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是一本由(美)埃德加·斯诺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1.30,页数:4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行漫记》精选点评:
●“秋风就缚度荒川,寒雨潇潇五载前。如今把得奇书坐,尽日魂飞万里天。”
●神在人间的时候
●我真的是被这群理想主义的斗士所吸引了,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我也想千里赴延安!这才是有脊梁的中国知识分子该干的事!马克思真的很伟大,感染了这么多人,毛周朱他们也很伟大,能为我们国家杀出这么一条路来!
●这本书让我有读《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感觉。“革命”,这曾经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词汇。而它的原因,尽管在今天难以理解,却曾经真实的存在过。当斯诺或奥威尔离开的时候,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对未来的预感。没有什么关于革命的“常识”,只有半个世界的人经过苦难后一种认识。保卫马德里的行动的失败了,红色中国取得了成功,在那之后发生了许多事。而当时间停留在1937年,未来突然充满了可能,充满了不应忘记的一种经验。
●北大自招救我一命的埃德加斯诺:)重点读长征一段(写paper用),发现徐国富讲长征用的全是这里面的史料,看到刘伯承和白彝首领喝血酒,我就会心地笑了...
●比我想象中的写的要好,翻译当然没的话说
●这是我看过的最热血最浪漫的一本书,空前绝后。
●董乐山译本,当年旧书摊售价五元。
●斯诺的确没有写到白灵们的故事,但那些反复出现的“亮晶晶的眼睛”、日夜惦记着“打回老家去”的年轻人,以及“新中国将由我们来创造”的确信感还是常常让我眼睛发酸。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本书的历史意义,都值得新闻系的学生读上一学期,这或许比讨论何伟更有价值。
●不老的传说
《西行漫记》读后感(一):意外
又看到了和我一样的版本 所以忍不住又进来啰嗦两句 这本书其实是我爸的 当初之所以会看是被名字所迷惑了 还以为和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呢 结果看下去以后并没有想象中的沉闷 还不错的 只可惜书被我不小心翻烂了
《西行漫记》读后感(二):赞
很好的读物·······
记得初高中历史书小字部分有提到过这本书············
惭愧到大学三年级才看到··············
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想买一本珍藏版的作为藏书············
《西行漫记》读后感(三):三点印象
红军是学生运动青年运动——现代性就是青年造反。
苏联的主义比其它国家的一切传教效果都好,这个主义在延安是以传教的方式传播的。
红区相对于白区的优势在于通过没收(抢劫)的方式剥夺地主恶霸的财产获得穷人的支持。红区整天在唱歌,他们唱得太多了。——唱红打黑?
《西行漫记》读后感(四):批判与同情
西行漫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西方人面对中国红区种种现状的不满如何被同情所取代,这些不满包括“文艺或宣传”,“个人或集体”,“温和或恐怖”等等。同情主要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我的强烈感受是,革命无需解释自己的正义性。
然而问题在于革命已经基本结束,现在共产党如何面对斯诺当初的那些疑问,这是一个很值得考量的问题。既有关于“正义”的问题,也有关于方式方法的问题。
《西行漫记》读后感(五):红星照耀中国,还有什么比这更贴切??
长征胜利三十周年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