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17 00:52: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读后感精选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是一本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5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精选点评:

  ●工具书~选读~古希腊到休谟

  ●所选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人的残篇简直不要太棒!最深刻的当属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

  ●绝世神书。

  ●形式不错,但选编内容和翻译真的很过时了。

  ●这东西和SEP(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的功能一样,从这里引用的都能伪装成从大部头原著中引用的一样,当然SEP由于是英文,装逼色彩会更浓一些~

  ●新书到手。。。

  ●可惜这套书从来就没读完过。。。

  ●到乡翻似烂柯人

  ●总体来说还好,就是在经院哲学阶段感觉有些乱,只能说我的理解能力不到家吧

  ●西方哲学原著导读。张江南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读后感(一):溯本求源 归于本心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最受尊敬的是最古老的东西。 普拉克夏德的儿子米利都人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因为一切都生自无限者,一切都灭入无限者。 二、毕泰戈拉派 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产生出二。 三、赫拉克利特 神是昼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盈又是亏。 〔一切皆流,万物常新〕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一个人如果喝醉了酒,他的灵魂就潮湿了。 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 如果一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这对他是不好的。 七、原子论者 留基波和他的伙伴得莫克里特 八、智者派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歇不存在的尺度。 他的另一部著作的开头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就是由于这段开场白,他被雅典驱逐出境,他的著作被放在广场上焚毁了。

  九、苏格拉底

  我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事神不懈的缘故。

  十、柏拉图

  他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克拉底洛,熟悉了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即一切感性事物都在永恒的流变中,是不可能认识的。

  巴门尼德说:“苏格拉底啊,那是因为你还年轻,哲学还没有抓牢你。”

  十二、伊壁鸠鲁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读后感(二):形而上的小船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千叶柱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是在学西方哲学史时配套使用的一份学习资料。《选读》也是一份经典款了,八十年代由北大外哲教研室编译而成,至今仍以第一版重印已经高达27次!可真谓是经典畅销四十年了。书里面节选哲学史众多名著,然后按照哲学家的主要思想脉络进行重新编排,构成了哲学家思想的“全息360度无死角”的呈现,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哲圣贤们力透纸背的笔触力量和深远的精神境界。最最重要的是,《选读》译者大咖云集,只上卷而言就已有20位老师参与翻译,名字说出来个个都足以撼动中国的哲学界,如:梁实秋、王太庆、陈修斋、贺麟、张世英、洪谦等。这样一本选读类书籍怎能不优秀?

  哲学必读的名著、信达雅的翻译加上精心的编排,让我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我能更好领会哲学家的思想,对于某某哲学家的某某观点,由于有了前后文语境,形成这个观点的论证过程可以全面展现出来,哲学家的著作中有时会引用前人的观点(此人就在若干页之前),有时会评述同时代人的观点,字里行间,火花碰撞激烈;翻页之间,便是百年。

  哲学家在干什么,我学哲学又是在干什么?这是我学哲学肇始之时便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学哲就好像是乘着一艘形而上的小船,向上垂直划着,从海洋到天空。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们在他们当时的时候也是这样乘着形而上的小船的吗?还是乘着巨轮?终极之地的秘密,自然这本大书,伟大的哲学家们到底看懂了多少呢?我又看懂了伟大的哲学家们多少呢?也许重要的不是学哲学,哲学才是重要的。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思考,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作者或者译者。

  曾经有一本珍贵的哲学读物摆在我的面前,我一开始没有好好珍惜,迟迟没开始阅读,直到现在我读了之后,才追悔莫及。如果我要再二刷一遍的话,我希望我能继续深入这样一个伟大的时间期限内——两千六百年。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读后感(三):人类的大宗师、哲学始祖苏格拉底(Socrates)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氏出身平民,生活刻苦,他以自学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青年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他平易近人,热情洋溢,具有朴实的语言,加之幽默风趣,故能使受教者如坐春风,自然潜移默化,他的一生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些,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虽然整日为公众利益奔忙,但除曾被选入五百人会议当过一任执政官外,他基本上没有介入过政治生活。苏格拉底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在2000年前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神圣思想,他的思想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苏格拉底提出肉体易逝,灵魂不朽,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苏格拉底在白天闹市中就常会进入到深深的禅定中,在他身上常有神迹现象出现。在古希腊,有一回,有位叫凯勒丰的来到以准确的预言而闻名的德尔斐神庙,向神提出问题,求神谕告诉他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造访了一个又一个享有智慧声誉的人,发现这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最不聪明之处就是以自己所不知者为知。于是他终于明白,神谕通过苏格拉底告诫人类,最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人。

  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雅典人利用雅典民主制这架机器,处死了他们本邦引为骄傲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申辩中曾说:“这些年来,我把私事置于脑后,抛弃天伦之乐,为你们的利益整日奔忙,像父兄一样默默地照顾你们每一个人,敦促你们潜心向善”,有位青年曾说:“在这段时间中,我开始明白你是最高尚、最伟大、最勇敢的人,这样的人以前从未到过这儿”。苏格拉底之死,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苏格拉底都有一大批崇拜者。与一些人类的大宗师一样,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他的行为与智慧,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这些著作都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在苏格拉底时代有人描述说:“我可以公正地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勇敢,也是最有智慧和最正直的人”。

  柏拉图自二十岁起师事苏氏,前后八年,苏格拉底亡故时,柏氏才二十八岁,老师的死,使他受刺激很大,因此他看清了雅典的民主本质,明白了群众的无知,柏氏受苏格拉底的精神感召,变成一个酷爱智慧的青年,自柏拉图开始,人类开始有大学制度了。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尼采称苏格拉底是西方哲人最优秀的灵魂。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赞颂说: “苏格拉底是被处死了,但苏格拉底的哲学如日中天,光辉照遍整个的知识长空”。但遗憾的是:苏格拉底之后的西方思想家们,都只能是局限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

  苏格拉底还被称为是西方的孔子,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1870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从苏格拉底教学法受到启发,从此“个案研究教学法”成为各大学纷纷效仿的重要教学方法。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读后感(四):巴门尼德残篇的部分翻译与诠释

  Remains still an only speech of the way

  (既然我们已知,不可能证明存在者不存在,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所以就只剩下另一条路了:证明存在者存在。

  [what says] It is: on this [way] there are many

  有很多迹象表明,

  igns, that Being is not-generated and undying,

  存在者是不生不灭的,

  entire and motionless and endless;

  完满、静止而又无止境。

  ot sometimes it was nor sometimes it will be, because it is now, whole together,

  (由不生我们可以证明不灭:)(因为它是不生的,所以)它既不是诞生在过去,也不是诞生在未来的。(如果它是在过去诞生的,那么它就曾经有非存在的状态;如果它是在将来诞生的,那么它目前就是非存在的状态。它过去不曾有、将来也不会有非存在的状态,也就是说,存在者是不灭的。)因此它只能是当下,永远保持着连续的、完满的状态。

  one, continuous: which origin in fact will you search of it?

  (现在我们假设存在者是可生的,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你又能找到生它的是谁吗?从什么地方长出来?以什么方式长大?

  How and whence would it grow? From Non-Being I will not allow you

  (反正不可能是存在者生出了它,因为这就预设了另一个存在者的存在了。)但你也不能说是非存在者生出了它,

  to say or to think: in fact What Is Not is absolutely

  因为非存在者显然是无法被言说和思想的,(非存在者自己本来就什么都不是,自然也不能生出任何东西。)

  unutterable and unthinkable. What necessity would push it,

  而且如果是非存在者生出了存在者,

  if it originated from nothing, to be born after or before?

  它又为什么不早一点或晚一点生呢?

  o it is necessary or that it is entirely or that it is not at all.

  所以说,存在者要么永远存在,要么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它是不可生的。)

  ever force of certainty will concede that from Being

  真理的力量也绝对不会纵容存在者陷入这种(可生可灭的、此消彼长的、混乱的)状态。

  omething arises next to it: because of this the Justice

  正义绝对不会松开锁链,

  did not allow it to be born or to die loosening it from the chains,

  听任存在者诞生毁灭,

  ut she holds it still; choice about these things is this:

  而是牢牢抓住存在者不放。

  is or is not; it was therefore decided, as is necessary,

  (如果要通往真理,)我们有(存在者)存在和不存在两种选择。

  to abandon an unthinkable and unutterable way

  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抛弃那个不可思想的、不可言说的(认为存在者不存在的)方式(也确实不是通往真理的方式),

  (in fact it is not the way of Truth), and that the other really exists.

  而把另一条(认为存在者存在的)方式看作是实在的(可靠的)。

  How might Being arise later? How could it be born?

  存在者如何诞生在将来?又怎么能诞生在过去呢?

  In fact, if it was born, it is not, nor it is if is going to be.

  如果它诞生在过去或未来,它就不复存在了。

  Thus the birth is off and the death is unknown.

  所以它是不生不灭的。

  (学术小白的作业存档,如有不妥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