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是一本由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Hendrik Willem Van L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6.00,页数:4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的故事》精选点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西方视角下的全球史,关于中国部分只是写了孔子儒教,还是和印度佛陀合并一章来说,一笔带过,大部分都是在描写欧洲史。
●有趣的历史,读起来不再枯燥!
●值得再细读一遍
●翻译一流!!!崭新的世界,房龙在1921年写完这本书,现在已经差不多一百多年了,读起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人类的故事装不进一本书里。我们必须提出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当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曾经的那些故事的时候,没有了成功者的完美无暇,也缺少了失败者的一无是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段段波澜起伏的故事。这时我们便会真正认识到,历史比小说更加跌宕起伏~
●这本书应该叫做欧洲人类的故事,副标题:对西欧发展有影响的事件汇集。房龙的书由于时代局限性,着眼点和观点的问题是有的,但不可否认,作为科普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只要选择性地看待他所持的观点。毕竟认为罗马人十分热爱和平(角斗士很冤屈),认为黑人当白人的奴隶是恩赐,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
●一部讲述地中海、欧洲历史文化的起源、发展的书籍。对亚、非、美洲、以及20世纪后的历史介绍较少。浅显地介绍了各大历史事件,没有深入讲解每个事件缘由,但依然值得科普。
●略失望,特别是刚看完极简欧洲史过来,觉得人类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掠其表面而不深尝,就像坐片小舟在平静的湖上划行,不说没个波涛了,就是水纹都浅浅泎泎的。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一):感悟未完待续:
感悟未完待续: 3.应该选择“讽刺和怜悯”--微笑愉悦人生,眼泪净化人生。 讽刺女神:温柔善良,尊重一切爱与美好的事物,用微笑融化敌意,把无赖和傻瓜当做笑料(倘若无她,软弱的心灵将被鄙视和憎恨所充满)。 4.社会始终在进步。不应抱怨现代文明丑陋,世风日下浮躁喧嚣,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心心念念,如崇尚古希腊人的中庸(将日常需要降到最低,换取身心自由的境界,适度、简约,不被物欲奴役),但却接受不了悲凉的贫民窟和猪圈般恶臭的大街小巷…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二):历史明明比故事精彩的多
看到书名就被吸引,好像这是一本外太空来的书,读者都不是人类似得。
可能之前受义务教育的历史教科书毒太深,以为历史的形象就是刻板和
严肃,怎么可能与我对话呢?
但在人类的故事里,历史活生生地就站在我面前,手舞足蹈地和我诉说着它的天南地北。
这是一本有趣的历史故事,不得不佩服作者能融会贯通史实,然后用一种巧妙的叙述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让我暗自惭愧所知甚少的同时,又知道了许多新鲜事儿。
世界史就是一部欧洲史。整本书以欧洲史为主,偶尔提到中国,也是有点嘲讽的意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三):感悟历史胜于记忆史实
房龙这本大作是一部贯穿了史前到一战的简明历史“故事”书。 没有单纯陈述史实的枯燥,有的是跌宕起伏,通俗平实的故事般的趣味。房龙就像是坐在火炉边与你讲故事,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带你领略历史的趣味和意义的老者。他的文笔朴实但不失优美,诙谐但不失严肃,让你在享受历史趣味的同时,又能感悟历史的厚重和意义。 在有限的篇幅内,房龙尽可能地向我们展示史前到一战这段历史的简明轮廓和框架,但其间也有对某一重要历史细节和历史人物(如拿破仑)的详细描述。 至于我自己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首先,感受历史胜于记住历史。单纯地记忆史实,知晓“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在我来看(我以为大多数人应该也是如此)是枯燥乏味的,而当我们怀着好奇心不断地去挖掘历史深处的根源,感悟历史的厚重及意义,我想,这是比前者更有趣且更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任何在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旦将其放在更大的空间以及更长的时间跨度里重新审视时,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最后,人类尚年轻,道阻且长。一切的苦难不幸都只是“成长之痛”,人类终究是在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 总而言之,房龙就像是把徒弟领进“历史大门”的师父,至于日后的修行作为就全凭个人的造化了。
最后,我想以房龙于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我希望你们不要把历史简单地理解为一连串的史实,而更愿你们能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体会历史,绝不要仅仅满足于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你们应当多去挖掘隐藏在历史行为背后的根源,这会让你对当今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会有助于你更好地帮助别人——归根结底,这才是真正能带来幸福的生活方式。”
祝进步!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四):西方视角下的简明世界史
坦率地说,荷裔美国作家、历史地理学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从1913年起开始写作,完成于1921年的这本《人类的故事》,虽然运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轮廓式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但很显然,它的视角是西方的,对发生在亚洲——除了中东——的事情关心甚少,全部六十四章只有第四十三章的标题才难得地涉及到了中国的“孔子”。在这本书里,房龙关于人类的故事主要是从远古时候讲起,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讲述了古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并且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一直讲述到世界性的变革和各国的革命,直到20世纪初。
这是一本专业而精练的历史普及书。第一章开始就让人耳目一新。第一章的标题是《永恒一天人间亿年》,内容上没有讲述具体的历史事实,而是讲了一个“传说”,一块巨石与一只小鸟的故事,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沧海桑田。历史就是这样厚重。一件历史事实无论在当时的重要性有多么突出,但放在更大尺度上的人类历史、地球历史来考虑的时候,也许就算不上什么了。
基本上,囿于篇幅的限制,房龙的这本《人类的故事》,更多的考虑应该是注重从轮廓上来讲述关于人类的历史,关注的重点则是亚洲、非洲结合部位的历史以及欧洲史,亚洲的其他部分特别是东亚史、南亚史,以及美洲史都涉及较少。而在实际上,缺少了中国史的世界史,显然不足以称为真正的世界史。东西方交流,远至张骞出使大月氏时起就已经开始了,“丝绸之路”形成之后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无论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还是经由海洋进行的“海上丝绸之路”,都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有较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当中国积极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时,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交流更凸显了其意义重大的一方面。虽然如此,房龙的这本《人类的故事》还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不仅仅只是人类历史的一种“轮廓”而已。
行文上,房龙的语言也极富于个人色彩,飘逸而洒脱。比如第十四章谈到古希腊人时,房龙这样写道:“希腊人在学到了爱琴海人的所有本事之后,立刻忘恩负义地把师父赶回到小岛上。”第三十章中,在表现发生于732年的穆斯林与法兰克人之间的普瓦捷战役之后的历史时,房龙是这样记述的:“尽管北欧那些新近皈依的基督徒们对崇高的罗马教皇怀有深深的敬意,但这个可怜的人却丝毫不敢放松。每当年眺望远方的山峦,心里都没有任何安全感……”第四十二章中,房龙是这样来介绍欧洲历史上三位知名的航海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同伴们的:“像麦哲伦、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这样伟大的探险者,往往率领的是一帮被判了刑的犯罪分子,未来的杀人犯和遭遇事业瓶颈的小偷。”这样的结论还真是一点儿也不那么客气,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揶揄意味。
历史既复杂也简单,而且往往是复杂中因为富有规律性而变得简单,而在简单中则因为或有意或无意的一再重复、轮回而变得层层叠叠般复杂。所以,掌握规律最为重要。毕竟,历史是死的,同时也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