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是一本由[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天鹅》读后感(一):知易行难
让人不做预测反人类,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们也只能说自以为的部分事实,未发生的占了我们的极大一部分。一开口就会猜测,不做预测这事见仁见智
而对于现实中存在的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在极端斯坦中有黑天鹅和白天鹅。对于风险是否高估的判断,如炒股时很害怕崩盘的风险,年长后得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哪一个更高呢?
《黑天鹅》读后感(二):翻译水平差
看不下去咯,这翻译水平实在是,百度翻译的吧,有史以来看书第一次打一星。实在不相信可以百度下“万丹 刘宁 翻译”。中信有不少书出的完全就是不负责任,这本书不相信都不审查就出版?照理说,这么多版了也该修正下了。非要140个字才能发表评价,懒得凑了。看不下去咯,这翻译水平实在是,百度翻译的吧,有史以来看书第一次打一星。实在不相信可以百度下“万丹 刘宁 翻译”。中信有不少书出的完全就是不负责任,这本书不相信都不审查就出版?照理说,这么多版了也该修正下了。非要140个字才能发表评价,懒得凑了。看不下去咯,这翻译水平实在是,百度翻译的吧,有史以来看书第一次打一星。实在不相信可以百度下“万丹 刘宁 翻译”。中信有不少书出的完全就是不负责任,这本书不相信都不审查就出版?照理说,这么多版了也该修正下了。非要140个字才能发表评价,懒得凑了。
《黑天鹅》读后感(三):科学的迷信
在遥远的那个年代,风火雷电、山洪地震,大自然的力量让刚刚直立行走的智人非常无助。于是,占卜、卦象、祭祀等行为应运而生,成为了人类的行为指南。
随着时间的箭头向前,人类出现了柏拉图、孔子等一大批哲学家,接着发生了工业革命若干次,人类似乎是进入了一个科学的时代,一个人类对自身力量错误估计的时代。科学技术大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但没能改变的也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性,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确定性的狂人。从前是宗教解决了这一问题,今天则是科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说到科学,先来简单扒一扒科学到底怎么样了。
数学:这是一套自洽逻辑。严格来说,数学不是科学,只是研究科学的工具。
物理学:这是目前为止人类开发的最多的学科,经典物理学的资源几乎已经被人类吃干净了。从牛顿开始的经典力学,到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一套几乎组成了我们生活日常可见的一半以上。
化学: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以及生活中用品的另一半吧。
生物学:如果有一根进度条的话,人类目前至多不超过5%,喝一杯咖啡到底到底是致癌还是防癌,人类现在也没有搞明白。
交叉学科就不说了,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接下来进入社会学科。
心理学、经济学等等一堆的基本都是按照上述基础学科的方式来研究的。婴儿时期你妈离开了一个月对18岁的你将会有什么影响,基本职能自说自话;理性人假设,这个基础假设就很不牢固。
铺垫的差不多了,终于可以说回主题了。黑天鹅,一种完成超出人类认知的事件。我们一直以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均斯坦的国度,曾经也许是,但是现在绝对不是。人性恐惧未知,明天去钓个鱼,我得研究一下天气预报;准备买一只股票,我得研究一下市场经济,做个预测。
预测则是现代人对科学的一种迷信,正如前文所说,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基本靠迷信,不可控和认知的缺陷太多了,人类使用错误的方法,带来了许多的黑天鹅,而且这些方法看上去似乎是很科学,正如书中一直批判的使用正态分布去判断社会科学。
看待一个问题,应该是辩证的,社会科学真的就一无是处吗,那显然不是。错只是错在过分的使用了错误的方法,而且还没有认识到,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还是留给专业的人。
我很认同的核心思想来说:不要寄希望于预测,这只能是发现不足的一个手段,尤其要记住的就是在复杂系统,事情肯定会不同于预测,而且大部分时候可能是完全不同。黑天鹅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黑天鹅,俗称“一炮而红”,一种是负面黑天鹅,“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要提前埋伏正面黑天鹅,但是不能说靠这个吃饭,同时要防范负面黑天鹅,即使发生了,自己的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有三种谬误很有意思,值得记住:一是证实谬误,我们只关注从已观察到的事物中预先挑选出来的那部分,并从它推及未观察到的部分;二是叙述谬误,我们用那些符合我们对明显模式的偏好故事欺骗自己;三是游戏谬误,愚人的不确定性,以为这个世界的现实概率就像掷骰子一样,从而采用正态分布。
此外,还有三点认知缺陷,一是我们假装黑天鹅现象不存在,人类的本性习惯黑天鹅现象;二是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样是全部。历史把黑天鹅现象隐藏起来,使我们对这些事件产生的概率产生错误的观念:沉默的证据造成的认知错误;三是我们“犯过滤性错误”,我们只关注一些有明确定义的不确定性现象,即一些特定的黑天鹅现象。
《黑天鹅》读后感(四):匍匐前进在极端斯坦
这本书久负盛名,是亚马逊反复给我推荐的畅销书中的一员。对于这类书我一般很难打起精神,而宣传上的“黑天鹅”这一名词似乎成为了某种噱头概念,所以拖延至今。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一直在累积收获,并且想必在未来它也会在我心中持续发挥作用。作者谐谑的文风使得散落在各章节的专业知识更加易懂,而兼并了自大和自嘲的评论又饶有趣味。考虑到成书年代,再联想到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肆虐的疫情,书中描述的银行体系垮塌和通过航班传播的病毒令人不禁悚然。我认为这本书传达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认知”黑天鹅。
书的开始即引入了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的概念。这比起去纠结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概念和模型要更加直观,能够帮助读者对各类事件作出划分,这展现了作者思维中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总的来说章节在节奏上层层递进,但并非那么逻辑清晰。后记占据了20%的篇幅,大部分是对前80%内容的重述和强调,增加了专业和技术方面的论述。虽然作者说这部分可以跳过,但我还是努力认真读完(惨烈的翻译造成了相当负担)。后记中偶然提到的轶事,譬如黑天鹅成为全球畅销书后作者的心路历程,也有较高的可读性,推荐一看。
主体内容可以分为几大部分:分析黑天鹅的特性,追究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寻找解决方法。首先,黑天鹅的特性有三:意外、影响深远、事后可解释。第三点看起来似乎有点绕圈,但经过作者的论述,这个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实际上比起去定义黑天鹅,“事后可解释性”更像是点出了一种事后分析的倾向。想象一下看似不可解释的外星人入侵事件,假如真实发生,也一定会得到解释,比如某个星系的某颗星近期亮度有所变化云云。而这也引向了下一部分关于人们谬误和认知问题的讨论。
黑天鹅出现的原因,源于各种谬误,作者有详尽的分类和阐明,如证实谬误、叙述谬误、游戏谬误等等,在此不予赘述。人们的预测总是存在偏颇:认知自大,实际的自己比我们看到的自己要无知很多;柏拉图式理念,对于简化的依赖和对复杂性的逃避,书里讲到的领域特殊性的案例十分生动(譬如说一名在会议上充分理解黑天鹅,在实际行动中却完全忘记它的管理者);错误的推理方法,由于思维惯性、短视、或某种目的性而选择了平均斯坦的方法,对不稳定性熟视无睹。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而然想知道我们既然已经注意到黑天鹅,那么是否有能够驯服它的方法呢?作者在文中也无奈慨叹,该书出版并迅速扩散之后,很多人向他提的问题囿于“如何预测”和“如何利用”,无疑说明了他们并未理解这本书的主旨。黑天鹅自人类的想当然中诞生,而试图彻底预测和利用黑天鹅,则是进一步恶化的天真和傲慢。当然了,面对黑天鹅,我们并非无能为力,虽然无法改变极端斯坦和黑天鹅的特性,但是可以改变自身。实用方法上,我还是概括为三点:杠铃原理,时刻保持警惕和健康的心态。
一:杠铃原理。可以简单地阐述为:在保守的部分极为保守,在冒险的领域极端冒险。用投资来举例的话,90%的资产采用最稳健的方式,不轻信中风险或所谓风险可控的理财产品;剩余10%(全部损失也无所谓)则投入高风险水域,以对带来正面效应产生高额收益的黑天鹅守株待兔(守湖待鹅)。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分配两者是个问题,这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智慧并就事论事,顺利把黑天鹅转化为灰天鹅。
我个人并非完全支持这种组合,原因是作者在衡量黑天鹅时往往着眼于较长的时间周期,以论证黑天鹅造成的影响可以抵消此前的一切,但就人的一生而论,又有多少个十年呢?如果不确定明天是否到来,那么大部分人会在今天依据平均斯坦理论权衡风险和稳定,这很难说是愚蠢。但杠铃原理的思维方式依然是可取的,特别是在对整个人生进行规划时,采用杠铃原理作评估,能够意外地迸发灵感的亮点。
二:时刻保持警惕,即谨记“黑天鹅”的存在。作者论证了为什么人类的思维即使在理解黑天鹅之后仍然会被系统结构化的理论磁吸,如果我们无法彻底甩开认知自大,那么至少可以绕着认知自大这口井转圈,或者在掉入井中的同时尽力抓住边沿。简单来说,头脑中稳定铺开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对事件做分类、评估而非预测,并随时审视自己的评估。
三:健康的心态。这似乎与上一条矛盾,但其实相辅相成。文中论述了人们对风险的高估和低估:总是在幻想的意外事故上费心,却无视了潜藏在身边的危机。调整心态,对于世界、社会、自我构建清晰的评估体系;时刻思考,保持谨慎却不盲目担心。不管怎样,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令我心生羡慕。另外,讨论医学经验主义和生物人体冗余功能及应激状态的部分也尤为有趣。我们尚不了解人体的全部功能,因此才要带着谦逊的思维累积实验和经验,避免落入优化理论和稳定系统的陷阱。虽然看起来有些偏颇,不需全盘接受,但忍不住在脑海中对比了严格遵循计划的一天和悠然漫步的一天。前者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那是我现在的生活。而在极端斯坦匍匐前进,是一种理想。
从个人角度,看这本书让我回忆起了学习经济和计量时的郁结,并且在今天得以抒发。要留神的是,作者的思考建立在他的学识和经历之上,是在高原地区才能看到的高山,而在遥远的平原低谷无法将它纳入视野。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学习、经历和思考,一味地关注“黑天鹅”(某种简化状态)并拒绝高斯钟型曲线也是不可取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他在面对激烈的抨击时能够置若罔闻,正是因为他曾经从事过相关行业并决心摈弃其糟粕。
最后说说翻译。译者可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资料查的不够,没吃透作者的思想,因此造成了有序翻出字词但组不成通顺逻辑的僵硬效果。原文里一句简单的表达,翻译成中文后山路十八弯,让人理解起来十分吃力;另外也存在明确的错误,包括但不限于词意、词组、整句逻辑的错翻和粗糙的笔误。只能说看书还是要认真挑一挑出版社和译者,如果不靠谱的话干脆阅读原版,否则不仅是看书体验大打折扣,看完书写书评时都被影响得半文半白文字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