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本由修昔底德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裝本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精选点评:
●。。。。还在关注中
●震前看完前四卷,震后看完后四卷。关于光荣与梦想,关于权欲与罪恶,关于天灾与人祸,不胜唏嘘。纪念512
●读过开头的数卷。
●伟大的伯利克里的演讲呀,疯狂如斯巴达,修昔底德的陷阱,必然发生
●理性、冷静、客观。战争的细节未求甚解。每篇演说词真是激动人心。从古至今死于人类自相残杀的冤魂有多少?
●六折的新书把我从图书馆里的残篇中解放出来
●看上去还是很靠谱的
●共和国去死,帝国万岁!
●【一頁書】如今能讀到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幾乎全是謝德風所譯,在中文行文上與現今稍有差距,但影響不大,要讀懂此書還須多了解古希臘史。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古希臘兩次重大戰爭之一,長達十數年,牽涉多個城邦,一般認為本書最後一卷非修昔底德所作,因為文風較簡練,且無他慣有的演說詞。
●修昔底德作为怀疑主义思想家和不动声色的历史学家, 他也许根本不屑于对正义下定义或归纳表面特征。他也不曾努力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直接 描述“分配的正义”与“矫正的正义”之不同,更不曾明确指陈现代人反复申辩程序正 义与实质正义的区别。修昔底德的正义观之所以独特,之所以不可替代,除了如欧文所言的视政治正义基于人性的竞争和遏止过度竞争的要求,可能还在于他以历史观察叙述的方法,第一次呈现了政治正义在城邦政治中的具体规则,保障机制,应用技巧 ,甚至暗示了正义与雅典式民主政制之间的复杂关联。讨论的固然只能是古希腊城邦政治,但是仍然天才地呈现了一般政治正义的内在紧张(正义总是关乎公民的公共规则)它的有效实现程度取决于众人的认可度以及对公众的等量强制力因为约定不易,等量强制也难以实现,政治正义至多只能是近似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一):新版不行
新版看了,感觉....印刷质量不错.但是,翻译的有时候驴唇不对马嘴.赶快找到商务的老本看看.唉...出版社的巨大差距真是让人吃惊啊.还是强力推荐老本.等那天有时间,把二者间的不同对比一下.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西方世界的东周列国?
一本名气极大的书,我在两年前到上海出差时偶然看到,本书的印刷质量很好,装帧极佳,虽然标价68大元,昂贵的让人吐血,我还是咬咬牙买了回来。说实在的,两年来,我一直都没看完,而且看的部分也是生吞活剥,不求甚解,完全不能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也许是个人水平有限吧,我总是觉得,这本书所描写的西方世界,其实像极了中国的东周列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就发生在中国的东周列国时期,也是处在国家诞生的前期,小国林立,强大的诸侯国忙着寻求国家的统一,整个国家一片战火连绵,谋士说客为了各种目的奔走号呼,英雄与草民皆不得安宁。
东周列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时代,而希腊文明也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东西方在同时代孕育,最后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希腊的民主思想成了西方的传统,而中国以统一的秦王朝为开始,大一统从疆域到思想,一统就是两千年。
中国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思想指引下,历史总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所以,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合格的当代史,除了通过年代纪录了历史大事,对历史的评价缺乏公正的基因。修昔底德以人个名义纪录历史,使这本书具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正是这种个人风格,让这本书千年以来不曾被超越。
历史如鉴,但东西方也如此不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三):从这里了解古希腊
终于在一种拖拖拉拉的速度中读完了。。。不得不说人们称赞修氏有春秋笔法是非常有道理的,里面对战争和政治活动的记载详细的令人发指。。以及我深深记住了古希腊人打完胜仗就必须修纪念碑的嗜好(想必古希腊当时遍地是纪念碑(大雾))。
当然,作为雅典人,修氏对自己祖国的活动记载的非常详细。伯利克里洋溢着自信与爱国热情的演讲,雅典在前期的辉煌胜利,践踏米洛斯的狂妄自大,远征叙拉古的豪情万丈及最终战败时的绝望和恐慌,以及民主派和寡头派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当然,秉持客观的修氏也全面的展现了伯罗奔尼撒人的勇猛,从伯达西拉的传奇远征到西西里战役的全面胜利,他无情的将雅典的强大敌人在整个战争中的表现详尽的展示出来。有人说这本书是国际关系学的入门读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政治学。关于雅典和斯巴达最终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深渊的分析是国际关系学界的热门话题。而在战争年代,除了两大同盟属下的城邦在敌友之间不断转换以外(外交活动十分丰富),政变不断发生,民主制、僭主制、寡头制不断在各个城邦出现,人类政治所有的特点基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实例,尽管黑暗的例子十分的多。(也许这就是政治的本质?)。
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告终。也许是天时不利,自战争开始后,瘟疫和各种不祥之兆不断光临雅典;也许是雅典人的帝国梦太过宏大,走入了保罗肯尼迪所说的过度扩张陷阱。但这场战争并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整个希腊世界,包括伯罗奔尼撒同盟,都被战争耗尽了力量,而古希腊的黄金时代也在此时彻底落幕了。
在今天读这本书,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如约瑟夫奈所说的雅典作为新兴霸权的崛起对斯巴达的挑战日益增强,值得正在崛起的中国参考并引以为戒;另一个是修氏借雅典使者之口对米洛斯人讲的话。“弱者只有屈服于强者的命运”,时至今日仍在国际关系中不断应验,提醒我们不要幻想所谓绝对的“公理战胜强权”的美景,打铁还需自身硬。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四):一本不一样的战争史
借着去希腊旅游,临行前几天把这本仰慕已久的史书找出来细细品味。比较遗憾的是,我拿到的这个版本不是很好,各个段落之间经常会有莫名其妙的乱码,不过并不影响欣赏就是了。
对照着希腊地图,重新去看待这场有关于整个欧洲文明的战争时,我觉得值得关注的一是修昔底德所记述的大量的演讲,二是战争早期雅典将军伯利克里对于战争结果的预测和采取的的战略。
不用说,书中的演讲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似乎在古希腊,无论是实行寡头政治的斯巴达(书中根据希腊音译为拉栖代梦人)还是民主制的雅典,对于重要事件先听从当事两方的申辩然后或通过审判官的投票或全民投票来最终决定的解决办法是极为常见的。尽管主流的观点一般认为古希腊特别是雅典民主制的广泛推行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奴隶制的发展(在雅典所创立的提洛同盟,一开始各邦都是平等的,为了共同对抗波斯入侵,到后来演变为雅典帝国成为盟主,其他各邦需要向雅典帝国缴纳贡金并且提供兵源和舰船),但不可否认在所记录下的演讲中很多篇章都已体现出希腊式哲学的雏形。这段历史给我的感觉就俨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和言论的汇集使得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伟大哲学家的出现成为可能,也推动了后一时期包括诡辩术在内的希腊文化的发展。
另一个值得一体的方面是雅典将军伯利克里的策略,在看过古希腊地图后,很明显可以看见雅典(书中的阿提卡半岛)的东侧是无尽的海洋,而分布在广阔爱琴海的众多殖民地以及盟邦才是雅典真正的力量来源。伯利克里在战争的开始就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胜负不在于军队的多寡而在于双方财政的比拼。因此他告诫雅典人不要和斯巴达人在陆地上正面交战,而是固守雅典,保证海上殖民地的安全同时不断利用海军去骚扰斯巴达人的后方。在战争中,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对方有生力量的伤亡来评价战争的结果,这种思想与2300年后中国解放战争中太祖的军事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尽管本书中没有过多笔墨涉及具体的战役部分,但是在战略部分的价值还是值得一读的。
此外,书的前言部分包括作者的自述,对于写史书的态度和标准做了一些探讨。尽管说修昔底德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自己所处的立场,使得本书的记叙多少带有一些多余雅典同情的色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在历史记录上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为后人所称道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五):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现代启示录
此书是非常具有现实感的作品,它不同希罗多德的《历史》有着太多的传说(当然这是当时不可避免的),直接记录着世界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当时世界上还有着其他国家,不过这种几乎已知范围内的国家全部投入战争的情形还是空前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也没有过这种全面战争)。鉴于作者本身就是希腊的将领之一,其文章更具可信性。而且其记载非常具有现代历史著作的特点,其战争原因的分析很具现代性。即拉栖代梦人对希腊宣战并不是表面的原因,而是惧怕其势力的增长。而战争开始前斯巴达国王阿奇达姆斯所说:在战争中需要金钱基于需要军备,因为只有金钱才能使军备产生效力。真是自古未变的真理。
不过作品描写的毕竟是古老的战争年代与事件,许多人与事看得令人头晕目眩,但此书最大的特色——演说词异常精彩,其内容意义颇多放在当今世界也是毫厘不爽。所以我倒是想结合当今来略略评说。
雅典是个海上城邦,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在对抗波斯帝国对希腊的入侵中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家园毁灭。这一切都与美国非常类似。波斯入侵失败了,雅典也就走上了扩张的道路。一方面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另一方面则是战争中累积的金钱。而方法则是宣扬民主政治利用平民去推翻“寡头”统治,终于建立起了雅典帝国,一个对内相对民主,对外奴役的统治体制。这一切也与美国的战后表现如出一辙。
正当这一切“顺利”发展之时,另一个陆上强国拉栖代梦人终于起来对抗雅典帝国,奇妙的是它是寡头统治,约四千左右的斯巴达人统治着拉栖代梦并建立起联盟。这个城邦内敛保守,不愿意扩张讨厌工商业(雅典也因工商业致富),本只想静静地守卫着自己的国土,但还是被迫开始战争。
不过雅典委实太强大了,虽然乍开始就受到了瘟疫的袭击,并且几乎每年本土都受到对手蹂躏,但依旧坚持了十年之久,令人吃惊,因为其他人都认为只能坚持两到三年,当然这与雅典主要力量在海上有关。在双方都有些疲惫之时签订了停战条约。按说这样就可以停止了。可是“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令其疯狂”。雅典人竟然犯下了最重大的战略失误,选择远征西西里岛,与另一强国叙拉古开战,当然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征服“世界”,它的经历再次印证“国虽大,好战必亡”。
叙拉古远征,成为了雅典帝国的越南战争,在进攻叙拉古时,雅典集中了前所未见的强大军队(希腊世界单个城邦前所未有的力量)。并且节节胜利,可是“塞翁失马”。这次行为却令所有希腊人“清醒”了,如果以前敌对者们说雅典是要奴役全希腊,还令人半信半疑的话,那此次则完全令人信服,人人都知道雅典的目的,征服叙拉古,征服西西里,征服意大利,最终征服全希腊(这里要注意当时的西西里和意大利相当多是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国,与希腊半岛人同宗族)。于是不仅叙拉古人团结起来全民抗战,拉栖代梦人派来了援军和统帅,甚至绝大多数西西里人以及意大利人也赶来增援叙拉古,终于全歼了入侵了雅典军。
而战败的后果则是胜利者不仅士气大涨,开始反攻。并且大量的中立者甚至独立性较强的雅典盟友也纷纷加入拉栖代梦人,甚至遥远的波斯帝国也参战了。而雅典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本书终止于这时,但在历史上雅典帝国终于灭亡。
这是我对此书和此历史的想法,我也希望历史重演,而中国能够成为美国的拉栖代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