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警示录之看见恶魔》是一部由黄松执导,爱戴 / 薛祺 / 魏哲鸣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警示录之看见恶魔》精选点评:
●演员的颜值和演技都在线,国产良心剧,支持国产,给个5星,导演不要太骄傲,剧情略烧脑,得空我还得再刷一遍
●值得观看的一部虐心的悬疑电影
●导演功底深厚,走心,设计巧妙,镜头有创意,网大来讲挺难得!
●故事非常好看
●不错的片子!
●制作水准很好的一部国产悬疑电影,比较烧脑,演员表演到位
●爱不是控制、、、
●
●值得观看,盗梦空间级别烧脑剧
●太好看了 国版盗梦空间
《心理警示录之看见恶魔》观后感(一):这部网大堪比院线电影
这是网大制作吗?明明是院线电影的格局!中国版的“盗梦空间”,改变了我对网大以往的认识。不再是只有恶趣味魅惑网友的烂片了!拍摄场景很赞,演员表扬也赞,镜头无比讲究,画面具有艺术。爱戴的歌声空灵了,似乎与她以往的风格有些变化,影片里面的尖叫很刺激啊!之前感觉是惊悚片,没想到看到后来是悬疑片,感期待后面的“大赌徒”!期待导演其它作品。
《心理警示录之看见恶魔》观后感(二):这大概是中国版《盗梦空间》了,竟然有点好看
一个狗血家庭伦理套路,怎么拍出新花样?
一个都市婚姻爱情片,怎样才能标新立异?
一个惊悚悬疑犯罪片,怎样才能摆脱惯常鬼怪套路?
这部网络大电影大胆地开启类型杂糅的尝试,倒是很有点实验气质。
尽管,它只是一个烂俗的家庭伦理剧情,但融合了心理、犯罪、惊悚、爱情、伦理等多种元素,但其中在叙事空间、心理镜头、平行交叉剪辑上的尝试,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国内心理类型的网络影视剧,或许源自前几年大火的《心理罪》,主人公方木是一个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生,擅长心理画像,能根据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捕捉犯罪份子的形态甚至直接画出来。这是心理专家的一种。由此,心理犯罪类型在国内影坛开辟了新航路,既可巧妙规避血腥暴力,又能在剧情上游刃有余,将一切犯罪归于心理动机。该类型最精妙的地方,正在于抽丝剥茧的过程——童年阴影、争强好胜、深受伤害等等诸多原因,诞生出一个个变态凶手。据说,基于网络IP的《心理罪》已拍摄成两版电影,可见这个类型的势头正盛。
这部网大《看见恶魔》,心理学探究的范围其实有所扩大,从探案揭秘到日常生活,迎合都市男女的生活,把生活中的心理障碍疾病作为案例,作为一个系列片,拍123倒不成问题。
以安心、安源姐弟的心理诊所为据点,倒是可以每次发展一个新的故事,开发者的规划的确有心。安心是心理侧写师、安源是心理催眠师,两种职业配合相得益彰。这部戏里,对心理催眠术的表现新奇而精彩,从人的潜意识里便可观看梦境、记忆,这个想法应该是来自《盗梦空间》。
自然,不比《盗梦》的特效和宏大场景,但逻辑上一脉相承,用节拍器帮助患者催眠,通过多层意识观看梦境,其世界观与大片异曲同工。另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却精于空间的表现,他擅长用不同的镜头和场景分隔多层梦境空间,相比于惯常的手法用色调来表现不同空间和情绪,我倒觉得这个片子略胜一筹。第一层,现实空间,模糊镜头。第二层,潜意识,慢镜头。第三层,记忆,独角戏。。。这样的多重空间呈现出一个人的多维度心理状态,催眠术可真厉害。
另外,时空交错造成的紧张感也是很有节奏,剧情大揭秘之前,不断靠近真相又远离,剧情引入入胜。确实,没有亿元特效傍身的网络电影,能通过剧情和镜头弥补,实属高明。
但最后的剧情却难以把控住,毫不犹豫地走向了家庭伦理俗套,有点捉襟见肘,未免可惜,这里就不剧透了。
看完《心理警示录之看见恶魔》,忽然觉得中国的网络大电影好有前途啊。片名《XX之XX》,大概准备成系列地拍,这不是开发IP的好前景么?
网大规模化,院线电影能不捉急么。
《心理警示录之看见恶魔》观后感(三):这部电影的镜头情绪我给八十分
如何把一个普通的故事拍摄得有新意?答案是——靠镜头。
你以为是加点特效加点慢镜头,再配个舒缓的音乐吗?不,那就太80年代了。现代影视技术,实际上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画质要多高清有多高清,特效要多厉害有多厉害,所以,技术的展示只要增加成本就可以实现。但是,体现一个导演的驾驭能力,还是看镜头语言。
好的动作片,一场大戏几百个镜头,每个动作衔接非常流畅。而好的剧情片,虽然动作较少,但绝不是把机器架在那里,换几个机位剪切一下就好了。很多影片囿于拍摄周期短,成本较低,没有能好好积累镜头量,以至于后面剪辑捉襟见肘,甚至要补拍多次,因此前期准备很重要。
这部《看见恶魔》给了一个很好的镜头语言示范,比起很多粗制滥造匆匆上马的网络大电影,这部电影足够是院线级。
因为它每个镜头都带着情绪。这是个心理犯罪惊悚片,诡异的灯光和场景,大量不同的拍摄手法,加上流畅的剪辑,这种情绪简直要溢出屏幕了。
开场,女主入画,白炽灯光打得自然又神秘,通过正面侧面拍摄,进入悬疑的气氛。随后,360度旋转镜头,一束光打在女主身上,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交叉剪辑,四周漆黑空洞,女主惊恐而好奇,同时勾起观众的窥视欲望。紧接着,一个神秘的红衣女子背影,其后便是背面跟拍女主追随的镜头,来回交错的剪辑,始终没有正脸的女子,镜头跟着女主身后,代入感极强。短短3分钟,迅速抓住观众。这也是好莱坞商业片的定律之一,开场3分钟一定要抓人。
同时,全片大量的背后跟拍镜头、大全景30度仰拍和手持跟拍,配合着幽暗的灯光制造出无形的恐惧感,在斑驳的光影里气氛紧张诡异,真让人捏把汗啊。远景和全景镜头的运用,造成一定的疏离感,借助前景虚焦镜头,这种隔膜加剧。想起拉斯冯提尔运用移动手持的拍摄手法来窥视人内心的恐慌,其实空旷的全景、广角镜头对渲染气氛一样有帮助。
有两种镜头比较适合拍摄神秘的气氛,全景和特写。这位导演用的恰到好处。
但《看见恶魔》最出彩的,还是心理医生安源对爱戴使用催眠术的几个段落。第一次,慢镜头节拍器制造了时间凝滞的感觉,人物的局部如眼睛、手等大特写增强了人物之间的心理关联,可以看出导演非常擅长借用道具来表现情绪,制造现实时间之外的不同纬度时空。第二次,患者爱戴在酒店,水中的倒影、飘落的花瓣,微距拍摄水管中滴滴答答的落水,安心安源出现的时刻,现实的线性时间再次被打破,紧接着进入催眠状态,此刻进入记忆段落变得顺理成章。最后,爱戴一滴眼泪滴入安源眼中,这个镜头的捕捉不知道要NG多少次才能恰到好处呢。比起简单粗暴的回忆拼贴,这样的衔接镜头更增加了一层心理学神秘意味。
在《盗梦空间》里,盗梦者通过催眠直接进入人的梦境,并且被盗梦者丝毫没有察觉。这里,同样运用了这个idea,让梦境变得可视化,导演应该没少研究镜头。
总之,用这部电影的镜头做参考,你会发现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