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战略》是一本由杰克·特劳特著作,中国财政经济济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什么是战略》精选点评:
●非主流的战略观点
●一般
●一般,为了写战略相关文章特意参考阅读的,结果发现没啥有用内容。这本书的写作,是因为波特那篇《什么是战略》
●解释了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是为战术提供资源,人力等,为其服务,一旦战术优势成功,就变为战略优势
●虽然特劳特这本书还是对定位的再重复,不过还是读了。
●香草天空-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还在为把握不好设计的方向,与品牌地位,这本书值得一看,还有《定位》
●内容更多的是作者经验和实践,书中核心内容不多,几乎都是重复自己先前写的书,很多地方几乎都是广告。书中在比较战略和战术那还ok,其他地方很多与学院派的几乎都是背道而驰,可以作为参考。 另外,翻译实在是太差了,把一本书翻译到这个地步也是够可以的了,而且作者的其他书名翻译的与市面上流通的汉语版本完全不一样。作为一个翻译如此不负责还是少见的。
●以定位作为理论依据的商业发展战略
●聚焦在特定行业,做行业中的领导者。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一):定位之作
如果对如何“定位”这个词感兴趣的话,或许可以读读这本书。这本书更多的是从消费者的思维和心理着手进行的一些分析和判断性的言论,还是值得一读的。看完了这本书,还可以看看它的另一本著作《新定位》虽然讲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有些观念和见解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二):对特劳特过去著作的精炼总结
特劳特的书总是很短小精悍,这本书也不例外。算是特劳特对过去多本书的一个精炼总结。不过可惜就是如果没有看过其他的书会觉得讲的并不透彻和具体。说服力不足。
最后抱怨几句的是财经出版社借助特劳特的几本书可算是赚够了。一本不到200页的书能卖到将近30元。甚至炒冷饭加了2篇附录能卖到60元。黑心的出版商啊。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三):如果不跟迈克尔比的话,我还不会鄙视他
除了《什么是战略》这本书的书名会跟杰克•特劳特扯上边之外,我真的不知道他跟战略有什么关系;假如还有人认为他是战略方面的专家的话,如不是感叹华尔街媒体的“穿透力”,那也只能对人类的可怜发出唏嘘了……
用了1.5个小时的时间读完杰克•特劳特的《什么是战略》,感觉有点尴尬,那天在图书馆偶然发现它的时候,坦白讲,是冲着特劳特被冠以“定位之父”之称去的,接回来之后才发现,除了作者一味的标榜之外,少有什么建树。
行了,看看这本书几个标题,这本书就可以不用看了:战略就是生存之道;战略就是建立认知;战略就是与众不同;战略就是打败对手;战略就是选择焦点;战略就是追求简单;战略就是领导方向;战略就是事实求是……over
里面有一个很好笑的“笑话”,摘录下来,传达的思想很简单,但是真的很深刻。
计划:开始是计划,然后是假设,假设需要检验。
工人:皱着眉头对组长说“简直是狗屎”。
组长:对部门主管说,“就像一桶屎,臭的没法闻”。
经理:对总监说,“一容器的排泄物,气味强烈,没人能忍受”。
总监:对副总裁说,“新计划效力强大,将积极推动公司增长与效率”。
政策:总裁审核时看到来自基层的反馈是,“计划很好”,于是新政策出台。
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很讽刺?那就好好反思一下吧,呵呵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四):观念很不错,阐述很垃圾!
作者的其他些书还算不错的,但这本书算是垃圾来的!不管了,转抄书后的战略要点如下,我很想不清楚,出版商是啥意思,竟然在书后加了很长一段英文出来,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是为了增加书的厚度,这样出版商卖出30元,才心安理得,真TMD的不靠谱!
1.战略是一个简单、焦点明确的价值定位,换句话说,战略是买你的产品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
2.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实施区隔,使品牌登入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涉及到心智如何处理信息和运作。
3.这就是了一种现象:企业有了全新产品之后,告诉顾客该产品不是什么,往往要比告诉他们该产品是什么还有效。
4.人类心智限量接受新信息,克服此障碍的另一方法是尽量让信息看上去更象新闻。
5.许多企业以为,新产品较老品牌更能引起顾客兴趣,其实老商品的生命力往往被低估。
6.在大竞争时代,唯一的成功之道就是进入顾客心智。而进入顾客心智的唯一方式,即是做到与众不同。
7.以新概念、新产品或新的利益第一个进入心智将拥有巨大优势,因为心智不喜欢改变。
8.拥有一个特性可能是产品或服务实施差异化的第一方法,但是这里有个原则,企业不能拥有竞争对手已经占有的同一个特性,必须另找其他。
9.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商业的重点已不在于满足需求,企业的发展更多地源自将竞争对手的生意抢过来。商业已成为一场战争,而战场即是顾客的心智。
10.新时期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再是更好的员工和更好的产品,我们需要更好的战略,以最佳状态和竞争对手展开顾客心智的争夺。
11.商场如战场,生存和成功之道在于形成核心优势,企业一定要在某方面聚焦,做到最好。
12.如果企业聚焦经营,自然会获得优势竞争力。同时要做的,即是将自己的焦点传达出去。不要以为每个人都知道品类中的专家是谁,人们期望了解谁是品类中的专家,企业要确保顾客知道自那就是自己。
13.当品牌能牢牢建立一项利益,占据一个字眼,顾客就可能赋予它很多其他利益,称为“光环效应”。
《什么是战略》读后感(五):寻找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力
寻找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力
美国一家咨询公司3月14日发表报告称,按产量计算,中国2010年产出占全球的19.8%,美国占19.4%,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中国上次摘得这一桂冠还是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牛津大学学者罗伯特•艾伦表示,中国夺回制造业桂冠,标志着“经济史上一个500年的周期走到尽头”。中国商务部官员称,中国可以说是加工业的大国,但并非是装备制造业的大国。这个消息,从我看来有一喜一忧,喜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忧的是中国经济更多是“为他人作嫁(加工业)”,而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品牌、专业队伍)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中国企业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认真,如何应对国内及国际上无处不在的竞争。能和泰勒、德鲁克这样的管理大师并列的特劳特,在营销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压倒菲利普•科特勒、迈克尔•波特,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如果说泰勒的工作以个体为单位,德鲁克的管理学以组织为单位的话,那么特劳特的定位研究是以品牌为单位的。从这个出发点来说,特劳特更推崇的是市场竞争的零和博弈,通过差异化、与众不同等战略手段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并取得市场份额。
在《什么是战略》书中,特劳特围绕企业营销的需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企业战略的全景图,在开篇中就提出战略的概念: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就是旗帜鲜明地建立品牌。全书主要内容首先是战略的重要作用:战略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其次是战略的应用方法:建立认知、与众不同、打败对手、选择焦点、追求简单、领导方向;最后是战略的实施方式:实事求是(翻译地很有中国特色)。在书本的收尾,他精确地概括了战略的内涵:战略就是重返现实市场,让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并将差异化植入顾客心智,建立鲜明品牌。
特劳特的营销理论,应该说是给火热的市场、火热的竞争心态注入了一剂清新。市场中的企业和产品确实是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在这种“选择暴力”的环境中,在面对个性化选择的竞争市场上,我们能做的首先当然是确定企业和产品的战略,逐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企业的基业长青:这就是造钟人的夙愿和报时者的宏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