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是一本由(奥地利)卡明斯基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精选点评:
●人活一辈子总会留下些什么,对画家而言,就是留下印着生命痕迹的画作,即是个人生活的见证,亦是历史的再现。
●艺术就这样在生活的/交换游戏中展示明亮而简单的外观,/并在它的镜子中神秘地/捕捉到又深又暗的含义。
●里面的插图真实活灵活现啊~如果研究1930-1947年上海历史的话应该很有意思。但是作为画家,应该还是思路很灵活的,很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他画画时候发生的故事。如果有日记啊什么的就更好了
●作为传记,简陋到可谓令人发指。。。但希夫的画是真好看丫
●希夫姑娘
《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读后感(一):惊艳
定价甚高,打折后也不低。不过偶然翻开,立刻被其圆熟却不乏热情的画风所吸引,尤其绘旧上海人物景色极为传神,感觉希夫虽为奥地利画家,可身子里却有中国骨血和不妥协硬气,难怪丁聪也对其盛赞。文字不多,也值得一读。
《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读后感(二):薇讀書——《老上海浮世繪》
一位奧地利畫家將上世紀老上海風情的萬千社會氣象濃縮到自己的畫筆中。簡單的線條講舊時上海灘的模樣表現得淋漓盡致。街頭隨處可見的摩登女郎、人力車、西裝筆挺的冒牌紳士、跳舞場上的紈绔子弟、一襲長衫布鞋的買賣人。老上海的浮世繪,霓虹燈下的煙花易冷。
《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读后感(三):表面下的本质
时差作用时,半夜两点半醒来能做什么?
随手抽了一本画册,介绍上世纪30年代来到冒险家乐园的奥地利画家希夫生平所绘的漫画。最精彩的作品集中于上海的部分,这些笔触是那么生动出神。漫画家最令人佩服的,便是能用最简洁的线条将人物的神情姿态表现出来。希夫笔下的舞女、官僚、小贩……都有一种特别的姿态。那虽说是噩梦般的时代,拜金、动荡、贫富差距惊人,但漫画家总能找到喜剧性的出口,或曰讽刺。而且他们本身的性格也让人喜爱,手绘的舞会邀请、搬家通知、节日卡片等等,无不透露着艺术家本人的欢乐特性。
《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读后感(四):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
vissitude of Old Shanghai --Gerd Kaminski
王卫新译
. 147
希夫的世界
艺术家的职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一个原型、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剥去日常生活的表皮,揭示原型、人物、事件的真实的面貌。
. 158街头馄钝担
这一页里的馄钝担的插图让我尤为感动。其一是Schriff生活的二十世纪中叶的上海里居然和我小时候在那个浙江小农村下午头里最开心地吃“接力”的画面感是一样的。另一点却也难免忧伤,短短十多年间,现在的老家应该也见不着挑着馄钝担走街串项做着小本生意的小贩子了。城市化现代化,农村的记忆越来越遥远。留存于我头脑的这一丝亲切恐怕再难让我的孩子有直观的体会。假如等我有了孩子,希望他的世界里能还留有一些朴实的、乡土的味道。就像那天去看油菜花,那亲切的豌豆苗种在田里的味道。
. 173
关于艺术观看者,他吧曼弗雷德·豪斯曼一篇散文中的一段话写禁了宾客题词留念册:“艺术不是分散的,而是要求集中的;艺术不是诗人松弛的,而是紧张的;艺术不跟你闲聊,而是消耗你的精力。”对那些在一个画廊里踱一个上午,并以为他们已献身于艺术的人应该怎么看,是不必说出来的。
希夫schiff以诗的形式在一封亲笔信里,使人感到东方对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静静的池塘倒映着
真实世界的反光。
池底好像也同时
加入了镜像。
艺术就这样在生活的
交换游戏中展示明亮而简单的外观,
并在它的镜子中神秘地
捕捉到又深又暗的含义。
重点是里面的插图饶有趣味,记录了自1930-1947年希夫在上海,47年后去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回到维也纳生活的许多有趣见闻。
《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读后感(五):老上海浮世绘:奥地利画家希夫画传
vissitude of Old Shanghai --Gerd Kaminski
王卫新译
. 147
希夫的世界
艺术家的职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一个原型、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剥去日常生活的表皮,揭示原型、人物、事件的真实的面貌。
. 158街头馄钝担
这一页里的馄钝担的插图让我尤为感动。其一是Schriff生活的二十世纪中叶的上海里居然和我小时候在那个浙江小农村下午头里最开心地吃“接力”的画面感是一样的。另一点却也难免忧伤,短短十多年间,现在的老家应该也见不着挑着馄钝担走街串项做着小本生意的小贩子了。城市化现代化,农村的记忆越来越遥远。留存于我头脑的这一丝亲切恐怕再难让我的孩子有直观的体会。假如等我有了孩子,希望他的世界里能还留有一些朴实的、乡土的味道。就像那天去看油菜花,那亲切的豌豆苗种在田里的味道。
. 173
关于艺术观看者,他吧曼弗雷德·豪斯曼一篇散文中的一段话写禁了宾客题词留念册:“艺术不是分散的,而是要求集中的;艺术不是诗人松弛的,而是紧张的;艺术不跟你闲聊,而是消耗你的精力。”对那些在一个画廊里踱一个上午,并以为他们已献身于艺术的人应该怎么看,是不必说出来的。
希夫schiff以诗的形式在一封亲笔信里,使人感到东方对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静静的池塘倒映着
真实世界的反光。
池底好像也同时
加入了镜像。
艺术就这样在生活的
交换游戏中展示明亮而简单的外观,
并在它的镜子中神秘地
捕捉到又深又暗的含义。
重点是里面的插图饶有趣味,记录了自1930-1947年希夫在上海,47年后去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回到维也纳生活的许多有趣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