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一性原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18 01:29: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一性原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第一性原理》是一本由李善友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性原理》读后感(一):解密混沌商学院的底层秘密

  

这年头啥事儿都要搞个鄙视链,如果说知识付费领域有鄙视链的话,那么无疑,混沌大学是站在鄙视链的顶层,具体原因不细说了。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被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誉为“混沌大学创新必修教科书”。

换句话说,要想理解混沌大学课程的底层逻辑,这本书是必读的。

李善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他曾经在搜狐做过人力资源总监,后来成为了搜狐的高级副总裁,2006年自己出来创业,成立了酷6网,当时的酷6网是第一个获得广电视频牌照的民营视频网站,同时也是2008北京奥运会独家视频分享网站合作伙伴,再往后李善友带领酷6网成为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视频网站。一句话总结下来:李善友是中国互联网视频领域的领军人之一。

后来李善友弃商从教,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做了一名教授。

紧接着,李善友创办了混沌学院。其中学院的三门主修课《第一线原理》、《第二曲线》、《新科学世界观》正是由他来主讲。

这本书可以说是《第一线原理》这门课的浓缩精华版。

和其他的商学院课程不同的是,李善友非常重视哲科思维,所以他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各种物理学家、哲学家的名词和故事。

这本书也秉承了这一特色。

在前半部内容里,有大量的内容都是从物理、哲学领域来解释什么是第一线原理。刚看到满眼的F=ma、三段论演绎法、天文学体系,容易让人眼晕。

但是当我们认真的从头读读这本书,却会发现原来这些看起来让人犯怵的专业名词,其实也没有那么让人敬畏。

和哲科观点相对应的,是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李善友用了大量的互联网案例来解释第一性原理的实际运用。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埃隆马斯克等等。

那么说了这么多,究竟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呢?

按照李善友的观点,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任何理性系统的根基性命题。

第一性原理往往位于一个系统之外,比如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完善的生态系统、抗打的硬件,都只是商业体系里的一个模块,而苹果公司的基石其实是简洁。正是简洁奠定了苹果的一切系统。

那么当我们理解了第一性原理,如何运用呢?李善友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破界创新和第一创新。

首先说说破界创新。

破界创新指的是如果要打破一个系统,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应该是将第一性原理击碎。在这里,重点是破。

书中举了一个计算机领域的案例。

早在1951年,世界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就已经诞生了,是一家叫做雷明顿兰德的公司生产发售的。当时这台计算机售价高达数千万美元,即便是后来降低到几百万美元,依然是大部分机构所无法承受的,更别提个人家庭了。

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他们的第一性原理是:计算机是给特定的政府机构使用的。

他们还做了一个推测:到2000年,全世界的计算机销售量会达到1000台,平均每台的价格应该是100万美元左右。最后的事实如何,自然不需要解释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来的很多公司打破了雷明顿兰德的第一性原理。当时的IBM运用了破界创新的方式,从 正是从这一条第一性原理出发,认为计算机虽然是专门用于科研的工具,但是依然具有不错的商业价值,比如提供给各种大型商业公司。所以IBM在1952年推出了第一台商用科学计算机,接着很快推出了多款机型,最后计算机的价格从一台几百万美元,降低到了10万美元左右。而IBM更因此垄断了几乎整个大型商用机市场。

在这里,IBM正是率先打破了前人留下来的第一性原理,进而创造了新的第一性原理而成功的。

不过到了这里,故事还没有结束,IBM占据的是大型商用机市场的份额,而小型商用机市场正在崛起,于是一家叫做DEC的公司在1959年投放了第一款小型商用计算机,售价比IBM的便宜多了,每台只需要1.2万美元。

于是到了1972年,DEC彻底控制了小型商用机的市场。

DEC的成功正是重复了和IBM一样的步骤:用破界创新思维打破前人定下的第一性原理,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可惜的是,DEC虽然挖掘了小型商用机市场,但是他们依然错过了新的市场:个人计算机。

因为IBM和DEC都认为计算机只能服务于商业机构,却没有想到个人家庭也有大量的需求。

于是苹果公司在1976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价格也被降低到了1295美元,这和DEC的小型商用计算机相比,简直是个零头。

苹果公司的成功,正是运用了破界创新:打破原有的第一性原理,搭建属于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说完了破界创新,现在来聊聊第一创新。

如果说破界创新强调的是“破”,打破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创造新的第一性原理。那么第一创新强调的是“立”,具体指的是:“从一个抽象的第一性原理出发,通过逻辑思维的拆解,推导出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打破原有的群体认知,找到一个新的路径去建立新的更好的系统。”

书中举了马斯克拆解电动汽车电池的例子。

电动汽车最大的成本和问题在于电池。特斯拉的第一台电动车就碰到了这个问题,按照当时的比率换算,每台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将超过5万美元,这将导致整车的成本飙升至12万美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斯克运用了第一创新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

他首先将电池的材料进行拆解,从元素层面将电池分为了不同材料,接着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分别购买这些材料,成本只需要总成本的的13.7%,也就是说电池成本高昂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原材料,而是原材料的组合方式,所以只要改变了现有原材料的组合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马斯克开始寻找新的方法,他和松下公司合作,用松下的电池管理程序重组特斯拉电池,最后成功将特斯拉的电池成本降低到当时全行业最低水平。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灵活运用第一性原理的破界创新和第一创新,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商业难题,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如果运用第一性原理,又可以如何解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呢?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可以通过这本书《第一性原理》去寻求答案。

  《第一性原理》读后感(二):自序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灾难,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反思:我们应该在此时此刻做些什么,才能迎来完全不同的未来?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暂停键,让我停下来反思:混沌大学应该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国广大的创业者?

9 年前,我弃商从教,起初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讲课,后来创办了混沌大学。这些年里,我主持了 7 期创业营、4 期创投营、3 期创新院,听起来做了很多事,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我是一个讲课的手艺人,我的理想就是做一门世界级的课程,我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讲课这件事上。

创新式生存

疫情之后,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回不到过去,所有人都将面临挑战和选择。此时,有一个词非常打动我——创新式生存。

我们突然发现,已经适应的环境突然改变,脚下赖以生存的根基正在坍塌, 要想生存下来,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即将坍塌的 根基,这一条路相对容易一些,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二是找到新地基。

此时,我想起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 机。”也许脚底的根基坍塌了未必是件坏事,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加稳固的 新地基,并在新的地基上盖起高楼,所以我称它为“创新式生存”。当然,这可能是一条正确但艰难的路。

在过去,创新是一种奢侈品,只要管理做得足够好,第一曲线足够扎实,就可以从容地开始第二曲线创新。如今,行走在刀刃上的危机感从脚底向上蹿升,创新变成必需品,只有创新才能活下来,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以及巨大的不确定性,唯有创新才能帮助我们打赢这场必须打赢的仗。

用哲科思维点亮创新

在过去,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是创新?”“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成为我余生最大的使命。

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想一想你的偶像是谁。我的偶像是柏拉图,他说真正的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唤醒,把大家带到洞穴之外。

公元前 387 年,40 岁的柏拉图失意地回到雅典,建立了柏拉图学园,专门讲授哲学、科学、数学等看似无用的学问。这个学园历时 900 年,可以说是西方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公元 1440 年,希腊人普勒托在佛罗伦萨重建柏拉图学园。在黑暗的中世纪,柏拉图的哲学点亮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点亮了欧洲,引发了伟大的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后世数不清的变革与发展。

如果再往后看千年,我们不禁要问:哲科思维在今天还重要吗?当代高速的社会发展是否仍然与哲科思维有关?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拥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这句话也道出了我的心中所愿——学习哲学与科学先哲的智慧在当代社会依然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创新创业领域,而用哲科思维点亮创新,也将是我未来奋斗的主场。

英雄之旅

柏拉图把人类的认识分为 4 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 想象、信念、理智和知识。类似地,我将人类的思维分为 4 层,由低到高依次为: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哲科思维和觉性智慧。我们所学习的一切内容,都是帮助我们从较低的楼层上升到较高的楼层。这种攀登的过程,也是进阶的过程(见图 0-1)。

一阶课

在图 0-1 中,一楼是实践课,混沌大学的一阶课就是二楼,我们称为“第二曲线创新”。这是混沌大学的基础课“创新”,理论源自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和克里斯坦森的“颠覆式创新”。

熊彼特有一句名言:“你无论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也绝无可能出现一辆火车。”他坚信,只有从一条曲线到另外一条曲线的非连续性创新,才能产生经济的十倍速增长。

主流商学院教授的是在同一条曲线之内的管理和运营,但是混沌大学从成立的第一天就专注研究曲线转换的创新方法论。历时 9 年的研究,我们摘取 8个创新思维模型,努力把创新变成一套通用的语言体系,变成可练习、可实践的能力。

“让创新助力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一。

二阶课

三楼是二阶课,我们称为“第一性原理”,这是混沌大学的核心课:哲科思维。课程根基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和欧几里得的“公理化思维”。

欧几里得用几条公理和公设,演绎推导出了整个几何学,这是人类思维的奇迹。他影响了西方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企业家的思考方式。甚至可以说,哲科思维就是工商业文明的底层算法语言。混沌大学是第一个,到目前为止 可能还是唯一一个,把哲科思维推荐给中国创新者的学校。

“把哲科思维灯火传薪给中国的创新者。”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二。

三阶课

四楼是三阶课,我们称为“理念世界”,这是混沌大学的前沿课:根智慧。它还在疯狂生长中,扎根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乔达摩的“觉性智慧”。

科学时代的根本问题是:它成立于一个巨大的黑洞之上,却无人关心这个黑洞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只顾快速向前奔跑。今天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都是这个结构性缺陷的表现而已。

人类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大竞赛,是奇点临近的速度和人类意识进化速度之间的一场大竞赛。我认为,这是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用智慧铺就一条通往至善的路。”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三。

从一阶课到三阶课完美地构成了《千面英雄》中所描绘的英雄之旅,从启程 开始,经历跃迁、顿悟,最终回到实践,并帮助更多的人一起看到更大的未来。

人人都是创造者

9 年中,混沌的同学群体越来越大,我们欣喜地发现,“90 后”乃至“95 后”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关于创新的话题也越来越深入本质、融入日常:

如何找到个人事业的第二曲线?

第一性原理式的思考,如何帮助我突破职场晋升瓶颈?

个人使命如何与组织使命同频共振形成合力?

……

创新学科如同具有能量的春雨,不仅滋养着千万个商业组织,同时也滋润着极富生命力的个体!逐渐地,“创造”这个词从“创新”中生长而来。

如果你是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你会非常渴望与组织中的每个个体分享创 新的心法,让每个个体都成为组织前进的创造者。从“创新”到“创造”, 赋能每个人,使之成就不凡。

“人人都是创造者”,正是创新学科走到当下,我们对每个混沌人内心力量的呼应。而混沌大学的创新学科也正基于每个个体都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这一基石假设之上。生逢其时,与你共振,探寻使命。

人,生而追寻意义。疫情过后,尤其如此,此刻,或许大部分人的心中,既心怀劫难后的幸运,又略带惶恐,渴望走向未来的笃定。欢迎你和我们一起走进混沌大学,找到你内在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一性原理》读后感(三):疫情下如何规避投资失误?《第一性原理》混沌大学必修教科书

  

寒冬凛冽,疫情再虐,收入冰雪,创新稀缺。

这个冬天依然不容易,各地疫情告急,学校早早放假,各补习班只能线上教学,其它行业也面临着严寒,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很多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自媒体、有声小说、网店如春笋争相冒芽,但部分都是割韭菜,还有各种学习班层出不穷,网上的焦虑也不断蔓延。

如何在这种背景之下脱出重围,找到自己的创新思路?那就需要深入了解一下“第一性原理”了。

《第一性原理》是混沌大学创新必修教科书,由李善友所著,将“第一性原理”的思想引入创新与商业领域,用8个思维模型和实践方法,帮助企业与个人厘清问题的本质,直达本源。

用这些模型能够预测未来十年的变化,当今社会的信息量膨胀,飞速发展中,颇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之感,环境的快速发展,人的大脑应该如何适应,如果能够在其中锚定那些不变的,把资源和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在不变的事物上,那力量会几何倍成长,成为你的复利。

所以能够了解“第一性原理”就是把握了重新认识世界的能力,探索其内在力量,在你的人生高度上开拓出更多更新的能量。

这本书前半部分充分讲解了第一性的底层逻辑,喜欢哲理和定律的朋友会非常友好,其实更建议朋友们尝试喜欢这类书籍,因为它们非常——好——用!(阅读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当你充分理解之后,就打开了新世界的眼睛。)

后半部分以苹果、万维等知名企业的实例来讲解,我们如何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保有个人的学习步伐,坚持个人成长脚步,不被突发事件打乱思维,建立专属模型,看破一切事物本相,这些思维模型如何成为个人成功的指导模型。

一、第一性原理本质

从归纳创新到演绎创新。

我们看《奇葩说》,会被其中的言论所折服,无论哪一方是辩方,生动的语言、看似合乎情理的逻辑论点、活泼有趣的论证都会令人眼花缭乱,但你能分得清哪些的逻辑合乎规则,哪些是根本就站不住脚,从底层思维的立论就是错误的吗?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 兰西斯·培根

那就要从第一性原理的本质看清了,这本书从逻辑的基础归纳和演绎谈起。

归纳法是人类最基础、最觉得用“智”形式,这是一种内置在人类基因中的思维定式,也就是“经验”。

演绎法也是我们很熟悉的思维方式,按照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的说法,演绎法是更改思维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很奇怪的思维,它是一种逻辑自证的学问,只要具备元起点,人们就可以通过演绎法一步一步推演出未来。

但前提是演绎法其中的元起点是正确的,不会失误。

事实的逻辑图象是思想。 —— 维特根斯坦

二、第一性原理的实用

著名的黑天鹅理论就是这样来的,如何人们在欧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在亚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那么人们自然就会默认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而且实际上黑天鹅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少数而已。

说到这个事,我自己的投资就令人又想笑又想哭。

前年当地最繁华的市场改建成功,开始重新招商,在这个市场若有一个铺位,如果按白天鹅理论说,那肯定会赚得盆满钵满,根本无须质疑,因为它已经繁华了40年。

可当我刚刚投了一个生肉铺子,猪瘟来了,大片大片的猪被杀,一时间好多猪肉铺子都转行做熟食了。之后又是疫情,满街生意本来很不错的铺子都在出租,更何况我这个经营都未曾经营过的铺子了,然后又是今年的疫情反复。

如果当时懂得这个逻辑,就不会盲目投资,至少也要先考察一下,重新整改后的市场人流量还会和从前一样吗?人们会不会不适应这种商业模式?人们会不会全涌往网店了?

所以投资一定不能靠经验,也就是归纳法并不可靠,演绎法或许可行,观察和思考才是重中之重。

许多老人说过的话也不能全信,需要验证之后再下结论。

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 —— 王安忆

深入了解第一性原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与投资都有极大好处,会规避很多风险,预见未来变化,使自己的判断更加可行。

读懂一本书,了解它对生活的用处,当做衡量进步的工具,这才是阅读的意义,想要在这纷繁世间中寻得真相,你需要《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读后感(四):打碎自己、破界创新,实现你的非凡人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信你可能也听过。 故事中,有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经过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的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楼。”第三个人一边干活一边哼着歌儿,他面带笑容开心的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那么,你是属于哪种工人呢?之前,我是属于第一种工人,每天上班工作、下班玩耍,求一份安稳度日,生活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通过运用“破界创新”这个思维模型,我从普通员工转身成为自由职业,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我特别感谢李善友教授,是他把“破界创新”这个思维模型传授给我,从而改变了我的生活。 李善友教授是混沌大学的创始人,他将“第一性原理”的思想引入创新与商业领域。当你用“第一性原理”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创新、创业和个人成长,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进行一场认知升级,迎接思维的蜕变。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好比树木的根基,没有人会看到繁茂枝干下的树根,但它决定了树的一切。 李善友教授把他思想的精华,都写进了混沌创新奇书《第一性原理》中,他尤其特别推崇“破界创新”思维模型,认为它是混沌大学最核心的思维方式。

所谓“破界”,不是破外在现实的边界,而是破内在认知的边界。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认知。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你的认知边界,就是你成长的边界。 那么,我是如何“破界创新”、从而开启光速成长的呢?根据李善友教授《第一性原理》,“破界创新”共分三步: 01“破”隐含假设-挣钱谋生“破”隐含假设,是破界创新中最难的一步,因为很多人身在一个系统中却不自知。你需要跳出这个系统,才能看到这个系统的边界,从而打破它。 回到开头提到的三个工人的故事,这三个工人,分别代表了工作的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 第一层次:工作在这个层次的人,上班就是为了挣钱谋生、养家糊口。该上班上班,该下班下班,每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混日子,其他一切都不关心。 第二层次:事业在这个层次的人,通常比较有上进心。除了挣钱谋生,他们更在乎能否通过工作获得成就、升职加薪。他们想干出一番事业,并以此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 第三层次:使命在这个层次的人,将工作视为一种使命。他们的出发点是出于热情,不管有没有得到回报,都会感受到一种付出的无憾与喜悦。他们追求工作的完美与突破,忘我地去工作。 李善友教授说,“破界创新”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发现和打破隐含假设,最常见的隐含信念就是群体信念。 长久以来,我一直被“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谋生”这个群体信念所束缚而不自知。 是李善友教授,用他讲的使命课,唤醒了我,让我意识到,很久以来,我都是处于第一层次,即挣钱谋生的状态。我的生活虽然岁月静好,但也缺少激情梦想,过得平庸乏味。 我要寻找自己的使命,勇敢打破这种挣钱谋生、平庸度日的浑浑噩噩的状态。我想活出自己的那一份精彩,不负此生好时光。

02“立”基石假设-追求使命打破旧的隐含假设“挣钱谋生”后,我要立一个新的假设“活出使命”。 那么,我是如何找到使命的呢? 李善友教授说,“你喜欢、你擅长、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你的天命所归”。这就是使命的定义。 根据这个定义,我用N张A4纸,分别梳理了我喜欢、我擅长、有意义的事情。

在一次次梳理中,我越来越明确心之所向: *我喜欢:热爱读书、每年读书100+本; *我擅长:擅长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形式带领大家一起读书成长。我运营了两个公益读书项目,即格格读书会和混北读书会。 *有意义:在我心中,利他助人就是最大的意义。每当有人告诉我,因为认识我而开始读书、光速成长,我就觉得特别地开心。也因此,我才会长期坚持运营公益读书会,利他付出、无怨无悔。 通过梳理三者的交集,我成功地找到了我的使命-用读书为他人的成长赋能。 03“见”全新系统-自由职业找到使命后,我特别地开心,一个全新的系统在我的生活中展现出来——追求使命、发起成立“格格读书营”。 一开始,我利用工作外的业余时间来运营项目。但我发现使命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在时刻召唤着我。我不愿意再浪费时间精力在“挣钱谋生”上,为此我果断离职创业、坚定地去追求内心使命的召唤。 离职之后,为了将项目运营好,我也开启全面升级自己,把自己当CEO培养。一方面,我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帮我开展日常运营;另一方面,我拼命学习,升级自己的能力,产品、运营、内容、渠道、销售等,各项能力,差啥补啥。 运用“破界创新”这个思维模型,我打破了过去“挣钱谋生”的边界,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践行使命”的系统。 因为“破界创新”,我实现了从普通员工到自由职业的华丽转身,把爱好变职业,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力的全面升级。我不再局限于过去狭小的天地,来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打开了人生更多可能。

其实,“破界创新”这个思维模型不仅可以运用于个人成长,用在商业中也有奇效。 比如,大家熟悉的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就是一个“破界创新”的高手。 过去,电脑只应用于商业领域。但是,苹果公司勇于“破界创新“: 第一、 质疑并打破原有假设:凭什么电脑只能用于商业用途。 第二、 重构“基石假设”: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台计算机。 第三、 建立全新系统:既然计算机进入家庭,那么,所有相关要素都应该在家庭使用的前提下展开,如价格、软件、体积等。

再看看苹果手机。 大家回想一下诺基亚时代,所有手机都带有固定键盘,这是典型的群体认知。而乔布斯创造性地重构了苹果手机的“基石假设”——触摸屏完全可以取代手机键盘。重构基石假设的结果是,苹果公司由于拉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帷幕。 从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身上,我们也感受到李善友教授所提倡的“破界创新”的强大力量。

如果打破心智和思维的限制,就会有灵感流淌,就会走入一个全新的美妙世界,商业或个人成长,都是如此。 特别喜欢一句话,“鸡蛋从外面打破的是食物,从里面打破的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愿我们都能用李善友教授《第一性原理》的视角,重新来认识这个世界。 愿你打破过去的自己,在打碎自己中去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实现重生,去获得新的生机和希望。 愿你探索出你内在的力量,成就你非凡的人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一性原理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