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是一部由陈健 / 谭晓明执导,许铂岑 / 王韦智 / 王怡苏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田会议》精选点评:
●朱老总从此靠边站
●这样的电影能收回成本吗?
●真的非常好看,大家赶紧去看呐
●春晚之古田会议
●一星拿走不谢
●pass
●脑残片
●珍惜主旋律电影,非得拍这个有意思吗?送票都没人看啊
●中国大陆,不看一星
《古田会议》观后感(一):水军,天下之人皆愿啖汝肉
看到这部片就有种想开拍《慈爱的希特勒》和《金氏丰功》的冲动,想来比起这部,昧的良心还是要少一些。同胞们醒醒吧!了解下真实的历史吧!可知那年月死了多少不该死的同胞?又生出多少不该生的杂碎?譬如这些水军。不知道会不会河蟹。。。
我即使死了,被埋在棺材里,我也要用腐朽的声音喊出:总有一天,历史会还原真相。
《古田会议》观后感(三):这是一篇挂羊头卖狗肉的吐槽
#建军大业# (写在前面——既然买了电影票进来看电影,能不能也做出个看电影的样子,您一会微信聊着,一会网页浏览着,要吹空调的话出去不行吗?亮度调低一些不行么?往后面坐不行么?真的影响观影心情!) 上次看完一部电影这么想吐槽是《煎饼侠》,但那纯粹是因为烂,《建军大业》不算烂,好评别人会讲,多了也就疲劳,我就在这里说两句不好听的。 人物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总要提示这个人的年龄(如“蒋介石 三十九岁”),好像是在说“找这么多年轻演员,不是我们想啊,确实也是有原因的呀”,不多余么? 宋佳演的孙夫人(宋庆龄)三十四岁,化妆却像四十三岁。 汪精卫是叛徒,但也不至于丑化至此,余少群演的汪精卫,从形象到腔调,都显得绵软无力,纯粹是戏子的姿态。之前看到叶挺孙子叶大鹰骂这部电影丑化烈士,我想如果汪精卫有后人能说话,会更加激动吧。 在蒋介石的几次出场中,老蒋一直对美龄姑娘念念不忘,在谈论清党这样的大事的时候,还不忘惦念着要给南京为美龄姑娘新种的法国梧桐浇水,真实吗?而在和念念不忘的美龄姑娘跳舞、甚至结婚这样重要的场合,却谈起了清党、剿共,我服了。 黑起自己人来也是不遗余力。党的缔造者陈独秀先生,竟说得出“把枪都交出去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几条枪”这么“高水准”的言论?还有张国焘、瞿秋白,要他们出场打酱油干啥? 四一二事件,周恩来被斯烈兄弟控制了,就算两兄弟立场不坚定,把周恩来放了,那在上海的其他人就不管了吗?甚至周恩来可以自由地跑到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就没有人来抓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未提一字,怪事。 南昌暴动从准备到起义的整个过程,正是南昌最热最热的时候,但是兵将的着装看上去是过冬;起义时“抢银行”那个情节似乎故意抹黑我党,打着革命的旗号,抢了人家的钱,还装模作样写欠条,许下“革命成功后就还”的诺言,这和土匪有区别吗? 秋收起义的全部战斗经过被一行字代替,失败的起义就要忽视? 朱德率领三千人在三河湾阻击钱大钧的三万人部队抢滩登陆,要给主力部队争取三天的时间。第一天,钱大钧先派出一个团去引出火力,然后命令部队向对面发射炮弹,结果打完了。作为职业军人,炮弹这样的资源在抢滩登陆的重要性他会不知道?会没有计划,一次性打完?炮弹打完后,为什么不趁着敌方在苟延残喘马上抢滩,乘胜追击?怪事!还有朱德,在对面炮弹不断打过来的时候,在战斗那样惨烈的时候,作为首长,旁边居然没有一个警卫员,任由他在阵地跑来跑去,这样也能不领盒饭? 蒋介石结婚是在12月,这时他已经下野,和美龄姑娘的对话不像是下野时的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