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曹雪芹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07 04:19: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曹雪芹读后感1000字

  《曹雪芹》是一本由端木蕻良 / 钟耀群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元,页数:393~1001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曹雪芹》精选点评:

  ●原来他就是和萧红有过交集的端木的作品,果然也是文采斐然。无意中看到了它,可惜没不全

  ●小时候读过的天坑……

  ●小时候在爷爷家只看了上半部,一直都没找到下半部.

  ●这本书与上卷在时间上相隔五年,不知下卷的情况

  ●道雪芹这样一个古典名著作者的传记,自然也需端木前辈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能描绘到细处的人物。只是可惜了了,已然仙逝的端木前辈没机会撰写出雪芹成人后的景状来了。端木版雪芹传,更应该更名为《少年雪芹》,才不至于误人视听。

  ●看过第一册,未看全部,很符合设定。

  ●感觉这本比红楼梦真实,因为毕竟作者本身的经历和红楼相似,但是红楼的艺术性导致其更文学,而这本传记则更耐人寻味,真实与虚幻之中其实差的只不过是那一点点幻想力,文学和历史之间的鸿沟总让人唏嘘!

  ●上册是中学的时候,翻家中的故纸堆翻到的,书还是老爹厂里图书馆的,盖着好大一个印;中册是念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翻到的,如获至宝;当想找下册的时候,搜出个很令人难过的消息。。没有下册,而且永远都不会有了

  ●我一直以为是我娘或者我姥姥没把这套书给我买全,今天才知道原来老先生没写完就仙逝了……

  ●真的很想看(下),这是端木叔叔送给爸爸的书。。。

  《曹雪芹》读后感(一):那时年纪小

  那时年纪小,超迷红楼

  在姥爷的书橱里翻出这本《曹雪芹》

  寒假的夜晚

  和妹妹一起睡在大床上

  她睡熟了

  我一个人

  看到康熙驾崩

  四阿哥篡改遗诏

  元宵节灯会

  小曹寅念念不忘小仙女

  表兄的指颐气使

  像极了袭人的丫鬟

  我只看了上、中

  因无法理解而作罢

  真没想到,其实这个故事,真的没有完

  《曹雪芹》读后感(二):没有经历过的永远也不知道

  很久以前从家里的书橱里面翻出来看过。只有第一本,又很旧,从来没想到这本书竟然也是没有完结。

  印象很深的是对王府的封建制度给了很详细的描写。旧时的奴才,除了自己的包裹,又有什么是自己的呢。

  想想现在各种穿越文,想想就觉得可笑。现代的人如果真的穿越了,就算是成了公主大小姐,其中的种种生活习惯、社会制度、观念怎么可能适应?新时代的东西在旧时代根本没有可能生存。谁跟你谈男女平等?谁跟你谈自由?谈各种风花雪月?

  《曹雪芹》读后感(三):少时雪芹

  近期读书,缘于雪芹。

  大学时,曾在校图书馆读过端木蕻良的《曹雪芹》,虽说对当时读书的感觉念念不忘,但此书内容却大抵全是忘记了。所以,近期终于从当当上购得此书,再读时,竟有种初识的错觉。

  端木之雪芹,皆在雍正初年,雪芹十岁左右的光景。端木洋洋洒洒近百万言,流连于雪芹之少年时期,下笔自然细腻些。

  最是喜欢端木前辈笔下对雍正初年的市井描绘。

  看长篇小说,多是喜欢这些的。多不急于主人公登场,至少要把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周遭环境交代清楚,人物出场才不至于突兀;亦不至于像皮影一样,在那里皆是言语对白。总觉得,这方算大气。

  对端木本人不甚了解。但仅从雪芹一书中,倒可窥见,此前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极深的。一时畅快,竟自言说,此人是现代作家中古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事儿细思量,自然惶恐,但仅从截止目前我自己的阅读知识范围里,倒还真真找不出这样的人来。至少,看那些今人所书所谓历史小说,从未让我竟如此忽略主人公,而流连于市井之中的。

  有此细腻且中国传统味十足的市井舞台,作为雪芹童年登场之舞台,这人物才活灵活现起来。

  雍正初年,一改康熙之仁政,下手准狠,官场极尽飘摇。雪芹飘摇之命也由此而起。但端木所谓雪芹传,最终停于雍正拟旨查抄曹府之前。如此全书百万言,虽说倒尽了曹府上下人心惶惶之景状,但于少年雪芹来说,那模样、那作为,倒是像极了红楼中的宝玉了。

  少年雪芹像宝玉,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若非如此,雪芹笔下红楼也不至于如此钟鼎玉食、极尽荣华。

  而道雪芹这样一个古典名著作者的传记,自然也需端木前辈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能描绘到细处的人物。只是可惜了了,已然仙逝的端木前辈没机会撰写出雪芹成人后的景状来了。端木版雪芹传,更应该更名为《少年雪芹》,才不至于误人视听。

  《曹雪芹》读后感(四):红楼隔雨相望冷,先生逝去旧作恒

  他作为萧红的第二任丈夫却被人看做是“第三者插足”。长久得被误解与诽谤。

  他作为一位伟大而爱国的满族作家却少有人知。很多人读过他的文字却又忘记他的文字是多么的深情与恢弘。

  念初中时,看过他的《土地的誓言》之后就很尊敬他,他的文字有一种华丽的粗犷,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只是后来一直没有看到过他写的其他文字也渐渐遗忘掉了这个人。

  旷日持久的干旱之后,零九年的第一场雪飘然而至。

  在阳台的书柜底层翻出来一本泛黄的《曹雪芹》(上卷)。看到作者是端木蕻良觉得很是惊喜。而那个在不是前言的前言之前的“写在蕉叶上的信”,又几乎要让我放弃看这本书的企图。那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说辞让我大为失望。但跳过前言翻看到回目便一扫先前沮丧之情看了进去。

  半下午的时间。窗外阴着天,飘着雪,在暖黄的灯下随端木老先生走进朱排金字,商贾云集,红墙碧瓦的京城;走进堤畔桃红,遍山流霞的小江南;走进珠环翠绕,门深似海的大府高第;走进红缨淡结,朱鞵浅缘的丫鬟小姐;走进曹霑不谙世事,倍受宠爱的幼年时光……真真是要流连忘返。

  可惜的是只有看到上卷,中卷据妈妈说是在搬家的时候遗失了。而下卷端木老先生没有写……

  可惜这本《曹雪芹》,有很浓重的曹氏风格,优雅庞大叙事的笔调,深得《红楼梦》之精粹。竟少有人知。而其并非传记、史实仅是小说而已,虚构杜撰的很多,可一些人仍对它过于苛责……

  也可惜这样的书这样的作家,现在却少有人知。还有一本科尔沁旗草原,也是端木先生写的,刚看了开头,那样宏大的叙事,深情与刻骨的语言,那样的风格独具,历史的祭奠与积淀。真是喜欢。

  我是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叙事的。一些曾经的世风浮华,曾经的历史烟云,曾经的人影憧憧……恢弘的历史背景下繁盛的家族密密麻麻的叙事却是有条不紊,水到渠成的自然,行云流水的文字。平静隐忍又热切的叙述。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知道端木,而下次再和周围人说起端木蕻良时,他们不会再一脸不屑地说:你说的是哪个日本作家?

  亲爱的,我真希望这个问题可以变得和“曹雪芹是个女的吗?”一样幼稚可笑。

  《曹雪芹》读后感(五):与此书有关的记忆

  小升初之后,老爹说你可以开始看红楼梦了。然而去图书馆借书,红楼梦已经被人借走了,我哭闹不休,于是他从图书馆借来《曹雪芹》,喏,这个是写作者的,你先看看吧。

  所以在还没有看到红楼梦之前,已经知道了曹雪芹的身世,他家的亲戚关系。那时候懵懵懂懂,唯一记得清楚的是书里描述的各种吃食。只有上卷,我飞快地看完了。催着老爹要中卷下卷来,然而却始终借不到。到了寒假,终于把红楼梦借过来了,老爹布置了任务,书不能白看,你把书里所有的诗词都抄一遍,就当练字了。

  那时候红楼梦上映后没有多久,各家电视台纷纷上映,有时候甚至能抱着书一字一句核对音容笑貌,书中的红楼梦逐渐在屏幕上立体化,简直比如今的ppt还更直观。我很快把曹雪芹给扔到脑后去了。

  而对作者端木蕻良的印象,就唯独记得当年他写过的一打油诗“ 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教到西厢 ”。而这打油诗是怎么进入到我眼帘的?不记得了,也许是某年的日历上的花边知识?

  某年,老爹说图书馆要把旧书都给卖了,给你点钱,你去挑点书回来吧。去到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旧书可以挑了,唯独这本曹雪芹并无人问津,我走过,想了想,拿了回家,交钱的时候,问阿姨,这本书的中下卷呢。你自己去找找,要是没有见到,可能早就丢了吧。老爹也不懂为啥我挑一本看过的上卷回家。那时候我喜欢看聊斋志异和太平广记,红楼梦和曹雪芹并不为之喜。留着它可能就是为了一个结绳而已。

  98年的夏天,在省城的大路上闲逛,那时候有不少的旧书店,偶尔有时候会伸头进去翻一下。《曹雪芹》的中卷就是那个时候撞进眼来。

  几乎是本全新的书,架子上标着5块一本。我看到这名字的时候,简直惊奇极了,拿下来,问老板,下卷呢?老板笑了笑,说不知道,只有中卷,你要吗?你看这都是全新的呢,库里出来的。要要要,我忙不迭地掏了钱,捏着书,涌起巨大的喜悦感,然而不知道应该同谁说:“你知道吗?这本书我10年前看的上卷啊,想不到还能看到中卷.......”

  要到后来上网冲浪,才终于知道这本书只有上中两卷,而端木蕻良就是抛弃了我当年很喜欢的萧红的前夫......而后又过了若干年,获得一本书轻而易举,却很少能有片言只语残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是为之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曹雪芹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