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峡记》是一本由晋永权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80元,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出三峡记》精选点评:
●文字果然不错。素材来自16次采访
●文字的想象力与黑白摄影构成了虚构与纪实的二重张力。若历史已然亡佚,唯一的叙述是否还应该被加工反刍?但既然所有叙述都有所倾侧,又何必坚持伪客观的角度?于是交给直觉呈现了一个混杂着厚重尘埃和诗意想象的前三峡。
●从那里出来的人们看了感触更多吧。
●背井离乡。印记。
●封面那张照片真是经典,里边的照片就非常一般了。
●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
●平凡的故事才最动人
●不像纪录片,像电影。
●介绍三峡移民数十年生存史。
●遗憾全书并没有保持在前几篇的高度, 但仍不失是一本真实的,诚恳的,细心雕琢的好书。照片也很不错。
《出三峡记》读后感(一):可惜了这个题材
文字过于做作,作者自己出现得太多。选取的人物和故事和主题扣不太上,感觉就是逮谁算谁,凑数,没有深度,而没有仔细去寻找比较有代表性的东西。照片没特色。非常后悔买了这本书,刚开始还认真看了一些,后来根本读不下去了。现在书籍市场上优秀的纪实文字很多了。这本实在可惜了这个题材。
《出三峡记》读后感(二):没有摩西
在张立宪最早编出的《读库0600》中读到了这本书因某种原因被删掉的序,里面有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出三峡记》)有《出埃及记》的意境,不过,我相信他(普永权)一定知道,带领三峡移民顺江而下,背井离乡的人不是摩西;半个多世纪以来,1500万水库移民的队伍中没有摩西。”
《出三峡记》读后感(三):每个故事都是好故事
里面的故事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记录.我想里面每一个故事如果有作家写出来,都将冲击诺贝尔,拍成电影就得奖.<三峡好人>只是这些故事当中的一个.看<海上钢琴师>,想到三峡人,住了几个世纪,他是没法过城里的好日子的,让他们移民就像让钢琴师1900上岸.....最后钢琴师和船同归,我看见有老人宁愿和他的屋子一起被大坝淹没.......
《出三峡记》读后感(四):淡淡的叙说后边
《出三峡记》,自然是因为有《出埃及记》而名之。
作者在这里用淡淡的不动声色文字,叙说着普普通通的三峡移民的故事。比之XXX对三门峡移民的叙写,显得非常淡远、非常静致
陌路人能将父辈永久的留在他的家乡吗?不知道,因为还有清库
巴女的未来又在何方?回到原驻地的移民大概就此成了失去身份的人吧
世道不断变化,问天又有何益?
移民,移去的是根,。。。
《出三峡记》读后感(五):一种纪录
作者的风格比较特别,在一个“故事”中,我们权且称之为故事,除了照片和照片的说明文字,一般有两种格式,一种算是正文,另一种采用了类似引用的格式,这两种格式交替出现,以正文为主,“引用”的可能是作者引用自己或它者在正文之外成文的文字,比如另一段笔记,另一篇新闻报道,或者象故事开头引用的诗句。
作者在记录“事实”或者“虚构”的时候经常反思和怀疑,我在阅读中也不可避免的怀疑和反思。对于真实、历史、话语、权力之类的问题,在三峡移民的背景下凸现,其实,作者和我都不必仓促的下结论,我想这就是一种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