沌。

白存在于生命的周围。

原研哉对白的解说,仿佛填补了东西方文化的空隙。作为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介质,“白”具有不被影响的独立性,超凡脱俗。

这或许就是我初学建筑时,第一眼看到白色派建筑时最直接感触的来源。

矗立在一片翠绿树丛中的道格拉斯住宅,宛如天作,一尘不染。精致的线条优雅端庄,静悄悄的将理性融入白色,如同一曲只应天上有的赞歌,称颂着生命的结界。

这本《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记载了迈耶从2012年到2017年间的作品详情,书中的作品保持了迈耶一贯的理性和优雅,记录了白色风格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演进。最令人惊喜的,是书中竟然包含了一栋极简主义的全黑建筑,矗立在曼哈顿黄金地段。黑色是白色的另一张面孔,极简主义是理性的极致形态。这座纽约第一大道685号公寓大厦,是迈耶精神在时光中的再生。

法西德·穆萨维说:“风格是对未来的创造……建筑师以自知‘不合时宜’的力量,使新的体验成为可能。”

迈耶对白色的坚持,是他的“不合时宜”。五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迈耶不断发掘白色派风格的延展性,使之与不同场地、不同用途相契合。每一栋建筑都是迈耶风格与场地环境之间的“白色圆舞曲”。

今年已经86岁的迈耶,正在徐徐老去,很可能再也无法继续引领这场白色巡礼。但时光易逝,风格永存,关于白色建筑的实践,已经渗入当代建筑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许多建筑的细节。

祝福这位将冷静与热诚融为一体的老者,也祝福白色和它背后的精神之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理查德·迈耶(第七卷)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