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是一本由郑问著作,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读后感(一):我们把『阿鼻剑』做成了周边!
如同《指环王》中的魔戒一样,阿鼻剑作为整部漫画的线索一直贯穿于其中。像以前马荣成的《风云》一样,每本漫画都会附赠一把金属兵器。诶嘿,那我们为什么不把阿鼻剑做出来呢?
由于在漫画中没有对阿鼻剑平面化的展示,检索资料后发现郑问老师在设计这把剑时参考了藏传佛教中金刚杵的造型。
△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为武器的金刚杵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佛教常借来比喻与引申,这样的设定也与《阿鼻剑》深邃的主题相呼应。
△ 我们设计同学自己画的!我们的设计同学最初自己画出了阿鼻剑的平面图形(也包括剑柄部分的佛像)。但是几经交流之后我们决定最终选择郑问老师书中的原型图案。
《阿鼻剑》的金属书签由铜合金制成,点缀以暗金的背景色给整体带来斑驳的做旧感。10 厘米的长度的阿鼻剑无论是作为周边还是放在收中把玩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对都尖锐部分都进行了圆角处理,请放心使用《阿鼻剑》现已在豆瓣图书正式上线,500 枚金属书签限量随书赠送
《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读后感(二):武侠,又见武侠
知道郑问,还是从小时候那个《郑问三国志》的游戏开始,那独树一帜的画风,从一片死人脸的三国游戏中跳脱出来,吸引了我,奈何游戏不耐玩,最后弃了,可是也由此记住了郑问这个人名。直到翻阅本书才知道郑问原来是这么有名的漫画家,看来我的青春没有错付。
这是一本武侠漫画,没错,雄性动物谁不爱看武侠呢?年轻人谁不喜欢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幻想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在健身房练死劲的年轻人,不要不服气。武侠中的老头就是普遍比年轻人厉害!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打工人,打工魂已经被社会捶打的服服帖帖,就需要从文学作品里找找感觉了。翻开小说,心中默念:“老子今天就要进入书中的江湖去了,而且老子TM是主角!”啪的就穿越了,很快啊。你说爽不爽?
爽归爽,故事还是要慢慢展开。本书的故事还是传统套路,故事开篇抛出谜题,孩子身世,江湖情仇。随后展开,血海深仇,何时得报。最后终于……啊,好,我没说出来啊。
这是一个传说重现江湖的故事,本就是传说了,还要用现实打碎这个传说,精彩程度可想而知了。
开篇的剑冷血热谁来试,很有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氛围。江湖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史飞虹的突然现身更是气势万钧,特写如同野兽一般。
吕二步李三衣一个形容猥琐一个面容俊朗,却是忠义与阴险的对立。可惜江湖中这点血性都是被利用的,像主角那样留着命做最后的反转才是王道。
主角何勿生的形象从哪吒到人猿泰山,实力也是天翻地覆的增长。作者也是会玩,把小何整得死去活来,每一样矛盾不发展到极致作者都不会罢手。火海中凤凰涅槃一般把濒死数次的何勿生推向重生。如若郑问混江湖,也必是那心狠手辣的世外高手,能把别人玩死。
四个狱的故事设置非常巧妙,都带着禅机。贪嗔痴,佛教三毒,作者加了个愚,我猜是把“贪嗔痴慢疑”中的疑改成了愚,也许是认为愚也是不可教化,如同怀疑真理一般,必须破除。破除了这四大恶业,我们的主角也终于迎来了觉醒。
郑问水墨的笔法勾勒出的眼神格外深邃又有意境。碎砖裂石时候,采用的粗犷线条更显力道。我不懂绘画,画面背后的深意我体会不到,只感觉用繁复的线条提升了很多速度感和力量感,显得与普通漫画非常不同,让人印象深刻。尤其下图这粗重的一笔,让我很是惊叹。
早听说练剑分几重境界,依次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手中心中皆无剑。本书却逆其道而行之,一开始就来了一个只练了剑法的大佬,而主角却一直在冥冥中追寻那第一层的外物——阿鼻剑。只是作者的解释也很到位,阿鼻剑只是主角觉醒的引子,但是却不可或缺。这个可不是乱写的啊,言之凿凿确实有物,后来他说他练过国画,看来是有备而来。
可惜这是1989年的作品,距今已经30年了。我最近一次看的武侠小说还是杨虚白的《挥戈》,虽算新书,也是早已成文的作品,气氛悲凉,让人不禁感叹,如今武侠势微,只剩中年人对自己青春时代的一点回忆支撑着罢了。
最后提一点,我发现本书里面的年轻人都不讲武德,来偷袭19岁的小同志,这好吗?这不好。我劝这些年轻人耗子尾汁……
《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读后感(三):加速主义的侠之道
非常遗憾,这个故事竟然是未完成。合上第二卷,却再也没有第三卷可以打开的时候,心情是惆怅的。作为一部漫画,阿鼻剑事实上又两个部分组成:剧本与画作。这两个部分都十分出色,同时彼此之间又精妙配合才最终形成了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本作属于中国独特的武侠作品,但是故事本身立意既不在武亦不在侠,倒更在于对更广泛也更飘渺的“道”的探求与追索方面。因此本作要求以画表现武侠的冲击力,又要进一步传达精神的广阔探索,因而对画面与故事都由较高的要求。也索性是在这种高要求下双方的高度一致最终达成了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
武侠作品在华文文艺作品的地位,无需赘述。冷兵器时代下的江湖,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深藏内心的梦。武侠作品不仅是对武术招式的刻画,更是对侠之大者的深度诠释。因此武侠作品发展到成熟期,追求的早已不是招式,更是招式之余的“气”。对这种难以具象化的追求,提升了武侠作品文学性的同时,无疑增加了武侠作品形象化的难度,这也阻止了基于武侠作品的可视化创作。《阿鼻剑》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漫画的形式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漫画固然可以借助分镜表现不同的视角,但是较之影像化,它的动态效果自然打折扣。但这一折扣反倒成就了武侠与漫画。漫画无需全局的展现一个招式,可以局部放大一个招式,当某个本就无形的招式占据整个画面时,读者自然无暇去关注招式具体形态,都被这个画面吸引着去看招式的精华,也算是做到了无形胜有形。
例如本作中,自始至终我们都无缘窥到阿鼻剑法的全貌,但是都可以借助短短的画面感受其凌厉。我们也无法窥探到无极剑法特别是经金罗神王指点后邢凌厉害之处,但是我们借助几个无极圈碎裂滚地环一战的瞬间显然已经感受到这其中的玄妙。
字与图的结合此外,在漫画作品中字也是画,字也是形,也能传到画面感。例如何勿生的数次自问,又如轰轰声,都藉由字入画的形式,达到了声形同步,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阿鼻剑》的故事内核被隐藏在饱受盛赞的画面之下,但是作为作品骨架的它同样值得关注。传统的武侠作品追求“侠”。所谓侠之道,大抵是和儒家思想相结合,追求的是家国情怀。或者至少是一种近君子而远小人的个人追求,再次也应该坚持正道。武侠作品的主人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通过个人的武道追求实现更广阔的侠道。本作也是类似的,借助何勿生的成长去追求侠。但是本作又是不同的。仅就目前的展来看,本作的侠道显得更加虚无,它传达的与其说是侠道是什么,不如说更强调追求侠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最终所要实现的或许不是某种具体的侠道,倒是一种不破不立的虚无。作品名《阿鼻剑》、作品中的至高武功——阿鼻剑法及武器——阿鼻剑,都对应着佛教用语阿鼻地狱。而书的封底则写到“传说,每当武林出现黄金盛世,阿鼻大尊者将从火里现世,在一夜间将武林变成地狱”。而所谓的阿鼻地狱正是传说中八大地狱中最苦之处,犯下重罪之人落入且不得逃脱。盛世武林的成就何以要被阿鼻之火摧毁?从仅有的部分看,许是武林中的每个人在实现武林辉煌的过程中都早已犯下了重罪。无论是胡雨轩的追求,抑或是何勿生的坚持,甚至是史飞虹的偏执、无名铸剑人的试炼,不外乎都是在有所求的过程中坠入魔道。事实上,以此标准来看,武林的盛世必然建立在欲望被放大、为了实现欲望无所不用的基础上。本书主人公何勿生要做的与其说是破除魔道,不如说他想要彻底的坠入魔道,唯有下坠才能破除。但是与常见的”侠之大“不同,这样的下坠并不一定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慈悲心怀,而是对个人目标的极度追求最终衍生品。甚至阿鼻使者存在的目的也不是引导武林走出魔道,到更像是鼓励何勿生、鼓励武林尽快下坠。这样的独特设定十分吸引人。可惜的是,这个故事远远谈不上结束,我也无从一窥结局。只能说这种反其道行之的作品十分引入注目。后续,武林大会、史飞虹、胡雨轩必将重逢,隐藏在暗处的灵月教也将重新出现,曾经的三大门派改头换面后重新出现,阿鼻尊者偕何勿生搅动烈火,阿鼻剑与阿鼻剑法也将再次入世,江湖势必一场血雨腥风,只是本作已经戛然而止了。
两册的书赠都非常有特色《阿鼻剑》这部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故事方面都属于一流,也由于这样的未完成,倒更有了几分断臂维纳斯的美与神秘。
《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读后感(四):我们把书里面的内页做成了手机壁纸,大家换上试试看呀
《阿鼻剑》作为一部无出其右的水墨武侠漫画,郑问老师在处理书中飒沓流星的动作场面时,采用了如钟表一般写实的风格来完成。
我们从书中提取了一些竖版图片并将它们试着做成手机壁纸。同时在背景上我们加入了晕染的效果以模仿水墨在宣纸的表现力。
尺寸为 18:9,宽边的分辨率达到了 2K(如果没有压缩),适合市面上绝大部分手机屏幕,大家快换上试试看呀~
《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读后感(五):郑问教您画阿鼻剑!
虽然摒弃了颜色的使用,但郑问老师在创作《阿鼻剑》时融入了更多漫画创作的理论与技法,不仅从画面上看页页张力十足,也让《阿鼻剑》成为了郑问老师的代表作。
那么接下来郑问老师也将“现身说法”,精确到步骤与读者分享《阿鼻剑》的创作过程。以下内容来自《人物风流:郑问的世界与踪迹》,文字与图片均获得了台湾大辣出版社的授权与支持。
人物風流: 鄭問的世界與足跡评价人数不足鄭問 大辣編輯部 / 2018 / 大辣《阿鼻剑》在《星期漫画》连载时,幸运地先有了精彩的原作,所以我把构思剧情的力量全部转移到画面的处理上,也由于能力不必分散,才能慢慢地融入插画的理论与技法。
△ 郑问(右)与马利像第一部的第六回起,我开始用毛笔的重线条,加上蘸水画的精细描写来夸张表现画面节奏,用牙刷喷点的疏密来处理各种质感,用网点纸擦,叠作出水墨画的『水』的感觉,用版画的硬线条来跳出人物表情等等,相信读者们可以感受到我努力的『企图心』。
△ 第六回《真相大白》故事和情绪都迎来了最高潮也由于经过不断的尝试,慢慢地对黑白连环图有了心得和掌握的能力。时间和经验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缺一不可。
△ 所需要的画具(牙刷一定是必需品)
1、首先用毛笔勾勒主要轮廓,重点是要掌握光线的感觉,不可以知是单纯的描绘轮廓。
《阿鼻剑:第一部 寻觅》读后感(六):『漫画宗师』郑问代表作 水墨武侠构筑中国漫画的深邃美丽
在《无间道》导演刘伟强的心里,一直有把一部武侠漫画改编成电影的愿望,却因准备工作始终无法比肩原著的高度,项目被一再搁置;
而在周星驰的代表电影《功夫》中,抛去无厘头的搞笑桥段,那些令影迷啧啧称奇的武打招式与动作,其中一部分的灵感竟然也是来源这同一部漫画;
知名乐团五月天主唱阿信与吉他手石头,从小时起就深受这部漫画影响——
这就是有着「漫画宗师」之称,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郑问的代表作《阿鼻剑》!
郑问(1958—2017)是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他是首开水墨先河、创造出「中国漫画新可能」的造物神;是单枪匹马闯入日本漫画界的「亚洲至宝」;更是漫画界和媒体口中二十年内无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异才」。
说到郑问,或许很多年轻朋友还不太熟悉。俯首笔墨画纸间三十余年,郑问始终耕耘在自己的一番漫画天地:
1986 年,郑问前所未有地将传统国画中的水墨技法融入漫画中,以司马迁《史记》同名篇章为蓝本,创作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水墨漫画《刺客列传》。由此,郑问的宗师之路就此启程。
△ 《刺客列传》简体中文版在今年 4 月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刺客列传8.8郑问 / 2020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 年,受日本讲谈社力邀,以春秋战国为朝代背景的漫画作品《东周英雄传》应运而生,郑问成为首个在日本漫画杂志上连载的非日籍漫画家。
1991 年,郑问获得代表日本漫画界的最高奖项的「日本漫画家协会奖优秀赏」。时年 33 岁的他成为该奖项二十年来第一位非日籍得奖者,震撼日本漫坛。
△ 『之所以把奖颁给郑问,原因一是他的画是日本人喜爱的;二是,他画的是日本人做不到的。』时任日本漫画家协会会长石之森章太郎(《假面超人》)如此评价进入 21 世纪,继续创作漫画之外,郑问受世嘉游戏的委托,跨界为电子游戏大作《郑问之三国志》绘制了一百多幅三国人物的肖像以及场景插画。《郑问之三国志》成为日本第一款以中国漫画家命名的电子游戏。
2017 年 3 月 26 日,郑问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 58 岁。一代宗师用画笔打造出的漫画世界戛然而止。
为纪念这位「千年一遇」的漫画大师为整个漫画界做出的卓越贡献,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特展「千年一问——郑问故宫大展」,这是历史上首次将漫画家的艺术作品搬进故宫的殿堂。为向偶像致敬,五月天主唱阿信特别制作了展览宣传短片。
上世纪 80 年代末,恰逢日本漫画的黄金时期,《龙珠》《城市猎人》《圣斗士星矢》等传奇漫画正火热连载中。而在台湾,即将有一部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漫画的深邃美丽。
1989 年,初露锋芒的郑问与漫画编剧马利共同创作武侠漫画《阿鼻剑》,气贯长虹的武侠故事与飘逸隽永的水墨画风巧妙地合二为一,让《阿鼻剑》从此一统江湖,将武侠类型漫画开辟至出神入化的全新境界。
背负着私生子命运的何勿生,亲眼目睹生父于景被练成「阿鼻剑法」的史飞虹所杀。誓要为父雪耻的何勿生,在这个血雨腥风、人人追名逐利的武林中,经历着种种奇人异事,最终见证『阿鼻即人世,人世即阿鼻』的深理……作为郑问第一部极致的黑白水墨作品,他将水墨技法在《阿鼻剑》中挥洒至炉火纯青的极境。不仅一纸一笔描绘出刀光剑影、飒沓流星的武侠世界。也正是凭借《阿鼻剑》,郑问成功进军日本漫坛,成为首位在日本主流周刊连载的中国漫画家,「漫画宗师」地位无人可撼。
时隔 30 年,后浪图书正式引进推出简体中文版《阿鼻剑》!作为郑问老师的代表作品,《阿鼻剑》让传统的武侠情节在漫画体裁上焕然一新,那些我们心中埋藏已久的侠义情怀,将再一次被重新点燃。
《阿鼻剑》是郑问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漫画编剧共同完成的作品,马利精彩的故事让郑问得以专情于画面的创作。
△ 郑问(右)与马利工作照,图片来源于网络无论是展现人物体态表情,周遭环境风景,还是武侠漫画中最重要的看点——动作场面,郑问老师都选择如素描般精密的写实风格来构图。
此外,效果线、视觉残像、网点纸等现代漫画技法的加入,让意气盎然的江湖或细腻流动的情绪,都可以在画面上行云流水地表达:
表现动势的效果线与视觉残像营造出力透纸背的浩然气魄,让畅快淋漓的动作拥有惊天动地、横扫千岳的磅礴,流动的剑气组成夸张的漩涡,划破空气的簌簌声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得益于学生时代雕塑专业的学习,郑问对于立体空间的把握更是游刃有余,同时摆脱前作《刺客列传》严谨的朝代背景限制,郑问得以毫无牵挂地挥洒他心中的武林。
亭院高楼、黄沙大漠,一草一木的苍生之美在郑问的笔下栩栩如生,再辅以网点纸带来明暗突出的光影效果,都让最终的画面看起来如触手可及般真实。
△ 参照物的选择在表现动作场面时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除了司空见惯的断壁残垣,力量击穿地表后震颤而出的恐龙化石,才是卓绝的想象力《阿鼻剑》在武器与招式的设计上也是别出心裁,内藏暗器的古琴、饭桌上的茶盏、铁质的圆环,都可以作为打斗的武器。甚至是耕地的锄头,都如郑问的画风一般随性而至。
△ 锄柄因为常年磕碰地面而产生木头磨损的痕迹,如此精致的细节除了娴熟的画技,更需要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密集的线条构成的画面与跨页版式相结合,以此呈现动作场面的瞬息万变与环境气氛的凌厉紧张,许多浓郁强烈的画格让目光驻足良久。
如果说大量饱满的写实画面内容让《阿鼻剑》足以成为一部优秀的武侠漫画,那么对于水墨技法的凝练与充满诗意的留白则让《阿鼻剑》成为中国武侠漫画的新标杆。
放弃颜色而追求极致的黑白是郑问『举重若轻般的取舍』。作为最为鲜明的对比,黑与白表现了强烈的对立与矛盾,笔力千钧的冲突场面像是直接拓印在读者脑中,造成最直接的视觉冲击。
在表达技巧上,为了表现更具张力的黑与白,郑问老师直接选择使用传真机里的墨盒作为水墨颜料,让满溢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对于水墨技法掌握至如入无人之境的郑问,对于画材的选择更是信手拈来。描绘人物轮廓时通常使用未经洗涮、不受控制的毛笔,辅以逆锋的运行,衣裳飘逸轻盈的质感油然而生;
更加细腻的笔触则需要牙刷的帮忙,由此呈现头发散落的质感与放射状的喷雾效果。
而在《阿鼻剑》创作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想法,则是郑问在线条密集的超写实画面后“突兀地”插入整页大面积留白。
这张大跨页可以说是《阿鼻剑》的第一名场面:史飞虹将利刃刺进于景的胸膛,年幼的何勿生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死亡,自己却被随意抛向一旁。
这样的留白绝对不是投机取巧,本该是故事最紧要的关头,郑问却只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愤怒的仇人、一个死去的父亲的背影、一个在空中满脸惊恐的婴孩。所有的情绪都在留白中无限蔓延,全部交给读者想象。
日本讲谈社前总编辑栗原良幸将这种感觉称作『一瞬』,这张跨页仿佛拥有令时间停止的魔力,我们因为戛然而止的高潮而错愕不已。等缓过神,目光又跟随像抛物线一样的何勿生开始下一页的故事。
写实和写意、片刻与永恒都藏在留白中,这样的设计已经超出普通漫画的创作范畴,如此的视觉美学与哲学思辨,已经达到了严肃艺术的完成度。
△ 在《阿鼻剑》里部分留白画格的角落处细细观察,可见『問 89”』的签名,可见这种大巧不工的设计,好像郑问本人也颇为自得如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一样,郑问与马利共同开创了一片意气盎然的武林。经典的武侠类型元素在《阿鼻剑》中以图像的形式细腻地展现,荡气回肠的意蕴在纸面上散播开来。
可《阿鼻剑》并没有落入普通类型武侠作品的窠臼,没有着重笔墨于儿女情长的描写或是宝藏秘籍的追寻。编剧马利在这个经典的类型故事中巧妙地糅合进了佛教的思想观点,从书名的『阿鼻』可见一斑:
阿鼻是为佛教用语,意为没有间断的。在『阿鼻地狱』中,地域、时间、痛苦都没有间歇,罪人要无休无止地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地受苦,无从摆脱。
在《阿鼻剑》中,既指主人公何勿生日复一日地遭受气血倒错之苦,又暗指表面名门辈出、义气千秋的武林实则是血雨腥风的地狱。
△ 人物个性透过笔力尽显,“惡”字构成了行僧的身体佛教世界观的加入,让《阿鼻剑》区别于一般武侠作品的刀光剑影,有了更深的意涵,因果、轮回的思想让诡奇多变的故事架构透现着玄妙、不可言说的哲学深意。
在《阿鼻剑》后期,故事开始着眼于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整个人间变成『贪、愚、痴、瞋』四座地狱,何勿生与第九使者游历其中,逐渐参透『人世即阿鼻』的道理。
武侠作为华人世界特有的流行文化,文学、电影作品盛行至今,而在漫画领域,硬桥硬马的武侠漫画却日渐式微。『冷剑热血谁来试』,创作于 1989 年的《阿鼻剑》如今再次出版,让我们见识到了久违的武侠江湖,也惊讶于这部 30 年前的漫画作品竟能达到如此的高度。
《阿鼻剑》完结于 1990 年,而此后凭借《刺客列传》与《阿鼻剑》,郑问受讲谈社大力延揽,远赴日本进行创作。郑问的武侠江湖就此划下句点。
而水墨武侠的第一声剑鸣,在江湖中泛起阵阵涟漪。
作为郑问写意武侠的最高杰作,《阿鼻剑》那诗意的留白不仅仅留在纸上:众多武侠漫画在《阿鼻剑》之后开始尝试水墨技法进行创作,影视类作品让漫画中的情节在银幕上得以复现。
△ 翻阅《阿鼻剑》时,总会想起许多动作电影的招式设计距离上一版简体中文《阿鼻剑》发行已超过十年,如今该版本在市场上已难觅其踪。十年后,后浪图书的《阿鼻剑》再次重出绿林与读者见面。封面革新,大面积留白辅以水墨线条勾勒出的群山千岳,致敬写意武侠杰作。
上下两册《寻觅》与《觉醒》用红色腰封捆绑,腰封印有《地藏菩萨本愿经》阿鼻地狱选段,与封面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纪念《阿鼻剑》单行本发表 30 周年,后浪图书的新版《阿鼻剑》套装将随书附赠 2 张收藏级硬质纸卡,图样来源于 1990 年《阿鼻剑》初版封面,再次体现郑问无与伦比的插画技巧。
△ 硬质画卡只在套装中随书赠送众生罪苦,须经千劫;
血流成河,知是果报。
放下屠刀,立地可成佛。
拿起屠刀,又何处不是阿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