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是一本由[比利时]阿梅利·诺冬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诚惶诚恐》精选点评:
●看一本17年以前的书,没有再版。读起来有种跌宕起伏的局促感,你以为这就是最惨了吗?不是的,后面还有,到1月7号阿梅莉终于可以离职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自嘲里的幽默,但实在是太心酸了!大概日本只适合玩耍,不适合生活
●浏览了一些当下法国流行小说,感觉法国已完。
●整本书的语气嘲兮兮的,女主之所以被排挤自己也有原因吧,归根究底她是nobody.这家公司的vp挺闲的。
●有趣呀
●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非常有趣!!
●喜欢诺冬的文字。小说的主人公在众人眼里,似乎也是个“白痴”的边缘人。一如《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可是喜欢她们很自在地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姿态。 可惜,只有诚惶诚恐一本。找不到其他几本书。
●每个人都有过最初的精神创伤。
●日本人的守规矩其实是一种可怕的等级文化,这本书让我对日企产生了恐惧感。
●日本的国民性啊 劣根的传统
《诚惶诚恐》读后感(一):露骨
虽然不是日本人,读来还是有种骨头发酥的感觉,不是,是彻骨的疼痛,或者说,太露骨了。更可怕的是,从种种迹像来看,这个小妮子描写的某些情节竟是她在日本的亲身经历,寒……
可是回头看来,也想不出该对这样的小说批评什么,它确是作为一篇合格的小说存在于读过之人的脑袋里,不管它刻薄也好露骨也罢。
看来仅凭文字就能给人以撞上女巫的感觉的家伙还是存在……
《诚惶诚恐》读后感(二):上班是件挺矛盾的事
读诺东的小说《诚惶诚恐》,最深刻的读后感是写出了办公室的荒诞。
说的是一个热爱日本文化的比利时女孩在一家日本大企业工作,最后不得不退出的自传体故事
从她进公司一开始,她的悲惨,抓狂,搞笑的生活就开始了:
起初是要她不停地写一封邀请别人打高尔夫球的商业信函。不停的重写,却不告诉她是哪里写的不好。
然后又要她复印上千张的无用的材料,要求每张纸都不能歪歪扭扭,还不能使用自动的功能,必须一张一张的复印。
她恐惧数学,她加班加点还是不能理清楚的帐务,她的上司几十分钟就解决了。
她帮助似乎是这里唯一的好人西田先生,却遭到上司的嫉妒和告密。
尽管她的美丽上司胡布纪对她如此刻薄,她还是善意回报,比如想要去厕所安慰被副总当庭侮辱后的她时,却被敌意成为是来幸灾乐祸。也因此更加悲惨的命运展开,被惩罚去安排打扫厕所。
尽管如此,她还是于此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她仿佛是写作哈利波特的jk罗琳,在无聊的生活下面,那幻想的神经就特别发达。
任何沮丧的事情,在她的笔下都那么的荒诞可笑,于是本来难以化解的情绪,就一下子变得好像踩空一样,生气不起来了。
当她看到未婚的胡布纪面对独身男子,就不自觉的温柔起来,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时候
她在边上替她着急,她会幻想自己出去抓住那些男人的手臂,对他们大叫:喂,有一点风度,没看到她为了你而这么痛苦吗?你知道吗,她不这样装模做样的时候还是挺漂亮的,娶到这样的女人,你应该开心的流眼泪才是。又幻想自己转身告诫胡布纪:其实你把我骂成臭鱼烂虾的时候要更加可爱呢,其实你只需要把男人当成我,露出你看不起人,高傲的样子,他们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艾米丽啊(书中的作者名字,翻译成阿梅丽君,我自己觉得还是艾米丽好,还可以联想到天使爱美丽。。。。),即使那样被上司欺负,还是那么的可爱。
她又如书后的评论所说,象一个女卓别林
有自我调侃和微笑后的泪花,在引领你如过山车般的哈哈狂笑之后,突然安静下来。
在艾米丽打扫厕所之余
“也是我走近玻璃幕墙,用眼睛盯视着那十一个地铁站,望着路轨的尽头,那里看不见任何屋子,或者根本没有房屋。我只需把额头贴在玻璃上,从窗中飞出去。我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出这种奇迹的人,要拯救自己的生命,就要把自己抛出窗外。 直到今天,城里应该还有我身体的残余”
故事的结尾,艾米丽终于决定辞职,回国写作,在写了几部成功的小说之后,这部诚惶诚恐出版了。
诚惶诚恐说的是日本人面对天皇时应该采取的那种态度,这种态度,我们应该也很熟悉吧
当面对威严的或是装出威严的上司时候,那种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表露的对上司和权力的臣服。
还读过另一本胡晴舫写的办公室,是很多小故事,也很好看,有很深重的都市气息,有些东西读来让人喘不过气,很多东西说到极致了。
比较而言,还是更愿意再捧起诚惶诚恐来,生活中还是该多一些幽默吧。
《诚惶诚恐》读后感(三):当爱美丽失去天使头衔
偶然买到这部“Stupeur et tremblements(新爱美丽创东瀛)”,呵呵,想沾“天使爱美丽”的光,其实电影原名直译应该是“恐惧与颤抖”,乃改编自比利时法语女作家阿梅莉·诺冬的同名小说。诺冬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但在欧洲可是非常出名,最初就是在法国的表妹热烈推荐下了解到这个作家的。当时买了“诚惶诚恐”和“管子的玄思”——已经是3年前的事。
“阿梅莉·诺冬祖籍比利时,但生在日本并在那里生活到5岁,随后与当外交官的父亲辗转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和美国,后回比利时,现大多时间呆在法国,她自称是“无国界作家”,“家在来往于布鲁塞尔和巴黎的特快火车上”,她的作品也有很多是反映这种“无国界”生活的。”
2000年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诚惶诚恐》,讲述诺冬在大学毕业后回“故乡”日本打工的故事。她在东京某大企业谋得翻译一职,办公室身处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里办公,然而她却发现自己原来进入了十八层地狱,并一直在往更下层走:躁狂又爱刁难的上司、无可理喻的各种事务、人际关系规则……相比起“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东京)”里面两个主角浮光掠影地感受异域文化带来的冲击,自以为了解日本的诺冬在受惊之后却必须浸泡入这种文化,必须不停地把核心的文化观:尊重、权力、友谊等等翻译转换回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词。可惜一次又一次的弄巧成拙为她惹来“一身蚁”,最后竟沦为洗厕所的大姐,并在这个岗位上待了7个月,直到她一年的工作合同结束。
电影拍得不错,基本还原了原著的精髓。女主角演得很好,十分形象。比“迷失东京”要有意思,其实一直不太明白为何这部电影能获奖甚多。可能是东方人的缘故,我觉得它对culture shock的阐释过于粗暴。啼笑皆非之后若选择了否定,是不可能发掘、更不可能融入到第一印象背后更丰富的内容。
诺冬的另一部小说“metaphysique des tubes(管子的玄思)”写得是她五岁前在日本的生活。她把自己比喻成一根管子,物质、思想流入流出,就是不会留下。顾名思义,这部小说涉及了许多形而上的话题,且切入颇深,但诺冬的笔触轻松活泼,不会让读者消化不良。这个讨厌甚至害怕日本锦鲤的女孩,倒真有点“天使爱美丽”的女主角的气质:可爱、怪诞、有点疯狂,但平易近人。
诺冬的语言很幽默,而且是一种随性、自然流出的幽默,喜欢通过自嘲来讽刺。对她的文笔最贴切的形容也许就是“管子的玄思”吧,直接、真挚。我所说的直接指她对一些感受很细腻却很率性的表达,而她其实很喜欢用双关语,可惜看译著,只能通过“注解”间接地感受她的语言魅力了;而真挚,在于她首先以一个普通女性来与读者交流。正如爱美丽能感动很多人,当一个平凡、甚至有点愚钝的人也可以很幸福。
最后摘录“诚惶诚恐”里一些精彩片断:
“在这个公司,钱超出了人们所能理解的范围。数额由一百来个零,它离开了数字的领域,进入了抽象艺术的范围……公司的职员就像个零,只有在其他数字后面才有意义。他们全都如此,除了我。我甚至连零都不是。”
被上司惩罚去整理公司所有部门的发票之后——“我不是当征服者的料,而像是奶牛,在发票的草地上吃草,等待行善的列车驶过。谦卑而愚蠢地活着,这多好啊!我冬眠了。”
被上司惩罚去核对公司所有同事的报销记录之后——“我是财务部的西西弗,我就像那个神化中的英雄一样,永不失望,第一百次,第一千次地去做永远做不到的事情。”
被贬为洗厕所大姐之后——“擦洗厕所的好处,是不用再害怕被贬得更低。”
“要拯救自己的生命,就要把自己抛出窗外。直到今天,这个城市应该还有我身体的残块。”
《诚惶诚恐》读后感(四):读了四年的小说(法语版+中文版)- 法语之路不容易
本文分两部分:
1. 法语原版和中文版阅读、学习过程;
2. 小说内容读后感。
大家各取所需哦!
第一部分:法语原版和中文版阅读、学习过程
第一次读这本书法语原版是2013年,在一个私人法语培训机构看到的,和老师借来了读。那个时候玩着学法语,回家也不复习,基础还比较差,囫囵吞枣一个月看完了。当时觉得,这本书比较有趣,也比较容易理解,我认为自己大概都理解了。后来在2014年停下了学习法语的脚步。但是因为依然很热爱法语,所以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空闲时间对这本书开始精读。这本书的精读过程从2014年下半年一直持续到2018年末。具体精读过程: 把每一个生词都查出来,做好脚注,然后翻译每一句话,对照海天出版社胡小跃老师翻译的《诚惶诚恐》版本,看看哪些地方自己没有理解。见下图。
每个不认识的词查出来,翻译一遍,再把胡小跃老师的翻译抄一遍对比下,【中】就是胡小跃老师的翻译正反面打印,厚厚的一打-四年的工作这个过程非常的痛苦,特别是刚开始,没有一个句子理解是对的,即便每个词我都查出来什么意思了,合在一起,还是不知道说什么。这四年中,2016年末我重拾法语,开始好好复习,2017年考了个DALF C1。虽然考到了C1,但是读这类畅销作品,感觉生词还是很多,很多句子理解起来也没有C1考试那种规范的新闻或者杂志稿好理解。即便2018年末这本书所有生词都查了一遍,我再回头看,对原版句子理解还是有问题,并不是全部理解的对。这个时候我就觉得,人呢,就是无知无畏。2013年第一次看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大概懂了,这么精读一遍,发现第一遍基本没看懂,都是自己脑补的,哈哈哈哈。于是,我就把这本书先放下,开始重新复习《走遍法国(Reflet)》从2018年10月份左右开始,到2019年10月份复习完成,复习了《走法》的第一册上和下。也是仔仔细细每个角落都复习了一遍,每天中午吃完饭一个小时都在复习《走法》。2019年末再回头看这本小说,终于觉得顺畅了,除了很多生词记不住,只要再看一下当初查的意思,再放到句子里,已经完全不会理解跑偏了。
精读的这个过程让我对法语学习有了更深刻一点的理解。就是基础不牢固,肯定会影响后续深入学习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包括畅销小说,就是比报纸杂志难读。以后如果再学习另外一门语言,一定第一时间把基础打牢固。这个基础我指的是语法,因为我一直在法盟学习,老师都是外教,所以我法语听力一直还不错。但是缺点是语法问题比较大,因为老师语法都用法语讲的,我觉得我理解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也没有自己课下去找语法书深入理解下,而且法国人的语法思路和我们还不太一样,如果想深入学习,还是需要自己找语法书深入下。当然考试啊出国交流在法盟学完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管什么学科,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还有一点就是,把每个词都查出来,再翻译,这一遍如果没有去刻意记忆和复习,几乎是没有什么提高的。真正的提高的过程在于把语法和不牢固的地方又重新复习了一遍,刻意去记忆和复习很重要!
再说一下海天出版社胡小跃老师翻译的《诚惶诚恐》中文版本。首先,我要向胡小跃老师和出版社致敬!刚开始看这个书的封面,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路边摊上的盗版小书,里面肯定都是错别字,而且又是2000年左右出的书,我对这本中文版是期待很低的。但是这四年时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把中文版本敲了一遍进电脑,发现中文版本竟然没有错别字!而且胡小跃老师的翻译也很好的还原了原文的语气和精神。2000年左右,我对那时候出的书,印象基本还在都是错别字上。但是这本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当然,翻译也不能十全十美,比如日本公司和人名的翻译,我觉得放到现在,胡小跃老师应该也会有新的改动。我就想在这里向一直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
希望我学习法语的过程,也能对其他法语爱好者有所帮助。
接下来我要说说对这本小说的观感了。
第二部分: 小说内容读后感
说起来有点荒谬。2013年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是特别同情作者,觉得她遇到了坏同事!见不得别人好!但是从读第一遍开始到现在这7年,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我现在是完全同情Mori小姐了!我现在觉得我完全能够理解Mori。一个外国人,靠着自己是外国人,就想走捷径上位,而Mori小姐,吃了那么多苦,才走到现在的位置,别人却可以轻而易举拿到,特别是这个上位的人还是个蠢蛋!哈哈哈哈哈!我也是感慨,人生的经历真的会改变你看问题的角度,当你被伤的次数多了,必然会启动防御系统,没有什么人是圣人。所以现在对别人我也不刻薄了,尽量去理解别人。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多东西是无法体会到的。我们看到有些人势利,有些人坏,有些人有心机,很多时候都是生活经历所造成。如果能有机会做个好人还不会利益受损,我想没有人会愿意被别人说坏的。有些时候,更多的都是无奈,特别是当你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时候,一切都靠自己的时候,更容易和别人撕起来,因为你没有其他的选择,你必须为自己争取。
当你的上司还不如你,当你同事不如你还升了,当你干着很多活,钱拿得却很少,钱都给别人了。如何让自己心理不扭曲,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得问题。我也在摸索中,尽量让自己不变态,哈哈哈哈哈!还有就是,努力的脚步不能停,即便生活再负你,也要全身心投入,去努力!这点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妥协的!
2019年没有写什么东西,看了些好书,也没有写读后感。因为一心扑在看SKAM各版的事业中,为饭圈女孩姐妹们翻翻法版的采访,做做字幕,一起乐呵。现在宅在家,终于有机会把这个早就想写的写下来了,不然宅家太闷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