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人生的滋味》是一本由蔡志忠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5,页数:1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菜根谭――人生的滋味》精选点评:
●儒道释三家一体的人生诠释
●中学读本
●我爱看漫画!
●图书馆“行恶怕人知,尚留向善路;行善怕人不知,心已种祸根”“表情冷峻深沉不语的人多半阴险狡诈不宜深交,满脸怒气的人多半刚愎自用不会听取他人意见”“真能体会山林逸趣,不会形于色表于言;真能淡泊名利者,心中无所谓好恶”兼取老庄与“中庸”
●读的蔡系列第10部 处处皆“道”的影子,对最后《创意大公开》印象深刻 蔡志忠
●蔡志忠一生大约读过两万本书,这才是是大神级别的,读的书越杂越融会贯通。今人读四书五经没有学术的积累是很难读下去的,蔡志忠把这些通俗化了,用漫画的手法浅显易懂的表达出来。《菜根谭》是隐士洪集释、儒、道三家精髓的劝世哲学箴语。佛家讲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佛陀对众生应如何正确使用心的教导,是心教;儒家崇尚“仁义”,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仁人的极致就是圣人;道家思想的精华是“道德”,老子说道是万物的根本。《菜根谭》讲的儒释道三家都一致推崇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处世态度。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是在于精神情操追求。这与断舍离有异曲同工的之处,蔡志忠相信最大的精神自由便要接受最匮乏的物质追求。
●心禅合一
●高中时代的看的这个版本。当时看了就别提多兴奋啦!对于漫画没啥感动的。蔡志忠是这么干的第一人,所以该给他个创新奖。
●幼儿园时期对于国学的启蒙读物,谢谢火车上的那个姐姐
●深入浅出
《菜根谭――人生的滋味》读后感(一):我的第一本正理之书
初中的时候去书店,本来想买古龙的小说,最后是书店老板--一个老者推荐的菜根谭,读了3遍,当时的我感觉自己很罪恶,呵呵 后来送给一个女同学了,原因可能是她太过悲观,而我又喜欢开导别人,所以送书了,不知道那个女生现在还好么????
对中学生推荐这本书,因为里面的很多人生道理学生容易感悟和启迪,至于现在的我们,估计再改变人生信条有点难了
《菜根谭――人生的滋味》读后感(二):菜根
这本书我大概是在十几年前读过,后来广东后又买过纯文字本的。蔡志忠也是读这本书时知道此人的,觉得此人还是很有才气。我以前是一次买了他的论语,大学,中庸等,那是年龄还较小,其实当时并不是很喜欢漫画,主要我从小较喜欢历史和古文的原因。但这本书改变了我当时的偏见。就象寓言是为了借助简单的故事来类比较深刻的道理,因为有时直接去说这些道理很难说透;而且同一现象见人见智的问题,就用寓言来表达,抛出砖引出玉又留给你一定的空间和发挥余地。漫画也有类似作用,借助形象化的方式,可以把一些语言不好表达清楚的东西很好的表现。蔡先生这方面的天分在这几本书中发挥得不错!
另外,大多女人太感性,小翼同志能喜欢读这一类的书相信其趣味比一般的女人要高些,这是俺的直觉。这套书当时给我印象挺深,让我在当时就牢牢记住的一句就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另外还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几句,当时就叹服古人的语言真是精辟啊!
故在此作番评论,以和鸣之!
《菜根谭――人生的滋味》读后感(三):心水的句子
面前的天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 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功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借寇兵而济盗粮矣。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以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
遇沉沉于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时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是市道矣。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近身。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菜根谭――人生的滋味》读后感(四):《菜根谭》:给你360条处世哲学,营养完爆鸡汤文,经世致用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
咔,今天大师兄带给你的不是CD,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是360条警句,是《菜根谭》
《菜根谭》很短,全篇合计360条短句,它既像语录、又像随笔、还像训诫,甚至说像鸡汤文,也不算过分。
《菜根谭》集传统文化众家所长,汲取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它的核心是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的正确思想与方法。
《菜根谭》这名字就不走寻常路,听着很奇怪。一般是这么解释的:“所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弃物,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不能体会。可见菜根中自有真味。”
这般解读下来,是不是觉得点题了,升华了,档次一下子就上来了?
说起菜根,我不知道曾国藩是否读过这本书,但是他不会拒绝菜根,我是知道的。
曾国藩吃饭,只要一个菜就够了。他表示:“当官二十年,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
记得还有个典故,当时扬州一位盐商请曾国藩吃饭,盐商想好好表现一下,特地准备了满满一席珍馐佳肴。
哪知道曾国藩竟然对这一桌美味熟视无睹,他只夹眼前的菜来吃。
盐商就尴尬而不失慌乱,他很担忧,思忖着难道我花了一千白银置办的菜肴,还是不合大人胃口吗?
后来才知道,曾国藩不是不合胃口,那是心疼,他说:“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
所以,以前我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往后我们不如说新鲜点,识得菜根香,方为人上人。
浓缩的都是精华,《菜根谭》三百六十警句,每一句都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比如耳熟能详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大师兄年少时就特别喜欢这句话,总以为只要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就能跟文艺青年沾上点边。
而今,年纪上来了,也知耻了,有自知之明了,清楚自己没什么文化,连个伪文青都不高兴装了。
所以“宠辱不惊”,被我毫不留情打入冷宫。
但是既然舍下旧爱,总得找找新欢吧,要不然漫漫人生路,何以解烦扰?
好吧,姑且从三百六十位“佳丽”中,挑上几位吧。
①“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宽而言,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这句话意思是好处得慢慢给,先给汤,再给骨头,然后才是肉,这是正确的姿势。你要反着来,等到人家喝汤时,早把肉滋味给忘了。
而树立威信,就得先严后宽。
这就好比,你每天给小张一块钱,忽然有一天不给了,小张就要抱怨你的不好了,
同样的,你每天给小王一巴掌,忽然有一天不打了,小王就要对你感恩戴德了。
②“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我富贵荣华,人们蜂拥而至,是由于我的位置,而不是我本人。同样的,我落魄了,被别人轻视,也不过是布衣草鞋,而不是我本人。所以,我又何必高兴,何必恼怒呢?
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皆如浮云也,大不必在意。
世态炎凉的例子举不胜举,光是文革时期,看那些知识分子的遭遇就不言而喻了。
若再往前推,胡适就从曾经叱咤风云的红人,沦为远走他乡的异乡人。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当时他感慨:不知人为何物。
胡适,是可以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来宽慰自己的。
③“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不如意时,想想过得还不如自己的人,想偷懒时,想想比自己强的人。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遇到挫折咱不必迷茫,想得瑟时,咱也别太嚣张。
《菜根谭》是一本可以随翻随读的书,不妨一阅。
声明:文章为本人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江南大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