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09 03:27: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是一部由Arne Feldhusen执导,比亚内·梅德尔 / Katharina M. Schubert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精选点评:

  ●确实后面几集比较好看呐

  ●讽刺又好笑,很喜欢男主角。 不太喜欢第一个,喜欢第二第三。

  ●首先感谢深影组,无论片子好坏。喜欢的人会说很喜欢,但咱家实在难以下咽,虽然我也啃到第四季了,就不明白德国观众需要这种电视剧干嘛呢?

  ●徳式话痨 开头配乐带感

  ●喜欢,是我这种特别无聊的人的脑回路,

  ●2019.11.23看了2集。

  ●15.10.xx / 最近比较中意德剧~ 黑色幽默,清理人在举报和玛莎拉帝之间犹豫那场简直笑疯~

  ●(7/10)各种德式恶意……很多人一集弃这很可惜,其实只要习惯了这种抖M节奏,越到后边会越有意思。况且我早已被德国电影洗脑得产生被虐倾向,要接受这种黑色闷片并不难……

  ●深刻不煽情,话痨学德语

  ●最终他拿起消毒喷雾,让室内烟雾缭绕,那一种翻篇的感觉总是让我悲伤。遇到的人又终究不会再见,而我读过你的故事,瞥见了你的人生,终究只是过客。他说的话,有时候点醒人,有时候点醒自己,在我谓叹他过得简单洒脱之后,也隐约感到大概这是清理人每天每天的孤独吧。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观后感(一):德式风味(剧情不完全概括)

  德式幽默果然风味不同。 第一集,和妓女聊天,差一点成了,可好几次话题莫名转移到其他地方 第二集,和神经质瓶颈期作家聊天,差一点就能被写进书里,然后被自己的三明治抢了风头 第三集,和杀了小偷的富贵老太聊天,在报警和爱车之间动摇,老太太其实精明得很,最后也摔下楼梯算是自食恶果 最喜欢第四集,最心酸的也是第四集。第四集,和心理医生的亡魂还有胖女人聊天,有点玄幻,话题有点玄乎,果然是一个孕育哲学家的国度。肖特表面否定心理医生,实际上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十分空虚,不然之后也不会再次和胖女人聊天,不会听了医生的建议约她吃饭,不会和她大聊特聊。他说再试这一次,如果成不了干脆我们俩凑一对吧。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可女人走后医生又一语道出真相,“喂,快去追她,别犯傻,这样的女人您再也见不着了”,他没有去追,接了萨宾娜的电话,问她知不知道胖女人提到的那家泰国菜餐厅、想不想吃煎兰花。直到他留下眼泪,我好像才明白什么,又不太明白,也许他喜欢她,他错过了她,他继续在空虚乏味的现实中走着。 肖特和每个人的对话,一开始听会觉得无聊,不知所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看完感觉有点像打太极,悠哉悠哉,一些乍看是闲笔的地方其实值得琢磨,尤其是是第四集。 可惜我没能很准确地说出这一集想讲什么,其他三集也是,只是谈谈自己的感受罢了。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观后感(二):德式幽默,和人生

  德式短句,黑色幽默。讲述的是肖特在清理犯罪现场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在和他们短暂的相遇中的碰撞。荒诞不羁却又异常真实,喜感中透露着不失礼貌的尴尬。

  主人公肖特直白可爱,好奇心大,极强的共情心,但最终还是一个如你我他的在生活中日复一日挣扎的小角色,这种纠结让他不断地陷入和他人的纠葛中又在这种纠葛中宽慰他人也宽慰自我。

  每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鲜明,剧情主要靠大量的对话推动。

  作为一个喜剧,4星吧。但是在德国这篇幽默荒芜的土壤下,可以给个5分亲情分。

  最后用剧中的话做一个总结吧

  ———以下纯粹是强迫症患者的个人备份,含剧透------------------------------------

  01

  +++01 与性工作者偶遇+++

  +++02 被三明治抢了风头+++

  +++03煮熟的玛莎拉蒂飞了 ++

  +++04 追求自我认知的胖咖啡师+++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观后感(三):德式喜剧的哲学意味

  电视剧原名叫 Der Tatortreiniger,字幕组翻译成“疯狂清道夫”,我觉得却没有“清理人”这个翻译来得实在,原因很简单,主角的职业是犯罪现场的事后清理人,这部剧以这样平凡却对大众来说有点儿陌生的职业为切入点,讲述他在工作时的遭遇,并没有说明职业的“疯狂”性,也没有强调男主角本人是否疯狂。

  德式喜剧,看看便会陷入略微沉闷的对话中,每一集一个新故事,或者像《屌丝女士》那样干脆把一集切成几段小品,这样不断抛出的新鲜噱头,反而打破了叙事观赏的连续性,随意播放到哪集或哪个片段都可以接着看,我认为,这可能看做德国喜剧制作人对自身喜剧模式缺乏一些信心,或者说大部分的观众应该是缺乏耐心的。

  但其实德式喜剧的优点恰巧也是那些略显沉闷的对话,暗藏大量的哲学意味。首先我认为是社会身份认同的问题,这部剧常以其他人对主角职业上的疑惑,来解释“清理人”这个工作是干什么的,主角不知道是被问了太多遍还是怎样,甚至整理了一套说辞:“我从事的工作,是多少人会因为反胃而望而生畏的,或者多少人因恐惧而拱手相让的事。”言外之意好像是,别人做不了只有我能做的事,但深入了解情况却好像是,只有他能做这个,是因为他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所以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儿累活儿,他就来做。

  第一季总共四集电视剧中,没有出现重复的身份——出售领带的销售员(第一集死者)、妓女、作家、上层名流(第三集老太太具体职业不详)、心理医生、高级餐厅厨师,而每一集男主角都因为他们对自己职业上的误解而不断解释,他会抛出很多专有名词,甚至现场展示如何清理羊毛大衣的咖喱污渍,来凸显自己的专业性。

  我觉得整部剧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在对话的逻辑中推导出来的结论。比如第一集男主角解释为什么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不认为清理是恶心的,他说到“污物只不过是放置在错误位置上的物质而已“,紧接着就说“分子结构一直在变,它们不断分解、结合”,用很微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或者说是自我安慰?再比如第二集中,作家的婶婶意外死亡,清理人对他说节哀顺变,马上引起了作家的愤怒,他认为互不相识的人假装说一些客套的话很恶心。

  还有一些设计巧妙的情节,作家对清理人的三明治产生浓厚的兴趣,近乎荒唐对它描写一番,作为观众看来,他不是疯癫了也是精神有问题了,结果他从三明治的香肠竟联系到刚死去的婶婶,写出了一个“我们终将一死”的人生哲理……

  在第四集中,男主角和心理医生幽灵的对话也颇有意思,他们讨论人生中一些机遇出现时,我们该如何感知,甚至怀疑我们如何能够判断那就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机遇?

  男主角应该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总是期待生活中偶然出现的惊喜,宁愿被动地接受命运随机性的安排,也很少主动把握生命中已经存在的美好。

  在爱情方面,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常常用着这样的偏见去否定别人,却忘了自己设定标准的初心。

  最后的眼泪肯定是为自己而流的,毕竟自己种的果子得自己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现场清理人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