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30 03:06: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锦集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是一本由王希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6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精选点评:

  ●美宪政史必读

  ●非常好的美国宪政史!

  ●比林达的书籍少一点生动但是更深入全面

  ●本书写得非常到位,06年曾读完全书,拟于今年重读。

  ●可列入关于美国宪法的必读书

  ●good

  ●对美国宪法最了解的中国学者

  ●不错的书,学术性和可读性都很高。

  ●40政教合一是早期殖民地政治文化重要特征41罗得岛为美洲大陆首个真许宗教自由的殖民地65和平协议1783年是英国与所有殖民地共同签订(不是和每个)71民主被视为暴民政治,共和政府思想占主导。穷人投票会增加大有产者利益95合众国政府:联邦制federal和中央集权制national96借参议院减弱暴民政治140党不靠意识形态靠利益143汉密宪法执行政府意志;杰:限制政府230一无所知党413社会法理学463加州1919年红旗法472学区案:宗教自由476各部门战争配合512二战后司法能动主义

  ●历史、宪政结合得最好的一本书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一):不错

  可以和张千帆和任东来的那两本对着看.

  各有所长吧.

  张千帆那本有对最高法院判决书的大段引用,非常震撼.

  任东来那本相对来说浅显一点.

  如果从1492年算起,美国漫长的殖民地岁月其实也为立国立宪做了充分的准备.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二):阅读历程

  对于非专业读者,阅读这方面的书,可以从林达和刘瑜开始,然后是任东来那本,这本应该是第三步吧,看完这本,该看那本了呢?

  这么多书,一本本看下来,认识也深刻多了,林达和刘瑜的书描述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美好的美国,然后任东来在描述美好的同时,让我认识到背后的努力,这本书更让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非常复杂的,人类文明的进步来之不易,但最基本的是需要有一个好的“原制度”,类似美国宪法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三):宪政专业必读书目之一

  这是本专业的必读书目之一,也是很多老师推荐的书,对于了解美国宪政不得不读的书。

  这本书能让人知道美国宪政的发展进程,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能让人理解美国宪政的精神。可以结合张千帆的《宪法学导论》来看,后者虽然叫导论,其实是本深入分析的书籍,引用了很多历史上的案例。

  《原则与妥协》这本书看完后让人很感慨,一方面既感知当今世界第一个彻底的三权分立国家的建立过程,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思考我们的宪政之路。

  这是好几年前才读研的时候看的了,这么些年下来,再看看美国历史,其实会发现美国式的理想的三权分立制度正在异化。想想美国央行的反复设立撤销、美联储在今天的作用和作为、行政权力的快速扩张、选举制度的实质操控、辩诉交易的普遍化、监狱的私人承包制等等,美国发展到现在,很多东西其实跟建国初那些联邦党人的理想在背道而驰,这不得不让人猜想三权分立到底会走向什么结果。权利如何制衡不光是美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各个国家要面对的问题。

  毕业后我的工作走向了与我的专业不关联的道路,那些关于宪政、民主、自由的信念仍然在我内心,但是却难以实践于我的工作中。有时候看到在实际工作中实践理想的同学,不免觉得羡慕,只希望那些就职于体制内的同学、朋友和师弟师妹们能坚持下去。中国的宪政之光仍旧熹微,若要如日顶照,总需要人去努力去牺牲。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四):美国宪政简史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实际上大学里面提到美国宪政体制,更多的是三权分立,提及美国最高法院,就是马布里诉麦迪逊的经典案例。实际上,美国的宪政体制十分丰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的势力此消彼长,都曾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

  其实,看过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慨是,美国并非是自建国起就十分完善,而是历经200多年的变革后,才走到今天世界领袖的地位。实际上,中国今天碰到的所有的问题,美国都曾遇到过。权贵资本主义垄断社会的政治经济资源,腐败丛生,黑社会横行,证券金融欺诈行为严重,甚至食品安全的标准很差,劳工待遇底下,还有更为严重的种族歧视等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都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美国的社会秩序。美国也曾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一次是南北战争,国家险些一分为二。另一次则是大萧条,如果不是罗斯福推行新政,那么美国要么沦为权贵资本主义的彻底保持,也不排除会走向法西斯道路,甚至共产主义革命也有发生的可能。但一次又一次,总有先于时代的人提出变革的思路和途径,总有一些独具政治智慧的人物,不强求对方接受,而是以相互妥协的方式,避免体制矛盾激化,甚至崩溃,尽可能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前行。看起来,这些妥协让人无法忍受,但在双方都坚持各自原则的情况下,妥协是继续前进唯一的选择。

  回过头来,我目前还看不到中国的政治前景在什么地方。萨达姆、穆巴拉克、卡扎菲等人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多么辉煌的独裁者,最终都难逃一亡。民主是大势所趋。如果一党执政的局面不改变,那么民主就无从谈起。党内民主只是哄哄老百姓的借口而已。中国目前基本已经陷入到权贵资本主义当权的阶段。在社会矛盾不充分激化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既得利益集团让步根本是天方夜谈。权利是靠斗争和争取而来的,就是因为社会弱势群体没有利益和诉求的表达渠道,才导致上访等群体事件不断发生。所谓的维稳,只是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填两堆土而已,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五):美国宪政读本

  促使我去读这本书的原因在于认识美国所产生的困惑。那就是我应该如何理解美国这个巨大复杂的超级强权呢?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美国的宪政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值得效仿的制度;但这仍然无法消除我在阅读美国这个国家时引发的疑问。为什么一个宪政国家能够在未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去侵略另一个国家?为什么面对如此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公这个国家的人民可以接受?为什么理应独立的司法体系市场和行政权力站在一起?如此低的投票率所选出来的总统有代表性吗?这些问题都是在宪政这两个大字的阴影中所包含着的。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宪政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让我们超越意识形态(“宪政就是终极目标”;“宪政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从历史的脉络看宪政的发展历史。我从不认为一套在美国行得通的制度就能够毫无困难地移植到别的国家和社会(换句话说,我对“普适性”这个词一直抱有怀疑),一个制度产生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是理解其发展所必须的土壤的必然条件。更不用说制度本身所充满的矛盾性了。

  我想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加深了美国宪政制度的理解。在以往的辩论和短文中我们总是看到对于这些问题中的某一个,或者针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而这本书是第一个跟踪美国宪法的精神和实践从形成之初一直到2000年大选,几乎覆盖了美国宪政发展的全部过程。从另一方面,本书的叙述形式也是基本上按照时间先后发展,作为美国史的简明读物,也非常有帮助

  。本书的叙述重点在于宪法,这一所有法律的母本,宪政制度的核心,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的与时俱进(所谓“活着的宪法”)。结合上面所提出的接分析重点问题,来看美国的宪政制度如何回应时代和社会的挑战。对我个人而言,20世纪的那几章是最有收获的。也许是美国现代国家的形态受到20世纪几次大的改革的影响非常深的缘故。进步运动、新政、权利革命是3条主线。他们都牵涉到联邦权利和州权的你进我退,和教育相关的几个案子判罚都于此息息相关。此外,书的附录异常丰富,作者列出了他写作这本书的参考书目以及各章的索引。对于致力于了解美国宪政、美国史的读者来说,可谓是价值非凡。

  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09/06/17/1954/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