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罗织经》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18 01:59: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罗织经》的读后感大全

  《罗织经》是一本由来俊臣著作,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织经》精选点评:

  ●混蛋书一本,其心若此,难怪死无全尸,天下人分啖其肉!!!!

  ●感叹中国居然有如此经典的书,许多人还不知道,《人性的弱点》跟此书比起来简直弱暴了。此书可以与《荣枯鉴》媲美。补充:太腹黑了,太阴暗了。

  ●在学佛,看这东西好纠结

  ●罗织经,明明十来页纸,居然可以被出版社编成三百多页

  ●总结:无欲,谨慎,狠心,恃己,藏能,唯利,旁观,顺势。

  ●想见识一下

  ●只读了原文。“人者多欲,其性尚私”,开篇一句奠定了全文之基础,在剖析人性方面,本书与张居正的《权谋残卷》颇有相似之处,然后半段的内容则无愧本书的书名。权谋本身无对错,有对错的是用它来做什么事,不必大褒大贬,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罢了。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荣宠有初,鲜有终者”;顶顶大名的来梭臣将那个‘周朝’的历史用简短的文字描写的极致。人性之恶写的太裸露了,连人自己都害怕了。了解邪恶才能战胜邪恶,所以,小人能得一时之逞也源于他们了解人性的软弱。

  ●作者的技能加点真的挺神奇。。

  ●极短,极现实,大学中庸说君子说圣贤,是从家国天下出发,夹杂了太多被拔高的华而不实的理想主义,罗织纯以个人出发,讲自我的存续,甚至不择手段,是真正的反叛者。书里内容真真是精微,昨晚躺床上看几度叫绝,既有杨朱的思想残片,又有现代的心理学规律,对人性对政治都有独到见解,比如讲究承上,可以说是非常懂顺势,教固荣保身,懂克制,而不求虚名争实利的思想,资治通鉴里秦王采取司马错意见伐蜀也有体现,是作为阳谋登场……其实最后数小章,才真显了酷厉,可放眼古今,不读罗织而仿佛天生般熟悉这些手段的,不可胜数

  《罗织经》读后感(一):巫师的魔法镜子

  内容:★★★★☆

  翻译:N/A

  排印:★★★☆☆

  装帧:★★☆☆☆

  如果精读此书,然后拿去害人,命中率是99%;剩下那1%,如果能在有生之年遇到,真的是很幸运。

  如果自我对照,觉得很像自己,那遭受厄运的几率也是99%;剩下那1%,属于小概率事件,不要心存幻想。

  《罗织经》是一本揭示人性弱点的经典,就像巫师手中的魔法镜子,告诉人们阿喀琉斯的死穴在那里。人们既可以用它去攻击对手的弱点,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善自己。

  即使是在今天,这本中国古代官场的的产物,仍然是放诸四海而皆准。

  《罗织经》读后感(二):传统

  

为什么号称法治社会的现代社会还有人读这样的书呢?是当成传统文化加以弘扬,还是如某些人所说,好人学习这个是为了防备坏人?

我们的社会已经堕落到需要读这种东西来防身的地步了吗?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相对公平、正义的社会,而不是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如蛆虫般挣扎苟活。如果连这样的理念都不能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那文明还真的是文明吗?

汉宣帝时期,路温舒就著有《尚德缓刑书》,将汉代刑讯之烈和酷吏罗织之恶展露无余。任何人,只要你还是个有机体,都不可能承受如此惨烈的刑罚。有罪或者无罪,根本就是酷吏欲加之罪而已。今天,没有人出版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却有人出版酷吏来俊臣《罗织经》这样的诛心之作,而且读着甚众。

悲乎!

  《罗织经》读后感(三):至今已觉不新鲜

  看介绍吹得神乎其神:整人专家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罗织经》,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罗织经》,冷汗迭出,却不敢喊冤;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罗织经》,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好奇下翻了翻,感觉也没什么特别厉害的观点。很多事情在当代社会中屡见不鲜,《保身卷》中说“明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这个在网络吵架中很常见,就是敢于躺地上的就能赢,就像一个段子:“为什么不排队?因为素质低。”

  《瓜蔓卷》中说“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汶川地震后,温总理说要追查倒塌校舍的责任,谭zr真的去追查了,被关监狱,罪名是写日记纪念six&four;“罪无彰者,人恶以附”,参看不厚的遭遇或者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过程。

  堂堂一本厚黑学名著,居然读出“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感觉...

  《罗织经》读后感(四):观罢,久久不能语

  一件事情看得角度不同,性质便完全不同。在作者看来,人性毫无疑问是一件工具。拿来治事,御下媚上、保身制敌、察奸谋划。虽言之有理,却过于偏激。为人者,过于弄权,必将身死名裂;过于厚黑,也定必郁郁寡欢。

  权利为人之迷醉,也为人之恐惧。虽无过也易招来横祸,若无能,请做凡人,自由一世,快乐一世。

  既然已选之道,岂能因噎废食,就此退出,唯有谨慎行事,徐徐图之。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对的,人皆为利而往来,若为己利发生冲突,人必奋起而力争,不小心是不行的。虽不为奸,但也亦须知何为奸、如何奸,才能更好防奸。

  10件事情,9件风光,一件失误,亦可致命。唯有谨慎谋划,方能趋利避害,成就一番事业。观史,最忌骄横狂妄,不知止而止,不知忍而忍,但凡厉害之事,忍一时之过,才可明晰获得最大利益。

  害人之心,日后再说。切记:若用,便不能回头,请三思

  《罗织经》读后感(五):《罗织经》应用的三个必要条件

  先说一句,看这本书直接看原文,不要看编纂者的解释和案例,浪费时间,还混淆了自己的思路。

  第一个条件:只能应用在大一统的专制国家和商业组织内。文革CN、满清、大明、石化双熊、工行等,都是罗织经高手生存的良好土壤。在群雄争霸的背景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罗织经占上风的组织必然在竞争中灭亡,因为人才不会为这种组织效力。而竞争后形成的大一统的政府和组织,外部没有竞争,因此独裁者可以一言堂,所有人都是上级的奴才,有思想和不同意见的人都被无情铲除或者边缘化,鸟尽弓藏说的就是这个。所以我现在琢磨应该重新用金山毒霸,不能让360一统江山。

  第二个条件:国家或组织内的普通成员没有财产,只能依靠组织或者国家生存。有财产的人,不用听上级的呵斥,合则留不合则去,不好管理。所以罗织经盛行的组织和国家,必然想方设法剥夺成员的财产,比如抄家、高价卖房、重税、造一个抽血的股票市场等,目的就是让人民没有财富,从而只能讨好上级,听话,获得微薄的收入勉强生存。一句话,人民越穷越好。

  第三个条件:封闭,不允许自由流动。能流动的人民,可以有用脚投票的自由,你这里风气不好,我去其他国家和地区。而户籍制度、禁止出国(比如朝鲜)等,让国家和组织成员没有了迁徙的自由,只能生存在这个酱缸里。比如文革要斗知识分子,又不许他们出走到外国。

  结论:《罗织经》盛行的国家和组织,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内耗而不是创造产出,和善于合作的民主国家相比,必然落入下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罗织经》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