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素材》是一本由陈丹青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余的素材》精选点评:
●好书!
●图书馆的借书
●3年前的暑假
●喜见陈氏长句
●“一口气读完全篇,真好真好。何以见得好呢,我却没有言辞,只是“皆当喜欢”。”
●喜欢的人物。
●跟印象中的陈丹青不太一样,情绪来了还是有一种不吐不快的痞子气质的嘛。#2018年看完的第48本#
●雅痞通透着,文字有时无节制。理解那种态度是如何养成的。
●理解民国历史的小朋友比较能看懂
●陆续将陈丹的书看完了。他是跳出中国,反思中国。兼有西方的思想和中国的实践,足以批判当下。
《多余的素材》读后感(一):书倒没什么,不过真应了楼上的出了集子还真显得多余
写这个标题时,出来了对这书的评价
想给个差吧,那有点不忍,给个好吧,又有点不甘
算了,自己打个还行吧!
这个集子是我在年初四下午在先锋书店看完的
真的感觉出这书,不如直接上陈的BLOG了,这书出的没劲
说损点,浪费纸张啊
《多余的素材》读后感(二):安静的书
作为一个画家的陈丹青所写出的东西是素雅的,没有企图心的,书里的文章就像一幅很长的画卷,随意翻开一篇就可以饶有兴味地读下去。
书中所记,大多是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以及文革时期的事,照片和文字都有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感觉,那个时代的审美观,那个时代的价值观都可以在作者平淡的记述中令人有所感触。
《多余的素材》读后感(三):有趣的紧
虽说学的是西洋画,笔底下的文章呢,倒是有正经的国学底子。
应该算是中西合壁古今通吃。
文风呢,有点像孔庆东+胡兰成+白先勇
可能有些辱没白先勇,但肯定是抬举孔庆东。
后补:又读了他的一些书,觉得对他文风的评价不合适。
《多余的素材》读后感(四):多余
陈丹青的自序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
不过堆砌而已,且无主题可言,无感情可抒。
若说他是积发了心中小小的一点怀旧,还不如去看大家之名作;若说他让年少轻狂几度感慨,真不如去看看《七十年代》;而若是想了解文革,好看精彩的书也多了去了,何苦为难自己来这小写小画。
开始能理解何以说“流行文化从余秋雨转向了陈丹青”。
去看好书吧。
《多余的素材》读后感(五):轻松阅读
越是寻找阅读的可能,越看到无限与遗憾,所以里面应当包含着太多必然。陈丹青的《多余的素材》,读起来虽不及《退步集》带劲,也有些见识性的故事值得回味。
读这样的书,还算是轻松的,有些书是不能这样读的,得有间歇。像最近看的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以及加缪的散文这样的书,只能断续的看,看一个片段或者章节,就要放一放,否则硬是读下去,也不能领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