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是一本由布萊恩魏斯著作,張老師出版的2001年05月02日图书,本书定价:NT$ 28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精选点评:
●领悟生命的真谛。
●有点玄乎,但爱才是永远的主旋律
●纯粹为了逃避对死亡的恐惧,可惜看完了也没见得有用
●曾经十分推崇
●如获至宝!感恩,珍惜。
●电子书阅读(灵修精品系列一)
●信仰与人生,找到生命的出口,放下爱恨情仇,让生命平静而悠长!
●作者说我们一直被爱,我们一直不孤独;用爱可以化解仇恨、孤独,但是做起来真尼玛好难。
●这一本的主题是爱。而爱也是我人生需要学习的课题。
●20130129 若能相信灵魂不灭,或许才能回到当下吧。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读后感(一):道理很好,真实性值得怀疑
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直在信仰的门口徘徊。因为我在一年半前接触了基督教,也融入了基督徒的生活中,有时会远离,有时会接近。
对宗教也一直处于中立状态,比较较真,无法完全相信一个神,对圣经存在的疑点也很多。理性上也尽量避免自己和别人对自己的暗示,如果要相信有上帝,我希望是真的,而不是自己暗示出来的。
看这本书会觉得很平静,要是真的像书中描述的,我们是灵,永远不会死亡,爱的人会一直在身边陪伴,从上辈子到下辈子,这样的状态非常美好。如果这是真的,我们也不必处心积虑地为自己在地上积累物质上的财富了,只管去帮助别人,爱别人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有无限的生命我们就不会恐惧,焦虑和匆忙,可以放慢脚步感受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总会渴望些纯净的东西。
回到生活中,没有亲身经历还是无法相信书中所说的轮回,但是我相信爱能给人带来的满足和治愈能力,也希望可以做到用爱和慈悲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做到这样临死前才觉得人生才无憾吧。这样豁然的境界也不是轻易就能达到,才要继续在信仰的路上探寻。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读后感(二):摘录
放下不安全感
“记住!”那道声音说:“记住你永远在爱中,你永远受到保护,你绝不会孤独……你就是光、智慧、爱……你永远不会被忘记。你永远不会被忽略。你的身体不是你,你的头脑不是你,甚至你的理性也不是你,你是灵体。你必须做的是让记忆重新觉醒,记住它。灵体是没有限制的,不被肉体限制,也不会被智力与理性限制。
我们最大的错误是急于知道结果。我们被结果缠住,这个缠绕生出了不必要的焦虑、恐惧与不快乐。
担心自己的表现就是焦虑。如果达不到标准怎么办?失败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们就是这样苛刻审判自己。
恐惧与达不到渴望的目标有关。如果失败,我们就会说服自己,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我们是失败者、输家,我们会被排拒,我们会恨自己。
何必烦恼既定的结果,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尽力去做好它,只要不自私就好。
有希望,很好;期待就不好,因为失望就躲藏在期待之旁。
有天早上我正在冥想,一道清楚的讯息突然出现心灵,震撼了我:用全部的心与人相爱,不要恐惧,不要踌躇不前,给予愈多,回报愈丰。”
你们向往虚幻的安全感,而不是爱与智慧。
金钱是中性的,不好也不坏。我们怎么使用钱才是重要的。我们可以用钱替穷人买衣服、食物,也可以用钱选择自私或浪费。选择权在我们,然而最后我们都会学习到功课。
钱与安全感不是相同的东西。安全感只能来自内在。那是灵性特质,不是凡间的,钱才是凡间物,离开的时候你带不走它们。
我们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说不定这是我们的功课,我们的命运。安全感是由内在的平静以及对真正本质的认识生成,那就是灵性。我们永远都不会真正受到伤害,因为我们是不朽与永恒的,因为我们是灵的存在体,不是肉体。我们永远被爱,受到保护,也永不孤独,因为上帝与充满着爱的众多灵魂永远会保护我们,因为我们都是相同的存在,所以没有必要恐惧。很确定,这个实情就是欢乐与安全感的秘密。
“用全部的心与人相爱,不要恐惧,不要踌躇不前,给予愈多,回报愈丰。”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读后感(三):《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之目录
第一章 前言——我们知道得很少
理解进化的灵魂
提炼古老的智慧
终极治疗者:爱
第二章 前世今生
生命的循环
催眠技巧透明化:观想亮光放松肌肉——倒数深化催眠状态——快乐小女孩——深刻的真实、美好的回忆——再次进入子宫——吸收所有的爱
相同轮回,不同的人
好好照顾自己
让灵魂重新团聚
看不到蓝光的尽头
惊喜
害怕分离
真正的理解
灵性的治疗力量
爱的能量洱潦弥漫生命
第三章 重返肉体
命运与自由意志互补
出生前活跃的意识
儿童奇妙的回想能力
业报与功课
爱必须平衡
相同的前世记忆
第四章 创造互爱关系
爱的能量
提升觉知力
灵魂没有性别与荷尔蒙
在每一个前世选修学分
对等的灵魂
爱与了解的提升
剥夺别人的欢乐是罪恶
愤怒无常,爱恒常
提早放下怒气
关系是活的,不断在改变
母亲有没有转世
不断转世的本质,爱
重逢是一种惊喜
爱不必证明
第五章 移除障碍·走向喜悦
慢性压力危害生理
愤怒是错误的投射
放下恐惧打开心
经验比信念更强大
融化封闭的心灵
傲慢也是一种恐惧
放下不安全感
安全的灵性之屋
爱的任务
第六章 了解治疗
理解带来治疗
爱是绝对的能量
区别前世回忆与幻想
看,这根本无所谓。
前世回想不是遗传记忆
让今生喜悦的关键
学习必须出自先天本质
带回爱的功课
期待你的降临
学习前世的生命特质
孤单但是不寂寞
认识自己永恒的灵魂
每天的功课
学会爱与欢乐
世界送你一座大花园
觉醒
随时觉知眼前的经验
第七章 爱与同情
在物质界发挥爱的能量
不求回报
同情:把社区变成乐园
第八章 改变世界
每天的小善行改变环境
暴力的种子在学校里
排除暴力与仇恨
没有理由互相残杀
第九章 找寻光
光与爱相互缠绕
无知见不到光
亲切的光滋润灵魂
在关爱中回顾一生
其他界面
第十章 治疗者
治疗一直在秘密运作
治疗也可以学习
飘浮在医生上面
奇迹疗愈
气功
超越自我比修补自我重要
单有处方药物,会忽略灵性
医治灵魂的革命
第十一章 导师
冥想爱,成为爱
答案未必是答案
第十二章 通灵人
你不是人,是有人类经验的灵
判断灵界讯息真伪
愿意邀请神秘经验
第十三章 不凡的讯息
初次撞见前世今生
没有人真正死过
灵性工作者的成就
重获生机
治疗知名人士
黛安娜王妃最后的道别
丈夫的戒指
锻炼直觉能力
仔细倾听“巧合”的声音
第十四章 超越自己的境界
冥想技巧
团体练习
心理占卜
能量扫描
观想练习
第十五章 神与宗教
第十六章 找到回家的路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读后感(四):在遗忘之中学习
连续看完了此三本书,《前世今生 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生命輪迴-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和本书《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没有跳跃阅读,很愉快地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路听了诸多的故事,一直听了很多“大师”的话语和作者自身“灵性的启示”,并没有作过多停留的思考。
直到第三本《回到當下》快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灵体需要学习,而且是不断的学习,为什么不是带着鲜明的记忆转回下世呢?而是选择了遗忘,或者是不得已的遗忘?如果灵体是存在于爱之中,而且“爱”是无私的,不断的,圆满的,当下俱足的,为什么在肉体的时候会忘记了这一点呢?这样能学习到什么?学习我们原来就俱足拥有的东西吗?有必要吗?
作者也在第三本书里提到,我们不必要去特意学习“爱”,因为我们本身就充满了“爱”,就活在“爱”之中,只需要去除负面的情绪,就能自然地获得“爱”。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或者是已经懂得的东西(在灵的状态时),为什么还要去不断地转世入肉体,进入物质界,为了“学习”呢?这样一想,会不禁生出灵体转世入肉身的学习是否“多此一举”的疑惑。
事实上,我认为,如同莲花一般,我们拥有着“不染”的纯洁本质,但如同种子一般,一个灵的闪现(不能称为灵的出生,因为没有灵应该没有死亡的概念),是需要成长为莲的时间的。在泥里,被淹埋着,看不见了本质,正正是它成长的证明。
正如无论种子的成长快慢与否,都不会改变它的本质一样,我们也是如此。有人这么说过“人啊!你,闪现着神的灵魂的!”
遗忘,才能更好地学习。就好像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实践,是为了检验这“爱”的真理。遗忘,是为了更好、更真切地体验。我想杜威会同意我的话,以经验为中心的教学,才能真的学到些“可以用的”什么。
我自身对此有一个体验,是一件颇为奇怪的经验:
我有着很早期的记忆,但那是我故意记住的。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小得需要父母帮我洗澡的时候,具体是几岁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当时我想:“长大了以后,我会遗忘掉这个时段的一切,所以我一定要好好记住这一幕,因为父母将来就不会再替我洗澡了。”因此我好好地记住了父母一起替我洗澡的这件事。也可能是预感成真了,这之后就真的父母不再替我洗澡了。我应该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去幼儿园了,而且在那里,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洗漱的。
看来我小时候就知道将来会发生的事。但那种“知道”并非预感,而更像是一种“经验”之谈。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当时小孩的我挺早熟的。
另外一个经验是:
小时候有一次与家人一起照相,大概是九、十岁左右的时候。我看着镜头,忽然觉得将来的自己会看着这张“照片”,因此,也等于那个将来的我正在观看着现在的我。所以我看着镜头,就如同在看着“未来”。同样的想法一直到长大了十八、九岁的时候又再现,当时觉得,未来的我一定有机会能重新审视现在的我的每一刻,因此我不是孤单的,而且不是做什么事无人知晓的。等到后来,有机会接触佛教的思想,就更有这种想法了。对于“我”而言,将来是一定会成佛的,也就是最终的“觉悟”——如果用《前》的作者布莱恩的话来说,就是灵体修业毕业了,成佛了以后,就会清楚过往每一世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甚至是细节,这是无庸置疑的。那么,现在的我,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将会受到未来佛的审视,如果我的用心与行动是对的,那么,他会微笑。而时间,是没有距离的,他和我一直在一起,不分彼此。因此,我深信,他的微笑就是我全部的信仰。任何会让他微笑的事我都愿意做,而且也会令我感到快乐和满足。
通过这两个经验,我认为,我已经不需要去求证前世的存在与否,又或者带给今生什么遗憾或恐惧或悲伤,我已经能用这些经验与得出的结论去克服任何事情。我一直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回去的,我会回家的——虽然我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家在哪里,也忘记了回家的路,但我知道,就是深信不疑地知道,我会在有一刻,发现其实自己就一直在家里。不需要努力去苛求“回忆前世”,甚至连“遗忘”这件事本身也不再带给我悲伤了,因为“遗忘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这都是看了这三本书所得来的启发与信心。感谢Brian Weiss医生的书!
ulia
2009.1.22 小感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读后感(五):《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之摘记
* 我看到她有过许多生命、许多名字,但她的灵魂永远是一样的。
* 有大量证据显示出生之间的计划阶段,我们已经看到此生的重要事件,也就是命运重点。
* 我们选择了某个人生剧情,命运是它的另一个名。
* 我们也有自由意志。在物质状态下,我们所做的选择会影响我们与别人的生活,但命运的重点还是要发生,我们一定遇到计划里所要见的人,也会碰上出生前所规划的机会与障碍。我们如何处理这些机遇,如何反应,以及如何做后续决定,都靠我们的自由意志。命运与自由意志是共存的,而且交互影响。
* 灵魂会预定特定的个体。
* 我们在此发生的事,都不会事偶然的。……我们都是神圣的存在,暂时在地球这个学校注册上课,而且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设计自己的课程。我们来自光,而且我们就是光。
* 有七个界……在我们重新回去之前,必须穿过这七界。其中一界是转换界。你在这里等待。在转换界里,你会决定要把什么带入下一世。
* 业报是一种学习,不是惩罚。
* 我们在人世是要学习,不是去受苦
* 慈悲的礼物,以残缺不全的身体学习如何接受别人的爱
* 透过关系,我们才能学到功课
* 只有真诚去尝试,成长与关系的改善才可能发生。
* 我们此生的财物得得失失。你不会在来世重获这些珍爱的财物,但是会与所爱的人重逢。
* 在判断别人的决定或行为之前,必须掌握更大的整体图像。
* 每个人都可以压缩愤怒的时间,早一点找出问题点,快速去解决。最后我们总是会放下怒气,为什么要让愤怒无止境折磨人呢?
* 观想你与伙伴间的鸿沟渐渐弥合,而且你们都注满美丽能量,你们并不是漂流中而逐渐分离的冰山,而是交融在一起的水。观想、感觉这个交融。送出你的光与爱。
* 当负面的情绪被理解,当负面情绪的根源被明照,情绪后面的能量就会减弱或消失。愤怒之时,健康的反应就是去找出愤怒的原因,可能的话又要修整局势,然后放下愤怒。
* 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让你的高墙倒下。不带审判、批评、内疚,检查墙底下有些什么。什么是恐惧?为什么要保护自己?要怎么治疗这个恐惧?如何再度整合。
* 我让审判的态度在理解的光亮下蒸发。原谅并不是忘了它。原谅的意义是理解。
* “我们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说不定这是我们的功课,我们的命运。”安全感是由内在的平静以及对真正本质的认识生成,那就是灵性。
* 怎么知道“记忆”是不是真的,或者那只是想像、幻想。很有趣,从治疗的角度来,这根本无所谓。
* 我们不是要跟其他的灵魂竞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没有竞争,只有朝向觉醒之光的团体合作之旅。进步较快的灵魂会以爱与同情回头帮落后的人。所以,最后走完旅程的灵魂,跟第一名没有价值上的分别。
* “这个世界送你一座美丽的花园。如果你不享受果实,就会错失花园。”
* 人生就是品茗一杯。……当你不能经验现在,当你被过去吸走,或是烦恼未来,就会带给自己伤痛与悲哀。
* 人生的两大主要目标,就是偿债与内在的平静。偿债意味着自由,意味着业报的克服,透过我们的行为与慈悲。
* 只成就内在的平静不够。活在物质世界中必须有为:解除别人的苦难,并帮助他们走上正轨;爱要有同理心、慈悲心;去帮忙治疗这个星球,治疗这个星球上的居民;去教导也去学习。
* 当你不必再轮回,学习完所有的功课,还清业债,那么你就有选择的机会。你可以自愿重返人间,提供爱的服务帮助人类。或者你也可以停留在另一个世界,在灵魂状态帮助别人。在这两种状态中,你都是往天堂之路前进。
* 弗洛伊德与他的弟子们对人类了解心灵的功能,潜意识的存在,儿童期性虐待,梦的解析等等有相当重要的贡献。但是心理分析却没有灵性的根,不能释放人类的灵性本质。
* 探索内在,真正了解自己,加强透视感与超越感,这些工作需要耐心与不断的实践。这是遥远、艰辛的旅程,不过却很值得。真正的快乐需要了解死与生、爱与原谅以及灵性本质。内省、冥想、爱的服务、慈悲、宽容,这些都是沿路所要踏出的每一步。练习原谅自己与别人,不采取暴力,诸善奉行,消弭愤怒、恐惧、贪婪、自我中心,以及虚假的傲心,这些也是要踏出的步伐。
* 你不是有灵性经验的“人”,你是有人类经验的“灵”
* 你不必端正盘坐进行冥想,躺下来,自然坐在椅子上,哪怕走路都能冥想。冥想的目标是止住念头,观察与超离,充满觉性。
* “泡泡冥想法”,大家要想像坐在美丽的池底,可以正常呼吸。“每次念头一来。”我对大家说:“把念头放进泡泡,让它浮出水面消失。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对于怕水的人,我教导他们想像坐在美丽田野,用浮力大的氢气球代替泡泡。
* “看脸”。在只够维持基本照明的昏暗房间中,两人一组对坐。我引导他们进入非常放松的冥想状态,然后互相凝视搭档的面部特征,持续五至十分钟。这时候面貌会变化;有不同年龄、种族、性别的变换,有时候还出现动物或其他象征。做这种练习时,常常会接收到有关对方的超感官或直觉讯息。惊异的事就此发生。结局并非知觉的扭曲,真实的讯息被接收到了。
* 在某个有力而简单的影像中,我看到人们把自己当成分离体,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每一个人都是永恒关联的。我看到大海里布满冰块。每个冰块互有距离,而且形状固定,大小不一,同样飘浮在冰冷的水里。没多久,水开始温暖起来,冰块融化。每样东西都是水。在海水中每个冰块都互有关联。热度渐增,水开始沸腾,化成蒸气。没多久,一切都是水气,安静、无形。然而水气曾经是水,是冰块。冰、水、气三者的差异只是分子振动能量的不同。……人类认为自己在肉体上是与别人分开的,就像冰块。然而实情却是,我们都是互相关联的本体。
* 强调灵性的心理治疗必须承认神性,这是我们的灵魂真性,也是身体在此地存在的目的。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看到更大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