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25 04:34: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精选

  《历史学家的技艺》是一本由(法)布洛赫著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元,页数:144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学家的技艺》精选点评:

  ●重读。

  ●不错的入门书,建议跟梁启超、钱穆的入门书一起读

  ●依我看不如卡尔的历史是什么

  ●最是基础,以至于对历史毫不了解的门外汉也可以拜读;最是精微,以至于内中思想即便是专门学者也不见得能领悟。

  ●brilliant.

  ●例证丰富。

  ●: K095.65/4234

  ●不愧是大师之作!七万四千字的书写了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完全不亏!

  ●史学理论

  ●大师如此沉重,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一):版本问题

  法文版本全名为《为历史学辩护–历史学家的技艺》,有1949年和1993年两种版本

  上海社科院1992年版《历史学家的技艺》、人民大学2006年再版《为历史学辩护》以及北师大2014年版《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科院2019年版《历史学家的技艺》实为同一版本,皆对应1949年法文早期版本,即费弗尔整理本,内有其《有关本书手稿的一点说明》一文。另,此版本“译者的话”很精彩

  人民大学2011年《历史学家的技艺 第二版》对应1993年法文后期整理本,即布洛赫之子根据“奇迹般”找到的作者的原稿整理修订而成,内有勒高夫所写序言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二):再难以置信的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

  能够感到那种独属于历史学家的,对具体而微的事件与细节的洞察,这种洞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究竟什么样的态度才是历史的态度。这对学哲学的人而言总是一个极好的提醒。一切历史学、叙述、考据的目的都是人,每一个事实的意义,都在于它能够如何改变我们对这一时期,这些人,这个事件的看法,或许这就是治史最基本的问题意识吧,只有在这个意识下,我们才能作出有意义的揭示。当然这也意味着,历史学是永远不可能脱离宏大叙事而存在的,如果仅仅是纯粹的事实档案,那还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只有置身于doxa的汪洋中才能看到历史的意义——我们应该在什么意义上看待这件事?还应去找更进一步的回答。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三):《历史学家的技艺》

  【法】马克布洛赫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历史、人、时间

  1.历史学家的选择

  2.历史与人类

  3.历史与时间

  4.起源与偶像

  5.过去与现在的界限

  6.由古知今

  7.由今知古

  第二章 历史的考察

  1.历史考察的一般特征

  2.证据

  3.证据的流传

  第三章 历史的考证

  1.考据方法的历史概要

  2.辨伪正误

  3.考据方法的逻辑

  第四章 历史的分析

  1.评判还是理解?

  2.从人类功能的多样性到人类良心的一致性

  3.术语

  第五章 历史的因果

  读后:

  读这本小册子的缘起是沙土同学的一篇读书笔记中提及。如同《柳如是别传》一样,《历史学家的技艺》这本书第一吸引我的还是作者在特殊的时期怀着特殊的心情所写下的文字,这种情景恰如司马迁所说: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当作者自身的处境与其文字交相辉映时,往往能够产生特殊的魅力,将文字的张力持续放大。

  从内容上来说,阅读完这本小册子,虽然有一些章句的确启迪很大,但总体上并没有什么醍醐灌顶的感觉。后来反刍了一些章节之后再次思考,反思自己的这种感觉是由于没有进入到成书当时的学术背景里面去体会,而是以现在人的知识去衡量前人的成果。在已经阅读过不少年鉴史学著作之后,很多观点比较熟悉,自然敏感度降低,但如果考虑到《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的成书年代仍然处于传统史学和实证主义一统江湖的时候,这本书的意义就能够跳出来了。

  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互动而产生的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谈论了史料辨析的问题,革命性的观点在于对史料的立体性阅读,探讨史料本身的修辞和产生的情景;第四章提出了整体史的视野和人文主义的史学态度,术语一节体现了历史学家对于历史书写的反思。这些论点,正是指导着20世纪后面数十年来史学进步的圭臬。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四):【书摘】历史学家的技艺

  在人们研究探索的道路上,“历史”这个词并没有预先设置什么禁忌。它可以随意指个人的探索,也可以指社会的探索:它可以指转瞬即逝的震荡,也可以指旷日持久的演变。

  我们今天自然不会象马基雅维里、休漠或博纳尔那样,认为在时间的长河中,“至少有某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人’。”我们知道,人的头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身上那些精致的器官也不例外。在其他方面又如何呢?实际上,人的精神状态已今非昔比,人的健康和饮食也同样如此。然而,在人类本质和人类社会中必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根本性东西,否则,人或社会这类名称就毫无意义可言了。

  事实上,只要观察者稍微扩展一下他的视野,就可能造成错觉。我们已知的绝大部分东西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了解的。假如我是一位经济学家,就会通过统计资料来掌握本月或本周的贸易状况,而这些资料并不是我本人亲手编制的。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现状的人,就会致力于试探公众对当今重要问题的看法,我会提问和记录,然后将人们的回答加以比较和统计。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他们结结巴巴表述出来的观点,这些观点为他们所相信,也是他们所愿意透露出来的。这些观点都是我的研究对象,我只能通过他们所愿意提供的信息来了解公众的情绪。相反,生理学家可以解剖豚鼠,亲眼目睹病灶或畸变这类研究对象。事件、行为和语言组成了一个团体的命运,它犹如一幅巨大的挂毯,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他只能看到大挂毯的小小一角,而且他只能直接知道自己的情绪,因此,无论在何时,所有个人的认识总是大部分得于他人。在这一点上,和历史学家相比,现状研究者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许许多多人类活动的领域已从黑暗中显露了出来,人们已揭开古埃及和迦勒底神秘的面纱。在中亚淹没无闻的古城里,人们发现了死文字和久已失传的宗教。最近,在印度河岸边的墓穴里,发现了确切无疑的古代文明。不仅如此,聪明的学者还在查阅古代文献,发掘古代的遗址,从而使历史的画面更为丰富多彩。然而,或许这还算不上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一些过去未为人知的研究技术业已问世。人们利用语言学来考订古代的习俗,通过研究工具来考察古代的工艺,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水平都已超越前人。而且,我们已知道怎样更深入地分析社会发展状况。对大众礼仪和信仰的研究刚刚起步,经济史也才初具规模。就在不久前,库尔诺根本想都没想过是否要把经济史列入各类历史研究的范围之中。

  许多史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歪曲的。错误的因素几平是与生俱有的,而且只有迎合公众的偏见,错误的说法才得以传播,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它也就成了一面反映集体意识的镜子。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五):亲近历史

  历史,在有些人的眼中,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在有些人眼中,是孤立的、枯燥的;在有些人眼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每一种感觉的产生,都来源于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历史的了解与体会,都来源于我们学习历史所使用的方法。就拿我来说,以前上学的时候,历史这门学科,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又很困难,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然后就能了解,难呢,就难在知识点太多、太零散,当我们面对那些知识点,有时候刚背完,一会儿就忘记了,这时,会感觉有些无措,感觉历史很孤立,离我们很遥远,有些不知从何下手。 通过阅读法国年鉴学派一代宗师马克•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感受。在这本书中,他阐释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认为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还对历史史料考证的辨伪正误做出评判等。 其中,他对于“由古知今、由今知古”的论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他在文中举例,几百年来,法国的政治、经济等都发生改变,但是时至今日,法国北部的田地仍是七零八落的小块,给人以奇形怪状的印象,这给耕种者带来麻烦,也浪费了大量的精力,于是,人们就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某些急躁的法学家认为通过民法必然解决问题,改变继承法就能消除弊病。在我看来,也许,这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它治标不治本,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作息状态,他们的思想也早已经根深蒂固了,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呢?进而,马克•布洛赫指出,那些人忽略了历史,他认为想要纠正这种做法,就必须对此深入研究,对历史的无知不仅使当代科学产生混乱,而且导致当前行为的困惑。 仔细思索一番,确实是这样,如果研究一个事物,仅仅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而不是深入研究,怎么可能解决问题,有所收获呢?马克•布洛赫研究历史的方法,那种深入思考、设身处境、古今相照,不禁让我想到现在教我们历史的老师,他在上课时,经常会将他自己的名字加入他所讲述的历史事件中,一开始,我们有些不解,有些茫然,比如讲述到中国最早的留美幼童,他会将自己想象成是留美幼童中的一位,从而讲述他们在美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回国的贡献,但在他的慢慢讲述中,我们也不禁被他带入了那个时代,好像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经历的事情,这不仅让我们很简单地就记住了那个时间段的事情,而且不易忘记,也改变了以前我们在历史中感觉的那种孤立与单调。我认为他的讲课很好地诠释了马克•布洛赫研究历史的方法。 回想以前,原来我们对历史的看法,走进了一个误区,历史并不是孤立、单调的,也不是仅仅凭死记硬背就能够了解的,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设身处境、古今相照,相得益彰,才能真真正正地亲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独特魅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