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今日立冬:愿你三冬暖,不惧岁月寒
日期:2020-11-07 01:45:20 作者:三三 来源:格物读书 阅读:

今日立冬:愿你三冬暖,不惧岁月寒

  作者:格物·三三 主播:阿满

  今年的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

  元代陆文圭《立冬》诗云: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秋的味道尚未散去,而冬已踩着厚厚的落叶悄悄到来。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寒冬时节的开始。

  倏忽秋尽,今又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一个季节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

  立冬作为冬的开始,一年的终了,一直是农历中的大节。

  远在汉魏,天子在立冬这天要亲率群臣,举行祭祀典礼。

  一是迎接冬气,二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旌表与抚恤。

  在民间亦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明代诗人湛若水在诗中写道:

  “立冬之后冬之先,病骨偏宜爱日天。喜把新诗酬酒伴,从看好景到新年。”

  立冬过后,日照渐短,气温降低,万木凋零。

  看着繁荣与枯萎的交替,似乎也更容易领悟生命的意义。

  万物不会一直繁荣生长,正如人生不会一直都是顺境。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寒冬孕育着春的希望,我们所失去的,也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人生一世,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总会尝尽。

  人活着,终归是要往前看、向前走的。

  苏东坡也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既往不恋,未来不忧,告别过去,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万物伏藏,君子谨戒

  我国古代针对立冬有三候之说: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立冬之后,水面开始结冰,大地也开始积聚寒气,各种候鸟也迁徙蛰伏。

  《遵生八笺》中说:“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谨戒。”

  古人告诉我们立冬的人生真谛,就是一个字——藏。

  李白《立冬》诗曰: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经历一个漫长的春种夏管秋收,人们都需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便在这一天放松休整,饮酒为乐。渐渐地,这成了立冬时最通行的风俗。

  对人来说,不仅身体需要休养生息,更重要的是心灵需要休憩与安宁。

  《道德经》里讲:“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安抚住各式各样的躁动,心境平和,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日里心灵清净下来,远离喧嚣,才能重新发现自己,确认自己。

  人生路上,不急不躁,一切随缘,才是生活的哲学。

  所以我们对人对事,尽力就好,无愧于心就好。

  保持心灵的宁静,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立冬补冬,不补嘴空

  立冬以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于是民谚有云:立冬补冬,补嘴空。

  丰富饮食,调理养生就成了立冬非常重要的事。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有所不同,立冬的习俗也有一些差异。

  俗话说:南米北面。

  在南方的这一天,人们会烹调鸡鸭鱼肉,犒劳一家人一年的劳做。到了北方则是以饺子为主。

  吃饺子过立冬是有讲究的。立冬是秋冬之交,因此有“交”子之名的饺子是不能不吃的。

  民间常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传说,饺子是医圣张仲景为治疗冻耳所创。

  冬天寒冷,耳朵暴露在外容易冻伤。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也是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除了食补,还有药补。冬季进补都是以立冬始,很多地方的人们都在这一天开始服食补药膏方。

  但这些终究是外力,最好的养生,还是修炼心性,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清代洪升有这样一句诗: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冬天万物枯槁,寒冷凄清,总会让人有些心神低落,悲从中来。

  唯有只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便可胜过百种良药。

  秋收冬藏,福寿安康

  秋已去,冬已至。

  但离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过去的这几个月,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伤痛,但生活再苦,转个身就是甜。

  平复心情,放好心态。让过去的结束,让该来的开始。

  迎寒而立,相拥冬阳,我们终会遇见生活中的甜。

  点个【在看】,愿你好好爱自己,愿这个冬天,你我所见,皆是美好。

  主播:阿满,播音风格舒缓、沉稳。取得国家普通话测试“一级乙等”水平。长期为公众号配音。多年来始终对播音朗诵孜孜以求,深刻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用真挚的情感吐纳心声,用播音朗诵陶怡情操、净化心灵。

  你若喜欢,点个“赞”“在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今日立冬:愿你三冬暖,不惧岁月寒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