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一本由[德]瓦尔特·本雅明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精选点评:
●视觉图像对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不言自明的,它尽管不像“食”“色”那样关及人的直接生存和繁衍,但一个不见图像世界的人生会是多么的黯然失色。 Ps看完此书又多了两个想拍的主题 1,拍摄平凡事物之美,没法去改变平凡事物终究是平凡的,却可以让平凡事物也具有艺术之美的可能性。 2,拍摄一组模特长时间静止动作的照片,也许会有另一种穿越时空的凝视美。
●翻了一下,纸张不喜欢,内容不错。不过翻译据说很糟~
●闲赏
●不太懂,没有抓到point.
●没怎么读懂-_- 全靠译者序。不过里面的图很棒。那些银版老照片,看起来真是很不错呐
●可做视觉文化相关书籍看
●卧槽那么好一本书就给这个翻译毁了。之前读的是竖排台版电子书,读完第一章就没了,那种语言的精炼简直是少有的,句子简单美丽,特别有震撼力,这本?重读第一章,糊里糊涂的,差别太大,不可读。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我以为是讲摄影的发展史的,结果更重于摄影的拍照与电影之间的联系,貌似电影展的份量大一些。不过有些观点对我来说还十分新颖的,比如用巫术作比喻,比如说艺术品的原真性。。。虽然我对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比较熟,但是对艺术品的原真性解释还是第一次见,所以我要多看书啊!
●补漏。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一):王才勇真是一位翻譯家
見過好的譯文,也看過爛的譯文,卻從未見有如此之爛。我只能確認書上的漢字我都認識。此書的譯者王才勇使我明白,原來翻譯爛到這個程度也可以出版。看來如今人人都是翻譯家,我也打算改行去當翻譯家了。哈哈。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二):用來看待今天或者將來很多年間,藝術品在信息時代的繁衍提供了一些思考
雖然是一本老書,但是卻對今天藝術品該以什麼樣的形態參與信息時代提供了一些參考.次思考了藝術(繪畫)作品物理性本身與畫面信息的關係,並且可以重新探索一個話題:在信息時代里,藝術作品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姿態參與,並以什麼樣的方式繁衍下去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三):王才勇
看到“王才勇”这三个字就知道这本书能翻译成什么样了。没买的建议别买,没读的建议不要读了。不就是《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两篇小文么,有很多译本,都读起来至少“正常”吧。记住,见到“王才勇”这三个字的译本,题目再吸引人,作者再大牌,也不要上当。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四):说说摄像
这本书还没读,说说题外的理解。
摄像来源于生活但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高于生活,因为它的艺术形式只是现场抓拍,它对于摄影的优势只是清晰度方面的。
摄像即便具有时间性,是对时间过程的抓取,但它的创作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不具有时间内涵,因此即便有一定的欣赏性也很难说会代替绘画雕塑等具有时间内涵的艺术形式。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五):《摄影小史》——摄影的早期经典理论著作
《摄影小史》——摄影的早期经典理论著作,书中的例证全成为摄影史经典。那时的现代艺术处在二战前的观念翻新中,摄影激发了绘画艺术的巨大变革和创新。本雅明当年对摄影价值的辩护今天已经成为共识,今天摄影面临着当年绘画的处境,即数字技术对传统影像技术的冲击。面对这个巨大的技术革命,摄影或许会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更加独立于传播的价值,抑或产生新的艺术方式。翻译得确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