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台湾·1945》的观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07 07:27: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台湾·1945》的观后感大全

  《台湾·1945》是一部由陈加伟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湾·1945》精选点评:

  ●台湾真是命运多舛

  ●今天是台湾光复70周年,刚在央视看了第一集。10月25日。///连着六天追看完。看到许多台湾日据和光复前后熟悉的名字及影像资料如林献堂、连横、陈仪、许寿裳等,看到现实中的两岸学者作家如陈孔立、刘登翰、王晓波、戚嘉林、许雪姬、黄英哲、蓝博洲等。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是比较尊重史实的一部纪录片。

  ●讲述日本战败后,台湾地区的接收和光复工作。采访了很多老兵,回忆当年的一幕幕场景。

  ●光复二三事

  ●……

  ●了解历史

  ●唯桑与梓,必恭谨止。

  ●一部很真诚的纪录片

  ●陈仪,两边评价截然、极端、决然相反。这片子不按照“台湾,1945-1947.2.28”去拍,就太短视了。

  ●嗯 优秀,希望能带爸妈去趟台湾

  《台湾·1945》观后感(一):历史普及吧

  没有400W美元台湾电力系统恢复不了。。。没有3000W美元没有10年台湾糖业恢复不了。。中国人绝对是牛逼的。。”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等四大银行“做纪录片能认真点么。。。西历38年1月1日开始吴新荣开始用日文写日记。。。。而今。。吴新荣知道自己可以不再使用日文。。。你妈你用日文写日记日人逼你的啊????????我操

  全片讲了1945台湾光复期的林林总总

  《台湾·1945》观后感(二):对敏感的台湾一点点浅尝辄止

  看过后感觉总体上而言反而像是zg对于国民党建设台湾的歌功颂德,联想到近几十年对台湾国民党的统战政策也不难理解,对于那场影响深远的228事件一笔带过,基本上都没有谈,反而一直在说台湾与大陆割舍不掉的历史文化渊源。不难理解,因为228无论对大陆还是台湾来说都是极敏感的词,可以说是台湾台独运动的一个起点。分裂几十年的国土统一起来,带来的后遗症远不是几年就能够消弥的,看看东西德就知道,哪怕已经过去几十年,依然还没有完全消除分裂的影响,更不要说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与大陆分离50年之后,因为内战又与大陆分离50年,百年的分离,哪里是那么容易消弥隔阂呢?愿两岸人民能够求同存异,集中最大的智慧,尽力圆满解决。

  《台湾·1945》观后感(三):台湾历史横切面之1945

  六集的纪录片短小精悍,从1945这个历史节点看台湾,挺有意思。看通史很容易把什么事串联成前后数百年的维度来看,然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当时的亲历者并非如此看问题。特定的1945年远非历史书上说的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收复台湾那么单线条。正如同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之后,日本不是轻松上任而是派遣大量兵力武器和奋勇顽抗的台湾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后才正式接受台湾的那样,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不意味这台湾岛上的日本军人立刻就放下屠刀了。国民军奔赴台湾的初时心情是担心沉重的,他们预期台湾日军还将抵抗,绝没有那么便宜就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台湾民众也是如此,并非8月15日后立刻就走上街头热烈庆祝日本战败,也是观望了相当一阵日子后才让压抑已久的喜庆情绪爆发出来。非军人的日本民众被遣送回日本本土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国民政府确保了他们的人生安全乃至基本的个人财产权无疑是做得非常漂亮的,几乎没有对日本平民和士兵的复仇行为发生,这种严格遵守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在国际上赢得了不少形象分。

  比起军事行政接管,经济文化更是来得举步维艰且挑战更大,说是台湾1945,经济文化的接管至少是持续到1946以后了。日本人把持了发电、糖业、铁路等核心公也的几乎所有技术管理岗,战后日籍人士全部离开台湾,再导致战争中被盟军轰炸得毁坏大半的工厂设施,说是百废待兴真是一点也不夸张。1945到1946这期间缺电少路,经济环境脆弱,真的要感谢临危受命的建设者们,在被日本人幸灾乐祸的废墟上短期内获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语言教育问题同样比我原先粗线条的理解严重得多得多,台湾回归后中文的教材和教师资源几乎没有,更可怕的是青少年之间许多都是用日语交流。基本的语言文字如此,可想而知其他的教育内容含有多少奴化皇民化的殖民成分(更别提宗教领域的疯狂建设日本神社了)。要彻底扭转回中国话、中国文字、中国历史文化更非一两年内可以实现,大到许寿裳这样的学者小到普通的国语推广员都付出了艰巨的努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台湾·1945》的观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