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是一本由法山叔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读后感(一):欢迎来到真实的法律世界
本人来激情更新书评了! 从第二部小说能看出叔的文风明显更成熟了。 第一部小说前几章的文笔还稍显青涩,但第二部对于故事情节的处理,人物的刻画就成熟很多了。唯一稍显突兀的是父子矛盾。怎么说呢,可能我的私心是法山永远快乐没有隐痛,所以对这方面没办法共情?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就是李法山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了,真正符合 “进击的律师”这个标题。读者可以见证李法山的成长历程,受挫→丧→独自胜诉,也可以见识到法山的“调皮”和“聪明”。 说到主角法山,我太喜欢法山视角啦。法山眼里的法庭辩论、办公室布局、律师着装、报价策略,是那么熟悉。处处皆细节,事事皆学问。看着叔笔下的龙城风云,总能联想到现实世界,会心地笑出来。 最想夸的是叔文笔细腻,用词精准!每每读到诸如“律师一辈子活在算计之中”,“做木工的过程中,这世间万物与我无关,争斗、恩怨、尔虞我诈、你死我活”这种描写时,叔的声音就好像在我耳边回响“欢迎来到真实的法律世界”。封面所述“击节赞赏”不为过。 这本书里,最意外的是叔居然教我吃火锅!教我律师二十一条军规还不够,还教我吃火锅!怎么放菜什么的,看这本书开心死了。
《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读后感(二):在写实与虚拟之间
19年看过第一本,20年年末适逢新书上市,立即购入,随后元旦假期一睹为快。差不多一日读完。抽点时间,记录下读时的感受。【有些剧透】
总体上看,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律政小说。故事涉及人们熟悉的婚姻、继承,也涉及不太熟悉的合同、知识产权和公司。
第一回,刘春莫名单飞,春山CP告吹。《破碎的离别》这个章节名中“破碎”二字。。。表意似乎不清,破碎要当作心碎理解,这样就有些过,仅“离别”足矣。刘春和李法山纯粹是工作搭档,但毕竟是两光棍。现在的网文盛行龙阳之兴,兄弟之情难逃断袖之虞。我觉着法山叔(作者)最好还是避开这个坑的为好。看到刘春未告原因便分道扬镳,我预感有大事发生。这一幕,让人想起速8开头,唐老大也是不告而别,一个人独挑大梁,最后还是重归飞车家族。其后几回是李法山单打独斗,由输至赢,个人成长不少。倒数第二回揭秘刘春出走原因,春山二人组重出江湖,但首案以失败告终。小说结局未定,但阴谋战已经拉开序幕。
我给这本书的读者群定位是:一本写给法律人的小说,也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小说。这二分法。。。
第二回《血腥的爱情故事》取自郎咸平白睡小三案、第三回《失独者的哀歌》源自我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案、第四回《小说家的救赎》则来自鬼吹灯同人作品案。李法山一个人独自扛下这三件案件,虽有输有赢,也着实不简单。这就是艺术与现实的区别。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这么
《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读后感(三):难得纯粹的法律小说
在90后还是个孩子的年代,香港律政剧正风靡天下。《壹号皇庭》《法网狙击》《律政佳人》《怒火街头》……都堪称是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反观当下的律政剧尤其是内地出品的,大多数都脱离了律政的本质,清一水的披着律政外衣谈着曲折但不乏甜蜜爱情的言情剧罢了。影视剧如此,小说亦如此。纵观市面上的律政小说,不仅正经打官司聊案子的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都存在着法律常识贫乏、漏洞百出的问题。
基于上述种种现象,90后律师、律所一级合伙人、超人气法律博主法山叔秉持着“我行我上”的原则和精神,决定亲自动笔来填补小说界中没有专注律政故事的这一空白。“进击的律师”系列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是《进击的律师:双子星升起》的延续篇。上一部小说中通过“九龙夺嫡”一案而迅速声名鹊起的龙城律界新锐拍档刘春和李法山,在站稳脚跟后突然拆伙——刘春的意外车祸让他陷入了幽暗,为了保护李法山,刘春不得不执意与其拆伙。李法山迫于无奈只好孤军奋战,开启独自代理案件的律师生涯。知名大学教授与情人对簿公堂一案的失败让他大受打击,幸好李法山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接连赢下了两对失独父母反目成仇和知名小说家状告行业巨头乱改其作品等案子,完成了真正的蜕变、成长和独立。而此时,刘春执意分道扬镳的真相也浮出了水面,两人重归于好,继续并肩奋战。而龙城著名慈善家的神秘失踪,更是引发了更大的谜团,也为“进击的律师”系列第三部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进击的律师:双子星升起》是法山叔一时的兴趣使然,那么《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则是在首部小说大获成功后的升华、追寻和探索。尤其是“幽暗线索”是在疫情封闭期间完成的,它所倾注的思想和感情也与“双子星升起”不同,对生活更多了一份探索,对生命更多了一份思考,对人性更多了一份深刻。此外,“幽暗线索”依旧延续了上一部中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大量的法律硬核知识输出。这一部的几个案子也仍然是取材于经典真实的民法案例,而且所选取的案例与时下热议话题息息相关,整个故事在情节的设计发展上引人入胜。《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绝对是是那种,法律相关人士读起来颇有共鸣、非法律相关读者津津乐道且全民普法的专业法律小说。
悬疑推理侦探类的小说,向来离不开对利益权力、人心人性、欲望良知、正义邪恶等的讨论。“进击的律师”系列亦是如此。只不过,法山叔更专注于案件本身和法律方面的内容,同时突出了游走在这些挣扎之中的律师的真实职业状况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读到了真正的纯粹的法律小说。
《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读后感(四):人生就是不断交换的过程
考完法考的那天我把厚厚的笔记收起来,放到柜子里,后来的几个月我都没再打开它,因为我看到那些复杂的案例和法条就想吐。直到某天我翻开尘封已久的《进律1》,那个鲜活而生动的法律世界又鳞次栉比地浮现在我眼前。打开一本小说,是和小说人物对话的过程。所有的经历都是体验,作者将一切都晾晒在小说中。
而我要说的这本是《进律2》。
《进律2》是《进律1》的延续,但又是情节相对独立的两本书。关于它传递的精神,我认真思考了一下,最后想出一个极为老土的形容,觉得可以把它归结为“成长的代价”(对不起确实太土了)。
小时候看美少女战士,以为在未来的每一个危难时刻,都会有雄性激素爆棚的夜礼服假面挺身而出,很man的在地上斜插一朵玫瑰花,告诉你:宝贝别怕,我会一直保护你。而成长就是,有一天夜礼服假面捏着兰花指走到你面前,对你说:我装了那么久,早就想告诉你我是个gay。现在我要出柜了,剩下的路你自己走吧。
拿我的夜礼服假面举例是件挺伤心的事,在上初中以前,我一直把他当成我的情人。而如今我来到了法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把《进律》的每一个角色,都当成是我的朋友。
既然是我的朋友,那肯定跟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一样,个个是能slay全场的狠角儿。那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他们是求索者。冷静睿智的刘春,骁勇善战的刑天,天生孤绝的隋钧,还有铁憨憨李法山(实则善良聪明),他们探索案件,同时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审视自我的过程。他们在求索中清醒,在清醒中权衡,案件的绳索将他们紧密地维系一起——这个深邃而庞杂的法律世界,它值得每个人心甘情愿为之探索。
第二,他们是苦难者。苦难是必经之路。当他们发现生活是一枚苦果时,也曾和我们一样,只能硬着头皮品尝下去。那里面曾有花想容的孤独,有隋钧的自卑,有刘春遭逢变故后的跌落和最初离开时的决绝,有李法山的悲观爱情观和在幸福来临时只能做一个胆小鬼的胆怯。和每一桩难赢官司一样,人生注定是一场裹含苦难内核的残酷修行,走到最后我们会清楚地知道,修行的终点是与苦难握手言和。
第三,他们是体验者。“在一件‘唯结果论’的事情面前,一个人究竟要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坦然说出自己问心无愧呢?”努力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真正失败的结果是不曾体验。俯瞰这部小说,每一个角色都有其不可替代之价值:他们不再是律师,不再是律师的当事人,不再是掩映在书中某个角落里意兴阑珊的小人物。他们是认真体验生活的人。每一个认真体验生活的人都将获得生活的回馈。
第四,他们是被祝福者。祝福来自于求索过、苦难过、体验过。人类短暂又渺小的一生,庇佑之神不会总高悬于头上。我们注定会走过一段很难熬的路,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得到祝福。书中那些闪光的人、困顿的人、勇敢的人、迟暮的人,正是不同阶段的我们。而途中一切的惴惴不安,一切的难以释怀,最终都会因努力生活和足够真诚而得到神灵充满善意的祝愿。
我合上书,看见李法山、刘春,看见隋钧、刑天,看见夏秋冬、花想容,他们也回头看了我一眼,但终究都慢慢走远了。走之前他们问了我一个问题,又告诉我一个答案:你有殚精竭虑想要获取的东西吗?那就拿你更加珍视的东西来换。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交换的过程,而这就是所谓“成长的代价”。你也许交出的是你曾经视若珍宝之物。但可悲的是,人生不是典当行,它是碎纸机,那些珍贵的东西你想把它赎回来?想的美。想要就去碎纸机里掏吧,可就算你颤抖地跪在地上拼个三百六十五天也拼不回它原来的样子。
但没关系,每个人都是这样带着破碎的勇气前行。刘春是,李法山是,我也是,你也是。关于人生的种种意义,在这本书里你或许会找到一个复杂的答案,又或许什么也找不到。但结局都是一样的。到最后我们放下酒杯,松开紧握的手,我们穿越寂静,穿越幽暗,穿过点点星斗,穿过孤独。这注定是一张未尽夙愿的清单。我们终将站在时间的门外,似乎有很多话想说,却微笑着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读后感(五):为了赢,是不是可以不择手段
律政类的电影、电视剧看了不少,律政类的小说却没看几本。这类型的题材一直是大众所喜爱的题材之一,至少我是这样的。现如今正在热播的综艺节目《令人行动的offer》,即使很多网友评论说太假了,与现实中的律师完全不一样。
但这不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律师生活吗?
穿着光鲜的衣服,在全市最高级、最豪华的办公楼,喝着咖啡,晒着太阳,与委托人谈着案子,时刻准备着化身正义的使者,维护世间的公平,在享受掌声与鲜花的同时,还能赚的盆满钵满。
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律师并不是那样,或者说90%的律师都不是那样。
他们在破旧的写字楼,穿着廉价的西装,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样,吃着街边的早餐,起早贪黑地工作,也只能勉强够自己温饱。
《进击的律师》这本书,与其他律政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弱化了律师们的感情生活,专注在案件的办理,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上。书中所涉及的案件中都包含不同的法律知识,可以说是兼顾了小说的故事性和法律的知识性。
作者法山叔不仅是律政题材的爱好者也是一名真正的律师。他是成都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是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这本《进击的律师 幽暗线索》是他的第二本小说,作者说本书本来计划2020年年底完成,没想到一场疫情促使他提前完成。
他书中所塑造的剑走偏锋的律师李法山不知道是不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李法山是一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是龙城四大律所之一的老板。因为与父亲的隔阂,虽然他们从事着同样的职业,他却并不屑于进入父亲的律所,依靠父亲的权利与人脉。他与他的搭档刘春进入了同为四大律所的厚德所,从助理做起,曾经也靠着努力和案件的影响力,挤进律师排名榜。但是随着搭档的出走,李法山的律师生涯也逐渐走进低谷,他看着自己的排名一路下跌,很多人都在议论,剑走偏锋李法山离开刘春什么都不是。
李法山为了证明自己,专门挑选能够引起关注,能够证明自己的案件,他急需向世人证明他李法山并不比刘春差,离开刘春,他依然能够打赢官司,依然能够挤进律师排行榜的前三。
像李法山一样想赢得还有一个人,叫做隋钧。和李法山一样,他也是一名律师,虽然不在一个所,但却是校友,还曾经是一个辩论队的。不同的是,李法山是法律专业出身,是辩论队的主力,而隋钧是经管专业,是辩论队的替补队员。除此以外,隋钧的家庭背景也不及李法山,他家庭条件不好,性格中有一些自卑、怯懦。他羡慕李法山,又嫉妒李法山。李法山拥有他想要拥有的一切,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家庭条件,就连暗恋的校花都是他的女朋友。
所以在案件中当李法山遇到隋钧时,两个都想要赢得人,注定是一场殊死搏斗。
剑走偏锋的李法山善用舆论的力量引导案件倾向他这一方,即便是一些耍手段的小伎俩,但是无伤大雅,毕竟没有违背道德,没有歪曲事实,没有误导大众。
而隋钧为了赢,不择手段。成为律师之后的隋钧,也赚了钱,也疯狂消费过,也曾经想要挤进他向往的有钱人的世界里,但是后来他发现,他骨子里的那种自卑是无论多么昂贵的西装都无法遮掩的本质。于是他开始另辟蹊径,他在大凉山捐建了一所小学,他开始每年往这所学校捐钱。
他是一个好人吧!
但其实他并不喜欢孩子,也不在乎这些孩子是否有书读,是否有饭吃,他不可怜他们。他捐建小学只是为了给自己挤进上流社会增加发码,为了给自己增加光环。
别有用心的善心,不知道还能不能称之为善心。他的这种投入为他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投入。 虽然别有用心,但也勉强称为善心吧。
在与李法山对抗的案件中,他步步紧逼,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最后他赢得了李法山,同时也逼得李法山的当事人跳楼自杀。
他完成了对李法山的打击报复,他把李法山推向了另一个深渊。不过好在李法山懂得自救,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案件中逐渐找回自己。
而隋钧呢?他的这种赢真的是赢吗?一个人失去最起码的道德与底线,失去悲悯情怀。只是为了赢而赢,这样的人生,终究会走向何处呢?
《进击的律师:幽暗线索》读后感(六):普通人读起来也过瘾的法律小说
我是非法学专业,读这本书之前还有所顾虑,但最后一口气读完了整本。如封面推荐语所言,尽管是法律小说,也能让“普通人读起来过瘾”。这本书有三点很吸引我:一是悬念丛生,二是关于成长与人生的观点,三是案件反映了曾经或当下的社会热点。
小说的开篇章就做足了悬念,主角之一的刘春遭遇了车祸,这只是一起交通意外还是有人蓄意谋杀?学生时代的刘春深受龙城律界首屈一指的人物李青云(稳坐龙城律界头把交椅15年,享有“刑辩之神”誉称)的器重,为何毕业时不在李的律所直接走实习转正的路子,而执意要去坤乾所就业?他与搭档李法山优势互补、配合默契,却在“春山组合”如双子星冉冉升起的档口选择单飞,被问及原因时含糊地解释“有一些自己的事情要做”,显然有所隐瞒。另一位主角李法山又因为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与其父李青云断绝父子关系?一连串的悬念使故事在扑朔迷离中缓缓推进,让人忍不住想读下去一探究竟。
不只有开篇章,书中多处设置了悬念。“春山组合”的傻白甜助理张白白为什么每次听见坤乾所主任张太一的名字都会有异样的反应?隋钧阴鸷狠戾、赶尽杀绝的行事作风与大学时期自卑沉默、逆来顺受的弱者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他的巨大改变背后有哪些诱因,与李法山是否有关?“暴力也是一种美”的审美观点是否将指引他做出疯狂的举动?有着深沉羁绊的李法山和花想容到底缘何分手?追随导师门泊舟(学界和律界权威)必将前途无量的刘春为什么拒绝其读博的邀请、一心想进入社会?门泊舟又从刘春的档案中查出了什么秘密?……龙城律界的大佬们之间似乎也存在诸多纠葛和隐秘,单个案件的进展中也有悬念设置,可以当作悬疑小说来读。
书中有条线索是李法山在律师职位上的成长历程。春山组合是律界新锐,但将二人拆开,李法山的影响力和被认可度远不及刘春。原因是李法山在组合中主要充当辅助的角色,用他自己的话说:和刘春联手的时候,自己只要负责“歪门邪道”就可以,踢正步的事交给刘春就行。
离开了刘春的李法山,一开始急于证明自己,他想让所有人知道“没了他刘春,自己一样能行”。可独立接的第一个案子,就由于思虑不周和得意忘形而落入对方律师刑天的圈套,以惨败告终。败诉后的李法山像泄了气的皮球,失去了自信。
虽然消沉了不少,但李法山没有彻底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在失独老人的受精卵争夺案中,他被代理人的感谢触发了思考:
到底什么样的律师会被当事人信任和尊重呢?能赢的律师?可又有哪个律师能保证自己绝不会输? 或许真正优秀的律师,是那个永远牢牢和当事人站在一起,然后竭尽全力的律师吧。这一段反思让李法山陷入自责,却也标志着他在职业生涯中独立成长的开始。对于律师这份工作,他萌生了更加清晰和强烈的自觉意识,不是被动地遵循职业道德、保持专业素养,而是我要成为和当事人牢牢站在一起、不轻易言弃的律师。最后,在此案中李法山发挥了善于外交、人脉广达的特长,借势舆论,大打庭外感情牌,成功转败为胜。更重要的是,通过花想容的提醒,他直面了自己,也做回了自己,“我想做刘春太久了,以至于我差点都忘了我是李法山”。
全面认清自己和敢于直面自我,无论对于职业发展还是过好人生都十分重要。全面认清,包括自己的优势和弱项,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敢于直面,是能够认识到不足,也能肯定并发扬长处,不因榜样的光芒太耀眼就一味模仿,而是基于自己的实情现状务实求进。
在代理小说家的著作权案中,李法山的成长更加让人欣喜。他用昂扬的斗志鼓舞了一度想要放弃的当事人,更恶补了自己在法律理论方面的短板。
当然,这种成长必然伴随着付出与代价。为了透彻了解相关法理,他查阅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相关法律和文献,工作强度之大,相当于两个月内写出一篇要求最严苛的硕士论文。李法山不仅不是学霸,连本科论文都是东拼西凑成的,因而这无疑是场残酷修行。
补短比扬长更需要定力、耐力与努力。作者借李法山从抗拒到自觉的转变表达了对于律师行业的一些体会:
当你选择做律师的时候,你选择的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一条必须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突破的路。 你会面临不同的案子,遇到不同的难题,你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来完成自己的进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涅槃来实现自己的蜕变,否则你只会裹足不前。 如果你想走得更远,你只有逼自己。因为你身后已无人。这个道理其实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之花绽放前,无不浸透奋斗的汗水和牺牲的血泪;毛虫破茧成蝶前,无不备受蜕变的阵痛和暗黑的孤独。尤其对于普通家庭出身者,“你身后已无人”一句说得苍凉又现实。
和刘春重新联手后,有一个情节展示了作为律师的李法山成长的更高级形态。面对斗志全无的林鹿白,劝说其撤诉是春山组合最轻松的选择,但是——“对得起‘律师’这个身份,对他们来说更重要”。这一处特别提到了李法山巴不得天天躺在钱上睡觉的心思,但职责、热爱、事业等等这些东西,在他的价值天平上比金钱更重,使得他坚定地选择迎难而上。
从这些案件中李法山对于律师职业的理解与思考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他在深入、在突破,有了越来越多的职业责任感和攻坚克难的热情,这种成长是在越过低谷、战胜挫折、不断锤炼中获得的。
书中想表现的成长,除了以李法山为代表的律师职业领域的成长,还有人生的成长。刘春小小年纪便家破人亡、背负仇恨,却不失温柔与正义感,并在后来的经历中拥有了放下执念的豁达;畅销书作者杨顶天对法官刘冰一见钟情后,大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势,对于爱有了全新的感悟并投身行动、彻底改变;一心求财的林鹿白遭遇遗产继承危机后,回首半生纸醉金迷终有所悟,不再将孩子视为利益争夺的工具……这种成长无关乎年龄,更多指向对于生活和人生意义的观念与追求。尤其是案件中当事人的“成长”,有些带上了救赎的意味,是解脱,是新生。
每个人在人生历程中都会失去、都有缺憾,有些是显性的,像隋钧瘸拐的腿脚;有些是隐性的,像李法山对于亲情的极度渴望、花想容名利双收却丧失了快乐。幸运如李法山与刘春,他们在工作中是黄金搭档,生活中性格互补,而且拥有同样孤独的灵魂,两个各自带伤的人凑在一起,恰好拼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互相扶持,彼此治愈。反观隋钧就没那么幸运了,青少年时期的残酷经历让他背离了正向的成长,投入黑暗漩涡,变成了恶势力的打手。
此外,作者也试图传达他的人生观,一如他在自序中给出的关于活着的意义的答案:是爱。是爱好,爱人,也是爱己。
爱是一种能力,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没能找到热爱的事,也始终做不到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爱也是一种幸运,和所爱之人共度一生,并得到与付出同等的爱之回馈何其难得,毕竟,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书中的案件带有曾经或当下社会热点的影子。有的取材于现实案件,如某知名学者与情人分开后不但夺回房产,还让其倒赔900万;又如冷冻胚胎继承纠纷案。有的映射出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社会现象,如对著作权的日益重视与对原创的保护;又如豪门遗产争夺,“热闹”之余亦令人唏嘘。
作为一本法律小说,书中自然穿插了很多法律知识,带读者从法律视角看待一个社会事件的进展,也有关于道德和法律关系的观点,对于培养法律意识和相关思维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