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是一本由Emily Bronte(原著) / Clare West(改写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啸山庄》精选点评:
●喜欢。就是删减得比较严重
●一个无疾而终的故事
●烂透了,最后那一段改写的是“how quietly they rest ”,翻译“他们多么平静地安息”。可原本应该是“他们是多不平静的安息”!完全天差地别!这段多经典啊,居然翻译得完全颠倒!本想打一星的,多加一星是给简单的英语阅读,顺便帮我复习了一下高中英语。
●ok~其实很简单的英文啊。。就算删减那么多,也还是感受到了荒野苍凉的感觉
●我就说这英文的怎么我能看下去,果然是改写过的 才这么好懂啊
●还是读得太早,高中还没进吧,就读过了。完全不记得内容了。
●快速扫盲Wuthering Heights
●初中的时候,小江送给我的第一本书。
●经典还是要看原著,这种改写版已然韵味全无。
●对于他们之间的情感我有种道不明的熟识之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一):爱与忠诚
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扯上两家上下两代人的故事。
贫穷却相爱的人还是富裕爱你的人,这是需要认真考虑才能做出的选择。而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应该想着两者兼得。
漂亮的女人或许有一定的资格任性,但是要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而得不到所爱的人,不能成为恨的理由,就算不能祝福也不应该报复。
故事中为Edgar感到不值。
婚姻是神圣的,因为放纵和不忠导致的悲剧何其相似。
《呼啸山庄》读后感(二):绝望而强烈的爱
这本书是高中时代为了听力而买的书,因为只有晚上有时间,熄灯后戴上耳机听这个故事很恐怖,那个磁带很贴切,耳边全是风呼啸的声音。在大学阶段将完整的版本看过了。男主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强烈忠诚,但是作为一个养子或者都称不上是养子的人来说,他对别人的憎恨远远大于他对那家人养育之恩的感激,这或许也是男女主分开的一部分原因,当然女主的虚荣心直接导致了他们一生的悲剧。女主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而男主在仇恨中也度过了充满怨恨的一生,他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半分怜悯,但对仇人的孩子很好,有部分原因是这孩子给仇人带来了他同样的伤痛,但最终我觉得这孩子就像他自己。无可奈何的寄人篱下,无人可以依靠。男女主用自己一生的悲痛告诫了下一代幸福的可贵,真爱的可贵。
《呼啸山庄》读后感(三):荒诞的爱情故事
Hindley与Frances的爱情里,Hindley将爱情当作所有,所有即唯一,在失去爱人之后也丢失了自己
Heathcliff与Catherine的爱情里,Catherine将爱情看得太天真,以为可以因为别人的爱而肆无忌惮,但又太现实,虽然爱Heathcliff却选择条件优渥的Edgar的追求,Heathcliff的爱太疯狂,因为得不到的爱而选择毁灭两个家庭的未来
Cathy和Isabella的爱都太单纯太盲目,轻易地被别人利用,蛊惑
Linton的爱则自私,卑微而冷血,更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木偶
没有人值得可怜,读来只觉得唏嘘。这个故事可能由于太过荒诞,所以并未品味出其中一二,为何如此受人推崇,可能还需要再静下心来看一看吧
《呼啸山庄》读后感(四):为什么Heathcliff要复仇?
为什么 Heathcliff 在Catherine过世后还要继续活着折磨Cathy和Hareton?因为 Catherine对于 Heathcliff是一个一生都不会被满足的愿望。他发疯的报复一切与Edgar和 Hindley有关的人是因为他认为是这些人把 Catherine从自己身边夺走。而报复和毁灭他们能够重新找到已经死去的 Catherine。但实际上她已经回不来了。 Heathcliff还保留着与 Catherine存在的一切东西。他还活着,活了十八年,是因为他爱得太深,他不相信 Catherine已经死去不会再回来。
他或者与其说是复仇,不如说是寻找。
当他看到年轻的Hareton和Cathy坚决的反抗他时,他看到了当年的他自己。当年如果他没有一走了之,消失四年,自己与 Catherine会不会不一样。当年他把自己没有与 Catherine在一起归结为自己只是一个穷小子。而陪伴何尝不是一种爱。 Catherine在与他最后一次相见时说的话是他不得不面对的:“If I've done wrong,I'm dying for it!It's your fault too,Heathcliff!You left me,remember?But I forgive you.Now forgive me.”他放弃陪伴 Catherine,又没有听从她死前对他的恳求:forgive。就像佛家所说的执念,像地狱的火焰,不仅燃烧自己,还燃烧与自己有关的一切事物。当他在 年轻的Hareton和Cathy找到自己与 Catherine的影子时,他突然有一种意识,不是Catherine已经不在了,自己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了,而是 Catherine一直都在,她是死去了,但是她活在另一个世界,活在会与自己合葬的墓地中,她在等待自己,而自己不明白却让她等待了十八年。财产,房产与他日日夜夜思念的 Catherine比起来又算什么,他从来不在乎这些东西。于是他终于可以很安稳的离去了。再无半点牵挂。
《呼啸山庄》读后感(五):或许激情之爱还是没能战胜亲情之爱
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中,激情之爱指一种对另一个人强烈、有时不大现实的情感反应。深陷其中的人往往将其解释为“真正的爱情”。然而在旁观者看来,这更像是“头脑发昏”。毫无疑问,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激情之爱持续了一生之久,在凯瑟琳嫁作人妇又去世之后,希斯克利夫的狂热非但没有慢慢消减,反倒与日俱增。
希斯克利夫为了满足自己近乎失去人性的报复欲,不惜置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及爱人的丈夫、女儿等人于死地。然而他最恨的仇人,是自己恩人的亲儿子、是自己爱人的亲哥哥。
他以为以自己当初的遭遇去对待他们的下一代,就会让自己年轻时的悲剧重演在仇人身上。可他自己也没想到,两个年轻的相爱的灵魂终于穿破了家庭背景差距与偏执性格的阻碍,紧紧相拥。看着和自己挚爱相似的两双眼睛,他终于害怕了,退缩了。于他而言,只有接近死亡的那一刻,他的灵魂才得到了短暂的安息。
为了爱人发疯发狂,甚至以亲人的生命献祭,就能说明他的爱能让她幸福吗?书里各个人物的命运归宿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凯瑟琳没有选择嫁给对她有着“激情之爱”的灵魂伴侣,而是嫁给了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艾加-欧肖。她的这个看似选择引起造成了后面一系列的悲剧。但她也是清醒的。艾加的爱更像是亲情式的爱,虽没那么狂烈却细水长流。可以说,艾加是真真切切爱了她一生,而不是痴迷于她的美貌。因为即便已经见识过凯瑟琳暴躁任性还有些自私的脾气,他仍然愿意事事以凯瑟琳为自己的原则。我们无法得知凯瑟琳如果嫁给了希斯克利夫是不是就能幸福生活,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那种情况下艾加不会像希斯克利夫那样疯狂地报复对方。
幸运又可悲的是,希斯克利夫用尽一生的时间,也没能把林顿和欧肖这两家分开。他们的细水长流的亲情之爱 还是战胜了疯狂畸形的激情之爱。
一口气读完名著减缩版的书虫,很想知道影视化的这些人物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虽然有各个年代各个国家的不同版本,结果却让我有一些失望:希斯克利夫虽然英俊强壮,但他不是一个白人,而是一个肤色偏黑的吉普赛人。仅是这一条,就很少有符合原著的。(比如汤姆哈迪主演的这一广为熟知的版本。)
呼啸山庄 (2009)7.72009 / 英国 / 剧情 爱情 / 科奇·吉尔佐 / 汤姆·哈迪 夏洛特·莱利再有就是凯瑟琳这个角色。凯瑟琳虽然早逝,但她却几乎会影响其他所有人物,因此至关重要。然而我看到的这几个版本,不是缺了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惊艳感,就是眼神里缺少了桀骜不驯的倔强狂野 。希斯克利夫也一样,他的举动可以儒雅 ,但他的眼里永远都会带着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希望等我真正看了几部影片之后再回来真香吧。
有机会一定拜读一下完整版的《呼啸山庄》。
*“激情之爱”的概念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