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骆驼》是一本由三毛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元,页数:1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哭泣的骆驼》精选点评:
●哑奴着实感动到我。
●很让人感动的故事...
●看得想哭
●三毛的悲情散文啊,有一种无奈的苦痛。。。比较喜欢的还是《大胡子和我》还有《逍遥七岛游》这样的幸福模样。。。
●当时因为喜欢那本撒哈拉的故事陆续买了能找到的全部系列,并且多数比如这本也很喜欢,但过了LOLI期之后再看印象就有点打折扣= =
●万劫不复的高三时光,再见
●看的应该是这个版本,图书博览会期间买的,很悲伤的故事。
●姐姐,你在天国还好吗?想念你......
●年级传看三毛的日子
●看这本书心底有强大的无力和疼痛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一):小时候隐约的记忆
看这书的时候还在上小学,记得故事,不明白其间的感情。
长大了呢回想记忆中关于这本书的片断式的情节,竟没有看的勇气。
我一向不喜欢情感丰沛的东西,所以拒绝散文。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二):……
小时候看的这书,印象既模糊又深刻,旁的情节都忘记了,只记得还有门前那棵带着水珠的蔬菜——“你们不吃青菜,牙齿会流血”,只记得哑奴家乖巧的孩子,只记得哑奴花白的头发被风吹乱,他欣喜若狂地把那床毯子塞给他的傻瓜妻子,然后被人带走。
“基督教的国家,不允许离婚,却允许公然蓄奴!”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三):哭泣的骆驼
三毛的时候还在初中,从她的文字里,理解了文字的“归属感”。你的文字就是你的写照。总有一种文字是属于你个人的,无法模仿也无从超越,谁会去超越一个平凡(又与众不同)的人呢?三毛最好的故事要么在沙漠里要么在海岛上,总之,和我们的生活那么不一样又那么似曾相识。那个用石头雕刻的老人,那个蒙着面纱的女人,那个为了帮助自己最痛恨的阿拉伯小孩而丧生军士……在她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鲜活,只是读过她的书,你就会知道她自己心里是那么荒凉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四):不敢轻易评论,怕亵渎了三毛和自己心中的那份神圣!
小时侯,姐姐上大学时,每年暑假姐姐来我家的时候,晚上躺在月光亮亮的床上,姐姐总会给我讲三毛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毛在撒哈拉洗澡的故事。
终于在大二的时候,在学校的图书馆读了三毛的书,震撼的感觉不能用语言形容,像是突然找到了生命中早已熟悉又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样,像极了宝玉初次见到黛玉的感觉。
三毛的书大部分都度过,尤其在撒哈拉的一段,如临其境,惊喜异常!
但是,荷西死后的文章至今仍不敢拿起来读,始终承受不了那份沉重。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五):哭泣
读书笔记226:哭泣的骆驼
故事又回到撒哈拉沙漠,时间点是西班牙人准备放弃殖民地,由当地人自决,而摩洛哥和毛利塔利亚企图占领那片区域,战争席卷而来。
书名最初在哭泣的骆驼和哑奴之间纠结,都是描写人性中最丑恶的东西,背弃穆斯林改信天主教的沙伊达被当地人歧视,战争爆发后他们呼喊着要强暴她后再打死她。而哑奴一家被人卖来卖去,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沙巴军曹也很有意思,当地人屠杀了整个西班牙军团,只有喝醉酒的军曹侥幸活了下来,之后很多年他一直仇恨着这些土著人,最后他却又为了几个当地小孩被炸死了。这本集子基调很是悲伤,跟战争突然爆发有很大关系,直到现在那个区域还是有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