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19 03:33: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1000字

  《沙丘救世主》是一本由(美)弗兰克·赫伯特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沙丘救世主》精选点评:

  ●披着科幻外衣的宫廷故事,总觉得作者在故弄玄虚

  ●唯一能与之媲美的,看来只有《基地》系列了。

  ●赞一个~忽然发现写的很好很好

  ●第一部《沙丘》看起来就像伊斯兰教,果然这部更清楚了。有马哈迪,马哈迪军,逊尼派,等等。 许多思想是新纪元的。第一次发现新纪元与伊斯兰教的关联。

  ●算是“沙丘三部曲”的一个过渡篇

  ●神叨有余情节不足啊

  ●控制 法律与宗教   伟人的无力与群众心理

  ●第一部里就不喜欢主角了,这部直接变成厌恶。也完全没觉得哪里深刻了,只觉得从头到尾的做作和故弄玄虚。

  ●保羅_穆哈迪掛得有點兒牽強

  ●《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系列。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一):精悍冷酷,却蕴藏丰厚的野心的一部

  沙丘前三部曲中最短的一部,却也是最震撼、最悲情的一部,绝望、挣扎、宿命与觉悟,作者冷酷到极点的叙述却体现了出了深沉悲痛的大爱,第一部中意气风发的主角最终走向遁世,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彻底摧毁。科幻迷绝不能错过的史诗!感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这一巨著系列,感谢苏益群的完美翻译。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二):Dune Messiah

  这本比较难读。 Amazon上有人推荐说必须当做《沙丘》的姊妹作来读, 而不是后续。

  其实的确是这样的。 如果不读《Dune Messiah》, 根本就没办法理解《沙丘》里Paul的那些担忧、他的行为。

  这本里更好地解释了Paul的能力, 以及《沙丘》中很多未解的一点、乃至《沙丘》的哲学。

  唯一的问题就是...很难读...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三):短评 - 沙丘救世主

  总的来说,与前作浅白直接的推演相比,本作显得更为含蓄和文学化,更短的篇幅却蕴含了更多的内容。

  首先,即是读者不再拥有全知视角,角色们也开始含糊其辞,这种明显试图将角色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陌生化的现象,一方面为本作核心之阴谋营造了必要的悬念,另一方面也是本作中对人物经过12年事故之转变后的再塑造的主要方式,再者则是作者一种有意的文本精简,这种精简与本作更大的故事舞台和更为全面的构思形成一种对比,由此产生了较之前作更开放的解读性。

  此外,本作另一特点,在于对预知幻象的描写改用了不同于前作的跳跃式意识流手法,并使其成为了本作中的矛盾中心和主要剧情推动力,这一着手点相比前作平铺直叙的传奇式写法要求更高的篇章布局能力、更强的想象力和更扎实的文笔,不夸张地说,本作中这些描写的文学性可以比肩福克纳的同类作品。

  而且更进一步地,作者借用这一故事核心推动力,深挖了其中蕴含的宿命论主题(这一主题在前作中只是蜻蜓点水),并将其置于一个与现实社会相互文的政治学语境中(一如前作中将其置于生态学语境中),最终赋予了角色们一种陷于大时代洪流的孤独感和乡愁离绪,这既可以看成作者的社会洞察和情感投射,也提高了本作的现实批判和人文关怀品质。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四):对宿命的纠结与无奈

  看第二部《沙丘救世主》,有一种很纠结的感觉。保罗·穆哈迪,这个宇宙帝国的统治者,被人们奉为救世主与神的人,也面临着命运的纠缠与抉择。这让我很疑惑,一个宇宙中最有权力的人,一个能预见未来的人,为什么也会如此苦恼?

  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关于人类自身的,《沙丘》系列也不例外。创作此系列的时候,弗兰克·赫伯特已接近40岁,按中国人的标准已到不惑之年。 所谓不惑,指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以前那样困惑了。 拿我们普通的上班族来说,人到中年,工作了很多年,人生大方向已确定,已然不惑了。另一方面,虽然我们能清楚看到未来几十年的路,然而却早已无力改变。一些人会接受命运,平平静静、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而另外一些,则对既定的未来不甚满意,他们渴望着改变。小说中的保罗大概就是后一类人,不同的是他拥有更加强大的预知力和支配力。

  这样一个拥有无上权力,如同神一般存在的人,能改变既定的命运么?小说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既然能预知未来,还有无上的权力,那么我就拿这种权力来改变未来,让未来按我的意愿发展。可大家再仔细琢磨宇宙给我们的启示,尤其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由于我们与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我们不可能单方面去改变世界而自身不受影响;如果我们自身会受影响,那么这些影响就会反过来作用于周围的世界,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所以,大家能理解主人公的纠结与无奈了吧。

  既然如此,我们该何去何从?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抉择给了我们答案。保罗预见到了阴谋,依然前往,最后导致双目失明。他拒绝安装假眼恢复视觉,拒绝复活挚爱加妮,最后遵循弗里曼人的传统,自我放逐沙漠。保罗与沙丘融为一体,也寓意自我与命运的和解。弗里曼人英文freeman,即自由之人,保罗似乎一生都是预知能力的奴隶,最后他以弗里曼人的方式,得到了正直的自由。

  就像《降临》女主的抉择,遇见了所有悲伤,但依然愿意前往。丢弃遥远未来的幻象,把握当下,我们才是真正的自由之人。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五):走向自我救赎的弥赛亚

  很薄的一本书,不到前作《沙丘》的三分之一厚度,但它在精神上所带来的震撼,却比《沙丘》来得更厚重。在前作中,作者不是通过直白的客观叙述,而是通过大量书摘、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等方式,逐步勾勒出庞大的宇宙世界、沙丘星球(甚至事无巨细地描写沙丘星球的地理地貌、动植物生态)、以及各方势力(宇航公会、姐妹会、门塔特、帝国皇帝、各大家族等等)。当然这也是一个我认为比较痛苦的阅读过程,很难享受流畅的阅读体验,只能做一个耐着性子的游客,在导游(作者)的带领下,逐步进入这个气势磅礴的沙丘世界。

  终于随着主角保罗.亚崔迪经历了大家族残杀,误入沙丘土著弗瑞曼人部落,逐渐成长为部落先知,率领部落反抗皇帝,为家族报仇系列故事后,原以为终于要看到主角统一宇宙的征战故事了,结果第一部《沙丘》嘎然而止,紧接着的第二部《dune messiah》(沙丘救世主)中,登场的已经是坐在宇宙之巅的保罗皇帝了。

  第二部的阅读体验,就算是经过第一部的历练,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沙丘体系的读者来说,也不啻是又一次痛苦的精神折磨。因为《messiah》的世界,是一个经历了保罗皇帝统一战争后的宇宙(至少几百亿人民死于战乱),之前沙丘体系中的世界已经部分崩塌了,新皇帝已经建立了新的秩序,而这一秩序也在逐步崩塌,这些设定都要重新录入读者的体系中,而限于本书的篇幅问题,更多的需要读者在《沙丘》的基础上自行脑补。

  按书中的说法,保罗应该不算是一个好皇帝,只是由于基因上的优势(据说是姐妹会历经几百代基因工程的最终成果,所以姐妹会的各路大神们对保罗也是又爱又恨的),被弗瑞曼人尊为先知,在历史长河中被一步一步地推向统治宇宙的霸业。在他治下,战争退役老兵问题逐渐凸显,宇航公会依然蠢蠢欲动,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声音,他和妹妹则被进一步神话,而他本人还要为子嗣烦恼。做为皇帝,他显然是不合格的,因为他做不到身为皇帝所应具备的特质——被神格化及冷酷。登上皇位的保罗,无疑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厌弃战争却被拥护着四处杀戮,他能预见未来却无力改变,以弗瑞曼人自诩却流畅着死敌哈肯尼人的血液,他厌恶造神却一而再地被自己所展现的神迹推向神祗。。。。

  在第一部中,保罗.亚崔迪做为沙丘星球弗瑞曼人的弥赛亚(messiah)登上舞台,带领弗瑞曼人走上征服宇宙的征途,并带给沙丘星球最缺乏的资源---水。而在本作中,保罗似乎已经丧失了做为弥赛亚的特质,他颓废而孤独,终日被自己所看到的未来碎片所困扰,明知自己身边有间谍,暗杀者,仍然执意走向明显的陷阱,以至最终丢掉了双眼-----这反而在民众心中加强了他的神性(一个失去双眼却仍能洞悉一切的神明)。

  最终,当保罗按照弗瑞曼人的传统(失明的人需自我了断)独自一人步入沙漠,面对夏胡露(沙虫)所带来的死亡时,他终于可以说出“我自由了”。

  摘书中的一段做为完结“肉体终将消灭,永恒将收回原本属于它的一切。面对生命之爱和自我,我们陶醉地欢舞雀跃,把玩着种种奇奇怪怪的念头,最后面对时间俯首称臣。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呢?我存在过,至少现在,我还没有……..不管怎么说……我存在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沙丘救世主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