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20 01:55: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1000字

  《巴黎的忧郁》是一本由沙尔·波德莱尔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的忧郁》精选点评:

  ●大叔,你表情真严肃。 这是一本非常精美的书,言辞内容都很犀利。 我特别的爱“人生是一座医院”那句。

  ●突然想起高二的时候读过这本书...

  ●I565.65/3124-1

  ●恶之花

  ●Baudelaire的散文完全不逊于他的诗作

  ●你连笑都感到如此可悲

  ●陶醉吧,用酒、用诗,或者用美德,随你的便。

  ●你何至于如此骄纵,深邃,多情,阴暗。

  ●奇绝的意象。

  ●翻译的让我看着头疼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一):晴朗下的阴天?!

  说实话之前我一碰到文学小说类的就怕,为什么?可能自己不是读文学作品的料吧。偶然机会在丹尼尔贝儿的著作中以及西美尔相关读本中涉及到了些波德莱尔那时候的文艺批判,如此就硬着头皮去读了~

  还好,寝室有个哥们是文学的,不然我可能就读不下去了。。

  这个散文诗可以说黑色幽默,总是围绕着一种嬉笑的氛围下去展示巴黎里的个中景片的,但是翻译的问题,个人实在是有些怀疑。。很多章节都不畅。。花城出版社的。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情景思考吧,里面的内容生活中又何曾不是这样的呢呵呵!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二):死亡在蛛丝上舞蹈

  怪人,疯子,吃喝嫖赌抽的龌龊加病态形象,但是他能描写出地狱的边缘,就像你亲眼看到一般,他的比喻和想象是你所想不到的,可笑的是比他而言你的想象力好比智障一样,这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怎么你就看不见看不到,只因你是俗人,俗的就像牲口,而他,一个被世人唾弃的酒鬼,嫖客,垃圾,却是天才。你可以怀疑他精神有问题,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位大师,没有他的存在,你怎么才能在人世就看到地狱是啥样子。如果当时人们给同他或梵高这类人一些怜爱,那么还会有今天这样的杰作么!看这双眼睛就知道了,如果你还有观察力,那么你将被震撼,这是一双多么带有敌意和仇视的眼睛,他在说:我看不起你们任何人呢。是啊,我们只是一群自以为是的傻瓜罢了。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三):背上的喀迈拉

  波德莱尔的诗背不出,可始终忘不了《恶之花》里弥漫着尸臭的震撼。他的散文集《巴黎的忧郁》中有一篇就叫“背上的喀迈拉”。喀迈拉(Chimaera)是希腊神话中的妖物,狮头,羊身,蛇尾。我们背上的喀迈拉大概是空妄的幻想与漠然的态度之源。

  每天都在工作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奔波,忽略着家人,朋友和爱人。我们背上的喀迈拉肆无忌惮地生长着。是不是该早早停下,忍着鲜血和巨痛,把它甩脱掉?

  还是写我的诗状物吧……

  我背上有只怪物

  狮头

  羊身

  蛇尾

  坚甲利爪

  身形巨大

  它吸食我的幻想

  饱饮我的快乐和悲伤

  我渐渐被冷漠围困

  它就以冷漠为粮

  它饱食终日

  愈发沉重

  我不堪重负

  无法甩脱

  因为它的牙爪

  早已和我血脉相连

  腰折断的刹那

  头颅低垂

  却听到它发出

  冷漠而快乐的声响

  我的尸体开始腐烂

  生长出新的生命

  我的面孔松驰扭曲

  仿佛挂满了笑容

  它默默地钻出孔洞

  回望着我瘫软的皮囊

  思考着

  鳞片炸裂

  钻出新生的东西

  全然是我的模样

  那个“我”翻过了我的残躯

  披在肩上

  它又生出坚甲

  探出利爪

  狮头,羊身,蛇尾

  依旧沉重

  依旧漠然地

  吸食着空妄的幻想

  渐渐长大

  渐渐把“我”压垮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四):我心如斯

  le spleen de paris巴黎的忧郁 charles baudelaire沙尔波德莱尔

  我们都这样娇纵,寂寞,深邃,恐惧,多情,阴暗,苛刻,永远在欲望的漩涡里沉沦,爱造作,爱演戏,爱爱人,爱被爱,是个可恶的情人失败的情人弱智的情人敏感的情人,流浪儿,浪荡子,何处是吾身。

  忧郁在粗制滥造的年代,是这样的失去了原色的澄澈,异化了的忧郁是那样地让人充满恶心的情绪。而,巴黎的忧郁依旧复杂的澄澈。那里有一些人,一些事,哀伤血腥,狂热冷漠,但是,真实。真实是麻木的,冷色的,心寒的么?我的真实是,带着冷感,我心热烫依然。

  因为恐惧,我在不断地浮动,游走于红色蓝色的天地间,没有办法成为天使,带着魔鬼的小聪明,散发着身体里的鸦片气息,我以为我这样得到了永生。其实,我只想找个落脚地,可惜,总在天涯,不在彼岸。我不停地变换着我的面孔,希望在你说再见前给你一个动人的笑脸,永远地。你却说,我只在皱眉,皱眉,眉宇的零落让你厌烦劳累。然后,我只能不断变换你,变换你。

  我在孤独,不跟你谈情,不和你说话,却在众生的喧闹独个的沉静中寻获快感。疯狂的因子在出没,会爱你,恨你,怨你,怒你。每天都在梦里遨游,携着黑色的翅膀,却无力飞扬,因留恋,因畏惧。撒旦要和我交易,我却不肯跟他出卖我的爱情。隔着玻璃窗窥视你,月色依恋你。我将老去,我将被遗忘。我华丽的心却永远地充盈着你,一个你,梦里的你,构造的你,纯美的你。

  “人生是一座医院,每一个病人都日死夜想地想调换床位。这一位宁愿面对火炉受苦,那一位觉得在窗边才能康复。”

  “在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五):作为非叛逆诗人的波德莱尔

  幻想的文学史里,那是一个管Pneumonia叫肺痨的年代,贵妇们都一手拎着小丝扇,一手按在胸口,每说几句话就得停下来,撑开扇子,回过头往婢女手中的手帕里吐上一口血丝~~~~~~

  于是顶着一头秃发,愤世嫉俗的Charles Baudelaire自然会高杆的吸上大麻,挥霍无度的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以至身患梅毒。似乎光凭这一切Baudelaire就足以博得现代主义文学祭酒的封号了,遑论《恶之花》。

  但是,如同它的作者一样,《恶之花》与叛逆的距离就像Che GuevaraT恤衫和革命一样远,人们只是花钱买他需要的东西罢了。《恶之花》被目为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作品,它袭用了传统的诗歌韵律,仍然依赖修辞的作用。它最大的卖点是将“丑”(城市和社会中的人性之丑恶)引入了审美的范畴,但讽刺的是,Aesthetica的希腊文aesthesis意指对感官的感受,美丑皆为题中应有之意。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或许可以戏称其为复古主义者。

  而我要说的是《巴黎的忧郁》。不得不说Baudelaire是个牛逼哄哄的标题党,他如同一个老奸巨猾的广告商,秉承“骗死人不偿命”的原则在法律的空隙中来回游走,这本身后出版的散文集可谓其职业生药的巅峰。这么说吧,这本册子让我重拾了许多年前误入歧途之时对刘墉(拜托,撕掉你愤青的面具,谁他妈都经历过,不是吗?)的尊敬。一个个略带愤怒的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般的小故事,都让人觉得写“***”是不道德的了。当然不可否认有灵光一现的句子摄人心魄:“应该永远的沉醉。一切在此:这是唯一的问题。~~~ 但是靠什么?靠酒,靠诗或靠美德,whatever~~~”

  回到Baudelaire,除了《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等诗歌、散文集出版之外,他生平耗费了大量精力在文学批评,生前得以出版的评论集就有《1845年的沙龙》、《1846年的沙龙》和《1859年的沙龙》。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能够提名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候选人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不能设想仅仅只有一个诗人的Baudelaire的存在。仔细想想,在那个年头,鸦片、梅毒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儿。诗人、叛逆、毒品、性病、挥霍,要说也只能说蒙太奇太蒙人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