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二十四史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27 03:15: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二十四史读后感1000字

  《二十四史》是一本由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著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0,页数:579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十四史》精选点评:

  ●在我看完之后

  ●还需要读两遍。

  ●历史,不仅仅是回顾过去,还能让你预测将来,应对现状~

  ●01.史记 (作者:汉·司马迁) 02.汉书 (作者:汉·班固) 03.后汉书 (作者: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作者:晋·陈寿) 05.晋书 (作者: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作者: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作者: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作者:唐·姚思廉) 09.陈书 (作者:唐·姚思廉) 10.魏书 (作者: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作者:唐·李百药) 12.周书 (作者: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作者:唐·魏徵等) 14.南史 (作者:唐·李延寿) 15.北史 (作者: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 (作者: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作者: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作者:宋·欧阳修

  ●历时三个月…终于搞定。

  ●还是得买一套

  ●看了1年 有点晚 看不懂

  ●读了24遍

  ●看完一遍又一遍

  ●高中到现在才看完。

  《二十四史》读后感(一):在卓越上买了

  卓越上定了这套,整整4个小箱子,我家在5层楼没电梯,辛苦送货师傅了.

  史书就是史书,既不是历史小说,也不是人物传记,要看如何去看了,书中大量的表等东西其实都是一带而过,记录部分都是流水账似的.当然,这样的记录是客观的记录,不添加任何个人色彩的.

  有人说这套书没用,没什么可看的东西,我说不然,要看你如何去看了,把它当做故事书看你会失望的,这是一套参考书,可以说是用来查的.就像字典一样,不同的是字典是用来查字的,这是用来查史的.

  就像你不会一页一页的去翻字典看一眼,估计你也不会一页一页的去翻看史记的.

  《二十四史》读后感(二):为什么要看这套书

  昨天终于拿到了这套书,1176元从淘宝网抓到的。平均下来,一本1000页厚度的书,价格连20元都不到,真可以说是非常超值了。

  其实在下订单之前,已经反复斟酌过不同的版本,从百衲本二十四史,毛批二十四史,繁体竖排本二十四史直到这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最终决定了这套,不仅仅是因为它价格最低。

  网上很多人对这套书评价不高,甚至认为它是中华书局出的最差的一套,但我不这么认为。一般的评价标准说这套书因为是横排简体字版,所以已经破坏了古文的结构云云,但我认为根据我个人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横排简体字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固然我同意说竖排繁体的最类似古文风貌,但我只是要“读”二十四史,我并不是想研究历史。所以对于只是想“读”二十四史的非历史专业的普通人来说,这套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还有计划说要出白话全译本的二十四史,但刚刚翻译完前四史,这个工程应该也是非常巨大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我个人来讲,我比较倾向于直接阅读原著,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

  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套书,目前看来非常满意,无论从印刷质量以及各方面来说,很感谢中华书局。

  《二十四史》读后感(三):内容

  01.史记 (作者:汉·司马迁)

  02.汉书 (作者:汉·班固)

  03.后汉书 (作者: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作者:晋·陈寿)

  05.晋书 (作者: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作者: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作者: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作者:唐·姚思廉)

  09.陈书 (作者:唐·姚思廉)

  10.魏书 (作者: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作者:唐·李百药)

  12.周书 (作者: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作者:唐·魏徵等)

  14.南史 (作者:唐·李延寿)

  15.北史 (作者: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 (作者: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作者: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作者:宋·欧阳修)

  20.宋史 (作者:元·脱脱等)

  21.辽史 (作者:元·脱脱等)

  22.金史 (作者:元·脱脱等)

  23.元史 (作者:明·宋濂等)

  24.明史 (作者: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读后感(四):二十四史之《明史》

  总体上看完目录,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毕竟作为二十四史中最后的叙述~ 最后由康熙时期的徐元文监修,后张廷玉定稿 ,历经90多年的编纂。 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建议先看《明史》毕竟归其近代史。

  《二十四史》读后感(五):《史记》18.3.26

  这不是书评,只是《史记》掩卷后回忆了下,记下来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三个人,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者只是一句话。

  公孙杵臼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於宫中。夫人置兒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兒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复索之,柰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彊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兒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兒,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兒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兒。

  周昌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於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於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后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於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徵,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馀,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周緤

  蒯成侯緤者,沛人也,姓周氏。常为高祖参乘,以舍人从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汉,还定三秦,食邑池阳。东绝甬道,从出度平阴,遇淮阴侯兵襄国,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以緤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高祖十二年,以緤为蒯成侯,除前所食邑。

  上欲自击陈豨,蒯成侯泣曰:“始秦攻破天下,未尝自行。今上常自行,是为无人可使者乎?”上以为“爱我”,赐入殿门不趋,杀人不死。

  至孝文五年,緤以寿终,谥为贞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二十四史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