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25 03:46: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精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本由修昔底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7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精选点评:

  ●蝸牛角上爭何事?這句詩說的就是希臘吧,一萬人就算大軍了。想起莊子說,蝸牛角上面兩個國家打仗的故事了,人類真的很渺小啊,什麼戰爭也好歷史也好,在外星人看來挺可笑吧

  ●这个版本只看了三卷,地名出入太大,无地图可查阅,砍得越多越浆糊。修昔底德本身还是很厉害的。转看新的译本,就这样

  ●比起希罗多德《历史》的近乎满纸神话,《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则说的都是人话了。非常接地气,非常合乎逻辑,尤其体现国际间外交政治所应体现的国家理性,亦即政治是技术而非道德和宗教。所以说,这本书虽然写于两千年以前,但很现代,让人想起同样很现代的马基雅维利。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只介绍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一个片断,而且是雅典由盛转衰的一个片断。雅典的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它建立“雅典帝国主义”的意图太过热烈,远超过其能力所及,终于被旨在维护旧秩序的斯巴达同盟击败;第二,我觉得它的国内政治堕落得太过急速。伯里克利巩固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但这个任务并未完成。民众的意见缺乏制约,远征叙拉古这样的不智政策才会被采纳。之后国内奢淫腐朽,更是最终导致了寡头统治。雅典的失败多少是祸起萧墙。

  ●古典即伟大,非阅读后世二手著作可比

  ●读历史的时候没读,读人类学的时候倒专门借来,不过是广师大的本子了

  ●真正意义上的著作。希腊人立碑和交换战死者的习俗,奥林匹克停战,民主与僭主,远征与围城,演说与辩论,勇气与畏惧,将领的决断与犹豫,城邦盟友与对手之间的恩怨等等细部处理得让人感叹。也许小小的希腊世界不够千乘万骑,可这就是修昔底德。

  ●路西法的哲学实践

  ●本来这种书我大概永远不会感兴趣看的,但是被Rob解读得妙趣横生。他说自己第十五次读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那个voting细节的隐喻,而我仿佛回到林老师手拿贴满标签的《新大西岛》跟我们娓娓道来的课堂上。

  ●只 剩 唏 嘘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一):悲剧仍会重演

  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被后世引为分析一战、二战,乃至冷战的范式。此战的起因,并非民主对抗专制,也无关奴役与解放,而是源自人类的贪婪。败者星散,重伤的胜者也旋即覆亡。分崩离析的希腊世界,只能坐视马其顿步兵方阵的脚步声隆隆南下,踏破其残梦。————日月如梭,星移斗转,人性却没有丝毫改变。所以,同样的悲剧仍会重演。修昔底德在史述中舍弃“神意”表达,凸显“人”的作用,将历史学推进了一大步。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二):不一样的书

  这里头出现的人物,我们不知道他的长相,穿着,爱情。

  只知道他是谁的儿子,做了什么事情。

  我看这部书,参照这孙子兵法看,看里头的将军是怎样打胜仗的,又是怎样失败的。

  里头的经典案例,完全可以给孙子兵法做注。

  修昔底德跟孙子的生活年代相近。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三):无题

  法律保护被压迫者,伯里克利演说中提到;书中经常写:某某的儿子某某,非常神奇,可能跟中国的古人一样,对于祖先对于家族,他们也是心存虔敬的。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开始理解《指环王》中很多我以前不能理解的东西。在古代的世界里,有居住在海上的人民,有居住在平原的人民,有居住在山地的人民,有居住在丛林的人民,有居住在草原的人民……很多小规模的争夺和纵横,虽然朴实但也很真实,修昔底德可算是直笔的典范了。

  战争导致了希腊地区礼崩乐坏,一切美德和传统都在被打破,剩下的只有利益,大概中国的春秋时代也是如此。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四):小评一下

  对于这场大规模的希腊人内讧的战争,要论输赢,我想是两败俱伤,初期的雅典人明显是占尽风头,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重重打击了这些高傲的爱奥尼亚人。就连伯利克里也不幸罹难。之后斯巴达人把步兵开进了阿提卡的农田,破环了雅典人本不发达的农业,最终雅典人自己给自己敲响了丧钟,远征叙拉古的惨败昭示了雅典霸业的瓦解。

  其实整体的看古典的希腊世界,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无数场内战中的一个而已,希腊世界错综复杂,在这流血的岁月中,希腊人逐渐衰弱了,终于让另一个力量————马其顿所取代。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五):漫长的战争

  恐惧,骄傲与贪婪

  永无止尽

  001波提达亚围城之战

  等科林斯人会师斯巴达,怒不可歇的控诉雅典人无视和平之约践踏伯罗奔尼撒,斯巴达人也加入烽火之中,以光复正义与自由的名义号召盟军。而雅典人在漫长的等待中,早已蠢蠢欲动,进军克基拉和波提达亚只是其饕餮雄心的开胃小食,其壮志在于一举将希腊各国役于马下。而科斯林忧心斯巴达即将殒身为自由献祭,于是暗示其先发制人,拿下阿提卡以守卫波提达亚和其它城市。

  最后一个仍与科斯林站在同一战地的斯巴达五长之一,告诫随从不可降于雅典人的狼子野心,然而斯巴达盟军最终仍是一盘散沙,而势在必得的雅典终于染指斯巴达盟军,势如破竹的向全体盟军宣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