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成年礼》经典影评有感
日期:2020-12-25 04:32: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成年礼》经典影评有感

  《成年礼》是一部由左乙芳执导,李亦捷 / 方红人 / 蔡明修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年礼》影评(一):从未离开过

  从文本蕴意分析《成年礼》

  本片主要讲述了女主在过18岁生日时和母亲一起来跟自己的生父见面,在父亲酒后,女主得知父亲当年和母亲那么相爱,自己小时候也见过父亲而母亲却欺骗了自己,女儿伤心跑了出去并慢慢的领悟了一些人生道理。

  女儿钟芯妤是生活在重组家庭中长大的,对自己的生父也不知道是谁。从小就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而自己也总是被母亲打骂,继父也不管不顾,看出她缺乏关爱她的人。当得知母亲与继父又离婚时,牛奶涌了出来,表明她失去了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在列车上,女主看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疼爱,而她却从未有这样的待遇,缺乏父亲的疼爱同时又羡慕这一刻。

  对于女主的生父来说,他许久没有见过自己的女儿。当见到女儿的那一刻,他让女主喊他爸爸,看出父亲真的很期待,能高兴见到女儿。当来到餐厅时,父亲一直看着女儿吃饭,他觉得这么多年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而感到愧疚和后悔。酒后,父亲讲述他和母亲相识相爱以及自己事业失败的经历,当父亲拿出一张女儿小时候的老照片给女儿看时,其实父亲心里一直都在想念她,父亲从未忘记和抛弃过她。

  女主的母亲,她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变故,没有一次幸福完美的婚姻。当带着女儿去见生父时,母亲总是交代女儿不要跟父亲有太多交际,不要相信他的话,看出母亲在心里还是有些在意这次见面,当父亲提到女儿成年时,母亲总是很焦急的样子,表现出她内心的慌张与不安,有事情隐瞒着女儿。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女主在离异家庭中长大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原生家庭的期望,她从来没有体会到一个家庭带给她的温暖,父亲在她的世界里的确实已经母亲更是不关心她,让她在内心产生了对一个完美家庭的需求。

  《成年礼》影评(二):每个人都在成长

  终将到来的美好 ——评微电影《成年礼》的艺术特色 在模糊的记忆中寻拾记忆的碎片,现实生活中束缚的枷锁,近乎不尽人意的违愿,再到收获亲情的完整和内心的释然,那在心里最深处的呐喊和挣扎最终都归于亲情的完整,在影片《成人礼》女主人公钟芯妤向我们展现了从呐喊到最后得到内心的释然从质变到量变怎么一个人物心理变化,纵观整部影片大多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近乎其微的细节描写以及框式构图,使她人物的心理变化表达得细微末节,映射了对亲情的主题。    对于30分钟的微电影来说,只用情节去概述一个原生家庭对女主人公钟芯妤的影响和对人生的束缚,对爱情的不如意,孤僻,没有安全感,是不足以表现出来的,而镜头往往能在一部影片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效果,如在影片中一家人在聚餐时与厨师那段戏中厨师把钟芯妤和亲生父母隔开,这不仅隔开了两代人的关系而且父母两人隔开表现了他们之间渐远的距离更表现了他们非常不和的关系,这种三等分镜头就能在蹦出很多的语言将情节交代清楚。   在故事一步步揭晓时,钟芯妤和母亲在火车上的主观镜头,那看似轻轻谈谈的镜头实则是女主人公钟芯妤对亲情完整的渴望,表现了她内心的波澜使得观众印象深刻,影片最后运用了一个空镜头,这寓意着女主人公钟芯妤明白了童年的真相,也表现了她释然的内心和对未来美好的到来,对童年的残缺画上一个美丽的记号。 影片开始就运用了一个特写,一条红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这条红雨既是影片中的道具更象征了钟芯妤本人,想要挣脱鱼缸的感觉,就想她想要挣脱这种原生家庭的束缚一样,在爸爸把鱼送到她面前时她立刻把筷子上的鱼扔在盘子里,这表现了她对父亲的一种反感,虽然渴望亲情的完整,但对于童年的阴影,她难以去接受。   影片中以框式构图来突出女主人公钟芯妤的心理变化,在妈妈叫她一起出去和一个她不知道的人见面时,那个人实则是她爸爸,在房间中选衣服的时候,那框式构图,表现了她内心的一种迷茫,不情愿,更突出了她内心没有安全感。纵观整部影片,这不仅仅给观众体会到了不可分割的亲情更是给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成年礼》围绕了观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来展开故事,揭露了一个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危害和影响,这种淡淡的忧伤实则刻苦铭心,

  《成年礼》影评(三):释怀的亲情

  《成年礼》这个微电影讲述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因为父母离婚,从乖乖女变成了一个叛逆的女孩,而见到她的亲生父亲~了解到那些前尘往事,她便对于父母离婚以及亲情释怀了。 深受父母离婚影像的爱情观.影片中的女主角钟芯妤,她的母亲两次离婚,第二次是在她十几岁,已经懂事的时候,对她的内心多多少少都有打击与创伤,也导致了她二十岁的时候面对爱情是既然在一起就不轻易分开,这一态度.所以当她的极品男友对她冷暴力的时候,她仍然没有选择分手,她的爱情观是没有底线的,她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她害怕一个人,从而没有了自己面对爱情的主观意识.在动车上当她的母亲跟她提起她的继父时,女主便让她自己去找他,可见女主跟继父并没什么感情,但心里渴望着父爱,即使受到他们离婚的影响,但内心仍然渴望父爱. 外硬内柔的母.片中女主钟芯妤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单亲家庭母亲的形象,她性子急躁,嘴硬,她催着钟芯妤吃水果,喝牛奶语气都不好,但却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对女主好.她催着女儿起床,催着女儿收拾,都是大喊大叫的,这体现了她坚硬的一面,毕竟她是一个单亲母亲,她承担着整个家的压力,她没有半分松懈的时间,她只能强硬的对待自己的女儿,也最不温柔的样子面对她,而当她和钟芯妤还有钟芯妤的亲生父亲王金山一起在日料店吃饭时,王金山说起了他们以前的事情,她便自己去外面抽烟了,她也回想到了他们曾经甜蜜的时候了,她内段爱情美好的开始,但她回想现在,只能抽烟解愁,这是她的柔软之处. 迟到的父爱.女主钟芯妤一直渴望着父爱,但当她的亲生父亲王金山真的到来的时候,她又带着那么一丝抗拒,在出租车上,当王金山转过头来跟女主说“快叫爸爸啊”他的脸上充满了沧桑.在日料店王金山向钟芯妤说他原来有一个工厂,但后来因为不景气倒闭了,后来又被冤入狱了,他向钟芯妤解释,看出了他对女儿的愧疚.到后来他给钟芯妤看小时候的照片,可以看出他是十分爱钟芯妤的,十几年一直将照片带在身上,还向别人介绍钟芯妤,他爱她的同时,又在弥补这十几年的遗憾. 《成年礼》这个微电影讲述了原生家庭对于子女的影响,但同时也体现了亲情的重要,女主在最后听到自己的亲生父亲讲述的时候她释怀了,释怀了亲生父母的离婚,也释怀了那段并不美好的爱情.由此看出,在当今社会上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尤其是对孩子小时候心灵的影响更大.

  《成年礼》影评(四):让你走进心里,拾起记忆碎片

  ——浅评《成年礼》人物性格分析 从刚开始的抗拒,到最后的接受,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的释然。微电影《成年礼》讲述了一家三口亲情回归的故事,期间所发生的事让女主角对父母离婚事从开始的厌恶到理解,女主角的性格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发生变化。 乖巧到叛逆的转变。本片中的特写镜头与对话台词也能把女主角的人物性格塑造得很立体,片中女主角钟馨妤的人物形象和她的性格特征在她和母亲的日常交流也能体现出来。女主角只是谈了一个男朋友却不敢让母亲知道,这也说明了她以前是个乖乖女,而从之后剧情里的赖床、顶撞母亲也体现出了女主角钟馨妤的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这个原因或许也是因为她母亲和继父婚姻的破裂,也给她的成长带来了影响。 多愁善感,叛逆与不羁。导演通过了她和母亲的日常交流中的言语冲突,塑造了钟馨妤这个人物性格, 演员的语言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与真实。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在电影这一艺术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片中母亲说:下午四点要去医院看同事,就她磨磨蹭蹭,只要什么事和你在一起就是迟到。芯妤说:那就不要带我去啊,我也不想去。从这里也能体现出女主角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长给她带来的伤害,还有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也体现出了母女之间的隔阂。 从抵触到释怀。导演以其细腻丰富的镜头语言展示了一个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变化的一个过程。在女主角和她的母亲上了父亲的出租车之后,使用了女主角一系列的主观镜头,观察车上的出租车信息还有车上的烟还有父亲的白发及父亲转过头来之后他那苍老的脸,也体现出她虽然有一些叛逆,但是也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子。还有在日料店吃东西的时候,导演巧妙的的使用了很多的关系镜头,在父亲的主观镜头和母亲的主观镜头之间来回切换而焦点也一直聚焦在女主角的脸上,但是她却夹在两人中间一句话也不说,直到父亲向她提问了才极其敷衍的回答。而父亲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镜头也转换到了日料店老板正在做寿司,导演这一拍摄方式也很巧妙的把观众关注的重点拉回片内父亲的自述中。最后女主角在厕所里哭时,导演使用了拉镜头和很多特写镜头,镜头向后拉时背景一片黑暗,也能体现出母亲从小一直把她蒙在鼓里不让她知道真相,最后把纸揭开的时候也从侧面说明了她的亲生父亲告诉了

  《成年礼》影评(五):呃呃呃

  风雨中傲然挺立的剑兰 ——浅评微电影《成年礼》中母亲的人物形象 《成年礼》这部影片突出了一个彪悍又强势,但又勤俭持家的一位母亲。一段段有始无终的感情在她面前悄然离开。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生计问题,她总是游刃而解。而本部影片的导演左乙芳与片中的母亲同生为女性更是刻意的把母亲的生活状态真实展现给了观众。 母亲对女儿爱的表达方式总是那么另类。导演锐意的把母亲开片的几次出场安排得这么特别,从一系列的对角线构图和镜头语言便可让观众意识到她和女儿的僵硬关系。母亲让妤妤吃掉即将过期的牛奶和坏得很快的水果,这件事不论是从母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都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位家庭主妇都在意的小事,必备的话语。母亲除了妤妤之外,唯一的陪伴便是那只小狗,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来说,狗狗是最有感知能力的动物,也是最懂得善待自己的,从她追着湿漉漉的小狗那便可以知道,她内心的柔软。导演运用声画分离的方式把母亲叫妤妤吃饭的声音表现得生动形象,这个看似平淡又普通的举动,却表现出母亲对自己女儿的关心。 强势和独裁是片中母亲最显要突出的唯一性格特点。由于女儿的懒惰和堕落,母亲的脾气暴躁起来,每一次呼叫妤妤都以吼的形式来开展,如“钟馨妤,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起床!”面对女儿的各种顶嘴,她也毫不逊色的驳回去。在去见王金山的车上,母亲告诉了自己骗了二十年的女儿真实情况,她的自以为是让妤妤的心灵受到一万点暴击。二次离婚对母亲来说早已不是什么大事。导演虽是用简单的九宫格构图来拍摄母女两坐在一起,但却细心的把她两之间的距离分隔开来,母亲端庄的坐姿与厚重的语气又一次体现出了她的强势。母亲的每一次抉择都是那么的独断,可她却没有想到女儿心中的真实想法,这让观众不得不对片中的母亲带有一点失望感。 记忆的深坛让观众了解到曾经柔枝嫩叶的母亲内心的温柔。导演运用相同物体转场的平移运动镜头来展开父亲的回忆。在他叙述中的螓首蛾眉的母亲和亲朋好友正听着凤飞飞的歌欢快起舞,父亲抱着幼时的妤妤喜眉笑眼,而片中在妤妤的记忆里自己被母亲打,但坐在一旁的男子不闻不问的这个段落使用了心里蒙太奇的叙述方法,这两种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让女儿的心中形成莫大的落差。父亲的追述对于女儿来说是一个诠释,对母亲来说是一个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那些美好转眼即逝,母亲对女儿的心灵负疚和对过去生活的一切感想都只能用一支香烟来解千愁。 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女性生来就是钢铁之躯,那颗坚强的内心后面总会有一个像天鹅绒一样柔软的内心。《成年礼》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真正给人们展示一个单亲家庭主妇的强大内心背后的温柔,让观众叹观止矣。同时这位年轻的导演左乙芳用这部毕业作品证明了自己出类拔萃的创作实力,给中国电影开创新纪元。

  《成年礼》影评(六):成长就是不断妥协

  ー浅析《成年礼》

  每个人都会终将成长,而成长的过程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向父母妥协,不断地向他人妥协,也不断地向环境妥协。《成年礼》的导演左乙芳就用一个女孩妤妤的成年展现了我们从一只雏鸟转向为羽翼丰满的成鸟。

  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是水缸里的红金鱼的特写,红色的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却始终只能待在水缸里,妤妤的生活轨迹像极了红金鱼,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妤妤只能待在母亲身边,给她的妈妈和自己带来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只能让她产生逃离的想法,可是这种想法也只会像水缸中的气泡一样最终破灭。世界上的每个母亲都会保护孩子,给予他们最好的一切,妤妤的母亲为了保护她而选择隐瞒父亲的身份,也认为了自己做出的决定一定会是对女儿好的。

  同时,导演将妤妤倒牛奶时,牛奶溢出杯子用了特写,白色的牛奶无疑是现在妤妤的写照纯真又单纯,与此同时妤妤内心渴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母亲的婚姻状况只能让妤妤对此妥协,溢出的牛奶就像是妤妤对家庭的寄托消失了。

  导演左乙芳在影片插入了一段心理蒙太奇,有一段妤妤小时候手里拿红气球的片段,红气球最后从妤妤手中飞走了,镜头随着红气球的飘动而移动,妤妤小时候松开的气球,其实可以理解为妤妤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父爱的表现。影片的后半部分也同时采用了心理蒙太奇通过父亲拿出照片对着妤妤叙说而回忆起的情景,镜头中妤妤虽然没有红气球但她却拥有了她所渴望的家庭。

  母亲对妤妤的专制,让她变成了一个敏感的女孩,导演将妤妤接到电话时锁门的动作用特写拍摄充分表现了妤妤对自己的私密空间不安全感,而这些都是由于她破碎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影片母亲的声音与妤妤起床,导演采用了空镜头,镜头中只有母亲的声音和妤妤在床上不断翻动的声音,却让我们感觉到了妤妤对母亲的妥协,以及未知的迷茫

  导演在《成年礼》中多次使用红色,红色的金鱼,气球,果汁,红色是妤妤所向往,所渴望的,但水缸的红金鱼,榨汁机的红色果汁,正是妤妤目前被母亲所压制而不能表现出的东西。放飞的红气球是妤妤母亲所不知道的一面,在母亲面前的乖巧、顺从是她在母亲爱她的妥协的一面。

  妤妤在知道亲生父亲是谁后,导演采用了特写拍摄水池中的水,随着洞口而流走,导演通过水的流走,展现了妤妤对自己的所有疑问的释怀,也是妤妤自己精神上的一个解脱。妤妤在最后把父亲给她的照片放进包内,她接受了父亲,导演将最后一个镜头采用空镜头拍摄,这是妤妤对未来家庭的幻想与期待。

  我曾听别人说成年礼其实只是一个让你剥开了你与成年世界的一层纱。而我们要做的也仅仅只是在成年之前先接受自己。(第一次写,有很多不到位和文字冗长的地方请多包含)

  《成年礼》影评(七):成长无外乎是一场被动的接受

  快要过期的牛奶溢出了少女手中的杯子,最后又被弃置在了冰箱里。容器间的转换也无法规避最终腐败的本质,这也是少女经历两"个家庭后再度回归单亲的结局。关于"成年,无疑是一场被动且无言的接受。接受父母突然又不动声色的离婚,接受母亲不停的责怪嘶吼,接受男友的冷暴力,接受父亲多年后的"认祖归宗",以及最后得接受揭穿母亲那层谎言后所面对的情感认知的颠覆。这场"成年礼"在一次次的出逃与失败中姗姗来迟,最后又结束在再次无奈的“接受”中。

  各怀心事的背后是眼神交流的缺失与无尽的沉默。我们知道,在人际交往中,眼神中流露出的感情语言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传递出人们细微的感情,传递许多用语和手势力无法准确表示的信息。但在本片中,导演在处理人物对话及人物同框时,却极力的避开了人物眼神的交流,打造了人物与人物间的疏离同陌生感。

  一是构图的使用。

  在这个画面中,妤背对着镜头,避免了眼神的流露,而妤妤与母亲处于一条不明显的对角线中(此时的情节是母亲在大声责备妤快点收拾)在构图上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突显了两人关系的对立。

  这个画面可以说是片中为数不多的令人影响深刻的。父亲要求师傅做手卷,继续着和女儿的谈话,这段的对话是父亲谈起开工厂遇上经济不景气,工厂倒闭后入狱的经历。在表面看虽像是在与女儿回忆往事,但在内容上却令人感觉是更加偏向于故意说给母亲听的,可以理解为一种迟来的辩解或解释。加上此时寿司师傅刚好遮住了妤妤,使的画面中的人物变成了母亲与父亲二人。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父母二人的直接对话,直到最后父亲问了妤妤一句“你知道吗”,寿司师傅才离开了画面,得以回到一开始的三人局面。

  二是镜子的使用。其实这点可以单独立论来讲它的作用。因全文多偏向于个人理解,所以可能出现过分解读,但俗话说:“画面中的每一个道具都是导演的精心安排,没有哪一个是无用的。”所以还是说说个人看法。

  在这一幕中, 这是两人第一次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妤妤的母亲下班回家出现在门口,即使焦点不在母亲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其实母亲是在观察女儿,而两人依旧没有实质性的眼神交流,但桌子上的镜子恰好的反射出妤妤抬头望向了母亲时的眼神,这也造成了在画面上二人的脸面向了同一边,这也是一种情感疏离的暗示。

注意桌子上的镜子

  “在空间调度中,镜子让人物与空间环境建立了新的联系,因为镜子分割,扩展了空间。它能够表现出平面图像所无法表现的其他空间,用镜子增加新的空间,由此使电影画面的构图发生了变化。”

  而在下面的场景中,镜子的作用则更多的在于延伸空间感与加强镜头节奏。同时导演通过镜子,使二人出现在了画面中的两个对角(这个画面出现的比上文提到的论证构图的画面要早,用来做构图的论证或许更好)在妤妤长大后和母亲的第一次同框中便营造了一种矛盾感与对立感。

右上角母亲的镜像

  下面的母亲在列车车窗的反射的作用也与上文同理,就不过多论述了。

左边的母亲

  这一幕也十分的有意思,为两人搭上父亲的车子后的场景。这个画面视角更像是父亲的主观视角,而通过镜子,我们可以发现母女二人面对多年未见的前夫与对妤妤而言从未见过的父亲,彼此似乎都各怀心事,却互不理解与共鸣,相反的是变成了一家三口却又各在对角的愈加陌生。

  “电影中的人物通过镜子看到自己,观众通过银幕看到角色和镜像化的分身。这种处理方式多为角色起伏不定的心理投射。”

  眼神的交流不仅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也在于本与我。这段是妤妤准备收拾随母亲出门的时候,即使在面对镜子的时候,妤妤也极少的直视自我。这是一种对自我认识的迷茫,包括在家庭中的定位,与母亲的关系,与未谋面的父亲该如何相处。

  (我好累…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了首位段和三个观点...我先把尾段打了。有空在补坑。个人愚见欢迎补充但不欢迎辩论啦。)

  “时光易逝不能回,往事只能回味”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当母亲的谎言被戳破,少女才发现原来连所谓的往事都是假的,认知的颠覆促使了妤妤的爆发,而爆发之后剩下的又是沉默,无力的,拒绝回应的沉默。窗外的景色随着车子的前进往后倒退,车内的人们一言不发,时光易逝不能回,往事却变了味。在看似尘埃落定的背后,能做的,唯有像片中凤飞飞说的:“没来得及唱的,下辈子再唱给你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成年礼》经典影评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