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作品精选》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小波作品精选》精选点评:
●越来越喜欢。
●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简直是小波快速入门的利器!
●圣经一样的。
●大学时读,当时心术不正。
●总之,我很喜欢此男纸.真实洒脱大男孩,
●最近的睡前故事味道略重了~~
●就看了更偏爱的杂文篇 果真 台长的精神家园得到了解释
●黄金时代啊
●黄金时代简直美得不像话。
●NO.26
《王小波作品精选》读后感(一):总之是看了
我把散文认真看了.《沉默的大多数》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惶惶忽忽的看了《革命时期的爱情》 《红拂夜奔》
马马乎乎读完《黄金时代》
总结就是王先生是天才 是文才 是遍故事的高手
我还是更偏向的喜欢他的散文
《王小波作品精选》读后感(二):永远的王小波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写杂文的时候必定不可能有一颗平和的心。因为你要传达给读者的有可能是你的愤怒,你对这个世界的一种不满,这样的一种情感怎么可能是平和呢?很喜欢王小波的杂文,家里有他的两本杂文集。看他的杂文,你需要从他的文字里去挖掘一些东西出来,而这些东西有时候又是颇让人玩味的。当然有人也说,王小波的杂文,有些节外生枝,绕来绕去的,这是个人看杂文的口味问题。他的愤怒隐藏在他的文字里,言辞也许有时候不是那么的激烈,但情感绝对是强烈的。有人说他的杂文有一种黑色的幽默,并且有一种很强烈的冷嘲意味。这一点,我到是很赞成的。幽默是什么呢?每个人的解释也许会不尽相同,我个人信服的是这样一种说法,幽默是对现实的一种温柔的恐惧。也许王小波的幽默就是这样的吧,现实生活中总有太多让人恐惧的东西,但依然需要人去看清它,揭露它,恐惧但不远离。这样来说的话,王小波的杂文写作似乎还带有着一种使命感。
《王小波作品精选》读后感(三):初读王小波
传说中的《黄金时代》在我看来SO SO;《革命时代的爱情》只看了开头没看下去,感觉有点罗嗦且不知所云;很多人喜欢的《红拂夜奔》还没来得及看(这女侠也成了热点,呵呵,四月份在去厦门的大巴上看了舒琪版本的红拂,不大喜欢,没看完就睡着啦。)
比较喜欢他的杂文,第一篇《沉默的大多数》,很多地方看得我笑出声啦,算是有趣又睿智的文章。我都怀疑自己就是他说的那种人了——“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只不过最近好像连说话的人都不易得,只好做BLOG上的话痨……
王这本集子里很多篇都以插队、文革为题材,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比较陌生哈。也私下以为,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是先在海外火起来后才渐渐被国内读者熟知。
也许,我该庆幸没有在十年前第一次听说他名字时就买回他的作品,因为到现在我也不能完全领会他的作品,就像《黄金时代》里的领导,不懂什么叫“敦伦”……
《王小波作品精选》读后感(四):一边手淫,一边思考.
这几天看王小波文集.
字里行间我仿佛听到他的智慧就噼里啪啦的抖掉出来.
真正的大师就是既会讲深情的话,
又会讲流氓的话.
一脸严肃正气浩然酸巴巴的讲道理没什么了不起.
耍着无赖让道理深入人心才是真的厉害.
看着浩浩荡荡的空气涌过头顶,也正是灵魂乘兴而舞的潮兴之时.
物我两忘是种境界,岂是媚雅如我之辈能轻易达到的.
一篇纸上生殖器的俗称出现了若干次,动辙提起生命中伟大的勃起性爱的举行.
不经意还以为翻到医学百科或者婚前必读..
可是表象背后是诗人般自由野性的思想.
就像老师课堂上给放情色片.
这个时候花心思去体会演员的动作就有点超出研究范围.
光线和摄影还是值得注意注意的.
而这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我常想一个片子往往做的很充实或者很深邃或者很立体放在那.
然后你能看到哪一层或者你愿意看到哪一层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昨天"崩溃五人组"再次聚会.
借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来制造机会倾诉衷肠.
我突然发觉.
其实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
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你怀疑它是假的,它就是假的.
就想郭小鸟同志常说,"这个世界没有真相."
而这就是真相.
《王小波作品精选》读后感(五):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M. Phil Collins
挺厚实的一本精选集子,这两天带着瘾一样读完了。从午后的灿烂太阳一直待到变成橘色的近黄昏,一个人,时常看得捧腹拍案,乐不可支。
其实特别想把那些特别妙的字句摘抄下来,可是每每都迫不及待地接着往下看,连站起来找笔的时间都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被供奉起来的王小波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他了。
著名的《黄金时代》我觉得很一般,也许是因为受不了太过直白露骨的描写——虽然好听点叫坦率,可似乎在这儿成了刻意的全部主题。《革命时代的爱情》开始有了点意思,一样是文革背景,荒唐的年代什么荒唐事情都有。《红拂夜奔》则完全叫我惊艳掉了,讨巧的古代故事通俗写法,却能从玩世不恭的字里行间看出王某雄厚的隋唐历史常识、以及丰富的科学史底子:特别文科的历史被细化到文学性的草木鱼虫、吃喝拉撒、人情世故,和特别理科的数学天才兼发明家、建筑家的人格、品行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一结合,再加上小波同志天马行空的狂想,比照当今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残余现象——想不出彩都不行!
王小波看似轻松调侃的黑色幽默语调,实际却透着浓郁无比的自大轻狂——在我这里,所有的褒义贬义都可以用在相反的意义上——我看着这些几乎是故意在向世俗官方对着干的文字,就仿佛感觉到有些类似的东西在鲁迅、在钱钟书上也曾经看到过的。另外的角度,对自己的贬讽其实也恰恰表达了不屑世俗名誉的文人的孤愤。在这点上,他自己都不能否认。
总之他确是个怪才,文字口味很重,正如他所追求的那样,
有趣,真XXX有趣!
这恐怕是对他最大的褒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