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宋朝》是一本由虞云国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6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说宋朝》精选点评:
●并不很认同其中一些观点,而且对某些事件混乱的价值观也不一定能说出观点。原来四川在宋朝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位。料想马伯庸也看过此书,写出笑翻中国简史来的。
●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
●深入浅出,史诗生动,章节清晰,读过细说历史系列最好的一部。
●作者应该滚回家多读几年书再来写。三星送给属于辽金宋西夏大理的那一段历史。
●错落有致,贯通中不失作者本人的看法。
●我所看过最好的入门级宋史读物
●文化之茂盛,兵戈之孱弱,两极并存,惟宋一世。
●看宋史就一直觉得惋惜,这本属于科普型的,观点和作者很近
●我果真还是最喜欢读史书啊。当然,必须是严肃的正史,作者必须是真正的史学家,文笔也要上佳。
●做概览用,收获颇多。叹服于那时文人的气节与理想人格,信仰与精神力量 ,古道确能照颜色
《细说宋朝》读后感(一):2020.4.30
并不只单单写了宋,写夏、辽与金、元的篇幅也相当多。我对夏辽金的历史了解非常有限,只知宋的外交就是一场接一场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与议和,少数民族的名字又难记,所以读起来非常吃力,也因此将此书列为需要反复重读多遍的书籍之一。 对宋文化的专门讲述有15章,因为提到了众多我所喜爱的宋代文豪,所以读起来很有兴致。但在虞老师笔下,似乎范仲淹不值得拿出来单写,他更偏重欧阳修,认为欧阳修以及门下弟子苏轼无人能及,对柳永的评价也很高,我想今年我的重点应该就是将他们的作品通读一遍。 本书为“细说”,的确够细。五星。 下一本,王夫之《宋论》
《细说宋朝》读后感(二):宋,弱吗?
很多人都说盛唐弱宋,似乎有一些道理,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万国来朝的盛世,让如今外国华人聚居地仍叫“唐人街”。弱宋似乎也没有错,有宋一朝,对外战争鲜有胜迹,屡屡纳币求和,从军事上而言,她的确是弱的。
但有些人认为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个朝代,那我就不敢苟同了。
宋朝版图不大,对外战争不强,但宋朝士大夫的气节,却是无可诟病。范仲淹的天下忧乐,岳飞的直捣黄龙,文天祥的为国死节,直至最后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这些无一不彰显宋朝士大夫的气节。
在“弱宋”这一朝,铁骨铮铮的士人屡出不穷,虽然由于重文轻武的原因,宋朝名将甚少,但也有精忠报国的岳武穆。
宋,弱吗?
《细说宋朝》读后感(三):对于底子只有中学历史课本的人来说,信息量巨大
这是大半年来我读得最吃力的一本书了。序言中说这本书的定位是“历史通俗读物”,适合中等程度文化的读者。
我虽然念了个大学,无奈中学历史底子没打好,单纯得只从历史课本了解历史,可想而知这有多糟糕!于是我读得非常累,源自信息量巨大。
想来《明朝那些事儿》用了7本说来讲那二百年平淡的王朝,《细说宋朝》用了94个篇目就将享年320年的大宋王朝讲完了,里面有契丹王朝的大辽帝国,有居西北的党项民族,我耶律大石开创的西辽王朝,有景康之变的切肤之痛,有崖山之战的垂泪惜别。
宋朝,在整个中国民族的进程中,它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无碍于它的璀璨,它浓厚的人文环境让无数人神往其中。
由于信息量巨大,我看完后很可能会很快忘记里面穿梭登场的历史人物,但是大约看过总胜过没看过。
起码以前我对宋朝的了解就只有“狸猫换太子”和“岳飞”,只是近年再看到关于太祖的一些介绍和契丹的历史。
只是奇怪,本书后面的介绍里提及了宋朝很多方面的成就,怎么没提到大名鼎鼎的宋瓷呢? 不过倒提到了宋慈,看来我可以放松放松看点《大宋提刑官》了。
《细说宋朝》读后感(四):浓睡不消残酒
虞云国这本《细说宋朝》虽名为宋朝历史,但实际上包括了两宋、辽、金、西夏以及一点点的元的历史。优秀的地方在于并非拘泥于民族感,而是从历史大势以及文明进程的角度出发,以时间进程为轴心,以宋的发展为基点,娓娓道来了两宋三百多年这段世事变迁。
宋朝是个好坏并存、繁荣与孱弱共生的朝代,书中将宋的文化方面也详细分类做了说明,比如佛道儒的共存,宋朝城市化、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都一一进行阐述,宋代也是中国画的最高峰、在诗词文学上宋代也是突出了自己的风格,犹为在南宋形成了理学,是传统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长期撞击、批判与融合的历史结果。
从宋朝的建朝伊始在政治上重文抑武、在兵制上强干弱枝,这一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从而影响道军队的素质以及战斗力,此方针一直执行到南宋灭亡,也尚未有本质改变,从而两宋三百多年,北宋几乎全无名将、南宋仅在高宗时期有岳飞、韩世忠等人(也被高宗杀的杀,贬的贬),军事上的孱弱让两宋自身难保,依靠着经济繁荣、土地广袤,两宋不断对外族割地赔款称臣,断尾求生了几百年。
宋代昏君和庸君辈出,明君寥寥。自宋太祖后,仅宋神宗可以看出有些鸿鹄之志,南宋也仅有宋孝宗像个负责任的皇帝,其余诸帝,无言以对。疑心病、吓疯、逛青楼、沉溺女色、精神病患者、无赖、无责任感这些品格都体现在赵氏皇族身上,血性、风骨、这类的词似乎不存在的。
说回《细说宋朝》,这本书视角宽、尤其在民族史上,也有自己的观点,是值得一观的历史入门读物。
《细说宋朝》读后感(五):历史通俗读本典范
现今大部分的历史著作,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流于细说,将野史传说与正史记载混为一谈,且不做任何辨析,虽读着很有意思,但会让读者将严肃而残酷的历史视为儿戏,无法得到任何有益的启示;要么过于严谨,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献,仿佛内容不晦涩就没有学术性,结构也多为大框架,如将经济、政治、军事等单独讲述,而不是按照年代顺序进行排列,虽介绍了很多知识,但会让普通读者无法把握整个朝代走势的脉络。而«细说宋朝»这本书,有效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按照年代顺序讲述,可以很容易看到整个宋朝(包括辽金)兴衰走势及其关键节点,另一方面介绍的都是正史记载,但对其中涉及野史的部分也进行了介绍和辨析,同时使用了通俗的语言,可以非常流畅的读完整本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进行历史科普。
宋朝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但军事和外交一塌糊涂。都说明朝亡于党争,其实北宋从神宗变法开始,历经熙宁新法、元祐更化、绍圣绍述,就开始了持续不断的折腾,各种派别和乡党你上我下,最终将正直且有能力的人统统排挤出了朝廷。宋朝开始将兵权集中于中央,并开始重文抑武,虽然彻底决绝了内部分裂的问题,但在对外军事方面开始一蹶不振,影响力直至明朝,直到清朝作为外族统治者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细说宋朝»这本书并没有使用意识形态或者华夷之分这种论断,而是将每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单独放在他所处的环境,并以此环境的利益得失来考察这个人物的功过是非,这就避免了将历史人物简单的二元化或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相对客观的历史评价十分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