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2-22 01:29: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100字

  《断鸿零雁记》是一本由苏曼殊著作,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的1934-1图书,本书定价:53,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鸿零雁记》精选点评:

  ●苏曼殊笔下的女子喜欢的诗人是陈师道、陆游,主人公所读的反倒是花间集;忧国和悲情的主题被杂糅得模糊了面目,作者的理想类型大抵就是刘师培夫人那样的吧,而这样异类的女子终是罕有。

  ●意犹未尽。一叹三郎身世飘摇;二叹人世人情冷漠险恶多艰;三叹女子清洁高妙非常。

  ●我可能最喜欢的就是那几句“踏遍北邙三十里,不知何处葬卿卿”“妾虽骨化形销至千万劫,尤为三郎同心耳”“忽回顾苑中华草,均带可怜颜色,悲从中来,徘徊饮泣”有些喜欢的莫名其妙,但就是一眼心动……居然看着,和现在很多书套路不一样,感觉三郎和苏曼殊自己经历有些相似,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在想是否真的有那么一个雪梅。

  ●“余此际神经已无所主,几于膝摇而牙齿相击,垂头不敢睇视,心中默念,情网已张,插翼难飞,此其时矣。”哎……

  ●自此扫叶焚香,寄以流年适俗

  ●一个六根不清净、四大不皆空的和尚,而且还没有虚竹的专一,看似在纠结,实际就是搞暧昧。书本身写得也没有比同时期或者同流派的作品更有张力,而且还各种生僻字_(:3」∠)_

  ●和尚三郎,既得温婉雪梅倾囊相助,又得兰蕙静子倾心相许,却终以三戒负之。既同情三郎飘零的身世,又鄙薄三郎负心的绝情。尤其对静子,既然已念佛戒,明知此情无果,却并不果断拒之于身外,害世间白白多了一个女子柔肠寸断,红泪沾襟。既然斩断不了尘世纷扰,又何必遁身佛门?伤人时不自伤么? 喜欢苏曼殊的文字,简洁中充满柔美细腻。和尚多情,字里行间把缠绵悱恻的情愫和需要时时警醒自拔的矛盾描绘的尽致淋漓,历来爱情中的纠结,也不过如此了吧。 情深如许,终化烟而去。

  ●优秀非常!!!!!!!!!!!!!!!!!!!!!!!!!!!!!!!!!!!

  ●河合三郎。 一个不幸至极之人的悲哀选择。 踏遍北邙三十里,不知何处葬卿卿。 从一开始失去亲故与由奢入简的苦痛,到后来所遇至爱不能携手的矛盾。雪梅已玉殒,料想樱子亦非久寿之人,至于牧师之女及麦氏之女更不用说,注定是伤心人。而这每个人的苦痛都将压在他的身上,使他喘息不得。

  ●唯美文言,古典文学的最后精品。三郎这个爱上不同女人的情僧,日本女人的胞孩,喜欢日本的古典风情。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一):无崖之戚

  句句关情,字字含泪,一片楚恫零落之感。天心何愦愦,彼姝人雪梅终已沦为那地坟,彼玉人静子终忍心辜负,但世事本无端,伤情事多矣,蹭蹬已极终无动于衷,而三郎用情至深,虽已遁入空门,仍无法释怀,至寸心碎榤,怆然泪尽。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二):身世飘零如浮沉

  只看了前10%,感觉苏曼殊其人有点过于矫情,尤其读到“读者试思……”,立马一个满脸泪水的和尚面对镜头对我说“观众朋友们,你们看,我身世何其不幸……”。不过,语言描绘功底还行,对环境与情绪的描写总能让我共情(我一定是电视看多了!!)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三):《断鸿零雁记》

  这是本文言小说,话说是开民国鸳鸯小说之祖,全文以抒情笔法抒写“余”得雪梅之助,东渡寻母,又遇静子,倾慕静子之玉人靓妆,倾情于静子和婉有仪,倾心于静子之慧颖兰心,尽管有此三倾,但仍求脱尘离俗。原来是情牵意念当时语,待到绝而断之,便不复相思。

  等到他回到中原,突然得知雪梅已然辞世,心下悲凉,想寻雪梅的墓地却不得,最后全文在一种凄清悲凉中结束,留下求而不得的憾恨,这也许同时暗含了苏曼殊虽身在佛门,心却始终不能如一般僧人一样断六根,化七情,常为尘世之情所扰,所动。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四):来自百度百科

  断鸿零雁记  《断鸿零雁记》(1912年),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作者苏曼殊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

  主人公三郎幼年倍受欺凌,孤苦伶仃,长大以后又经历了种种坎坷。他东渡日本寻找生母,母子重逢之后,三郎的日本表姐静子爱上了他。静子对三郎一片痴情。母亲和姨母也赞成这门亲事,但三郎犹豫不决。虽然他对静子也有感情,但他不敢再次面对爱情,对静子避而远之。原来,三郎在中国有未婚妻雪梅,雪梅对爱情坚贞不渝,因为三郎之父破产,雪梅之父嫌贫爱富而悔婚。三郎深深地爱着雪梅,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一气之下出家了。虽然身在佛门,他仍然无法斩断世俗的烦恼:不明身世的困惑、儿女之情的纠缠,于是他下山寻找答案。雪梅因痴恋三郎,资助他东渡寻母,最后,父母逼她改嫁时,绝食身亡以殉情。故事的最后,三郎无法寻找到雪梅的墓地,只有在她故宅凭吊。全书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结束,笼罩着一种末世的凄凉、窒息,以及对人的心灵的压抑。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五):僧人亦凡人

  初次看到书名、作者,便喜欢上了这个书名,凄零的诗意。苏曼殊,听似很熟悉的名字,以为是民国时期的女诗人。详查时,方知孤陋寡闻矣。

  整体上来说,书中的文字颇得我心,既没有汉唐文字的艰涩,也没有当代白话文的贫瘠,稍有古文功底的人便可读懂,且言简意赅,意境丰富。这也正是我最近偏嗜明清小说的原因。

  这篇文章很短,不到半天便看完了。但描述的画面感久久留在脑中,与乳母相遇那一刻的涕零,卖花途中与雪梅相遇后的心潮起伏,与静子相处中的感激与为难,难以启齿,离开后的漂泊无依。整篇文章低沉哀婉,情景交融。

  作者是一位僧人,这是一个悲剧。我从未与真正的僧人交谈过,只看过电视里的那些僧人与天龙八部里的虚竹等人,倚天屠龙记里的陈昆等。三郎离开静子时说自己是一名僧人,已受三戒,只能忍痛离开,看到此处,我心伤悲,真希望他能还俗,与静子,与母亲从此幸福温馨地生活下去,弥补他少年时的辛苦。他去找雪梅,寻墓,可惜均未果,我想如果雪梅仍在,他又将如何去面对,除了内心痛苦,又该如何与雪梅相处?他秉持着僧人的身份,可是内心的情感不亚于任何一个俗人,甚至更甚。

  我想,僧人也有父母兄弟,也有人世间的情感,只是他进入了另一个圈子,有其行为准则,他也必须由内而外地用这套准则来为人处世。合格的僧人是在行为规范上合乎标准,高僧当然也能了解人世间的情感,但不会囿于此,他能超脱于外,信仰并徜徉在那个世界。

  我猜得对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断鸿零雁记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