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朱元璋传》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5-13 16:3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朱元璋传》的读后感大全

  《朱元璋传》是一本由吴晗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60,页数:3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元璋传》精选点评:

  ●

  ●没怎么写四大案

  ●影射史學玩的風生水起,真是作死作死作死。

  ●1972年就认真读过,那时是内部出版

  ●吴大师有点让我失望。叙事模仿古代小说的口吻让我觉得有点做作,而且书里没有写出什么新东西

  ●先生的书趣味性和知识性都很强,强大的资料佐证是在后来度过的现在人写史书中少见的。四次再版的曲折和不易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敬意,但是总是囿于时代的藩篱,书中的历史考证方法并不是我喜欢的,所以减掉一颗星

  ●很多明初制度的表述似曾相识,一想应该是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教材明代部分就是沿用此书说法。

  ●: K827

  ●《吴晗全集》第五卷,第六卷,收录了吴晗亲自撰写的四部朱元璋传,第一部是1943年撰写的《从托钵僧到皇权》,第二部是1948年撰写的《朱元璋传》,第三部是根据1948年修改意见撰写的《朱元璋传》,第四部是1965年最后的定稿《朱元璋传》。第一部《明太祖传》,由于撰写于西南联大,因此全书并无注释,被人讥讽缺乏学术水平,因此吴晗在1948年撰写了第二部,在此书中吴晗用了影射手法,抨击蒋介石的特务统治。第三部则是根据毛泽东的批评,认为有逃逸思想,所以在第三部中,吴晗增加了对于农民起义的分析。最后一部则是根据之前的修改意见,完成的传记的定稿。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从初稿到修改,与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的历史评价,大家自然都会有会心之意。

  ●按照。。。。。。的要求重写了

  《朱元璋传》读后感(一):一书读罢日全食

  去除一些依风附草的政治味,书还是好书。

  老子有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位老先生倒好,也不估摸一下当时的形势,不知道毛公当朝,大有太祖的遗风,居然纵笔行文,直指圣意,其不出人命,岂可得乎?

  《朱元璋传》读后感(二):也许水平不够

  我自己感觉到也许是我水平不够了,我很不喜欢这类春秋笔法,打场战役直接说朱元璋克某某于某地,没什么意思。而且我也不觉得吴老的文笔有多好,唯一能让我钦佩的是他治学严谨,参考众多资料都是有根有据的。

  还是读读二月河之类,喜欢看,也能沉下来看,历史书既然是写给大众看的,还是写的通俗点好,朱元璋传给人的感觉是学术而不是小说,没什么意思。

  《朱元璋传》读后感(三):预言

  ‘网罗布置好了,包围圈逐渐缩小了。苍鹰在天上盘旋,猎犬在追逐,一片号角声,呐喊声,呼鹰唤狗声,已 入网的文人一个个断腿破胸,呻吟在血泊中。在网外围外的在战栗,在恐惧,在逃避,在伪装。”

  ‘母族绝后,妻族也死绝了。到文正被杀后,诸子幼弱,基业还未稳定,孤零零一个人,高高在上,找遍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以 寄托心腹的,得撑持着,时刻警戒着,提心吊胆,不让别人暗算。正如驶着独木船,水把独木船冲得团团转,几十年到不了岸,看着水是敌人, 礁石是敌人,连天空飞的乌鸦也是敌人,谁都要害他,都在讥笑他,讽剌他。从得了大权,做了皇帝之后,害了高度的紧张病,猜疑病、恐惧 病。”

  《朱元璋传》读后感(四):别被名头吓着,要敢于质疑他的平庸

  吴晗曾经以很正面的形象遗存在我的记忆中,隐隐约约的,我觉得那是一位很有风骨的伟岸的学人。

  后来翻开他的第四版《朱元璋传》。

  第一印象居然是:

  写得真不怎么样啊~~

  首先是文笔平庸,比如这样的文字:

  “元璋想了又想,自己还是走父亲的老路,一辈子替田主作牛马,挨饿,受气,被撵,流浪?不行,不能再做牛马了!”

  或者“只要封建压迫存在一天,农民的各种形式的,特别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斗争,便永不停止,在广大被压迫被奴役的农民思想深处,尽管不懂得阶级压迫的道理,却都痛恨地主……”

  和与他同时代的老舍或者沈从文先生相比,这位北京市副市长的文笔着实乏善可陈。

  其次是欠缺严谨。

  比如他用很多篇幅形容朱元璋的暴戾残忍,臣下提个“则(贼)”、“光”、“生(僧)”都能引来杀身之祸,等等。

  但凡提及这样荒唐残暴的事情时,作者的引文几乎无例外地来自于这样一些资料:

  徐祯卿翦胜夜闻;明朝小史;赵翼 二十二史札记;叶盛 水东日记摘抄;黄溥 闲中古今录;李贤 古襄杂录;刘辰 国初纪事,等等。

  连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至此也心生疑惑:用这些笔记类文献来举证,这只怕不是个专家治学的严谨态度吧?

  还有就是史料堆砌,但分析浅显,思路粗疏。

  比如书末列举的朱元璋五个缺点:

  1、叛变农民革命,居然自己做皇帝,“这个严重的罪恶,是无论如何不能替他开脱的。”

  2、以猛治国,搞特务统治,残杀大臣。

  3、定皇明祖训,妨碍政治革新。

  4、八股文,扼杀思想摧残科学。

  5、搞封建迷信,欺骗毒害人民。

  他自己在序文中说到,“我研究这个时代已经用去三十年的时间”。

  如果三十年的时间,就是这样的水准……

  考虑到这位老人家在同类间格外出众的仕途运势,变来变去的《朱元璋传》感觉更像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

  《朱元璋传》读后感(五):只評論1949年版

  只評論1949年版

  讀《 明朝那些事兒》后,想多些參照,于是找來號稱經典的《 朱元璋傳》。 有說吳曾為了政治需要改動書稿,遜色于原版,于是特意先讀1949年的版本,結果小小后悔,不是沒讀新版,而是發現即使原版文人媚政的異味就已露骨,無論這種異味是來自捧(毛)還是罵(蔣)。

  學術著作并非不能表述政見,明白坦率、含蓄點到皆可,偏偏吳的筆觸就教人疑心是為表態站隊牽強續貂,這就落了下乘。顯然他并不缺乏含蓄雋永所需要的文筆靈犀。比如全書最值得讀的那節寫朱元璋晚年心境(“正如駛著獨木船,水把獨木船沖得團團轉,幾十年到不了岸,看著水是敵人,礁石是敵人,連天空飛的烏鴉也是敵人,誰都要害他,都在譏笑他、諷刺他”),竟讓我懷疑《阿飛正傳》是否偷師之(“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盡管官至京兆(副的),飽有文才史識(像郭沫洛呢),但吳終其生不過一介“文藝工作者”--或許只是因為太樂意伏下身段。相形之下,似頗不及被康生譏為書呆子的陳伯達、田家英輩,即名裂或身敗,終不愧文膽。

  -----

  -----

  吳京兆在書跋中傳授學術名著的寫作秘笈:首先寫無數長篇筆記心得,然后提煉成若干篇學術雜志論文發表,然后再總結成小書出版。

  -----

  想添加兩本書未遂

  2007-08-18 16:47:05   来自: lixiaoxu (香港)

  1.1949年版 朱元璋傳, 吳晗著,傳記文學社(香港)出版

  建議douban給沒有isbn或者無法錄入isbn的書籍開個認證的口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朱元璋传》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