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二十四史》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30 03:06: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二十四史》读后感锦集

  《二十四史》是一本由《二十四史》编委会编著作,线装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0元,页数:74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十四史》读后感(一):一套编写得不错的历史古籍

  

我比较喜欢阅读文言文,对历史也有一点小小的研究。但是因为鄙人还在上高中,看全套二十四史一来没这个精力,二来全套有些贵,就不多花爸妈辛苦钱,看个删减版的,对于满足求知欲、省钱这两方面,都有好处。

我到淘宝上一搜,二十四史缩略版主要两个版本,一个是光明版,一个是线装书局版。我觉得线装书局这个,书脊可以拼成“二十四史”,又是象牙色,比较古朴,就选择了这个版本。

我刚拿到这套书,就计划在豆瓣上打个分。因为缩略版的缘故我一开始想打四星。但是等我“审查”了这个目录的时候,我决定还是打五星。我认为其中的选篇能够比较好地把几千年历史囊括进去。我把五千年历史比喻成一堆货,全套二十四史是用密不透风的布袋来装,缩略版二十四史是用网眼袋子来装。如果缩略版编得不好,网眼袋子就破了。

当然,这个编的好不好,只是我个人看法,大家可以去淘宝搜一下,看一下书目。

我在这里唯一要吐槽的就是文言文没有注释。不过庞杂的古籍如果加上注释,整书篇幅就要大大增加。所以编者不加这个十分正常。如果要注释,大家可以单独买一个朝代的史书加注释,像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都有出版。

  《二十四史》读后感(二):为什么古代皇帝普遍短命?

  

有人做过统计,中国古代有年代可考的皇帝平均寿命为39.2岁。放在今天当然算短命,但是放在古代这不算短命了,据说中国古代的平均寿命才不到35岁,甚至有说不到30岁的。

  所以说中国古代皇帝的寿命都很短,这其实不太准确。很多皇帝的寿命都比普通老百姓要长。

  其中还不乏在今天都算是长寿的皇帝,如乾隆帝(89岁)、梁武帝萧衍(86岁)、女帝武曌(82岁)、宋高宗(81岁)和元世祖(80岁)。

  还有人做过更详细的统计。从秦始皇到溥仪,共305个皇帝,包括女帝及伪帝,寿命统计如下:

  活到80岁以上的4个,其中死于非命的1个(25%);

  活到70岁以上的12个;

  活到60岁以上的36个,其中死于非命的5个(13.9%);

  活到50岁以上的49个,其中死于非命的7个(14.3%);

  活到40岁以上的56个,其中死于非命的24个(42.9%);

  活到30岁以上的64个,其中死于非命的27个(42.2%);

  活到20岁以上的49个,其中死于非命的28个(57.1%);

  0到20岁的35个,其中死于非命的30个(85.7%)。

  那些死于非命的皇帝,究其原因,绝大部分是死于残酷的权力斗争(被毒、被杀),所以说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至于死于其他原因如过渡纵欲、误食丹药、疾病等,还有因过度劳累身体不佳的,都不算主要的。

  《二十四史》读后感(三):我们为什要学历史?

  人文社会学科有很多,但是我们在初中、高中都一定会学历史,在很多地方,历史的重要性也非同一般,为什么我们要学历史呢? 一个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也就是说,历史给我们教训,可以让我们少犯错。比如刘邦吸取亲灭亡的教训,采取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制度;李世民戏曲隋灭亡的教训,广听言路,实行仁政。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历史的教训也很有用,《人民的名义》里的一个贪官不天天在琢磨《明史》吗?但是这个作用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没多大作用,我们读再多的历史,会犯的错误还是照样犯,《人民的名义》里的贪官,看再多的《明史》,还是犯了罪。 还有一个说法是历史可以预测未来。有句话叫做“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有句话叫做“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就是说,我们知道了过去,就可以预测未来。当然这很难,而且这里边有一个悖论,一旦我们预测了未来,未来就会改变,从而使我们的预测失败。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克思预测在未来资本主义社会会灭亡,社会主义制度会取代资本主义。但是,当资本家们知道了这个预测后,就开始改变了,他们纷纷采取八小时工作制、实行各种社会福利制度、赋予工人政治权利、赋予工会各种权力,反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今天仍然繁荣,马克思的预言看起来暂时是无法实现了。所以,用历史预测未来,实际上不太可行。 但这并不代表预测是一次无用功。我们与其说用历史预测未来,不如换一种说法。 这就是学历史的第三个原因:历史可以让我们从过去解脱出来,获得更多自由,从而改变未来。资本主义的改进就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草坪的历史。中世纪的时候,草坪是贵族的身份象征。谁家院子里的草坪大,说明你地位高。想想看,土地在中世纪是主要用来种粮食的,可你却用来种没什么用的草,说明你不缺粮食,并且草坪的打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承担的。草坪于是变成了权力、权威、金钱的象征。这种风气形成后,也开始影响一些中产阶级。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因为割草机、洒水器的出现使得打理草坪变得更加容易,越来越多的人在建房子的时候都会选择弄一块草坪。到了今天,贵族已经没有了,但草坪文化依然存在,就像中世纪时候那样,它仍是了权力、权威、金钱的象征。如政府机构、达官贵人的府邸,一定会有一块草坪。当你知道这段历史后,你建房子的时候,就可以想,自己一定要这种曾经是贵族象征的无用之物吗?你完全可以脱离草坪文化,把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释放出来,去做其他的事情,于是你就获得了自由。这才是学历史最主要的作用。

  《二十四史》读后感(四):明粉为什么捧明朝?

  最近在重温《大明王朝1566》这部经典巨作,还开了弹幕,有不少明粉在捧明朝,开口闭口就是“我大明如何如何”,简直要把有明一代200多年的历史捧上天了。 我总结了一下,明粉捧明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这四句话简直就是明粉们的口号,说到明朝,不说出此四句“至理名言”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明粉。那么,这四句话对吗? 对,没错,明朝确实没有汉唐的和亲、两宋的纳贡,但是明朝有朝贡体系,也叫勘合贸易,说白了,就是白送钱给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国家,人家随便拿着什么人参、贝壳等土特产过来,然后大明以十倍的数量把丝绸、茶叶、瓷器送出去,这不是一种变相的纳贡跟和亲吗? 对,没错,天子确实守国门,在北京定都,好几次,北元的鞑靼部都打到首都门口了(例如嘉靖时期的“庚戌之乱”),可是明朝一开始定都是在南京,要不是朱棣这个叔叔窜了位,会在北京定都吗? 对,没错,崇祯皇帝确实死社稷了,可那是因为百姓们民不聊生,发动起义,给闯王李自成逼死的,这也值得赞赏吗? 第二,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因于小冰期。明粉们虽然也承认明朝内部有问题,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不是人祸,是天灾,是我大明朝何其不幸,处在小冰期阶段。 所谓小冰期(英语:LittleIce Age)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全球气温出现下降的现象,时间约在自1550年至1770年这220年间(明嘉靖二十九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小冰期带来的影响,除了气温下降外,还使得植物生长季节变短,土壤较温,使粮食作物产量变少,谷物价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频繁出现饥荒与瘟疫。因为死亡率上升,这使全球人口成长率在这段时间减缓。小冰期时期也是暴乱、抢掠及死亡的高发期。 可是,这小冰期又不是你大明朝才有的,全世界都有小冰期,怎么就你大明朝因为小冰期灭亡了呢?说到底,还是你明王朝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啊。 有的明粉甚至还认为明朝的政治制度完善甚至完美,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有君主立宪制的影子。这可真是胡说八道,君主立宪制最重要的就是虚君,君主有名无实,可是明朝呢,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还是大权在握,一句话也足以让你内阁首辅倒台的。再说了,明朝的内阁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而英国的内阁制是皇权丧失议会权力加强的产物,这真的是有天壤之别的啊。 第三,明粉必定捧明而贬清。明粉把清朝说的那是一塌糊涂,什么君主专制、皇帝残暴、满清异族、思想控制,还一脸鄙视清朝人一副奴才样,拜托,清朝的百姓也是明朝百姓的后代,明朝百姓一副奴才样的时候怎么不说?最后满清被列强欺负灭亡,明粉们都纷纷叫好,大呼活该,可是仔细想想,欺负的不还是中国人吗?不还是我们的祖宗吗? 其实,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清朝无昏君”。你想想看,确实如此诶,这不是说清朝皇帝个个是明君,而是说昏庸的的确没有。 反观明朝皇帝,那是一个奇葩俱乐部。朱元璋是个杀人狂、被迫害妄想症患者,朱棣也差不多,灭十族就是他发明的。剩下的那些子孙后代们,有专门斗蛐蛐的,专门修仙的,专门玩的,专门做木匠的,专门不上朝的,专门吃春药的,专门姐弟恋的。剩下的,有逃命的,有被毒死的,有做俘虏的,有上吊的,据说还有胖死的。唯一好一点的皇帝就是明孝宗了。当然,这不是要贬低明朝的皇帝们,历史上奇葩的皇帝多了去了,只是想说,明朝没有那么好。 为什么?有两点。 第一,知识分子命运悲惨。有宋一代,从没杀过一个知识分子;有明一代,杀了多少知识分子,根本数不清,除了被灭族的,还有被庭杖而死的。明朝对于知识分子,那是要杀就杀,要打就打。 第二,太监地位高。内阁的票拟,得司礼监批红才行。东厂西厂,到后来锦衣卫,都掌握在太监手里,跟别说派出去的太监,作威作福,比地方官威风多了。历史上两个宦官把持朝政最厉害的王朝,一个是唐,一个就是明了。(当然唐是第一,连皇帝都掌握在宦官手里。)当然,不可否认,这些太监其实也就是皇帝的奴才罢了。像刘瑾、冯保、魏忠贤等,权力这么大,其实还是皇帝的奴才,说废就废了。 明朝这样,其实清朝也好不到哪里去,半斤八两罢了。清朝文字狱搞起来,那也是死一大片知识分子的。清朝虽然没有宦官干政,那是因为皇权高度集中的原因,太监连皇宫都出不去,更别说干政了。 既然如此,明粉们为什么还如此推崇明朝?说白了,就是狭隘民族主义观点,所谓狭隘民族主义,就是认为只有汉族才是中国的正统,其他民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明朝作为一个推翻异族建立的元朝的朝代,又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你一个朝代,恰恰不幸,又被清朝取而代之。(但不能说明朝是由清朝推翻的,应该这么说,明朝的灭亡是农民起义推翻的,南明的灭亡是清朝推翻的。)因此,这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们,自然就对明朝推崇备至,而对满清嗤之以鼻了。更可况,明朝打败了曾经战无不胜的蒙古族,打败了妄图侵吞朝鲜的日本(也就是打败了日本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这两件事,足以让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兴奋半天了。 我们看历史,应该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建立正确民族主义观点,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明也好,清也好,都是我中国的朝代、中国的历史,都应该平等对待,而不是说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满清异族,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二十四史》读后感(五):宋高宗和秦桧错了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二十四史》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