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是一部由Uta Frith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精选点评:
●缺少脑科学、遗传学的干货,但作为一般的科普,也提供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认识,值得一看。(哈哈,自闭症情侣对话那一段,无法不令人想起谢耳朵和Amy,爱说"呐,我这人比较直"的,多半儿是扯淡,自闭症患者才是真"直",天生几乎没有撒谎、拐弯抹角说话的能力。)
●another kind of reality exists.
●简单科普。
●上帝厌倦了总是说谎、自以为是,圆滑的人类,所以才创造出自闭症。
●什么是公平,先不说你是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当那个说别埋掉我的也门男孩,还是生活在国家里有平安有自由有选择,即使是后者,同一地方,同一家庭,你也可能有你兄弟姐妹没有的疾病,就像片中说的自闭症,一个眼中跟别人理解不一样的世界,有人自带才能,有人平庸,有人甚至在出生时就带着一辈子都
●【还是说大家都自闭,仅仅是程度多少的问题?】
●就说了一下,没什么特点
●mentalization,症状很有意思。
●自闭症孩子志愿者必看。
●自闭症,一个很少被我们接触的病症。患者就像掉进了一个黑色的深渊。
《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影评(一):终将看到光明
很多人认为自闭症就是封闭自我,不与外界交流。其实不然,自闭症人群只是和普通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对于社交的理解与体验也微乎其微。
很喜欢教授说的一句话:很高兴看到他用其他方式来使生命变得充盈美好。 是的,谁规定一定要按何种方式生活和思考,只是处于少数人群,也并不一定要融入普通人的世界。
看到片中的自闭症人士能找到工作谋生,还能与人相知相爱,觉得未来的一切总有光明。想想国内的自闭症服务体系相较差了几十年,上学也大部分是随班就读,也缺乏就业支持体系。希望自己余生能多少为此尽绵薄之力。
《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影评(二):一些零碎感想。
1.“ Sally and Ann”“大小三角形”和“取出小船”的实验很有趣。 2.自闭症患者的思维是直线式,无法理解所谓幽默,社交得靠模仿和目的性,而模仿本身对于他们也是挑战——因为常人举动有太多的“无用功”,而他们缺乏mentalising(心智化能力)去理解这些举动。 3.高功能性自闭和阿尔伯格症在自闭症中算是幸运吗? 4.Autistic people can also have empathy and be in meaningful relationship. 5.世界上既然存在着不同的人,每个人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没办法感同身受的事,能尽力了解理解,平等对待,打破身边人误区,也是好的吧。
《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影评(三):最棒情话 You are my required amount of social contact
emmm我觉得仅仅根据围绕一个学者所展现的内容还是太局限了。人们处在一个spectrum上,自闭也有很多形式。
从弹幕可以看出b站孩子们对这个认识不足,还有说基因缺陷的,无语。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异常丰富的,强行同质化带给人们的只有约束与痛苦,只给统治阶级带来方便。“自闭”和“正常”也成了一对对立的概念(“抑郁”同样)。我个人感觉,不喜欢这个作为主角的学者,可能因为她本身自闭特质比较少,更喜欢在下半部出现的她的phd学生。
喜欢后半段出现那对自闭情侣。“为何我们走到了一起?”
“因为你是我不可或缺的社交联系”
我听过最棒情话啦。
我觉得我也挺自闭的,至少高于平均值的。要继续了解自己。不断了解自己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同等重要。当然两者可以互通,同时达成。虽然少了社交,也不能停止学习。。这世上的事。
《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影评(四):科普性极强!
自闭症患者明显自我专注,判断严重与否得标准是与他人交流的困难程度,是都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以及是否倾向于重复某种行为。一般患者有明显的学习障碍,超过80%的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许多自闭症患者都有与他们能力看起来不相符得天赋。自闭症患者过分关注细节而忽略所处的整体环境,所以能发现许多普通人所忽略的细节,兴趣面窄,偏执而专注的做一件事。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普通人不同,他们会有普通人不会有的爱好,比如喜欢去参加葬礼等,即使没人邀请。他们无法理解正常人说的话和做的事,也读不懂别人脸上表情变化的含义,比如人家明明很愤怒的向你抗议,你却从他的表情和语言中读出了喜欢你的含义,你按这种理解去应对他肯定你们的关系越来越差,所以自闭症患者在社交上经常处于劣势,而且常常是恶性循环。亚斯伯格症。所以一个有着特殊爱好却社交障碍的天才或者怪才就可能是自闭症患者,比如牛顿。怎么看地平线的每一部医疗纪录片我都有里面描述的疾病的症状…自闭症也有遗传及家族聚集倾向。
《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影评(五):多想泪流满面,但我哭不出来
和片中所说的正常儿童对实验的反应不同,我到现在也无法说出玻璃珠在篮子里,但我会敲盒子。这意味着我不明白在有些事情上别人不可能和我有同样的视角,因为他们未曾亲历;但主动模仿无意义的行为、遵守不存在的规则,是我小心翼翼生存的方式。
和那个演讲者相似的是我会模仿正常人的行为模式,并在特定关系下处理得很好,但当没有样例或者自由度过高的时候就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开了一个话题叫做#人间套路习得性免疫计划#,很努力去学习人类的行为模式了,但依然无法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所以我很喜欢定义一段关系,然后照着规范手册去做,do's & don'ts. 无法在未经定义的关系下做出任何举动。
欣慰的是人人都有自闭症状,症状的多寡在人群中也基本遵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地带,鲜少人会处于两极。而诊断的依据完全看症状影响生活的程度,取决于临床医师的主观判断。
因为自闭受到的压力和失落,会引起继发性的抑郁。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