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内向》是一本由[美] 杰茜卡·潘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内向》读后感(一):从内向到外向的转变,一年时间能发生多少惊人的变化?
毋庸置疑,这个世界对外向者更友好。
如果用一年时间,让自己刻意往外向转变,会发生什么变化?能成功吗?
说实话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我觉得人的气质是天生的,骨子里很难改变。但作为一个内向者,我还是想知道答案。
我带着疑问和杰西卡·潘一起经历了她的一年,文章写的妙趣横生,好几次我都忍不住笑了出来。但是作者经历的过程并不好笑,甚至是一种“残酷”的训练,但她挺了过来。她从记者的岗位落荒而逃之后,经过一年居然可以做脱口秀。在观众看来,她是那么的从容自信侃侃而谈,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自己是多么的紧张。
这让我也有所释然,原来台上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自信大方,多数的人可能是紧张的,只有少部分演讲天才是自带光芒的。
作者最后的结论,符合了我的预期,那就是,作为简单粗暴的一种性格划分方式,内向、外向的人,是很难改变自己性格的(如出现重大意外事件,或许少部分可能会变性格)。她依然是那个享受独处,享受居家阅读、做咖啡、养猫咪的人,但是,她说,经过一年的训练,当你需要变得外向的时候,你会在那个场合适当地外向,从而满足你的社会性需要。尽管,那种外向依然需要你耗费独处时的N倍能量,但是你可以做的到,在以前是做不到的。这就是区别。
这就是一年训练带来的结果。虽然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某种程度上,能让你更适应社会,因为适应社会而少一些焦虑,会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更好。
能让你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你能自然地说出来,能让你需要做报告的时候,你能去做,能让你举办宴会增进友谊时你能做东道主……
就这样,其实,人生就会变得更美好,人生也更张弛有度,更丰富不是吗?
《走出内向》读后感(二):从内向到外向的个体“实践”
一个人的内向的,这并没有好坏分野。一个人是外向的,亦然。性格有天然成分,更有存在后天养成因素,复杂可变,未来可预期。
《走出内向》这本书即是诉说从内向不断走向外向的实践经验,将时间牢牢禁锢在一年的时间内,从多种途径不断尝试,试图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向着更为辽阔的生活拥抱和伸手。对于内向者来说,这即是一本实际操作的指南,有着作者自己的价值在内。
在作者的实际操作里,她不仅尝试跟陌生人打招呼、表演一次单口喜剧等形式,其希望获得的就是那种从内向到外向的极乐体验。对不同性格的人来说,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错失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作者的本意所在。
对一个外向者来说,该书的价值或许也存在于这种尝试的细节上。当一个内向者变得外向时,一个本身外向的人到底会如何想呢?
向往自由,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正如作者的尝试那样。其从内向向着外向的尝试和实践,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感受辽阔的世界罢了,其并不是仅仅改变自己的性格本身,而是在改变之后告诉所有的人,性格其实是可以变化的。
只是,每个人都注定是孤独的。对孤独者的治愈来说,这更是一道难上加难的课题。在这道题内,孤独者无论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都可能存在。都可能是孤独的化身,也正是因为如此,治愈孤独才是核心的问题。
《走出内向》更像是作者的个体实践罢了,其并没有希望所有的内向者转变,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向性格就不好,作为个体来说,她实践一年的经验总结,对个体来说意义非凡,对希望转变的人来说,有着借鉴意义,足矣!
正如作者所的,经此一年,这世界上能够吓到我的事日减,能够控制我的物日衰。
这何尝不是最好的领悟呢?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是希望能够按照“忠于内心”的方式欢欢喜喜地度过此生,而并不仅仅是拘泥于自己的性格,无论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都希望能够“忠于内心”。
内向的人可以尝试变得外向,外向的人也 可以尝试走向内向。无论怎样的尝试,都终将赋予一个人忠实的颜色,也都为此生的经历增光添彩,有着创造的痕迹。
《走出内向》读后感(三):作为翻译 欢迎批评指正
也是从事着文字相关的行业,但翻译却是第一次,神奇的体会和惊喜都在译序里了。翻译了一本温柔快乐又有力量的书,我好像也变得温柔快乐有力量了。
译序
“孤独”是一种玄学,它不以人数而定。怡然的独处不是孤独,群体的热闹也绝不代表个体的不孤独。我可以看着落日拿着书,时而发呆时而阅读,一整天都算不上孤独。反而在喧闹的聚会里,看着别人轻车熟路地寒暄,自在大方地玩笑,我尤感孤独。
因为,我是内向者。
社会需要也存在着各种性格的个体,我从未迫切地想成为一个外向者,但我不得不承认,内向这个特质,在很多不得不面对的学习或工作场合中,给我带来了许多困扰。
所以在拿到本书时,我幻想过无数种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也许是对于内向者心理无微不至的刻画,也许是表达自己对于内向的苦闷或者是如何与内向和谐共处。但万万没想到,作者居然“胆大包天”试图通过一些“手段”,将自己从一个内向者转化为外向者。闻所未闻,我不敢相信真的有内向者会去实施这一项地狱级任务,但她办到了。当然,这些手段合理合法,甚至有些有趣,而不得不使出这些手段的时光被作者杰西卡称为“噩梦国度”,很有些资深内向者的体悟。
本次翻译历经6个月,杰西卡用生动幽默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陪伴我和另一位译者度过了漫长的六个月时光,也给予了我许多温暖和快乐的碎片。
每次进入杰西卡的“噩梦国度”,并尽量把这份“惊悚”原封不动地用中文呈现出来的时刻,我们将之定义为“和杰西卡·潘的约会”。
杰西卡在书中描写了她经历过的无数次约会,主动的、被动的、尴尬的、愉悦的……将我们之间隔着文字的,单方面的她输出,我们接受的过程称为“约会”,我个人很喜欢,希望她也会喜欢。
我用半年的时间,感受了杰西卡一年的蜕变,一场所有内向者应该都向往或者总有某个时刻向往过的蜕变——从内向者到外向者的转变。这是一个极有意思,也具现实意义的实践。尤其对我这样同样为内向者,并在很多时候深受其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而言。
内向是天生的吗?内向可以改变吗?可以的话应该怎么做呢?需要多久能够完成这种转变呢?与其说我在翻译这本书,倒不如说我在逐一找到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更贴切。我找到了吗?我找到了属于杰西卡的答案,而属于我自己的,恐怕需要我走进杭州的地铁里,随便揪上一个陌生人,上去就是一个掷地有声的提问:“请问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哪四大?,然后属于我的外向密码就开始解锁。杰西卡外向之旅的初始密码是“英国女王是哪位”,换成国内,因地制宜,我想应该就是 “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哪四大?(《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或者“黄豆和毛豆是什么关系(黄豆就是老了的毛豆)?”之类老少咸宜、生活气息浓厚的问题。如果我再勤奋一点,准备多一点问题,那就可以开一档地铁版《开心辞典》,当然这是后话,毕竟我还是一个躲在自己舒适区的内向者。
杰西卡这一年,尝试了许多连出现在我幻想里都是“犯罪”的东西。没错,对我们内向者来说表达自己就已经是惊天大难题了,而她居然去讲了脱口秀。她通过这些一步一步找到了内向和外向之间的勾连通道,并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现。
她勇敢善良、乖巧内敛,甚至带着很强的幽默感,她尝试新鲜事物的过程也许可怕,也许尴尬,但结局总是令人忍俊不禁。加上内向者一向敏感的心思,细腻生动又可爱搞怪的一年就在书本上,文字里跳起了舞,然后跳进读者的眼里,脑海里,还有我这样内向者的心里。
毋庸置疑,这是一本治愈人心的书,让被内向所困而渴望改变的人看到一丝希望;教会散落世界的内向者学会自洽;告诉也许正陷入孤独的内向者,看啊,还有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的人在共享这份孤独。
如果你是外向者呢?
如果你是外向者的话,那欢迎来我们内向者的世界做客,偶尔感受下内向者的力量吧。
《走出内向》读后感(四):换个方式,人生可以多种选择
周五和好久没有见的大学同学小芝吃饭,现在她是一枚小中层,然而她最近却是觉得力不从心,说起来就是她认为自己过于内向,所以不适合做领导岗位,也不会和同事相处。
我和这个同学小芝认识已经有十几年了,工作上不知道,但是如果作为朋友来说,我觉得她确实被这种情绪困扰了很久,想起我自己也是一个内向孤独星人,只是我表现形式比较外向而已,最近我正好看了《走出内向》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撰稿人戴维·利特盛赞推荐的治愈之书。书中的作者杰茜卡也是一个内向星人,但是她觉得自己应该要给自己多点的选择,所以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自己接受了有更多朋友,而且是能上台讲话的自己,而且通过《走出内向》这本书,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从而给让给我们这些内向者带来更多的选择,获得更多姿多彩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杰茜卡是一名华裔美国人,布朗大学心理学学士,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后,她曾从事过杂志编辑工作,后来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其作品曾多次刊登于《卫报》等媒体。过去的她,连和陌生人说话都觉得头痛万分,经过一年的练习后,她还能上台演讲,重点是她交到了很多朋友,虽然还是内向者,但是她却看到了生活的另外一面。
下面,我也马上和同学小芝分享了《走出内向》教给我们内向星人的“变勇敢心法”:
一、 为啥要学点外向技能
其实原因很简单,《走出内向》的杰茜卡说到,明显就是因为外向者在目前的社会上能相对的多一点点优势。当然每个人做自己就好,只是说,让自己的外部环境稍微柔软一点,也能让我们的情绪更加稳定。
举例就是杰茜卡的爸爸妈妈也是非常外向活泼的人,所以在杰茜卡爸爸因为心脏手术要住院的时候,本来只能有一人上ICU陪护,就是因为爸爸和医生他们的沟通比较顺畅,杰茜卡和妈妈都能陪着爸爸,在这些关键时刻,确实是杰茜卡的爸爸外向方面的优势,让沉浸在悲伤中的杰茜卡获得了很多温暖。
二、接受自己
一开头,《走出内向》的杰茜卡就和我们先把基调说正了。确实,不管是杰茜卡还是我自己,都曾经觉得自己的内向仿佛是一种病态,总是觉得自己处处比不上活泼外向的朋友和同事。但是杰茜卡说:性格都是平等的,学会打交道是为了给自己多点选择。所以内向就内向咯,害怕和人相处就害怕咯。只是说慢慢学习。其实杰茜卡也说了,荣格曾经说过,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外向或者内向的性格,因为那样会是疯子。
所以杰茜卡说了,第一步首先是要接纳内向的自己,然后就像杰茜卡一样,她家人都是普遍外向的分子,就连她老公都是,只有她是有与外人相处的困难症,所以她就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去“锻炼”,我们不妨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与更多的外界沟通。
三、简单的相处方法
杰茜卡开始去参加一些聚会,希望通过和陌生人的聚会,让自己学会更加的外向和讨人喜欢。但是很多次参加聚会,她都会手心发汗,特别是迟到了以后,进到聚会现场,其他人都在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她更加是心悸不安。其实我们在职场上也会这样,特别是职场新人,进入新公司,你总会觉得大家都互相好熟哦,只有我一个是局外人的感觉。
《走出内向》在这里教给我们几个好方法,轻松容易操作,就可以轻松无压力让自己顺利过渡。
1. 主动微笑和挥手
杰茜卡说了,很少有人会不回应你的问候或者挥手。再说,对方不回应你,你也不吃亏。反而是他回应你以后,你会收获不少幸福感,再说远距离的打招呼而已。
2. 要去的聚会准时出现
杰茜卡为了让自己能学会外向一点,报名参加很多聚会,结果呢,就是经常临时打退堂鼓。这是不是像极职场里面的我们参加团建的心情。
所以《走出内向》告诉我们,只要是想参加的聚会,不退缩,尤其要准时出现,甚至是早点也无妨,这样就能早点找到某几个可以说话的人,等到气氛热烈起来,你就能在闲聊中减少不适感。
3. 与人交谈多用开放式语句
《走出内向》里面,其实杰茜卡也接受了非常多的心理咨询。心理医生,不乏一些内向星人,也向杰茜卡介绍了和人聊天的技巧。比如说就是多点用开放式的语句:噢,你觉得这样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这样对方就会打开话匣子,而你只需要稍微真诚的回应就是了。当然如果你不喜欢的事情,就笑笑不表态,这样也是可以自行甄选对方是否值得更加深入的聊下去。
听我说完,特别是同学小芝知道了《走出内向》的杰茜卡也是超级的胆小,重点是很容易退缩,不管是日常的人际交往还是工作中沟通,尤其是在工作中,小芝觉得觉得自己触动特别大,因为她确实是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是对人际交往表示很纠结。按照杰茜卡的几个方法,她说以后多参加团建,管他呢,反正就是意思意思应酬,这样领导也不会再批评自己是一个害羞的小主管,减少了一层郁闷。
所以啊,其实杰茜卡已经算是内向星人里头,畏惧陌生人比较厉害的一种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那还有什么可害怕或者退缩的,她都敢用一年的时间来培训自己,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一下新鲜事物。收获更加顺利的职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