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06 01:37: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摘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是一本由Viktor E. Frankl著作,Beacon Press出版的Mass Market 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9.99,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an's Search for Meaning》精选点评:

  ●人生的意义存在于:创造性的工作和行动,经历生活和遇见某人,而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仍有勇气去找寻苦难的意义,仍可以对生命说”是“,当一个人不能改变环境,他仍可以改变自己,他就足够强大了。希望自己,努力做到第三点。

  ●说教的口吻实在太重了点点

  ●因为还没有对psychology有个整体的框架和体系,以及系统的认知,不太好做出评价,暂时四星 还有一些提到的书没有去看 里面的观点,还可以。就是赋予苦难以意义。苦难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东西。 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力还是不行,要加强。 我觉得这本书的真正意义在于,说了一个观点,就是并非快乐,年轻,健康才是正统。虽然这些东西为社会主流。但是人生的际遇的随机性,也导致了suffering的不可避免。所以把suffering也正统化,从这点上来看,这个观点价值非凡。里面有说到心理学上其实把suffering定义为一直失衡的状态。 透过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说,这个其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疗法。当知道自己经受suffering是有意义的,那么也就容易让生命有价值。

  ●简直可以奉为我的个人圣经

  ●适合背诵的好书!作者在极度残酷的环境下还能保持其专业性的理性思考、人文关怀,真的佩服。倘若只能带一本书上路,这会是我的选择。终于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唐辛屏老师推荐1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Nietzsche)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our knowledge brings us sorrow...and pain..

  ●第一部分还好,后面生词太多了,看着各种纠结~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一):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从心理医生的角度讲了在Auschwitz集中营里的种种经历。

  于我来说,主要的take away points就是作者分享的三点关于生命的意义的看法:

  创造价值,去爱人,和在磨难中对生命生活的历练和思考。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二):心理学书

  一本心理学研究书。作者是二战期间被抓到纳粹集中营里的心理医生,同时也是神经科医生。他亲眼目睹并研究了同一批犹太人进去,饮食劳作相同,生命结局却不同。弗洛伊德说生命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愉悦,而是不停寻找生命价值—Our primary drive in life is not pleasure, but the discovery and pursuit of what we personally find meaningful.

  有点压抑,有点黑暗,读完有所启发但并不适合已经阴雨连绵的冬季阅读~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三):不必强求意义

  Viktor Frankl在二战集中营里遭遇了三年考验,期间失去了父母,妻子,兄弟,每时每刻都面临死亡。他对生命的思考,有令人信服之处。

  对不可知论者来说, 意义是个伪命题。人类文明,以及这个星球本身,都只是有限时间的存在。时间尺度足够大,一切灰飞烟灭,何谈意义。信誓旦旦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也许因为局限在小的时间尺度里。

  人对于意义的追求,往往同时夹杂负面情绪。重要的不是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而是找到一种正面的情绪。最坏之最坏,亲情,爱情,健康, 期待可以都不存在。于我而言,这时候的正面情绪来自于对自然,对生命本身的惊叹,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如果不是上帝漫不经心的创造,那便是语言表述能力以外的奇迹。基于对这个奇迹的敬畏,我无条件选择尊重。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四):以下书评摘自《全新思维》

  弗兰克描述了自己如何在繁重的劳动、森严的守卫与饥饿中幸存下来的。但是,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对生存的叙述,它也开启了一扇人类灵魂的窗户,指明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真实经历,以及其他狱友的遭遇和精神感受,弗兰克详细阐述了他被捕前就开始研究的理论。他认为“人们关注的并不主要是获得快乐或者逃避伤痛,而是找到生命的意义。”促使人类存在的根本驱动力正是对意义的追求。弗兰克的方法——被称为“理念”的“存在分析治疗”(“logotherapy” for “logos”),就是希腊语“意义”的含义——很快就掀起了心理疗法上具有影响力的运动。

  弗兰克和其他人一起,试图在乏味而又恐怖的集中营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最喜欢弗兰克在书中一页写道:“我知道,在思念心爱的人的时候,一个在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仍能发现自己的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他表明,即使是在苦难中,你也能发现生命的意义——毫无疑问,在苦难中,生命的意义就能体现出来。对意义的探寻是我们所有人存在的动力——外部环境和内心感受的结合将会让这种意义浮出水面。

  最后一点是这本书的关键——在今天也很有实用性。21世纪早期,种种力量刺激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前所未有的探求。首先,贫穷和疾病问题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大部分人都已经摆脱了生存的危机。正如我在第二章描述的,我们生活在物资充足的时代,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无法与之相比。人们不必为生存苦苦挣扎,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之中。如果弗兰克和他的狱友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无疑也能在生活富足的舒适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五):存在和超越

  有两段记忆深刻,立此存照吧

  1、治疗师不是画家,而是眼科专家;画家告诉你他眼中的世界,眼科专家则是去除你的迷障,让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自我探索。

  2、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人生要求你给予意义,而不是你渴求意义来解放你的人生;而且也并不存在“普世”层面上的意义本身,就如你如果去问一个围棋大师,如何下棋,哪一步是最好的一步,如果脱离了当下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来空泛谈论如何下棋和哪一步最好,是荒诞的,所以,意义不存在于远方,而是在于你每一刻的当下中。

  3、关于意义的描述,就好比我们看的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是由上千个片段拼接而成,很多时候,只有看到最后终局,才能明白之前每一个片段的价值;但反之,如果之前每一段的相对意义你都没有明白,那也很难理解那个“终局”。在大的图景和小的片段之间,意义相互支撑印证,可谓意义的两面。

  4、关于“渴望的悖论”。你越是恐惧的事情,一般都越有可能发生;你太过渴望的事情,反而让你的渴望变得不可能。比如你越是害怕上台,感觉紧张,结果上台你就会更紧张;你太过渴望表现好,结果反而会表现差。所以,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不在于对痛苦的逃避,也不在于对所谓“幸福”和“快乐”的刻意追寻,而是在于当你全情投入对“某事”的当下,那“某事”可以是你的个人喜好和追求,你所爱的人以及其它意义所在,当你投入在超越自身的意义感中,幸福和快乐便会不请自来,充盈于你的每一刻生活。

  5、叔本华关于人生是压抑和无聊的钟摆,如果说之前我们更多的关于在对压抑的理解和排除,而现时代则更在于对于无聊的对抗和超越,现时代的“虚无主义症状”,最典型体现在对于金钱、权力以及虚荣的无尽贪欲中,在于对性、药物等的成瘾性依赖中;而意义疗法则给我们提供了指南和方法,让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懂得价值的自我、自由性,真正担起价值的重量,开启幸福意义之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Man's Search for Meaning》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