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E・勒纳 / 斯坦迪什・米查姆 / 爱德华・麦克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10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文明史》精选点评:
●很清晰的脉络
●实在棒呆。
●作為人類科技進步的表現,電影的誕生只字未提,而其后給人類帶來的視像思維的改變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書中輕描淡寫地介紹幾位導演的電影成就,顯然未注意到影像對當代世界的改變。
●极好的综述入门书,图文并茂,缺点是编校中错字很多
●虽然是考试的需要,自己也是想看的说。
●经典之作,内容详实,翻译生硬,所以4分
●内容五分,翻译两分。已并入商务版《世界文明史》,排版及新翻译都极用心,给五分,但内容不搭“世界”的题,明显的西方中心论
●翻译的不好
●非科学史专业的作者竟然能在关于科学部分的论述上保持大致的准确,真是感到难得
●超不错的大纲,作者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意见进去,对于非史学研究者来说正好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一):说点翻译
第三十章翻译的好,至少有我看的懂的:(戴高乐对巴黎1968学生运动所做评论)“改革,可以;床上乱搞,不行。”
再摘句第二十八章的翻译(p. 939):“这场大站随后发生的、令人据沮丧的政治事件使人难以坚持任何有意义范畴内的概念。”啥意思?反正我没看懂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二):了解西方社会的捷径
这本书恢宏地展现了西方世界的发展史,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都有涉及,而且语言生动,感觉翻译也颇具水准。插入大量图片和地图,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页边留有空白,每段都有概括性文字,方便了读者,也有利于读者体会文章内容。
去年寒假我用一个多礼拜的时间看完了上下两本,从中获益匪浅。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三):好书有时需要好编辑
在03年,这套书的编辑方式可谓"人性化":
每一页都有宽阔的边角,对一段或几段的正文,进行了内容概括,使"波澜壮阔"、似乎是“一鼓作气”的作者行文,有了一个容许读者稍稍喘息的“驿站”,兼具“醒脑”和“明目”之功能。
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叙述生动而富有文字的活力,丝毫没有“历史”故纸堆里出来的呆滞、古板味。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四):有没有英文影印版呢
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均衡的纵览”,还是比较贴切的。
这本书是讲述的综合的历史,包括宗教、文化、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哲学、文学、艺术、人们具体的生活方式方方面面,其中不时穿插一些对著名人物的点评和介绍,对时代精神和特点的描绘,洋洋大观,读来非常生动。
还有一个值得特别指出的,我感受比较深的优点是,对文化和思想背景的介绍比较详细,对西方文明的脉络介绍比较清晰,我们读来能够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逻辑和文化传统有新的认识,尤其在宗教方面。
当然,许多时候优点也意味着缺点。对于习惯阅读比较强调时间线索的历史书的读者,这本书有些时候显得有些混乱,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先后一件件历史事件讲下来,总体来说是讲趋势的。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五):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的记录
这本书我3年前就买了,但当时只看了一小部分就因应付考试作罢。去年冬天开始闲下来,才重新捧读,却又磨磨蹭蹭,好几个月才读完。
之所以能读这么长时间,也跟这本书的特点有关,因为本书讲述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读起来自然没有一气呵成的欲望,只是饭后或早起看一章(甚至半章),就也领略了百年的历史,然后什么时候想看了再来一章,现在想起来还是蛮好的回忆。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经典的教科书,但除了最后关于现代社会的几章外,读来并没有传统教科书的感觉,有些章节甚至可以说相当精彩。本书的一大好处就是涉及广泛,政治,军事,宗教,生产,商业,文化,艺术,科学,人物,甚至普通人的生活都包括在内,而且不显琐碎,因为作者也对各个时代进行了总结和比较,而且有很多图,读起来是很有意思的。这无疑要归功与作者对历史的态度。书中第一章有一小节“历史的本质”非常值得一读,开头引用的简·奥斯汀小说中人物对历史的抱怨可能不少人都会有共鸣,这是一种让历史书充斥着政治斗争,战役,法令和伟大人物的后果。而几位作者则认为,尽管这些内容是很重要的,但历史的内涵更广,于是这本《西方文明史》就出炉了,摆脱了历史仅仅是政治记录的阴影,历史书更加有趣。
此书比较适合对西方文明不是很了解的人,毕竟内容还是比较浅显。就我自己的看书经历而言,希腊,罗马,两次大战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内容看着就意思不大(不过雅典和斯巴达的奴隶等问题还是让人有收获),而早期人类,西亚文明,希腊化文明,中世纪的知识发展,专制主义年代,以及英法等国议会的形成等内容读来都有大开眼界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本书蛮好,当初准备出国考试的时候看见有人推荐买的,现在看完,感觉想出国留学的童鞋确实可以看一下,不仅能看着玩儿,还能间接提高考GT的水平,了解西方文化,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