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意林》2020年选摘的黄小平小品文集锦
日期:2020-12-23 08:51:03 作者:黄小平 来源:意林 阅读:

《意林》2020年选摘的黄小平小品文集锦

  谁更难过

  文/黄小平

  一位心理学家问我,一个考70分的学生和一个考99分的学生,哪一个更难过?我说,当然是那个考70分的学生更难过。

  心理学家问为什么?我说70分比99分少,再说99分差1分就是100分,分数已经是够高的了,不言而喻,那个考70分的学生自然要更难过了。

  而心理学家说,恰恰是因为那个考99分的学生差一分就是满分,差一分就是圆满的100分,正是这一分之差,让他产生了“差一点”就圆满了的心理,从而内心也就有了一种更强的遗憾和失落,比起那个考70分的学生,也就要遗憾得多,失落得多,难过得多。

  最后,心理学家对我说,人生的痛苦,往往不是因为拥有得少,而是一种对圆满的苛求。(摘自《意林》2020年第22期)

  你的用力看得出来

  文/黄小平

  一名芭蕾舞演员,她的脚趾一定结满了老茧;一位钢琴演奏家,他的手指一定结满了老茧。芭蕾舞演员用力要用脚尖上,所以她的脚尖看得出来;钢琴演奏家用力要用在手指上,所以他的手指看得出来。

  你在哪里用力,哪里就看得出来。

  有人问在日本有“推销之神”的原一平,推销有什么秘诀?原一平什么也没说,只是脱下自己的鞋袜,露出自己一双结满厚厚老茧的脚掌。推销是靠脚掌走家串户一家一户“走”出来的。原一平用力用在脚掌上,所以他的脚掌看得出来。

  你在哪里用力,哪里就看得出来,看得出来你用力大不大、明显不明显。你用力越大,你的成绩也就越大、也就越明显。(摘自《意林》2020年第17期)

  羊的路,是草给的

  文/黄小平

  哪里有草,羊就往哪里走;哪里草好,羊就往哪里走。但如果好草长在歪路上,长在陷阱里、圈套里,就会把羊引上歪路,走进陷阱和圈套,走上一条不归路。

  羊的路,是草给的,而草是什么?草是羊的目标。

  人的路,也是由目标决定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来。一个人只有树正目标,才能走上正道,如果一开始就把目标树歪了,只会把自己引向歧路,而葬送自己。(摘自《意林》2020年第1期)

  不要小视一个鸡蛋

  文/黄小平

  一个鸡蛋是脆弱的,用鸡蛋去碰石头,是愚蠢的。

  但倘若一个鸡蛋从25楼落下来,有人见了,心想,不就是一个鸡蛋吗?无所谓地迎头去碰,会怎样呢?你会听到“叭”的一声,在这“叭”的一声中,碎了的,当然有鸡蛋,但同时破裂的,还有那颗迎头去碰的头颅。

  有人做过测算,一个重30克的鸡蛋,从4楼落下来会让人的头起肿包,从8楼落下来会让人头皮破损,从18楼落下来会砸破人的头骨,从25楼落下来可致人当场死亡。

  一个脆弱的鸡蛋,当拥有了一定的高度和速度,就变得威力无比起来。

  所以,千万别小视了一个鸡蛋,作为鸡蛋,也千万别小视了自己。一个弱小的鸡蛋,当拥有了相应的条件,能让一块坚硬的石头,害怕得颤抖。(摘自《意林》2020年第2期卷首语)

  钻孔者与钻营者

  文/黄小平

  最近,读到一篇介绍章鱼的文章,觉得章鱼与生活中的一类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一只体重达70磅的章鱼,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孔。因为章鱼没有脊椎,身体非常柔软,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

  ——钻营者,也和章鱼一样,是一个没有脊椎骨的软蛋。

  章鱼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靠近,就咬住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顿。

  ——钻营者,也和章鱼一样,钻营是为了牺牲别人的利益,而为自己捞取好处。

  章鱼虽然狡猾,然而,渔民却有办法制服章鱼,他们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放入海底,章鱼一看见小瓶子,一看见有孔可钻,不论瓶子的瓶口多么小、多么窄,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结果,这些善钻孔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成了渔民们的猎物。

  ——钻营者,也和章鱼一样,钻营虽然能给他们带来暂时的好处,但最后的结果,是走向一条不归路。(摘自《意林》2020年第8期)

  夜莺的歌喉与鹦鹉的外形

  文/黄小平

  据动物学家研究,生长在茂林树丛中的鸟,一般能发出悦耳的歌声,其羽毛多半是朴素的,因生态环境使视觉讯号并不重要,所以它们改以悦耳动听的鸣叫来吸引异性,夜莺就属于这种鸟类。反之,生活在空旷场所的鸟类,譬如鹦鹉,则以鲜艳的羽毛吸引异性。

  人和鸟一样,所处的生存环境各不相同,但环境并不影响人们特长的发挥,就像生长在茂林树丛中的鸟,有那动听的歌喉;生长在空旷场所的鸟,有那美丽的外形。人也如此,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亮点,只要依据环境的特点来发展自己,就能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变得让别人关注起来。

  夜莺有夜莺动听的歌喉,鹦鹉有鹦鹉美丽的外形。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摘自《意林》2020年第10期)

  聪明的老鼠和投机的燕子

  文/黄小平

  老鼠是聪明的,面对食物,它们会先派一只老鼠去验毒:有毒,顶多毒死一只老鼠;没毒,老鼠们便可共享一番美味了。

  那年,我住在乡下,按照邻居教给我的方法,一夜之间竟毒死了十几只老鼠。邻居告诉我:用一只结实的小木箱,里面装有拌有毒药的玉米,再加以密封,然后小木箱外撒几粒没毒的玉米。第二天早晨,发现小木箱附近躺着十几只老鼠的尸体。

  原来,老鼠享受了小木箱外几粒没毒的玉米后,便疯狂地去啃咬散发着玉米香的小木箱,当它们历尽艰辛咬破小木箱后,面对一箱得之不易的玉米,它们早已把先派一只老鼠去验毒的事抛到脑后,哄抢着去争食那些有毒的玉米。

  人比鼠聪明,当人历尽艰辛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财富、权利和地位后,还能保持一份清醒的理智,才是真正的聪明。

  说到老鼠,让我不由想起另一种动物——燕子。朋友说,他家有一窝燕子,据他观察,老燕子喂食,都是从一侧的乳燕开始依次喂起。有一只乳燕,起初它排在左侧的最边上,当它吃完老燕子衔来的食物后,趁老燕子飞出去觅食的机会,它翻过左侧第二只燕子,把自己换到第二的位置,当老燕子觅食回来时,又把食物投进了它的嘴里。这只乳燕如法炮制,它不断地翻过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当越过最右侧那只乳燕时,结果掉出了窝外,落在地上摔死了。

  听着朋友的讲述,我好像不是在听他讲一只燕子,而是在讲一个人,一个投机取巧的人。

  投机取巧,可以让你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付出,获得最多的利益。偶尔的投机取巧,可能会让你从中得到某些实惠,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投机取巧,只会让你在人生之路上摔得很惨。

  这些老鼠和燕子的教训,其实也是我们做人的教训啊!(摘自《意林》2020年第11期)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

  文/黄小平

  同学你好!你来信中谈到的问题,其实,是存在于孩子和家长之间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必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更不必如临大敌。有了问题,不是压在心里,压抑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和痛苦,而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问题解决了,那些由问题带来的不适、不快、不安,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些内心的压抑,也就如释重负了。

  从你的来信看,你和你妈妈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隔阂。隔阂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比如你不理解你妈妈的苛刻,你妈妈也不理解你上网、社交和画画。而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是因为不能互换角色,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为对方着想,去为对方考虑,由此而相互猜疑,产生误会、误解和误伤。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小羊请小狗吃饭,它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小羊,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故事中的小羊和小狗,本都出于好心,用自己认为最好的菜肴来热情地招待客人,结果却事与愿违。出现如此难堪的局面,就是因为小羊和小狗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为对方着想。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你妈妈不允许你上网、社交和画画,也是出于爱你,怕影响了你的学习,耽搁了你的前程,你毕竟正在读高二,马上面临着高考。高考是人生的大考,决定着人生的未来和方向,这如何不会牵挂父母的心?又如何不会让父母揪心揪肺呢?你在信中说“我知道她的本意是爱我”,这说明你对妈妈的爱有了初浅的理解和认识,这个很好,就以此为起点,走进妈妈的内心,去顷听妈妈的心声,去感受妈妈那深沉的母爱。

  理解了别人,还要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比如自己是个学生,当然是以学为主,学习之余,上上网、交交友、学学画,这无可厚非,“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处理得好,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习,关键是要管理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

  理解了妈妈,理解了自己,那就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妈妈听。相互理解了,沟通起来就容易了,因为理解是沟通的桥梁,而沟通又是消除隔阂、解决矛盾最有效的办法。真心理解,真情沟通,一家人在一起才会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摘自《意林》2020年第20期)

  【作者简介】黄小平,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出版文集7部,发表、转款小品文7000多篇次,有作品选录语文教材,为《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签约作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意林》2020年选摘的黄小平小品文集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