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是一部由陈健 / 谭晓明执导,许铂岑 / 王韦智 / 王怡苏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选演员能不能用点心啊,老毛除了痣没个地方像的,恩来同志出来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吐槽,眼线画的像烟熏妆了,关键不是旁边标注,根本不会想到是他,整部剧感觉就是在那边吵啊吵,我看你不爽你看我不爽。
●社会主义好
●脑残片
●笑话
●丰富的镜头语言和赋予巧思的桥段串接,红色主题电影《古田会议》的开篇令观众耳目一新。编剧在主旋律中尽量做了尝试,让人物不那么样板化,有意增加了些风趣幽默的性格元素。1929年的这场会议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此走向成熟,影片还原了其历史背景。再高大上的理想信仰也应当与现实接轨。
●垃圾党垃圾电影
●马云主演吗?
看到这部片就有种想开拍《慈爱的希特勒》和《金氏丰功》的冲动,想来比起这部,昧的良心还是要少一些。同胞们醒醒吧!了解下真实的历史吧!可知那年月死了多少不该死的同胞?又生出多少不该生的杂碎?譬如这些水军。不知道会不会河蟹。。。
我即使死了,被埋在棺材里,我也要用腐朽的声音喊出:总有一天,历史会还原真相。
1.从红色电影角度来看,较大决战系列有很大进步!不要和别人比,只要和自己比!《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都不八一厂拍的!没有政治引导性和教育性,就是那些电影是娱乐大众的,这是科普教学的,是严肃的!2.战争场面,镜头运用,画面清晰度,流畅性,人物塑造感较大决战系列也是无法比拟的!纯粹的历史大戏!打破了以往八一厂的流水账的述说,突出了戏剧的三大要素,人物,事件,矛盾!3.国民党并不是一些神剧里的乌合之众,军阀确实只是一群见利忘义的乌合之众4.国民军是将军事长排位在前的,对于生出前委这么一个东西是持戏虐的态度!同时认为对军人的一种侮辱!5.一个连对手都为之敬重的人,抛弃功名利禄,甘愿为人之下,那就是遇到了让他心悦诚服的人或事!6.没有一味神化毛泽东,将他回归到了一个人!而且台词中直接点出个性缺点,是以往电影所不敢为的!7.刘安恭并不是坏人,只是他和毛泽东的观点,理解不同,方针不同,方法不同但是个性相同,目标相同!从他主动和朱德一起去找毛泽东探讨去向,说明他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8.做人做事不要个性太张扬9.电影里所有的问题都出于对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上的争论,从未出现过矛盾一词!乱世之下就只有观点不同,并无对错之分,就如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样!目标一直,观点不同,只是看历史选择哪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10.争论开始,定事的都是朱德!火爆霸道没用,冷静坦然之人,才为大才!11.历史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毛泽东思想,在电影里说了很明白,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注重调研,结合实际,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纸上谈兵,官僚主义!12.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了成败!而政治决定了思想,所以政治工作才是一切工作的根基!所有一切的工作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根本,这才是这部影片所要解释的。13.各级委员会都有,规定都有发言权,可以反映问题,反映思想,但反映完肯定没用,最后伤害的只是自己。14.国民党称共产党为匪,而共产党进城连老百姓的邮包都保护。共产党称国民党为派,只是政治上的敌人,可他们进城却打砸抢绑!谁是匪,谁是派,跃然纸上!15.电影里解释了巨人的定义,解释了《少年中国说》的含义,解释了我们的工作目的,准确,大气!
《古田会议》观后感(三):这是一篇挂羊头卖狗肉的吐槽
#建军大业# (写在前面——既然买了电影票进来看电影,能不能也做出个看电影的样子,您一会微信聊着,一会网页浏览着,要吹空调的话出去不行吗?亮度调低一些不行么?往后面坐不行么?真的影响观影心情!) 上次看完一部电影这么想吐槽是《煎饼侠》,但那纯粹是因为烂,《建军大业》不算烂,好评别人会讲,多了也就疲劳,我就在这里说两句不好听的。 人物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总要提示这个人的年龄(如“蒋介石 三十九岁”),好像是在说“找这么多年轻演员,不是我们想啊,确实也是有原因的呀”,不多余么? 宋佳演的孙夫人(宋庆龄)三十四岁,化妆却像四十三岁。 汪精卫是叛徒,但也不至于丑化至此,余少群演的汪精卫,从形象到腔调,都显得绵软无力,纯粹是戏子的姿态。之前看到叶挺孙子叶大鹰骂这部电影丑化烈士,我想如果汪精卫有后人能说话,会更加激动吧。 在蒋介石的几次出场中,老蒋一直对美龄姑娘念念不忘,在谈论清党这样的大事的时候,还不忘惦念着要给南京为美龄姑娘新种的法国梧桐浇水,真实吗?而在和念念不忘的美龄姑娘跳舞、甚至结婚这样重要的场合,却谈起了清党、剿共,我服了。 黑起自己人来也是不遗余力。党的缔造者陈独秀先生,竟说得出“把枪都交出去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几条枪”这么“高水准”的言论?还有张国焘、瞿秋白,要他们出场打酱油干啥? 四一二事件,周恩来被斯烈兄弟控制了,就算两兄弟立场不坚定,把周恩来放了,那在上海的其他人就不管了吗?甚至周恩来可以自由地跑到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就没有人来抓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未提一字,怪事。 南昌暴动从准备到起义的整个过程,正是南昌最热最热的时候,但是兵将的着装看上去是过冬;起义时“抢银行”那个情节似乎故意抹黑我党,打着革命的旗号,抢了人家的钱,还装模作样写欠条,许下“革命成功后就还”的诺言,这和土匪有区别吗? 秋收起义的全部战斗经过被一行字代替,失败的起义就要忽视? 朱德率领三千人在三河湾阻击钱大钧的三万人部队抢滩登陆,要给主力部队争取三天的时间。第一天,钱大钧先派出一个团去引出火力,然后命令部队向对面发射炮弹,结果打完了。作为职业军人,炮弹这样的资源在抢滩登陆的重要性他会不知道?会没有计划,一次性打完?炮弹打完后,为什么不趁着敌方在苟延残喘马上抢滩,乘胜追击?怪事!还有朱德,在对面炮弹不断打过来的时候,在战斗那样惨烈的时候,作为首长,旁边居然没有一个警卫员,任由他在阵地跑来跑去,这样也能不领盒饭? 蒋介石结婚是在12月,这时他已经下野,和美龄姑娘的对话不像是下野时的口气。
《古田会议》观后感(四):对党史爱好者来说,可以一看
古田会议,是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第九次全军党代表大会。在会上毛泽东确立了其在红四军中的领袖地位,此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会议之一。
2016年为什么要拍古田会议?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被称为“新古田会议”。
摘两段新闻:
……会址北侧的M主席纪念园依山而建,庄重肃穆。XJP神色庄严,沿着151级台阶拾阶而上,向毛泽东雕像敬献花篮,亲手整理花篮上的缎带,带领大家向MZD雕像三鞠躬,并瞻仰了MZD雕像,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下午,XJP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
……从9月29日至10月31日,《解放军报》在“特刊”版发表了9篇纪念古田会议的系列新闻调查。其中《党指挥枪,强军之魂在风雨中铸牢——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闻调查》一文指出,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党指挥枪的原则绝不能动摇,党的绝对领导,“绝对”二字比泰山还重。
85年前的古田会议决议也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军队工作的“生命线”。今天的军人,经历过枪林弹雨岁月的已经不多了,对已成为部队基层官兵主体的80后、90后,怎样补好党史、国史、军史这一课?这是攸关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也是军队政治工作必须打赢的硬仗。
所以,这个党史里有点敏感的会议被搬上了银幕。
关于本片的优点和缺点,各说一个。
先说优点。
电影比较直接地展现了1929年时红军内部存在的问题:前委、军委、士兵委员会都有一定话语权,出现问题的时候听谁的?
比如电影里有个连长,带着士兵打伏击,耽误了分地主田的政治任务。军委的ZD给了表扬,而前委的MZD却把他撤了职。上海的中央拍了刘安恭来,又不经前委讨论,给连长官复原职。一件不大的事,直观地表现了当时混乱的领导体系。
另外,电影对刘安恭着笔较多。刘安恭是朱德的好友,曾经一起在川军供职,也是南昌起义的元老,曾经在苏联学习军事,由于牺牲很早,所以史料记载不多。电影通过对这个角色的描写,把ZD和MZD的矛盾比较清楚地展示出来。古田会议,实际上就是ZD与MZD之争,谁领导红四军的问题。
对中共党史和当代政治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绝对不浪费时间。
再说缺点。
这部电影有两个导演,一个是编剧+导演的谭晓明,另一个是电视剧《亮剑》的导演陈健(导演了前面一小部分,后来换成了张前导演)。但是从镜头语言上来说,非常差。可能这两位导演对电影的镜头语言并不熟悉,但哪怕按照《亮剑》的拍法也可以。毫无必要的镜头运动实在太多,这是旅游宣传片的拍法,不是历史题材电影的拍法。
此外,电影的美术是灾难级的。(说好只说一个缺点的,但是忍不住再说一个)读过第一手史料的网友都知道,红军的军服是非常不统一的,甚至可以说是破败的。有很多口述历史里都提到,准备长征的红军都没有配齐衣服,有的人穿着打土豪缴来的衣服就上战场了。但是电影里所有人都穿着刚从服装厂搬出来的新军服,一点质感都没有。
这个问题其实是原先香港电影里常见的,一群古代的散兵游勇也穿着锃明瓦亮的铠甲,如同刚抛了光的PVC材质,而大陆的影视剧要好些。现在我们的影视剧反而退步到香港70年代的水平了。不跟外国电影比,至少要达到十几年前电视剧《长征》《亮剑》的水平吧,这毕竟是拍电影啊。
吐槽完毕,第一次写影评,没什么干货,都是口水话。以后有空继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