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革命》是一本由埃德加·斯诺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革命》精选点评:
●当然,要想深入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所遭受的苦难、波折而后又绝地反击,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那就不可以不看这几个人的作品:杰克•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威廉•韩丁的《深翻》和《翻身》;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漫长的革命》。同时也要深入的了解“文化大革命”,不要简单的人云亦云进行彻底的否定。
●与当下主流的对文革的定性不同,书中所认为的文革是一场同官僚阶层斗争的革命,而江青等现在教科书中所说的狼子野心的“四人帮”恰恰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力的真正左派。这一视角恰好能解决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文革“左”的“错误”被纠正以后,中国的人民似乎又回到了古代王朝兴衰更替的轮回中去了?看到书中描绘的以“赤脚医生”为典型的“城市反哺农村”和五七干校之类的对干部的改造政策,反观今日中国的城乡差距和官僚肆虐,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后一场悲壮的高歌还是很有道理的。
●感谢斯诺,让我们知道了历史的另一面,可惜天不假年,这本书如能真正完成,将堪比《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文革被妖魔化了,在这本书和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中,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历史教科书中截然不同的文革中国。 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清醒的读者将越来越多。
●有较为明显的主观倾向,以及某些场所参观存在刻意安排的迹象,但此书对于主要领导人的采访、对于文革时期的记录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长征真是一段雄伟而壮丽的史诗。然而却被中国歌颂成了让人觉得厌烦无聊的历史。所有的政权都是靠谎言赢得支持的,或许当初他们许诺的时候,自己真的也相信了。
● 如果我下载的版本没错,那毛在教育上的短见和局限很明显。他想通过wg创造一种工人阶级全新的活泼泼的文化,但他其实不太清楚这个文化究竟是什么样。因此粗暴的发动教授去接地气,否定来自资产阶级的精致文化雕琢。可能放在初等教育上有助于普及大众一视同仁的尊重感,但不适合高等教育。
●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免费五毛的发端,说的好听点,斯诺先生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
●这仍然是写Red Star over China的那个斯诺:社会主义在谙熟者的意识形态层面上无比高尚,但真正的裂缝在于空间的无限广大——既是地理上的疆域,也是人心的延展、发散——与要求成凝结状的激进理想之间。所以资本主义又抬头了。也许这是龌龊的、低劣的,但真正严重的是,漫长的革命已经成为一场普遍的乡愁戏剧了。
●初中看了 丢了 值得扔的书 扔了才是尊重知识
●另种视角
《漫长的革命》读后感(一):要想深入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
当然,要想深入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所遭受的苦难、波折而后又绝地反击,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那就不可以不看这几个人的作品:杰克•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威廉•韩丁的《深翻》和《翻身》;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漫长的革命》。同时也要深入的了解“文化大革命”,不要简单的人云亦云进行彻底的否定。
《漫长的革命》读后感(二):记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事
与《西行漫记》不同,《漫长的革命》是埃德·加斯诺在伟大生命的最后阶段写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他仍然延续了幽默的写作风格,负责翻译的出版社,还原了《西行漫记》的味道。
由于《漫长的革命》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本书并不像《西行漫记》那样,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关注,相反,对于西方那些关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人来说,本书或之前在其他杂志刊登过的文章,都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力。
例如,其中有一个毛主席说自己是“孤僧”的说法,斯诺为了文学上的加工,以及翻译的问题,就把毛主席说自己“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加工成了“云游四方的孤僧”。这个说法,已经被广泛的引用了。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再次纠正并分析了这种说法的来源和动机,是比较客观的。
在《漫长的革命》中,斯诺尽可能的用最简单的语言,叙述了文化大革命的基本过程,但态度和立场,都不同于那个著名的若干问题的历史决议,因而80年代以来,不受人关注也就太正常不过了。当然,对于看过《西行漫记》的大部分读者来说,只要你对历史感兴趣,你就必然会读到这本书。因为斯诺是怎样描写革命时期延安见闻的,就怎样描写了文化大革命,这是个令人着迷的西方记者的视角。
不仅于此,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探索和成就,也有很多详细的描述,比如人民公社、五七干校、农村基层医疗工作、计划生育和节育方法等等,以及必不可少的,和毛主席,周总理单独聊天的内容。
《漫长的革命》读后感(三):一千年后不会可笑
《漫长的革命》读后感(四):记载魏巍同志之言,诸君自己对比
根据对苏东等国复辟资本主义的观察,现代修正主义具有如下的特征: (一)打的是社会主义的旗子,走的是资本主义的路子,他们一般都依然打着马克思主义或种种社会主义的旗帜,但却以实用的方法阉割其革命的灵魂。他们口头上挂着新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以复辟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的。他们共同的手法是欺骗。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在社会主义国家内以反社会主义的面貌出现,是不得人心的,是无法得逞的。因此,他们往往以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弊端为名,干的却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之实。他们有时甚至只做不说,或者做成再说。他们是从来不说出自己真实的动机和目的的,仅仅以实用主义的口号和眼前的利益吸引群众,实际上却天天都在改变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破坏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步一步地把人民引向资本主义的深渊。当人民觉察时大势已去为时已晚。戈尔巴乔夫其人直到前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倾覆时才最后说出:他“一生的主要事业已经完成了”。原来他的本意就是要改变苏联的社会制度。他在回忆录中坦率承认,他是从大学时代开始对共产主义怀疑的,并认为:“只有从这个制度的顶端,才能有效地改革这个制度。”他一生的事业确实完成了。 (二)在国际问题上,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实行无原则的和平共处,是现代修正语言者的共同特征。因此他们必然放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和反帝国的旗帜。赫晓鲁夫的“和平共处”与戈?尔巴乔夫鼓吹的“全人类的利益超过一切阶级、集团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口号。列宁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现在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其实并没有过时,但却被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三)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现代修正主义的显着特征是推行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主张,或借口所有制履行的初步完成,不再提或漠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相当激烈的阶级斗争。他们这样做,实质上不过是放任资产阶级思想对无产阶级的进攻。前苏东等国几乎没的有一国不是造成极端的思想混乱而垮台的。前美国驻苏大使马特洛克在其《苏联政变亲历记》中曾说:“只要苏联领导人真的愿意抛弃这个观念(指阶级斗争的学说),那么他们是否继续声称他们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也就无关紧要了。这已是一个在别样的社会里实行的别样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别样的社会则是我们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这句话确实说到了要害处。放弃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致命因素。 (四)在建设路线上,他们共有的特征是对市场经济万能论和私有制驱动力的迷信。为了扫除改变制度的强大阻力,他们声嘶力竭地把计划经济贬斥为“斯大林的模式”,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而实际上却难以解释苏联为何在短短的时期内发展为如此强大的国家。其目的无非是以资产阶级的新自由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来代替已经实现的公有制而已。 (五)在依靠谁的问题上,他们天天都说依靠人民,依靠工人阶级,实际上却天天都在改变其主人的地位,收回其已经到手的福利,并且使其沦为资本的雇佣奴隶。而其真正依靠的却是党内外的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专政演变为资产阶级专政。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结果,首先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本身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身的再生产和新生产。这种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实际上是这个过程的比其物质结果更为重要的结果。这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工人把他本身作为劳动能力生产出来,也生产出同他相对立的资本,同样另一方面,资本家把他本身作为资本生产出来,也生产出同他相对立的活劳动能力。每一方都由于再生产对方,再生产自己的否定而再生产自己本身。资本家生产的劳动是他人的劳动,劳动生产的产品是他人的产品。资本家生产工人,而工人生产资本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